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新一代書生??①孩子上了小學,沒有讀幾日書,我就已經發(fā)現我過去的書本對她無用?,F在的確是一個新的時代了。
??②一次語文考試,女兒得了99分,她將一個填空“青青的瓦,白白的墻”寫成了“清清的瓦”。我問她這個錯誤是如何產生的,女兒卻問我:“什么是瓦?”
??③什么是瓦?我這才猛醒,她這個7歲的小人兒的確還從來沒有見到過瓦,更何況“青青的瓦”!孩子的老師一定與我一樣,以為瓦這個東西是不用講解的,根本就沒有意識到現在城市里的孩子對瓦完全沒有認識?,F在我們居住的城市里到處高樓林立,高樓的樓頂上是頂樓平臺,平臺同時又是隔熱板;隔熱板是水泥做的,水泥是灰白色的,青青的瓦已經變成了一個遙遠的帶著鄉(xiāng)村氣息的故事?,F在教孩子們這樣的歌謠是很費勁的,我們必須把孩子們帶到很遠很遠的鄉(xiāng)村去尋找那個故事。
??④對于語文課里的《孔融讓梨》這課,孩子們一出課堂就把老師所講的深遠意義放在了一邊。他們有自己的理解。他們說我們不用向孔融學習,我們與孔融的想法一樣。倒是我們家長應該向孔融的家長學習。我們都愿意吃小的水果或者不吃水果,把它讓給家長和別人吃,但是家長很煩人,總是強迫我們吃。
??⑤我們從前學習的《司馬光砸缸》在現在的孩子面前也出現了問題。首先,缸是什么?做什么用的?一個家里怎么會有那么大的缸?現在砸缸的話,家里怎么會找得到那么大的石頭?于是我們只好耐心地告訴孩子,這個古人的故事已經時過境遷,現在我們學習這篇課文只是為了讓孩子懂得一個道理,就是遇事多動腦筋想辦法。孩子們聽到這里突然又會冒出另外的一個問題,他們說:“既然是這個意思,那么在另外一課里,那個古人老太婆怎么又不動腦筋,硬要把一根鐵棒制造成針?”
??⑥我們不能說六七歲的學童思考得沒有道理。他們喜歡吃麥當勞,認為麥當勞叔叔把他的快餐設計得很有趣。他們一下子就能接受電腦,覺得小小一部機器裝下大大的一個世界是一件很好很方便也很順理成章的事情。孩子們更喜歡顧城的詩。他們學好課文多半是為學習成績的優(yōu)秀。我女兒三四歲的時候,我經常給她朗讀安徒生童話和唐詩宋詞。那時候,她聽得十分入神?,F在就不行了。上學了,認識很多字了,自己會看書看電視了。再看安徒生的《美人魚》,她就有了自己的見解,說,故事很美,但是一聽就知道是作家編的。對于唐詩宋詞,她的說法就更刻薄了,有一些像順口溜,她說。比如“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她認為制作一部農民種田的電視專題片給孩子們看效果會更好。
??⑦現在我的女兒老是抱怨沒她們喜歡的書。的確如此,現在的孩子不是我們那個時代的孩子了。對前人的書,她們自己有自己的讀法,這就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
(1)解釋下列詞語。
時過境遷:隨著時間的推移,情況發(fā)生變化。文中指《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已經隨著時間的推移,所蘊含的道理也跟著發(fā)生了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情況發(fā)生變化。文中指《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已經隨著時間的推移,所蘊含的道理也跟著發(fā)生了變化。
順理成章:原指寫文章順著條理就能自成章法。后比喻寫文章、說話、辦事順著條理或合乎情理,就能順利地做好。文中指孩子們覺得小小的機器裝下大大的世界是合乎情理的事情。原指寫文章順著條理就能自成章法。后比喻寫文章、說話、辦事順著條理或合乎情理,就能順利地做好。文中指孩子們覺得小小的機器裝下大大的世界是合乎情理的事情。
(2)文中,作者舉了哪些例子來說明“過去的書本”對“新一代書生”無用了?舉《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美人魚》及唐詩《憫農》為例。舉《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美人魚》及唐詩《憫農》為例。
