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美國害怕了?日本嚇傻了?浮夸自大文風可以休矣!
      最近在網上,“美國害怕了”“日本嚇傻了”“歐洲后悔了”之類的文章,總能賺取不少莫名點擊。然而,縱觀這些所謂“爆款”文章,其內部水平卻了無新意,令人堪憂。比如,有的一味夸大、以偏概全,高喊《在這些領域,中國創(chuàng)下多個“世界第一”!無人表示不服》;有的任意拔高、貽人口實,鼓吹《別怕,中國科技實力超越美國,居世界第一》;有的一廂情愿、照單全收,將國外的只言片語,放大成“中國在世界舞臺上占據中心位置”“中國現在是全球第一經濟體”等聲音。
      這些“雄文”的共性,一無事實骨架,二無內容血肉,三無思想含量,徒有浮躁外殼,經不起一點風吹日曬。要知道,文章不會因為浮夸而增色,國家也不會因為自大而變強。挑動極端情緒、肆意傳播偏見的后果,容易造成公眾走進夜郎自大、自吹自擂的狂妄誤區(qū),導致社會陷入信息碎片化、思維程序化的認知閉環(huán)。
      新聞學有一種觀點認為,“最好的編輯一定是個營銷專家”。對一些媒體而言,浮夸自大的文風,無異于吸睛漲粉的氣球,一觸即破。在此類文章的始作俑者眼里,標題就是一枚帶著誘餌的魚鉤,不加點“刺激”的猛料,就無法吊起胃口。然而,新聞不是爽文。如果只講營銷不講營養(yǎng),只要眼球不講責任,即使一時流量爆棚,也是在誤導大眾。
      有網友感慨,進入了自媒體時代,新聞越來越多,離真相卻越來越遠。的確,浮夸自大的文風套路,看似抄了“10萬+”的近路,實則誤入新聞生產的歧路。據統(tǒng)計,去年新媒體運營行業(yè)人數超過300萬,各類機構對內容創(chuàng)業(yè)者的投資金額超過50億元,可謂既有前途,又有“錢途”。然而,自媒體要想創(chuàng)作自如,還需恪守自律。倘若毫無底線蹭熱點,肆無忌憚造噱頭,結果只能是漫出道德水位,偏離法治軌道,荼毒公眾認知不說,更消解媒體公信力。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有人疑惑,是文章不會寫了嗎?并不是。還記得,南海仲裁鬧劇群情激憤,“中國一點都不能少”的聲音卻產生共鳴。針鋒相對卻有禮有節(jié),氣貫長虹而又言之有物,這樣的文風文氣,怎能不引發(fā)輿論場同聲同氣?全媒體時代,真實客觀理性的新聞準繩沒有變,新鮮有趣優(yōu)質的價值取向沒有變,平實求實務實的文風導向也沒有變。只有創(chuàng)作者自律自覺,將文風與世風勾連,給流量和情緒松綁,方能寫出真正從容自信的作品。
      好的輿論可以成為發(fā)展的“推進器”、民意的“晴雨表”、社會的“黏合劑”、道德的“風向標”,不好的輿論可以成為民眾的“迷魂湯”、社會的“分離器”、殺人的“軟刀子”、動亂的“催化劑”。新聞講事實,講真相,講正道,來不得半點虛假和浮夸,那些熱衷于要噱頭、故弄玄虛、嘩眾取寵的路數可以休矣。
(節(jié)選自《人民日報》2018年7月2日,有刪改)
(1)下列對“文風”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D
D

A.浮夸自大的文章,從標題到內容大多以偏概全、斷章取義,一味夸大事實。
B.浮夸之作無事實、無內容、無思想,外強中干,極少具有積極的社會價值。
C.浮夸作品多嘩眾取寵以博人眼球,其作者受到利益的驅使而罔顧社會責任。
D.文風好的文章從容自信,追求言之有物,而不講求營銷,不追求“吸睛”。
(2)下列對文中所舉例子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C
C

