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樂運承業(yè),南陽清陽人。運少好學,涉獵經史。年十五而江陵滅,隨例遷長安。其親屬等多被籍沒,運積年為人傭保,皆贖免之。事母及寡嫂甚謹,由是以孝聞。梁故都官郎瑯邪王澄美之,次其行事為《孝義傳》。性方直,未嘗求媚于人。為露門學士。前后犯顏屢諫武帝,多被納用。建德二年除萬年縣丞抑挫豪右號稱強直武帝嘉之特迕通籍事有不便于時者令巨細奏聞。
      武帝嘗同州,召運赴行在所。既至,謂曰:“卿言太子如何人?”運曰:“中人也?!睍r齊王憲以下并在帝側,帝顧謂憲等曰:“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聰明睿智,唯運云中人,方驗運之忠直耳?!庇谑且騿栠\中人之狀。運對曰:“班固以齊桓公為中人,管仲相之則霸,豎貂輔之則亂??膳c為善,亦可與為悉也?!钡墼唬骸拔抑印!彼烀钸x宮官以匡弼之。
      及武帝崩,宣帝嗣位,葬訖,詔天下公除。運上曰:“三年之喪,自天子達于庶人。先王制禮,安可誣之?!睍?,帝不納。自是德政不修,而昏暴滋甚。運乃輿櫬詣朝堂,陳帝八失。帝大怒,將戮之。內史元嚴諫,因而獲免。翌日,帝頗感悟,召運謂之曰:“朕昨夜思卿所奏,實是忠臣?!蹦速n御食以賞之。朝之卿,初見帝甚怒,莫不為運寒心。后見獲賞,又皆相賀,以為幸免虎口。
      內史鄭譯嘗以私事請托,運不之許,因此銜之。及隋文帝為丞相,譯為長史,遂左遷運為廣州滍陽令。開皇五年,轉毛州高唐令。頻歷二縣,并有聲績。運常愿處一諫官,從容諷議,而性訐直,為人所排抵,遂不被任用。乃發(fā)憤錄夏、殷以來諫爭事,集而部之,名曰《諫苑》。奏上之,隋文帝覽而嘉焉。
(選自《北史?樂運傳》,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B
B

A.建德二年/除萬年/縣丞抑挫豪右/號稱強直/武帝嘉之/特許通籍/事有不便于時者/令巨細奏聞
B.建德二年/除萬年縣丞/抑挫豪右/號稱強直/武帝嘉之/特許通籍/事有不便于時者/令巨細奏聞
C.建德二年/除萬年/縣丞抑挫豪右/號稱強直武帝/嘉之/特許通籍事/有不便于時者令巨細奏聞
D.建德二年/除萬年縣丞/抑挫豪右/號稱強直武帝/嘉之/特許通籍事/有不便于時者/令巨細奏聞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

A.“字”,是古人入學時取的,通常和“名”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也便于他人稱呼。對平輩或尊輩稱“字”是出于禮貌和尊敬。
B.“幸”,封建時代皇帝到某處,叫“幸”。妃嬪受皇帝寵愛,叫“得幸”。文中指的就是皇帝到同州。
C.“疏”,在文中指古代一種重要文體,用于臣下向皇帝分條陳述意見?!笆琛边€可指對古書的舊注做進一步解釋。
D.“公”,是爵位名,我國古代爵位一般分為五等“公”居首位,其余依次是“侯”“伯”“子”“男”。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C
C

A.樂運不畏權勢,敢于直諫。他帶著棺材到朝堂勸諫皇帝,陳述皇帝的八大過失,宣帝大怒,準備殺掉他。
B.樂運忠誠正直,不欺瞞皇帝。當皇帝問樂運太子是什么樣的人時,他據實回答是一般人,并指出皇帝一般會受左右近臣的影響。
C.樂運體恤親屬,孝順母嫂。他用自己做傭工賺來的錢為淪為奴隸的親屬贖身,長期侍奉母親和寡嫂,因而孝名遠播。
D.樂運仕途坎坷,著書明志。樂運因秉性剛直,被人排斥打擊,最終未能被任用為諫官。于是發(fā)憤著書,取名《諫苑》。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及武帝崩,宣帝嗣位,葬訖,詔天下公除。
②內史鄭譯嘗以私事請托,運不之許,因此銜之。
(5)樂運的理想為什么不能實現?最終他是怎么做的?