(3)第③自然段中的哪一句話最能直接說明教育對“新一代書生”缺乏足夠的了解?孩子的老師一定與我一樣,以為瓦這個東西是不用講解的,根本就沒有意識到現在城市里的孩子對瓦完全沒有認識。孩子的老師一定與我一樣,以為瓦這個東西是不用講解的,根本就沒有意識到現在城市里的孩子對瓦完全沒有認識。
(4)第④自然段畫“_____”的這句話反映出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存在什么問題?反映出我們只注重讓孩子懂得書面的知識道理,只注重讓他們講所學知識變成卷面分數,忽略了“知行合一”才是真正的學習和教育。反映出我們只注重讓孩子懂得書面的知識道理,只注重讓他們講所學知識變成卷面分數,忽略了“知行合一”才是真正的學習和教育。
(5)第⑤自然段中孩子們問了許多問題這反映了“新一代書生”的什么特點?反映了“新一代書生”善于從實際出發(fā)思考問題,具有逆向的批判性思維,不盡相信書本知識,敢于質疑的特點。反映了“新一代書生”善于從實際出發(fā)思考問題,具有逆向的批判性思維,不盡相信書本知識,敢于質疑的特點。
(6)讀完全文,你認為作者寫這篇文章最主要的意圖是什么?希望學生能做到切合現實,有助于他們學到關乎現實生活的知識與技能的書。希望學生能做到切合現實,有助于他們學到關乎現實生活的知識與技能的書。
【答案】隨著時間的推移,情況發(fā)生變化。文中指《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已經隨著時間的推移,所蘊含的道理也跟著發(fā)生了變化。;原指寫文章順著條理就能自成章法。后比喻寫文章、說話、辦事順著條理或合乎情理,就能順利地做好。文中指孩子們覺得小小的機器裝下大大的世界是合乎情理的事情。;舉《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美人魚》及唐詩《憫農》為例。;孩子的老師一定與我一樣,以為瓦這個東西是不用講解的,根本就沒有意識到現在城市里的孩子對瓦完全沒有認識。;反映出我們只注重讓孩子懂得書面的知識道理,只注重讓他們講所學知識變成卷面分數,忽略了“知行合一”才是真正的學習和教育。;反映了“新一代書生”善于從實際出發(fā)思考問題,具有逆向的批判性思維,不盡相信書本知識,敢于質疑的特點。;希望學生能做到切合現實,有助于他們學到關乎現實生活的知識與技能的書。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2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②思想勝于權威,靠的是科學與真理。16世紀波蘭著名的天文學家哥白尼,以畢生精力寫成了不朽著作《天體運行論》,向延續(xù)了一千多年的“地心說”發(fā)起了顛覆性的挑戰(zhàn),教會為之震怒,世界為之震動。堅信科學與真理的哥白尼,以一句“我不會在任何責難面前退縮下來”做了回應。哥白尼的“日心說”理論毫不留情地終結了被中世紀封建神學奉為至寶的“地心說”理論的地位。歌德說:“哥白尼的學說撼動人類意識之深,自古以來無一種創(chuàng)造、無一種發(fā)明可與之相比?!备绨啄嵋宰约旱乃枷牒蛯W說,將人類的世界觀整個顛倒了過來。
??③思想勝于權威,靠的是理想與激情。美國《獨立宣言》的起草者托馬斯?杰斐遜面對強大的英國殖民勢力,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把“人人平等”寫入《獨立宣言》,被美國第二屆大陸會議一致通過,并以此作為美國國家的立國之基、獨立之魂。它像照耀黑暗王國的一線光明,點燃了美國人民的激情之火。誠如馬克思所說:“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份人權宣言?!?br />??④思想勝于權威,靠的是膽略與勇氣。曾經因閉關鎖國而危機重重的日本,至19世紀中葉,決意“維新”求變。1868年,明治政府發(fā)表維新誓文,昭告天下:萬機決于公論,破舊有之陋習,求知識于世界。日本以這種膽略與勇氣,將維新成為全民的統一意志,絕處求生,走出災難,邁上了現代強國之路。
