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是一座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巨大橋梁,全長為49.968km,中途經(jīng)過三個人工島,已經(jīng)在去年通車。
(1)大橋采用群樁基礎,樁基工程由幾十根大型水下鉆孔灌注樁組成,每根樁的橫截面積約為6m2,平均樁長50m,那么灌注一根樁需要密度為2.5×103kg/m3的混凝土約 7.5×1057.5×105kg。
(2)灌注大橋橋墩前,先在水下的基坑灌注寬厚的鋼筋混凝土基礎,是為了增大 受力面積受力面積,從而減小 壓強壓強。
(3)如圖1甲所示為大橋效果圖,其主通航孔橋采用雙塔雙索面斜拉橋,對大橋結構進行簡化,可以抽象成圖1乙所示的模型??梢钥闯鏊玫搅?杠桿杠桿(選填“杠桿”或“斜面”)的科學知識,為了減小鋼索承受的拉力,在需要與可能的前提下,可以適當 增加增加(選填“增加”或“減小”)橋塔的高度。
(4)在建人工島時,采用鋼沉井基礎,如圖2所示是鋼沉井的俯視圖,它是由鋼板焊接成有18個大小相同的方形孔的鋼沉井,鋼沉井的長、寬和高分別為77m、40m和23m,質(zhì)量為6225t。鋼沉井建好后要拖運到人工島處,經(jīng)測算,這樣的鋼沉井自行滑入江中穩(wěn)定后(鋼沉井處于漂浮狀態(tài)),水面下的高度會達到7.5m。為了讓鋼沉井在江中被拖行時能順利通過一些淺灘,下水前用質(zhì)量為31t的鋼板在鋼沉井底部將一部分方形孔密封起來,使鋼沉井水面下的高度降到了3.2m。鋼沉井底部有 99個的被密封方形孔。(海水的密度取ρ海水=1.0×103kg/m3)
【答案】7.5×105;受力面積;壓強;杠桿;增加;9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14引用:1難度:0.4
相似題
-
1.如圖為我國古代運送巨木的勞動情景示意圖。他們通過橫桿、支架、石塊等,將巨木的一端抬起,以便將其運送到其它地方。如果他們無法將巨木抬起,可采用的改進方法是 。(寫出一條即可)
發(fā)布:2024/12/14 21:0:3組卷:199引用:1難度:0.7 -
2.生活中有很多小妙招,如圖甲所示,用鋼勺很輕松就可以打開飲料瓶蓋,模型如圖乙,它是以 為支點(選填“A”或“B”)的省力杠桿,手在 (選填“C”或“D”)點向下壓時會更省力。
發(fā)布:2024/12/23 22:30:2組卷:911引用:23難度:0.5 -
3.如圖所示,用撬棒撬起大石頭,向上、向下用力都可以,對于這兩種使用方式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h2>
發(fā)布:2024/12/26 21:30:4組卷:711引用:6難度: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