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情景提供】19世紀以前,人們一直以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湯姆森發(fā)現了帶負電的電子后,才引起人們對原子結構模型的探索。
【提出問題】電子帶負電,原子不帶電,說明原子內存在著帶正電荷的部分,它們是均勻分布還是集中分布的呢?
【進行實驗】1910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實驗做法如圖:
菁優(yōu)網
(1)放射源--放射性物質放出α粒子(帶正電荷),質量是電子質量的7 000倍;
(2)金箔--作為靶子,厚度1 μm,重疊了3 000層左右的原子;
(3)熒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發(fā)出閃光;
(4)顯微鏡--通過顯微鏡觀察閃光,且通過360度轉動可觀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達情況。
【收集證據】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但是有少數α粒子卻發(fā)生了較大的偏轉,并且有極少數α粒子的偏轉超過90°,有的甚至幾乎達到180°,像是被金箔彈了回來。菁優(yōu)網
【猜想與假設】α粒子遇到電子后,就像飛行的子彈碰到灰塵一樣運動方向不會發(fā)生明顯的改變,而結果卻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否則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釋與結論】
(1)若原子質量、正電荷在原子內均勻分布,則極少數α粒子就
不會
不會
(填“會”或“不會”)發(fā)生大角度散射。盧瑟福所說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中的“很小的結構”指的是
原子核
原子核
。
(2)1 μm金箔包含了3 000層金原子,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后方向不變,說明
B
B
。
A.原子的質量是均勻分布的
B.原子內部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
(3)科學家對原子結構的探究經歷了三個過程,通過α粒子散射實驗,你認為原子結構為以下的
C
C
。 菁優(yōu)網

【答案】不會;原子核;B;C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356引用:10難度:0.5
相似題
  • 1.人們?yōu)榱私沂驹咏Y構的奧秘,經歷了漫長的探究過程.
    1897年,英國科學家湯姆生發(fā)現原子中存在電子.1904年湯姆生提出了一個被稱為“葡萄干布丁”結構的原子結構模型,電子就像“葡萄干”一樣鑲嵌在帶正電的“布丁”中.電子的發(fā)現使人們認識到原子是由微小的粒子構成的.
    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下面的實驗.他們用一束帶正電的、質量比電子大得多得高速α粒子轟擊金箔時,發(fā)現….據此他提出了帶核的原子結構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根據以上材料,請回答下列問題:
    (1)請你根據對原子結構的認識,分析原子不顯電性的原因:
     

    (2)盧瑟福用α粒子轟擊金箔時,發(fā)現了三種現象
    現象①:
     

    現象②:
     
    ;
    現象③:
     

    產生這三個現象的原因是:
    ①:
     

    ②:
     
    ;
    ③:
     

    發(fā)布:2024/12/31 8:0:1組卷:32引用:1難度:0.3
  • 2.人們?yōu)榱私沂驹咏Y構的奧秘,經歷了漫長的探究過程.
    1808年,英國科學家道爾頓提出了原子論.他認為物質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原子是一個實心球體,不可再分割;同一類原子性質相同;不同的原子以簡單的整數比相結合.
    1897年,英國科學家湯姆生發(fā)現原子中存在電子.1904年湯姆生提出了一個被稱為“西瓜式”結構的原子結構模型,電子就像“西瓜子”一樣鑲嵌在帶正電的“西瓜瓤”中.電子的發(fā)現使人們認識到原子是由微小的粒子構成的.
    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下面的實驗.他們用一束帶正電的、質量比電子大得多得高速運動得α粒子轟擊金箔時,發(fā)現:①大多數α粒子能穿過金箔且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 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 ③極少數α粒子被反彈了回來.據此他提出了帶核的原子結構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
    根據以上材料,請回答下列問題:
    (1)道爾頓提出了原子論,湯姆生發(fā)現了原子中的電子,這在當時是件很了不起的事,但由于受到那時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他們的理論中存在一些缺陷甚至錯誤,按照你學的原子結構理論,你認為道爾頓的原子論存在的錯誤或缺陷是:
     
    、
     
    、
     
    、
     

    (2)請你根據對原子結構的認識,分析出現上述盧瑟福實驗現象的原因:
    現象①:
     

    現象②:
     

    現象③:
     

    (3)通過人類認識原子結構的歷史,你對科學的發(fā)展有哪些感想?
     

    發(fā)布:2024/12/31 8:0:1組卷:138難度:0.1
  • 菁優(yōu)網3.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是逐漸深入的.如圖是不同時期科學家提出的原子結構模型.
    1808年,英國科學家道爾頓提出了原子論.他認為物質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原子是一個實心球體,不可再分割;同一類原子性質相同;不同的原子以簡單的整數比相結合.
    1897年,英國科學家湯姆生發(fā)現原子中存在電子.1904年湯姆生提出了一個被稱為“西瓜式”結構的原子結構模型,電子就像“西瓜子”一樣鑲嵌在帶正電的“西瓜瓤”中.電子的發(fā)現使人們認識到原子是由微小的粒子構成的.
    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做了一個實驗,用一束質量比電子質量大很多的帶正電的高速運動的a粒子轟擊金箔,結果是大多數a粒子能穿過金箔且不改變原來的前進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變了原來的方向,還有極少數的a粒子被反彈了回來.據此他提出了帶核的原子結構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

    根據以上材料,請回答:
    (1)道爾頓提出了原子論,湯姆生發(fā)現了原子中的電子,這在當時是件很了不起的事,但由于受到那時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他們的理論中存在一些缺陷甚至錯誤,按照你學的原子結構的理論,你認為道爾頓的原子論存在的缺陷或錯誤是
     
    、
     
    、
     

    (2)根據盧瑟福的實驗所產生的現象,不能夠獲得的結論是
     
    (填字母序號)
    A.原子核體積很小    B.原子核質量較大
    C.原子核帶有正電    D.核外電子帶有負電
    (3)通過人類認識原子結構的歷史,你對科學的發(fā)展有哪些感想?
     
     
    、
     

    發(fā)布:2024/12/31 8:0:1組卷:58引用:1難度:0.5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