??⑤思想勝于權威,究其因果,這思想實質上是一種積極進取的新思想、大思想、科學思想,代表了真理,代表了進步,代表了創(chuàng)新。而權威敗于思想,這權威看似強大,似乎不可一世,實際上代表了傳統,代表了落后,代表了守舊。權威在思想面前最終敗下陣來,則是必然的,也是歷史的規(guī)律。
(1)本文的中心觀點是什么?請以此為題寫在文前的橫線上。
(2)文第①段引用美國哈佛大學前任校長的話,其作用是
A.使文章指尾呼應,結構嚴謹
B.使文章顯得更加生動形象
C.引出本文的中心論點,增強論點的權威性
(3)為了說用本文的中心觀點,作者從
(4)結合你在學習與生活中的經歷,舉出一個支撐文章觀點的事例。發(fā)布:2025/1/13 10:30:1組卷:14難度:0.4 -
2.課外閱讀。
讀書要有選擇 當我們在新華書店或圖書館里,看到那一排又一排圖書的時候,你是否會有一種如入“書城”的感覺呢?是呀,在我們的一生中,有多少書在等著我們去讀哇!可是,要讀完所有的書是根本做不到的,這就要求我們對讀物進行認真的選擇。
我們小學生可以選擇哪些讀物呢?
第一,可以選讀一些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特別是那些已有定評的古今中外名著。這類書籍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和較高的藝術水準。讀了這些書,我們就能很形象地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善什么是惡,什么樣的人生才是有價值的,什么樣的感情才是美好的……在得到精神陶冶的同時,我們還會明白,什么樣的文章才是真正出色的文章。
第二,可以選讀一些名人傳記。領袖人物、愛國先賢和科學家的傳記,會向我們展現他們成長的足跡、奮斗的歷程和光輝的業(yè)績,展現他們高尚的情操和執(zhí)著的追求。這類書曾經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為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做出巨大貢獻,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談話?!弊x這些人物的傳記,我們也仿佛是在聆聽他們的教誨,接受他們的思想,這對我們的成長是非常有意義的。
第三,可以選讀一些科普類的書。這類書通俗易懂,生動有趣,既可以學到各方面的科學知識,也可以啟迪智慧,幫助我們插上幻想的翅膀,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此外,還可選擇一些工具書,如字典、詞典、百科全書等。這些都是最好的“無聲老師”,我們在學習中遇到疑難問題,就可以隨時向它們“請教”。
選擇什么樣的讀物,往往因人而異。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合適的讀物。當然,一個人的興趣愛好也是可以通過讀書來培養(yǎng)的。一般說來,一個人興趣越廣泛,讀的書越多,他的視野就越開闊,也就越能增強自己的才干。社會在不斷進步,科技在飛速發(fā)展,我們應該通過有選擇的讀書來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以適應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
選擇讀物,還可以多向老師或父母請教,或征詢讀過這些書的同學的意見。
選擇合適的讀物是一種本領。掌握了這種本領,就能幫助你用有限的時間去讀更多的好書,去獲取更多的知識。
(蘇教版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1)文章的主要觀點是:
(2)畫“ ”句中,“無聲老師”是指
(3)作者告訴我們小學生可以選擇哪些讀物呢?
(4)小學生該怎樣選擇讀物?