【答案】B;A;C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12/11 23:0:1組卷:13引用:3難度:0.9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溫純,字景文,三原人。嘉靖四十四年進士。屢遷兵科都給事中。倭陷廣東廣海衛(wèi),大殺掠而去??偙鴦c以戰(zhàn)卻聞,純劾燾欺罔。時方召燾督京營,遂置不問。黔國公沐朝弻有罪,詔許其子襲爵。純言事未竟,不當遽襲。中官陳洪請封其父母,純執(zhí)不可。言官李已、石星獲譴,疏救之。俺答請貢市,高拱定議許之。純以為弛邊備,非中國利,出為湖廣參政,引疾歸。召為左都御史。礦稅使四出,有司逮系累累,純極論其害,請盡釋之,不報。中外爭請罷礦稅,帝悉置不省。純等憂懼不知所出,乃倡諸大臣伏闕泣請。帝震怒問誰倡者對曰都御史臣純帝為霽威遣人慰諭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御史于永清按陜西貪,懼純舉奏,與都給事中姚文蔚比而傾純。純不勝憤,上疏盡發(fā)永清交構狀,語頗侵首輔沈一貫。一貫等疏辨。帝為下永清、文蔚二疏,而純劾疏留不下。純益憤,三疏論之,因力丐罷,乃謫永清。純遂與一貫忤。純求去,章二十上,杜門者九月。帝雅重純,諭留之。純不得已,強起視事。純清白奉公。五主南北考察,澄汰悉當。肅百僚,振風紀,時稱名臣。,贈少保。天啟初,追謚恭毅。
    (選自《明史?卷二百二十?列傳第一百八》,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帝震/怒問誰倡者/對曰都御史臣純/帝為霽威/遣人慰諭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
    B.帝震/怒問誰倡者/對曰/都御史/臣純帝為霽/威遣人慰諭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
    C.帝震怒/問誰倡者/對曰都御史/臣純帝為霽/威遣人慰諭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
    D.帝震怒/問誰倡者/對曰/都御史臣純/帝為霽威/遣人慰諭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進士,指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后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的人,及第者分三甲取士。
    B.“視事”是指古代官吏到職辦公?!稄埡鈧鳌分小耙暿氯辍焙捅疚牡摹皬娖鹨暿隆本谴艘狻?br />C.,“死”的一種說法。古代天子死稱崩;諸侯之死,稱為“薨”;大夫死曰“不祿”;士死曰“卒”;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諱地通稱“死”。
    D.少保,官名。原本是專門輔佐太子的職官。隋唐之后,“少保”已經不再真正教誨、輔佐太子,而更多的是一種榮譽稱號,用作加官贈官的官銜。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溫純剛正不阿,嫉惡如仇。在廣東廣海衛(wèi)抗倭斗爭中,總兵劉燾謊報戰(zhàn)績,溫純以劉燾犯下欺君之罪上奏章彈劾他。
    B.溫純忠于職守,為民言事。在擔任兵科都給事中時,溫純極力反對礦稅使逮捕關押許多人的行為,請求全部釋放犯人。
    C.溫純行事執(zhí)著耿介忠貞。在朝廷內外爭著請求免去礦稅情況下,溫純參與了殿前集體跪請的行動。
    D.溫純廉潔奉公,官聲遠播。溫純曾經多次主持南北的考察重任,并圓滿完成任務。因整肅百官的風紀而為人稱道。
    (4)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純以為弛邊備,非中國利,出為湖廣參政,引疾歸。
    譯文
     