A.作者以“爆款”文章的標題為例,指出文風不良的文章存在“一味夸大”的弊端,樹立了批判的靶子。
B.本文以加“刺激”猛料來“吸睛漲粉”的“標題黨”為例,批評文風浮夸的作者重利輕責,誤導大眾。
C.作者舉新媒體運營的數據,意在證明自媒體創(chuàng)作雖有“前途”和“錢途”,但若浮夸會步入新聞生產的歧途。
D.本文以新聞作品“中國一點都不能少”引發(fā)社會共鳴為例,說明言之有物、言而有文的文章方可行而致遠。
(3)下列語句的內涵與文章中作者所論述的主要觀點,最接近的一項是
C
C

A.蓋文章,經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
B.改章難于造篇,易字艱于代句。
C.凡作傳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傳世之心。
D.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

【答案】D;C;C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5/27 14:0:0組卷:16難度:0.6
相似題
  • 1.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
          王禹偁沒有發(fā)生多少作用;西昆體起來了,愈加脫離現實,注重形式,講究華麗的詞藻。梅堯臣反對這種意義空洞語言晦澀的詩體,主張“平淡”,在當時有極高的聲望,起極大的影響。他對人民疾苦體會很深,用的字句也頗樸素,看來古詩從韓愈、孟郊、還有廬仝那里學了些手法,五言律詩受了王維、孟浩然的啟發(fā)。不過他“平”得常常沒有勁,“淡”得往往沒有味。他要矯正華而不實、大而無當的習氣,就每每一本正經的用些笨重干燥不很像詩的詞句來寫瑣碎丑惡不大入詩的事物,例如聚餐后害霍亂、上茅房看見糞蛆、喝了茶肚子里打咕嚕之類。可以說是從坑里跳出來,不小心又恰恰掉在井里去了。再舉一個例。自從“詩經”“邶風”里“終風”的“愿言則嚏”,打嚏噴算是入詩的事物了,尤其因為鄭玄在箋注里采取了民間的傳說,把這個冷熱不調的生理反應說成離別相思的心理感應。詩人也有寫自己打嚏噴因而說人家在想念的,也有寫自己不打嚏噴因而怨人家不想念的。梅堯臣在詩里就寫自己出外思家,希望他那位少年美貌的夫人在閨中因此大打嚏噴:“我今齊寢泰壇外,侘傺愿嚏朱顏妻。”這也許是有意要避免沈約“六憶詩”里“笑時應無比,嗔時更可憐”那類套語,但是“朱顏”和“嚏”這兩個形象配合一起,無意中變?yōu)榛?,沖散了抒情詩的氣味;“愿言則嚏”這個傳說在元曲里成為插科打諢的材料,有它的道理。這類不自覺的滑稽正是梅堯臣改革詩體所付的一部分代價。
    (節(jié)選自錢鍾書《宋詩選注》)
    (1)請概括梅堯臣的詩歌風格。
    (2)如何理解劃線句子的含義?
    (3)從材料看,怎樣才能擺脫西昆體“意義空洞,語言晦澀”的毛???