(5)說說你對“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談話”的理解。發(fā)布:2025/1/13 10:0:1組卷:52引用:1難度:0.4 -
3.課外閱讀。
創(chuàng)新的快樂從哪里來
鄧中翰 ①我國著名數學家谷超豪院士,曾將自己的三大研究領域——微分幾何、偏微分方程和數學物理,親昵地稱為“金三角”,并告訴別人:“別看它們表面上枯燥,其實只要深入進去,就會發(fā)現其中奧妙無窮,充滿快樂。而正是這快樂給予了我無窮的動力?!惫认壬臄祵W人生啟示我們,科研工作者要在創(chuàng)新之路上不斷前行,不可缺少那種發(fā)自心底而又融入生活的創(chuàng)新的快樂,否則就缺少了動力??墒?,在很多人眼里,科研創(chuàng)新是艱深、枯燥、乏味的“苦差事”,又如何成為快樂的源泉呢?其實快樂就來源于創(chuàng)新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從源頭到過程再到結果。
②創(chuàng)新的快樂,基于對科研的熱愛。許多從事基礎創(chuàng)新科研的學者,對自己所研究的學問懷有真誠的喜愛、極大的興趣、澎湃的激情與樂道的情懷,把治學作為人生最高價值來追求??茖W巨匠們都有這樣的心得:搞科研要有對科研的熱愛?!炯住坑辛诉@種熱愛,學者們才會對艱辛的研究工作甘之如飴,興味盎然,產生創(chuàng)新的恒久動力,在創(chuàng)新之路上越走越遠。
③創(chuàng)新的過程雖然充滿著艱難曲折,但其中卻有著無限的樂趣。從谷超豪到鄧稼先①、孫家棟②,科學家們或埋頭于復雜的數字演算,或跋涉在人跡罕至的荒漠,或堅守在偏僻孤寂的實驗室,雖有艱辛,但樂趣無窮。【乙】為了科技攻關,科學家們戰(zhàn)勝了無數的挑戰(zhàn),攀登了無數的險峰。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他們享受著因不斷暢想、發(fā)現、創(chuàng)造、超越而帶來的種種樂趣。
④創(chuàng)新的快樂,還在于對創(chuàng)新成果的分享。愛迪生用電燈給人類增添光明,袁隆平用雜交水稻為人類解決溫飽,高錕③用光纖使人類加強交流……一直以來,全球的科學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讓全人類共享科技進步的成果?!颈坑脛?chuàng)新成果為大眾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是科研工作者最大的快樂。
⑤科技創(chuàng)新事業(yè),因其興趣的基礎、挑戰(zhàn)的過程和共享的目的而充滿了魅力,帶給了科研工作者無限的快樂,也因為這樣的快樂,創(chuàng)新智慧才會競相迸發(fā),創(chuàng)新成果才會大量涌現,國家自主創(chuàng)新的步伐才會堅實有力。
(有刪改)注釋:①鄧稼先,我國核物理學家,被譽為“兩彈元勛”。②孫家棟,我國運載火箭與衛(wèi)星技術專家。③高錕,華裔物理學家,被譽為“光纖之父”。
(1)文章第①自然段引用谷超豪院士的事例,意在表明什么?(不超過25個字)
(2)閱讀第②~④自然段,簡要分析為什么說創(chuàng)新的快樂來源于“對科研的熱愛”“創(chuàng)新的過程”和“對創(chuàng)新成果的分享”。
(3)根據文意,將下面三句話分別填入文中【甲】【乙】【丙】處。(只填序號)
①孟子認為,獨樂樂,不若與眾樂樂(自己一個人欣賞音樂快樂,不如與眾人一起欣賞音樂快樂)。
②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世上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為理想而奮斗?!?br />③俄國文學批評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幸福的斗爭不論它是如何的艱難,它都不是痛苦,而是一種快樂?!?br />【甲】處應填:
【乙】處應填:
【丙】處應填:發(fā)布:2025/1/13 10:0:1組卷:40引用:2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