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β衰變中常伴有一種稱為“中微子”的粒子放出.中微子的性質(zhì)十分特別,因此在實驗中很難探測.1953年,萊尼斯和柯文建造了一個由大水槽和探測器組成的實驗系統(tǒng),利用中微子與水中 11H的核反應,間接地證實了中微子的存在.
(1)中微子與水中的 11H發(fā)生核反應,產(chǎn)生中子( 10n)和正電子( 0+1e),即中微子+ 11H-→ 10n+ 0+1e,可以判定,中微子的質(zhì)量數(shù)和電荷數(shù)分別是 AA.(填寫選項前的字母)
A.0和0 B.0和1 C.1和0 D.1和1
(2)上述核反應產(chǎn)生的正電子與水中的電子相遇,與電子形成幾乎靜止的整體后,可以轉變?yōu)閮蓚€光子(γ),即 0+1e+ 0-1e-→2γ.已知正電子和電子的質(zhì)量都為9.1×10-31kg,反應中產(chǎn)生的每個光子的能量約為 8.2×10-148.2×10-14J.正電子與電子相遇不可能只轉變?yōu)橐粋€光子,原因是 總動量為零總動量為零.
1
1
1
1
1
0
0
+
1
1
1
1
0
0
+
1
0
+
1
0
-
1
【答案】A;8.2×10-14;總動量為零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25引用:4難度:0.7
相似題
-
1.能源是社會發(fā)展的基礎,發(fā)展核能是解決能源問題的途徑之一。下列釋放核能的反應方程中,表述正確的是( )
發(fā)布:2024/12/6 17:30:2組卷:190引用:2難度:0.7 -
2.镅241(
是火災自動報警器等設備內(nèi)重要的放射源。其制備途徑的核反應過程表示為:X+24195Am),23994Pu→24094Pu,X+24094Pu→24194Pu。關于此制備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24194Pu→Y+24195Am發(fā)布:2024/12/13 1:30:2組卷:94引用:1難度:0.8 -
3.上世紀四十年代初,我國科學家王淦昌先生首先提出證明中微子存在的實驗方案:如果靜止原子核
Be俘獲核外K層電子e,可生成一個新原子核X,并放出中微子νe,即74Be+74e→X+0-1νe。根據(jù)核反應后原子核X的動能和動量,可以間接測量中微子的能量和動量,進而確定中微子的存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00發(fā)布:2024/11/30 0:0:1組卷:816引用:3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