    發(fā)布:2024/11/18 0:0:1組卷:6引用:5難度:0.6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近年來審美文化的熱點大都與審美文化的市場有關,早幾年人們對于審美文化的市場化仍深感疑慮、心懷抵觸,如今這種負面態(tài)度已日益被寬容、接納甚至歡迎的正面心態(tài)所取代,人們已經逐步承認了市場在審美文化運作機制中存在的合法性,習慣了審美文化的市場策劃和商業(yè)操作的程序,對審美文化的市場效應和經濟效益予以高度重視,并且在運作上形成許多創(chuàng)意。
          小說與電影聯動現在小說創(chuàng)作很少像以往那樣旁若無人、獨來獨往,而是采取與電影、電視聯手國市場的做法,或者是將熱門小說改編為電影和電視劇,或者是將熱播影視劇改寫成小說,或者是在同時推出的小說和影視的兩相照映中提升雙方的人氣,其結果則是相同的,那就是印數、票房和收視率的飆升。還有一個做法現在也越來越盛行,就是小說與電影結盟以“賀歲片”的形式占據市場。獨樹一幟的“馮氏賀歲片”已走過了十年歷程,越到后來便越是借重文學之力而取得勝場。2003年根據劉震云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手機》票房達到5300萬元,2004年根據趙本夫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天下無賊》將這個數字提高到8000萬元,2007年根據楊金遠的小說《官司》改編的電影《集結號》更創(chuàng)下了2.6億票房的佳績!而上述小說也隨之不脛而走,一時為之洛陽紙貴。
          商業(yè)戲劇應運而生國內戲劇市場一直不太景氣,這一低迷狀態(tài)因商業(yè)戲劇的問世而得以扭轉,“商業(yè)戲劇”因在戲劇內容和演出體制上以制造“賣點”見長而得名,戲劇內容的“賣點”包括戲劇的實驗性和探索性,演出體制的“賣點”則是指邀請當紅明星擔綱出演,特別是后一點,可謂屢試不爽、無往而不勝。例如由張愛玲同名小說改編的話劇《半生緣》,2005年在北京公演時請明星劉若英擔任女主角,從而將原本不屬常規(guī)戲劇觀眾群的劉若英的“粉絲”們吸引進了劇場,他們所表現出的過度熱情使這出本來不具商業(yè)潛質的話劇著實“火”了一把,在當年北京的戲劇演出市場中拔得頭籌。另外,《琥珀》《最后一個情圣》《暗戀桃花源》等話劇,在素稱口味挑剔的北京觀眾那里幾乎是每演必火,也是巧妙運用明星效應的商業(yè)操作所致。
          經典作品時尚化,如今重拍“紅色經典”成風,一大批曾經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表現革命斗爭題材的經典老片扎堆兒被翻拍成電視連續(xù)?。骸惰F道游擊隊》《小兵張嘎》《紅巖》……翻拍“紅色經典”不能說沒有道理,它是對于以往塑造人物形象和設計故事情節(jié)的“概念化”“公式化”弊端的一種逆反,采取的對策是走“人性化”“世俗化”的路線,將這些幾十年來已在中國的普通老百姓心目中扎根的偶像真實的、日常的、人性的一面展現出來。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社會體制轉型以來,中國審美文化總體上呈現出與市場經濟相互接近、靠攏、滲透、交融的趨勢。另一方面,審美文化的市場化也不可避免地帶來許多新的問題、矛盾和缺失。像如何在適應市場規(guī)律的同時尊重文化規(guī)律、審美規(guī)律的問題,如何保持審美文化的品味、格調、趣味的問題,審美文化如何增強社會責任感、道義感的問題等,解決得并不很好。由此可見,審美文化與市場經濟、商品社會真正做到去除分化、優(yōu)化整合,尚有待時日。
    (摘編自姚文放《“審美文化”概念的分析》)(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人們對審美文化市場化的態(tài)度逐漸走向正面,因而近來審美文化的熱點大都與審美文化的市場有關。
    B.小說與影視聯動,以“賀歲片”的形式占據市場的做法,也可以促成印數、票房和收視率的飆升。
    C.商業(yè)戲劇制造“賣點”無往而不勝的做法,包括戲劇的實驗性和探索性。
    D.中國審美文化總體呈現與市場經濟相互靠近、融合趨勢的同時,也出現了缺乏社會責任感的問題。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篇提出中心論點,即審美文化的市場效應和經濟效益被高度重視,在運作上形成許多創(chuàng)意。
    B.文章第二段列舉電影《手機》《天下無賊》《集結號》的票房數字,是為了證明小說可以借影視走紅。
    C.文章采取總--分--總的論證結構,中間部分從三個層面并列地論證了審美文化市場化的運作方式。
    D.文章對中國審美文化市場化既做了肯定性的論述,也客觀地指出了其帶來的問題,體現了辯證思維。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現在大部分小說創(chuàng)作與電影、電視聯手闖市場,呈現出幾種不同做法,雖然形式不同,但結果相同。
    B.由張愛玲同名小說改編的話劇《半生緣》2005年在北京戲劇演出市場中奪冠,明星吸粉是主要原因。
    C.展示出普通老百姓心目中的偶像真實的、日常的、人性的一面,基本要走“人性化”“世俗化”的路線。
    D.審美文化與市場經濟、商品社會不能真正做到去除分化、優(yōu)化整合,中國審美文化的品味就無法提高。