    ②純不勝憤,上疏盡發(fā)永清交構狀,語頗侵首輔沈一貫。
    譯文
     

    發(fā)布:2025/1/1 3:30:1組卷:6難度:0.9
  • 2.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題。
          ①桑懌,開封雍丘人。舉進士,再不中,去游汝、潁間。歲兇,汝旁諸縣多盜,懌白令:“愿為長耆【1】,往來里中察奸民?!庇謬L之郟城,遇尉方出捕盜,遂與俱行。至賊所藏,尉怯,陽為不知以過,懌曰:“賊在此,何之乎?”下馬獨格殺數人,因盡縛之。又聞襄城有盜十許人,獨提一劍以往,殺數人,縛其余。汝旁縣為之無盜,授郟城尉。
          ②移澠池尉。惡盜王伯名聞朝廷。為巡檢者,皆授名以捕之。既懌至,巡檢者偽為宣頭【2】以示懌,將謀招出之。懌信之,挺身入賊中招之,與伯同臥起十余日,信之,乃出。巡檢者反以兵邀于山口,懌幾不自免。懌曰:“巡檢授名,懼無功爾?!奔匆圆c巡檢,使自為功,不復自言。
          ③有惡賊二十三人,不能捕,樞密院使往捕懌謀曰:“盜畏吾名,必已潰,潰則難得矣,宜先示之以怯?!敝羷t閉柵,戒軍吏無一人得輒出。既而夜與數卒變?yōu)楸I服以出,跡盜所嘗行處,入民家,民皆走,獨有一媼留,為作飲食,饋之如盜。乃稍就媼,與語及群盜輩,盡鈞得之。遂以實告曰:“我,桑懌也,煩媼為察其實而慎勿泄!”后又三日往,媼察其實審矣。明旦,部分軍士,用甲若干人于某所取某盜,卒若干人于某處取某盜。
          ④復命京師,樞密吏謂曰:“與我銀,為君致閣職?!睉唬骸坝觅T得官,非我欲,況貧無銀;有,固不可也?!崩襞淦溟y【3】。會交趾獠【4】叛,往者數輩不能定。因命懌往,盡手殺之。還,乃授閣門祗候。懌曰:“是行也,非獨吾功,位有居吾上者,吾乃其佐也,今彼留而我還,我賞厚而彼輕,得不疑我蓋其功而自伐乎?受之徒慚吾心?!睂⒆屍滟p歸己上者,以奏稿示予。予謂曰:“讓之,必不聽,徒以好名與詐取譏也。”懌嘆曰:“亦思之然士顧其心何如爾,當自信其心以行,譏何累也?若欲避名,則善皆不可為也已?!庇鄳M其言。卒讓之,不聽。懌雖舉進士,而不甚知書,然其所為,皆合道理,多此類。
          ⑤始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廩,將以舟載之,見民走避溺者,遂棄其粟,以舟載之。見民荒歲,聚其里人飼之,粟盡乃止。廬陵歐陽修曰:勇力人所有,而能知用其勇者,少矣。若懌可謂義勇之士,其學問不深而能者,蓋天性也。
    (取材于歐陽修《桑懌傳》)注釋:【1】耆長:鄉(xiāng)村中捕盜的人?!?】宣頭:朝廷的文書?!?】閥:功勞?!?】獠:古代少數民族名。
    (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兵于山口 邀:邀請
    B.盡得之 鉤:探究
    C.媼察其實 審:詳細
    D.有粟二 廩:糧倉
    (2)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又嘗郟城 如盜
    B.陽為不知 變?yōu)楸I服
    C.潰難得矣 岳陽樓之大觀也
    D.吾其佐也 粟盡
    (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幾不自免 差一點連自己都不能逃脫
    B.跡盜所嘗行處 尋找盜賊曾經走過的地方
    C.為君致閣職 為你謀取內閣的官職
    D.見民走避溺者 看到老百姓躲避那些溺水者 
    (4)根據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桑懌主動請求做耆長,與縣尉一起捕捉盜賊,因功授郟城尉。
    B.雖然被巡檢欺騙,桑懌還是把王伯交給他,讓他去請功。
    C.桑懌雖然貧窮,但是堅守原則,拒絕通過賄賂得到官職。
    D.作者認為桑懌能夠了解、體會并使用勇武,急人之所困。
    (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讓之,必不聽,徒以好名與詐取譏也。
    (6)請簡要分析第④段桑懌讓出賞賜的原因。

