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某小組的同學嘗試測定一粒核桃仁中含有的能量。首先,取一粒核桃仁,稱其重量為5克,切取一部分用做實驗材料,稱其重量為0.5g,然后,組裝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
(1)用點燃的核桃仁給錐形瓶中的水加熱,水量多少合適呢?水量過多,溫度變化過小,不易讀數(shù);水量過少,則可能出現(xiàn)
沸騰
沸騰
現(xiàn)象,從而造成較大的誤差。所以,將水量定為20毫升。
(2)為了盡可能減小誤差,可為這套裝置增設一個防止熱量散失的部件,請在如圖所示裝置上畫出該部件的示意圖。(能夠簡單表達設計意圖即可)
(3)要獲得較為準確的測量結果,什么時候將燃燒后的核桃仁從錐形瓶下移開,并記錄溫度計上顯示的溫度呢?經(jīng)過討論,形成了以下三種不同意見,其中最為科學合理的是
C
C
(填字母)。
A.火焰熄滅時
B.核桃仁灰燼涼透時
C.溫度計顯示的溫度不再升高時
(4)已知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的能量。測定錐形瓶中水的溫度升高了10℃,請計算這粒核桃仁中含有的能量(不考慮能量散失造成的誤差)
8400
8400
焦。
(5)從這粒核桃上再取相似大小的兩塊,分別用相同的裝置、同樣的做法重復測量,計算出這粒核桃仁中含有的能量分別是8544焦、8610焦。根據(jù)這三次計算的結果,確定最接近這粒核桃仁含有能量真實值的數(shù)值。
8518
8518
焦。

【答案】沸騰;C;8400;8518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396引用:13難度:0.3
相似題
  • 1.生物興趣小組用“花生燃燒放出的熱能使水溫升高”的方法去探究食物中含有的能量多少,實驗測量值總是低于真實的含量,原因不可能是( ?。?/h2>

    發(fā)布:2024/10/23 1:0:2組卷:36引用:2難度:0.5
  • 2.某生物興趣小組利用如圖裝置測定花生種子中的能量,結果如表所示,請回答:
    實驗次數(shù) 種子質量
    (g)
    水量
    (mL)
    加熱前水溫(℃) 加熱后水溫(℃)
    1 1 30 24 43
    2 1 30 24 42
    3 1 30 24 41
    (1)實驗需要在相同條件下重復做三次,其目的是
     
    。計算實驗結果時應當取三個重復組的
     
    值。
    (2)根據(jù)“1mL水每升高1℃,需要4.2焦(J)的熱量”的計算公式,可計算出1g花生種子所釋放的能量為
     
    焦(J)。
    (3)根據(jù)上面(2)計算出的數(shù)值,與理論上1g花生種子將釋放的能量12470焦(J)相比差距很大。請觀察實驗裝置,并提出一個可能的原因:
     
    。
    (4)花生種子中能夠燃燒的物質屬于
     
    ;燃燒后剩下的灰分屬于營養(yǎng)物中的
     
    ,主要有銅、鎂、鉀、鈣、鋅、鐵、硒、碘等。當人體缺鐵時,易患
     
    。

    發(fā)布:2024/11/15 8:0:2組卷:62引用:1難度:0.4
  • 3.某同學利用如圖裝置測定花生種子中的能量。結果如下表所示,請回答:
    實驗次數(shù) 種子質量(g) 水量(mL) 加熱前水溫(℃) 加熱后水溫(℃) 1g種子所能釋放的能量(J)
    1 1 30 24 43
    2 1 30 24 42
    3 1 30 24 41
    (1)實驗需要在相同條件下重復做三次,其目的是
     
    。計算實驗結果時應當取三個重復組的
     
    值。
    (2)根據(jù)“1mL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J)的熱量”的計算公式,可計算出1g花生種子所釋放的能量為
     
    焦(J)。
    (3)根據(jù)上面(2)所計算出的數(shù)值,與理論上1g花生種子將釋放的能量相比差距很大。請你觀察實驗裝置,并提出兩個可能的原因:
     
    。
    (4)花生種子燃燒后剩下的灰分屬于營養(yǎng)物質中的
     
    ,主要有銅、鎂、鉀、鈣、鋅、鐵、硒、碘等。當人體內(nèi)時缺鐵時,易患
     
    病。

    發(fā)布:2024/11/15 8:0:2組卷:57引用:1難度:0.4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