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鮑照的《擬行路難(其四)》,完成下面的問題。
擬行路難(其四)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
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
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1)下面對這首詩思想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C
C

A.這首詩抒寫詩人在門閥制度重壓下,深感世路艱難激發(fā)起的憤慨不平之情。
B.三、四兩句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論觀點,來解釋社會與人生的錯位現(xiàn)象,并渴望借此從“行嘆復坐愁”的苦悶之中求得解脫。
C.五、六兩句以“酌酒”來慰藉心態(tài)失去的平衡,但“舉杯消愁愁更愁”,所以詩人停止喝酒,唱起了悲憤的《行路難》。
D.最后兩句寫人心不是草木,不可能沒有感情,心中的憤懣似乎到了隨時都會爆炸的程度,但到了嘴邊卻突然被克制住了。
(2)下面對這首詩的藝術手法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
B

A.開頭兩句運用以“水”喻人的比興手法,用流向“東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比喻社會生活中高低貴賤不同處境的人。
B.這首詩抒寫難以言表、如鯁在喉的哀痛,直抒胸臆,自具神韻,頗能動人。
C.本詩五言、七言詩句錯落有致地相互搭配,韻腳由“流”“愁”到“難”“言”變換靈活,形成了全詩起伏跌宕的氣勢格調。
D.這首詩托物寓意,比興遙深,達到了啟人思索、耐人品味的藝術境界。
(3)下面對這首詩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D
D

A.開頭兩句,通過對瀉水的尋?,F(xiàn)象的描寫,形象地揭示出了現(xiàn)實社會里門閥制度的不合理性。
B.中間四句,詩人有意回避正面訴說自己的悲哀和苦悶,而是著筆于如何從悵惘中求得解脫,在煩憂中獲得寬慰。
C.“心非木石豈無感?”運用設問修辭手法,表現(xiàn)鮑照忍辱負重、痛苦難當?shù)男那椤?br />D.最后兩句寫出了社會政治的黑暗,殘酷無情的統(tǒng)治,窒息著人們的靈魂,寫出了底層人士及千千萬萬不得志者的內心痛苦。
(4)下面對這首詩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

A.詩人借水“瀉”和“流”的動態(tài)描繪,造成了一種令讀者驚疑的氣勢。這種筆法直接表達了詩人由于激憤不平而一瀉無余的悲憤抑郁心情。
B.“吞聲躑躅不敢言”寫出社會現(xiàn)實對于寒微士人的壓抑,已經(jīng)到了讓詩人敢怒而不敢言、徘徊難進的地步了。
C.本詩表現(xiàn)寒門志士備遭壓抑的痛苦,傳達出寒士們慷慨不平的呼聲,充滿了對門閥社會的不滿情緒和抗爭精神。
D.本詩透露出作者深沉濃重的愁苦悲憤的情感,形成一種含蓄不露,蘊藉深厚的藝術效果。
(5)下列對這首詩所涉及的文學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

A.鮑照,字明遠,是宋朝文學家,與庾信并稱“鮑庾”,與顏延之、謝靈運并稱“元嘉三大家”。
B.《行路難》為樂府雜曲歌辭名,多寫世路艱難和離情別意?!稊M行路難》是作者模仿樂府《行路難》而創(chuàng)作的一組詩歌作品。
C.鮑照的《擬行路難》18首表達對門閥社會的不滿、懷才不遇的痛苦、報國無門的憤懣和理想幻滅的悲哀,真實地反映了當時貧寒士人的生活狀況。
D.《擬行路難(其四)》選自《鮑參軍集注》,“參軍”是官職名。同樣以官職來命名的作品集還有《王右丞集》《杜工部集》等。
(6)本詩第三句寫“人生亦有命”,作者對“命”有怎樣的看法?
(7)清代沈德潛評價此詩說:“妙在不曾說破,讀之自然生愁?!闭埛治鲞@首詩在表達情感方面的特點。

【答案】C;B;D;A;A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11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題。
    阮郎歸
    歐陽修
    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
    花露重,草煙低,人家簾募垂。秋千慵困解羅衣,畫堂雙燕歸。
    阮郎歸
    趙彥端
    歲寒堂下兩株梅,商量先后開。春前日繞一千回,花來春未來。
    冰可斷,玉堪裁,寒空無暖埃。為君翻動臘前醅,酒醒香滿懷。
    (1)下列關于這兩首詞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A.“花露重,草煙低”描繪出一幅凄冷幽暗的暮春之景。
    B.“冰可斷,玉堪裁”寄托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愴情懷。
    C.“雙燕歸”反襯詩人寂寞的心境,“香滿懷”飽含欣喜之情。
    D.歐詞用語清麗,情思宛轉;趙詞不事雕琢,境界雄渾開闊。
    (2)請賞析這兩首詞的畫線句在描景及情感方面的不同。

    發(fā)布:2025/1/1 4:30:2組卷:4引用:3難度:0.6
  • 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小題。
    桐竹贈張燕公
    李伯魚
    北竹青桐北,南桐綠竹南。
    竹林君早愛,桐樹我初貪。
    鳳棲桐不愧,鳳食竹何慚。
    棲食更如此,余非鳳所堪。
    [注]《莊子?秋水》:“夫鵝鵝(神話傳說中與鳳同類的鳥)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竹子開花后結的果實)不食,非醴泉不飲?!?br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青桐和綠竹南一北相對,詩人見到后觸景生情,引發(fā)了感慨。
    B.張燕公早就喜歡竹林,而詩人剛剛喜歡桐樹,兩人各有所愛。
    C.能夠吸引鳳凰棲息和食用果實,青桐和綠竹沒有什么可慚愧的。
    D.本詩語言平易,雖有用典但并不晦澀,而情感表達深摯懇切。
    (2)詩人寫這首“桐竹”詩贈給張燕公,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情感?請簡要分析。

    發(fā)布:2025/1/1 4:30:2組卷:9引用:3難度:0.5
  • 3.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各題。
    秋宿湘江遇雨
    譚用之
    江上陰云鎖夢魂,江邊深夜舞劉琨。秋風萬里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
    鄉(xiāng)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誰肯重王孫。漁人相見不相問,長笛一聲歸島門。
    【注】①劉琨,劉琨,《晉書?祖逖傳》,記載過他和祖逖共被同寢、夜間聞雞起舞的故事。②橘柚,相傳“逾淮北而為枳”,由于生長之地不同而命運迥異,故《淮南子》說“橘柚有鄉(xiāng)”。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A.首句起筆交代泊船湘江的處境,“鎖”寫出了陰云籠罩、暮雨將臨、孤舟受阻的情形,烘染出沉重的氣氛。
    B.“江邊深夜舞劉琨”一句緊承首句所含之悵惘情緒,透露出詩人因行游受阻而生出悵然之情,只能深夜起舞。
    C.詩的第三、四句境界壯闊,“芙蓉國”“薜荔村”極言芙蓉之盛,薜荔之多,生動形象。
    D.湘江一帶,正是橘柚之鄉(xiāng)。詩人看見那累累碩果,不禁觸景生情,深感自己的境遇和那遠離江南生長在淮北的積相似。
    (2)結合全詩,簡要分析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哪些復雜的思想感情?

    發(fā)布:2025/1/1 4:0:1組卷:7引用:2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