    發(fā)布:2025/1/1 3:30:1組卷:50引用:3難度:0.4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仁宗嘉祐五年,召王安石為三司度支判官。安石,臨川人,好讀書,善屬文,曾鞏攜其所撰以示歐陽修,修為之延譽,擢進士上第,授淮南判官故事秩滿許獻文求試館職安石獨不求試調知鄞縣起堤堰決陂塘為水陸之利。貸谷與民,出息以償,俾新陳相易,邑人便之。文彥博薦安石恬退,乞不次進用,以激奔競之風。先是,館閣之命屢下,安石輒辭不起,士大夫謂其無意于世,恨不識其面;朝廷每欲授之美官,唯患其不就也。及是,為度支判官,聞者莫不喜悅。安石果于自用,于是上“萬言書”,大要以為:“今天下之財力日以困窮,患在不知法度。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患在治財無其道耳。陛下其能久以天幸為常,而無一旦之憂乎?”上覽而置之。英宗治平四年,以王安石知江寧府,終英宗之世,安石被召,未嘗起。
          神宗在潁邸,韓維為記室,每講說見稱,輒曰:“此非維之說,維之友王安石之說也。”帝由是想見其人。及即位,召之,安石不至,帝謂輔臣曰:“安石歷先帝朝,召不赴,今又不至,果病邪,有所要邪?”曾公亮曰:“安石真輔相材,必不欺罔。”九月,以王安石為翰林學士。時宰相韓琦執(zhí)政三朝,曰:“安石為翰林學士則有余,處輔弼之位則不可?!钡鄄淮?。王安石始至京師,詔安石越次入對。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當法堯舜,何以太宗為哉?”熙寧二年,以王安石參知政事。帝曰:“卿所設施,以何為先?”安石對曰:“變風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帝深納之。
          呂誨上疏言:“大奸似忠,大詐似信。安石外示樸野,中藏巧詐,誠恐陛下悅其才辯。大奸得路,則賢者盡去,亂由是生,臣竊憂之,誤天下蒼生,必斯人也?!闭d既斥,安石益自用,司馬光由是服誨之先見,自以為不及也。
    (節(jié)選自《宋史紀事本末》卷三十七)(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故事/秩滿/許獻文求試館職/安石獨不求試/調知鄞縣/起堤堰/決陂塘/為水陸之利
    B.故事/秩滿/許獻文求/試館職/安石獨不求試/調知鄞縣/起堤/堰決陂塘/為水陸之利
    C.故事/秩滿/許獻文求/試館職/安石獨不求/試調知鄞縣/起堤堰/決陂塘/為水陸之利
    D.故事/秩滿/許獻文求試館職/安石獨不求/試調知鄞縣/起堤/堰決陂塘/為水陸之利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士大夫,古時指當官有職位的人,也指沒有做官但有聲望的讀書人。
    B.英宗,廟號,廟號是中國古代君主死后在太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起源于西漢。
    C.堯舜,是上古的圣君,儒學的政治理想要求統(tǒng)治者效仿二者,以完美的道德治國。
    D.參知政事,唐代設置,宋初于同平章事之下設參知政事,為宰相的副職,簡稱為參政。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安石富有實干精神,擔任地方官時,在水利、糧食安全等方面均有所建樹。
    B.王安石無意仕途進取,多次拒絕朝廷征召,這讓他在士大夫中獲得很高聲譽。
    C.王安石得朋友贊許,朋友在還是太子的神宗面前的推許,有助于他將來被重用。
    D.王安石得神宗認可,王安石與神宗論治國之策,提出變風俗立法度的策略,神宗認同。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曾鞏攜其所撰以示歐陽修,修為之延譽,擢進士上第,授淮南判官。
    ②安石外示樸野,中藏巧詐,誠恐陛下悅其才辯。
    (5)神宗朝王安石毀譽參半,請簡要說明。

    發(fā)布:2025/1/1 3:0:1組卷:33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