    發(fā)布:2025/1/1 0:30:2組卷:7引用:3難度:0.6
  • 3.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漫談說理文
    朱光潛
          ①“擺事實,講道理”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愈來愈廣泛、愈重要的社會活動。開會討論要說理,作報告要說理,寫社論要說理,寫教科書要說理,發(fā)動群眾要說理……總之,凡是需要開動腦筋的地方,凡是要辯護自己,說服旁人的地方,沒有不需要說理的。近幾年來我們對于詩歌、小說、劇本的寫作提出了很多問題,進行過熱烈的討論,至于說理文怎樣寫,就很少有人過問,盡管這個問題在《改造我們的學習》等一系列論著里三番五次地鄭重地提出過。文學界對這問題談的少,是否說明說理文容易寫,有理自然說得出,根本沒有什么問題呢?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我寫過四十多年的說理文,也費過一些摸索,嘗過一些甘苦,至今還不能寫出一篇稱心如意的文字,所以我可以說,寫說理文對于我并不是一件易事。
          ②寫說理文究竟難在哪里?在推理還是在行文?問題的這種提法本身就有問題。它假定了理在文先,第一道手續(xù)是把理想清楚,第二道手續(xù)才用語言把理表達出來。這種相當流行的看法是對的,但也不完全對。
          ③據我個人的經驗,把全篇文章先打好腹稿而后把它原封不動地謄寫出來,那是極稀有的事。在多數場合,我并不打什么腹稿,只是對要說的道理先有些零星片斷的想法,也許經過了一番組織,有一個大致不差的粗輪廓,一切都有待進一步的發(fā)展。意思既然來得多了,問題也就復雜化了。新的意思和原來的意思不免發(fā)生矛盾,這個意思和那個意思也許接不上頭,原來自以為明確的東西也還是紊亂的模糊的乃至于錯誤的。有許多話要說,究竟從何說起?哪個應先說,哪個應后說?哪個應割愛,哪個應作為重點?主從的關系如何安排?這時候面前就像出現一團亂絲,“剪不斷,理還亂”,思路好像走入一條死胡同,這是難產的痛苦,也是一個考驗的時刻。
          ④所以在說理文的寫作中,思想和語言總是要維持辯證的關系:不想就不能寫,不寫也就很難想得明確周全。我發(fā)現不但思想訓練是寫說理文的必有的準備,而寫說理文也是整理思想和訓練思想的一個很好的途徑。因此,我認為理先于文或意在筆先的提法還是片面的。
          ⑤就我從閱讀中所體會到的來說,說理文的寫作和文藝創(chuàng)作在道理上也有很多相通之處,有時我甚至想到理論文也還是可以提高到文藝創(chuàng)作的地位。我很相信說理文如果要寫好,也還是要動一點情感,要用一點形象思維。如對準確、鮮明和生動的要求也適用于說理文。修辭學家們說,在各種文章風格之中,有所謂“零度風格”,就是( ?。┑哪敲匆环N風格。據說這種風格宜于用在說理文里。我認為這種論調對于說理文不但是一種歪曲,而且簡直是一種侮辱。說理文的目的在于說服,如果能做到感動,那就會更有效地達到說服的效果。作者自己如果沒有感動,就絕對不能使讀者感動又怎能叫人發(fā)生興趣,感動人,說服人呢?
    (選自《朱光潛全集》,有刪改)(1)根據上下文的內容,補充第⑤節(jié)的內容。
    (2)下列對文章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說理文有說理文的特殊規(guī)律,對它談得少,研究得不夠,并不意味著它就容易寫。
    B.傳統(tǒng)的寫作觀念認為“理在文先,意在筆先”,作者認為這與實際的寫作不夠吻合。
    C.說理文的裁剪主要是裁剪語言,將可有可無的字句刪去,這樣就能使說理透徹。
    D.關于“零度風格”,宜于用在說理文里的論調,作者認為是對說理文寫作的一種歪曲。
    (3)請簡要分析第一段的寫作思路。
    (4)關于怎樣寫好說理文,作者主要闡述了哪些看法?請概述。

    發(fā)布:2024/12/3 2:0:1組卷:24引用:5難度:0.5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