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學而》)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br />(《里仁》)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br />(《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泰伯》)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弊釉唬骸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br />(《顏淵》)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陽貨》)(1)下列對文中劃線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C
C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A.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B.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C.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D.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B
B

A.《詩》可以,可以觀 興:激發(fā)人的感情
B.于事而慎于言 敏:敏捷
C.文勝質則 史:虛飾,浮夸
D.君子于義,小人喻于利 喻:知曉,明白
(3)下列對“邇之事父,遠之事君”一句的意思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D
D

A.這句話可譯為“從近處來說可以侍奉父母,從長遠來說可以輔佐君王”。
B.這句話強調了“詩”的教化作用和文化地位。
C.這句話充分說明孔子對“詩”的重視。
D.“事君”就是做官,是古代教育的最高理想。
(4)下列對課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C
C

A.曾子認為,“仁”應該是讀書人畢生追求的目標,而且責任重大,應為此奮斗終生。
B.“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可見孔子的義利觀,從個人道德著眼,主張個人在面臨選擇之時,應舍利取義。這里的“利”,主要是私利。
C.“克已復禮”就是通過人們的道德修養(yǎng)自覺地遵守“禮”的規(guī)定。從這個層面來說,“禮”是“仁”的內化和自覺。
D.孔子認為學《詩經》好處很多,可以激發(fā)情志,可以觀察社會,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遠可以侍奉君王。
(5)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②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考點】文言文閱讀
【答案】C;B;D;C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11/18 1:30:2組卷:42引用:7難度:0.6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周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時,旦為子孝,篤仁,異于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輔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九年,東伐至盟津,周公輔行。十一年,伐紂,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宮。已殺紂,周公把大鉞,召公把小鉞,以夾武王,釁社,告紂之罪于天及殷民。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虛曲阜,是為魯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其后武王既,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聞武王崩而畔,周公乃 踐阼代成王攝行政當國。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國曰:“周公將不利于成王?!敝芄烁嫣?、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攝行政者,恐天下畔周,無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憂勞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 武王蚤終,成王少,將以成周,我所以為之若此?!庇谑亲湎喑赏?,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魯。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發(fā)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興師東伐,作《大誥》。遂誅管叔,殺武庚,放蔡叔。寧淮夷東土,二年而畢定。諸侯咸服宗周。
          成王長,能聽政。于是周公乃還政于成王,成王臨朝。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諸侯。及七年后,還政成王,北面就臣位,歔歔如畏然。
          及成王用事,恐成王壯,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作《毋逸》。《毋逸》稱:“為人父母,為業(yè)至長久,子孫驕奢忘之,以亡其家,為人子可不慎乎!”《多士》稱曰:“自湯至于帝乙,無不率祀明德,帝無不配天者。在今后嗣王紂,誕淫厥佚,不顧天及民之從也。其民皆可誅?!弊鞔艘越涑赏酢?br />      成王在豐,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別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說。
          周公在豐,病,將沒,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離成王?!敝芄茸洌赏跻嘧?,葬周公于畢,從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節(jié)選自《史記?魯周公 世家》,有刪改)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發(fā)/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
    B.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發(fā)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
    C.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發(fā)/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
    D.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發(fā)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公,古代的爵位名稱,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后代相沿,多以“公”作為“王”以下的最高爵號。
    B.崩,指帝王的離世。古代“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甍,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這反映了古代社會里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
    C.踐阼,古代廟、寢堂前兩階,主階在東,稱阼階,阼階上為主位,“踐阼”就是走上阼階主位。后來引申為天子登基,即位。
    D.世家,即世世代代相沿的大姓氏大家族,古代指門第高貴、世代為官的人家。司馬遷撰寫《史記》時用“世家”來記述王侯諸國及大臣之事。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周公輔政有功,不圖名利。周滅殷商后武王大封功臣,把輔政有功的弟弟周公旦封到曲阜,稱為魯公,但是周公旦沒有到封地去,而是留下來繼續(xù)輔佐武王。
    B.周公還政成王,面北稱臣。成王長大后周公就把朝政治理權歸還給成王,自己面向北回到臣子的位置上,謙恭謹慎,不再接受其他臣子的朝拜了。
    C.周公居安思危,制定官吏職責。雖然天下安定了,但是周朝的官吏制度還沒有安排得當,于是周公制定了官吏職責次序,天下的百姓得以便利,很高興。
    D.周公去世,備受成王禮遇。周公去世后,成王并沒有按照周公的遺囑把他葬在成周,而是把他葬在畢邑伴隨文王,表明自己并不敢把周公當作臣子。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武王蚤終,成王少,將以成周,我所以為之若此。
    ②為人父母,為業(yè)至長久,子孫驕奢忘之,以亡其家,為人子可不慎乎!
    (5)周公是如何輔佐成王的?

