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班級開展觀看《典籍里的中國》分享活動,小閩展示了下列資料。
【資料一】明朝萬歷年間,江西的一片稻田里,宋應星(《天工開物》的作者)在為“五谷豐登,物阜民康”的樸素夢想跋涉不止。1961年,湖南安江農業(yè)學校的一片試驗田里,袁隆平為了實現他的“禾下乘涼夢”而刻苦鉆研。兩位生活在不同時代的中國科學家,在央視綜藝節(jié)目《典藉里的中國》當中,上演跨越300多年的“握手”。
(1)根據資料一,說明相隔300余年的袁隆平與宋應星透過一粒種子,找到了屬于科學家的共同夢想是什么?《典藉里的中國》上演跨越300多年的“握手”這一模式對我們傳承中華優(yōu)秀文化有什么啟示。
【資料二】《天工開物》這一期里,老年宋應星在“當代讀書人”撒貝寧的帶領下,感受300多年后的“天工開物”:他昔日從江西到京城(北京)得花上半年的趕考路,如今坐上中國制造的高鐵僅需三個時辰左右,若是坐上中國人自己造的C919飛機,則只要一個多時辰就到了;當聽說后世造的大火箭“長征”號可以把月球車載到月亮上,“奮斗者”號深潛器可潛入大海萬米之深,尤其是在袁隆平院士的稻田里看到他心心念念的“乃?!?,他既驚訝又欣慰地連呼了不起:“太好了,天下人衣食富足,我無憾了!”
(2)感受300多年后的“天工開物”,說明為什么“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源泉”。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0引用:1難度:0.3
相似題
-
1.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必須要把經濟建設重心轉移到____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h2>
發(fā)布:2024/12/14 18:30:2組卷:45引用:4難度:0.7 -
2.日前,我國自主研發(fā)的首款商用“100G硅光收發(fā)芯片”正式投產使用。該系列產品支持100-200Gb/s高速光信號傳輸,具備超小型、高性能、低成本、通用化等優(yōu)點,可廣泛應用于傳輸網和數據中心光傳輸設備。這說明了( ?。?br/>①我國的科研技術整體水平已達世界前沿
②我國提高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努力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
③我國依靠創(chuàng)新驅動打造發(fā)展新引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④中國擺脫了中美貿易爭端中的“芯痛”掣肘發(fā)布:2024/12/27 22:0:1組卷:21引用:9難度:0.7 -
3.如表兩則時事共同反映的主題是( )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成功。
★2022年6月17日,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舉行下水命名儀式,該艦是我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彈射型航空母艦。發(fā)布:2024/12/15 22:0:2組卷:19引用:4難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