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一首詞和兩段文,完成下列各題。
(甲)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
(乙)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丙)葉秀發(fā)傳
宋濂
      葉秀發(fā),字茂叔,金華人。擢慶元丙辰進士第。初授福州長溪簿,調(diào)安慶府桐城丞。金人犯蘄、黃二州,桐城為鄰壤,萬目睽睽不相保。騎兵將迫,家人號泣求避,秀發(fā)叱之曰:“此正臣子力致身之日,雖死何憾,茍先去之,如一邑生聚 ?”修城浚濠,日為備御計。會金人使謀者至,秀發(fā)擒之,亟斬于城門以徇。金人計不得近,邑賴以完。其忠義出于天性,至死不變?nèi)绱?。紹定庚寅九月卒,年七十。卒之日,唯遺書籍?dāng)?shù)篋,弊衣一襲,至無以為斂。
(節(jié)選自《文憲集》卷十)
【注釋】①擢:選拔。②授:任命。③丞:縣丞:④生聚:指百姓。⑤浚濠:挖深護城河。⑥徇:示眾。
(1)乙文選自
《孟子》
《孟子》
,作者是
家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
力致身之曰

②會金人使謀者至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萬鐘則不解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4)下列對丙文畫線句意思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B
B

A.雖然死了又遺憾什么呢,如果我們先走了,那么全城的百姓該怎么辦呢?
B.即使死了又有什么遺憾呢,如果我們先離開了,那么全城的百姓該怎么辦呢?
C.即使死了又遺憾什么呢,如果我們先走了,那么全城的百姓能去哪里呢?
D.雖然死了又有什么遺憾呢,如果我們先離開了,那么全城的百姓能去哪里呢?
(5)甲詞中辛棄疾的理想是“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丙文中,面對強敵,葉秀發(fā)的言行印證了乙文作者的主張:
在“生”和“義”無法兼顧的情況下,應(yīng)該“舍生而取義”。
在“生”和“義”無法兼顧的情況下,應(yīng)該“舍生而取義”。
(用自己的話概括)。
(6)丙文作者評價葉秀發(fā)“天性忠義”,從他的御敵之術(shù)和卒后“無以為斂”可以看出,他還是一個
有勇有謀
有勇有謀
清廉愛民
清廉愛民
的人。
(7)下列對甲詞和乙丙兩文的理解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C
C

A.甲詞首尾寫實,中間寫夢境,抒發(fā)了詞人的抗金報國決心和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
B.乙文邏輯嚴(yán)密,氣勢充沛,論述了人生的理性抉擇,體現(xiàn)了作者大義凜然的氣節(jié)。
C.乙文作者所倡導(dǎo)的重“義”之心,辛棄疾和葉秀發(fā)具備,普通人是無此“心”的。
D.甲詞和乙丙兩文中都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增強了作品思想內(nèi)容的表達效果。

【考點】寫法技巧文言翻譯
【答案】《孟子》;儒;盡;派;B;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在“生”和“義”無法兼顧的情況下,應(yīng)該“舍生而取義”。;有勇有謀;清廉愛民;C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fù)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5/27 14:0:0組卷:33引用:1難度:0.2
相似題
  • 1.《魚我所欲也》沒有直接進入議題,而是先從生活中人們可能遇到的事情寫起,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發(fā)布:2024/12/27 0:30:2組卷:24引用:4難度:0.7
  • 2.閱讀下文,完成問題。
    【甲】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節(jié)選自孟子《魚我所欲也》)【乙】      晉文公將與楚戰(zhàn)城濮,問于咎犯曰:“為之奈何?”咎犯曰:“戰(zhàn)陳之事,不厭詐偽。君其詐之而已矣?!鞭o咎犯,問雍季,雍季對曰:“以詐偽遇人,雖愈利,后無復(fù)。君其正之而已矣?!庇谑遣宦犛杭局嫞镁谭钢\,與楚人戰(zhàn),大破之。還歸賞有功者,先雍季而后咎犯。曰:“咎犯之言,一時之權(quán)也。雍季之言,萬世之利也。吾豈可以先一時之權(quán),而后萬世之利也哉!”
          由此觀之,義者,人之大本也。雖有戰(zhàn)勝存亡之功,不如行義之隆。
    (節(jié)選自《淮南子?人間訓(xùn)》,有刪減)【注】①咎犯:春秋時晉國的大臣。后文雍季也是晉國的大臣。②戰(zhàn)陳:借指作戰(zhàn)。
    (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爾而與之
     

    ②不禮義
     

    ③雍季
     

    咎犯
     

    (2)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②吾豈可以先一時之權(quán),而后萬世之利也哉!
    (3)【甲】【乙】兩個文段都運用了 
     
    的寫作手法,體現(xiàn)了不同的人對于“義”在不同境況下的選擇。晉文公在抉擇時不用雍季之計卻賞賜他,從中可以看出晉文公是一位
     
    的君主。
    (4)【甲】【乙】兩個文段中的畫線句子,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觀點?請簡要分析。

    發(fā)布:2024/12/27 0:30:2組卷:22引用:3難度:0.6
  • 3.文言文閱讀。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幢椋窀囊??!惫唬骸盃奚癫ジ壹右?,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冢窀ジR??!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病?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
    (節(jié)選自《左傳》)【乙】長勺之役,曹劌問所以戰(zhàn)于莊公。公曰:“余聽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斷之?!睂υ唬骸笆莿t可矣。知夫茍中心圖民,智雖弗及,必將至焉?!?br />(節(jié)選自《國語》)注釋:中心圖民:內(nèi)心為百姓考慮。
    (1)下面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A.以戰(zhàn)/陋之有
    B.又何焉/遂與外人
    C.則可矣/不知木蘭女郎
    D.忠之也/予作文以記之
    (2)【甲】【乙】兩段文字刻畫人物主要運用了
     
    描寫,【甲】文在突出曹劌這個人物時用了
     
    表現(xiàn)手法。

    發(fā)布:2024/12/27 3:30:2組卷:4引用:4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