    發(fā)布:2024/12/3 15:30:1組卷:40引用:5難度:0.6
  •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顧覬之字偉仁,吳郡吳人也。謝晦為荊州,以為南蠻功曹?;迱燮溲潘?,深相知待。時大將軍彭城王義康秉權,殷、劉之隙已著,覬之不欲與殷景仁久接事,乃辭腳疾自免歸。在家每夜常于床上行腳,家人竊異之,而莫曉其意。后義康徙廢,朝廷多以異同受禍。復為山陰令。山陰民戶三萬,海內劇邑,前后官長,晝夜不得休,事猶不舉。覬之理繁以約,縣用無事,晝日垂簾,門階閑寂。自宋世為山陰,務簡而績修,莫能尚也。孝建元年,出為義陽王昶東中郎長史。明年,出為湘州刺史,善于蒞民,治甚有績。時沛郡相縣唐賜往比村朱起母彭家飲酒還,因得病。臨死語妻張死后刳腹出病后張手自破視五藏悉糜碎郡縣以張忍行刳剖賜子副又不禁駐事起赦前法不能決三公郎劉勰議:“賜妻痛遵往言,考事原心,非存忍害。謂宜哀矜?!庇J之議曰:“法移路尸,猶為不道,況在妻子,而忍行凡人所不行。不宜曲通小情,當以大理為斷。謂副為不孝,張同不道?!痹t如覬之議。幸臣戴法興權傾人主,而覬之未嘗降意?;蛳悠滹L節(jié)過峻。覬之曰:“不過使吾不為三公耳?!碧谔┦汲?,四方同反,覬之家尋陽,尋陽王子房加以位號,覬之曰:“禮年六十不服戎,以其筋力衰謝,況年將八十,殘生無幾,不敢聞命?!笨子J等不能奪。太宗甚嘉。三年卒,時年七十六。追贈鎮(zhèn)軍將軍,常侍、刺史如故。謚曰簡子。其子綽私財甚豐,鄉(xiāng)里士庶多負其責,覬之每禁之不能止。及后為吳郡,誘綽曰:“我常不許汝出責,定思貧薄亦不可居。民間與汝交關有幾許不盡,及我在郡,為汝督之。凡諸券書皆何在?”綽大喜,悉出諸文券一大廚與覬之,覬之悉焚燒,宣語遠近:“負三郎責,皆不須還?!?br />(選自《宋書?顧覬之傳》,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臨死語妻張/死后刳腹出病/后張手自破視/五藏悉糜碎/郡縣以張忍行刳剖/賜子副又不禁駐/事起赦前/法不能決/
    B.臨死語妻張/死后刳腹出病/后張手自破/視五藏悉糜碎/郡縣以張忍行刳剖/賜子副又不禁駐/事起赦前/法不能決/
    C.臨死語妻張/死后刳腹出病/后張手自破視/五藏悉糜碎/郡縣以張忍行刳剖賜/子副又不禁駐/事起赦前法/不能決/
    D.臨死語妻張/死后刳腹出病/后張手自破/視五藏悉糜碎/郡縣以張忍行刳剖/賜子副又不禁駐/事起赦/前法不能決/
    (2)下列對文中加粗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郡是古代行政區(qū)域的名稱。郡的長官稱“守”,秦設三十六郡,郡下設縣。
    B.南蠻是先秦中原王朝對中原以南各部落的稱呼,與東夷、西戎、北狄合稱“四夷”。
    C.海內和九州、神州赤縣瀚海等同為中國別稱,源于我國疆土四面環(huán)海之說。
    D.追贈指朝廷給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是給予死者及其親屬的特殊榮譽。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顧覬之富有遠見。劉義康當權時,他借口腳病辭官歸家。等劉義康被貶謫廢去官爵,他因未卷入殷、劉二人的紛爭,未被牽連。
    B.顧覬之治政有方。山陰縣一向難以治理,與前后在此任職的官員相比,他更善于化繁為簡,使山陰縣政治清明,其治理效果無人能及。
    C.顧覬之不畏權貴。幸臣戴法興權傾朝野,而顧覬之從不降低身份,屈心以從,致使戴法興嫌棄厭惡他風骨節(jié)操過于剛直嚴厲。
    D.顧覬之嚴于教子。他對兒子放債的行為十分不滿,多次勸阻,而顧綽總是不聽。于是他以智慧騙取了兒子的信任,火燒了債券,恩澤鄉(xiāng)里。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明年,出為湘州刺史,善于蒞民,治甚有績。
    ②禮年六十不服戎,以其筋力衰謝,況年將八十,殘生無幾,不敢聞命。
    (5)針對唐賜妻兒的做法,文中劉勰和顧覬之觀點不同,你更認同誰的觀點?請結合文本,說明理由。

    發(fā)布:2024/11/23 8:0:19組卷:16引用:2難度:0.6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文本一:
          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不能治。譬之如醫(yī)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則弗能攻。治亂者何獨不然?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弗能治。
    (節(jié)選自《墨子?兼愛》)      文本二:
          趙季良,字德彰,濟陰人也。初仕后唐莊宗,為魏州司錄。魏州稅多逋負,莊宗為晉王,過督之。季良曰:“殿下方謀攻取而不百姓,一旦百姓離心,恐河北非殿下有也。”莊宗大加欽重。累遷鹽鐵判官、太仆卿。
          明宗天成元年,赍官誥拜孟知祥為侍中。即以為三川制置使,督蜀犒軍余錢送京師,且制置兩川征賦。是時知祥鎮(zhèn)西川,頗不奉詔。會與季良有舊,遂留之不遣,因請為西川節(jié)度副使。事無大小,多與參決。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團練使知祥得制書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復遣使至京師論請明宗不得已曲從之自是季良傾身事知祥,布腹心矣。
          季良通敏,善謀略。董璋遣人求昏自結,而知祥心恨璋,未之許也。季良以為宜合從以拒唐。長興時,進奏官言唐主欲大發(fā)兵討兩川。季良請以東川先取遂閬,然后并兵守劍門,則大軍雖至,吾無內顧憂矣。未幾,唐將石敬瑭因遂閬已破,燒營北歸。軍前馳報知祥,知祥故藏其書,謂季良曰:“北軍漸近,奈何?”季良扣指曰:“不過綿州必遁。”知祥大笑,出書示之。由是甚服其智。
          是年,唐明宗即下制,以季良為武泰軍節(jié)度使。知祥稱尊號,是為后蜀高祖。拜季良為司空,兼門下侍郎平章事。既而高祖病甚,召季良與李仁罕、趙廷隱、王處回等同受顧命。高祖晏駕,秘未發(fā)喪。處回夜過季良,涕泣不已。季良正色曰:“今強侯握兵,專伺時變,義當速立嗣君,豈可徒相泣耶!”遂與處回立后主而后發(fā)喪。以擁戴功加司徒,進太保。廣政九年卒,謚文肅。
    節(jié)選自《后蜀列傳?趙季良》)(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A.古今異義詞是文言文中常見的現(xiàn)象,如“治亂者何獨不然”“季良以為宜合從以拒唐”兩句中的“不然”“以為”。
    B.“莊宗時為晉王”“董璋時遣人求昏自結”兩句中的“時”,都是名詞作狀語,可以解釋為“在當時”“在那時”。
    C.“謀攻取而不愛百姓”與《齊桓晉文之事》中“吾何愛一牛”兩句中的“愛”都是動詞,可分別解釋為“愛護”和“吝惜”。
    D.文言文中表示官職升降任免的詞語很多,如“遷”,指調動官職,一般是升官;“累遷”指多次升官。
    (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團練使/知祥得制書/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復遣使至京師/論請明宗/不得已/曲從之/
    B.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團練使/知祥得制書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復遣使至京師/論請明宗/不得已/曲從之/
    C.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團練使/知祥得制書/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復遣使至京師論請/明宗不得已/曲從之/
    D.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團練使/知祥得制書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復遣使至京師論/請明宗/不得已/曲從之/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趙季良是濟陰人,后唐莊宗時擔任魏州司錄,表現(xiàn)出出眾的政治才能,受到莊宗的賞識和器重。
    B.趙季良與鎮(zhèn)守西川的孟知祥有交情,當他到蜀地擔任三川制置使時,被孟知祥留在當?shù)?,沒有返回京師。
    C.趙季良被孟知祥留在蜀中后,參與決斷大小事務,深得信任,盡心盡力輔佐孟知祥成為孟知祥的心腹。
    D.趙季良深得唐明宗信任,先被任命為武泰軍節(jié)度使,后又被任命為司空,兼門下侍郎平章事。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譬之如醫(yī)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
    ②軍前馳報知祥,知祥故藏其書,謂季良曰:“北軍漸進,奈何?”
    (5)文本二寫到“季良通敏,善謀略”,其“善謀略”具體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文本概括。

    發(fā)布:2024/12/4 22:30:1組卷:26引用:5難度:0.6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