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風流韻”主題學(xué)習活動中,同學(xué)們也關(guān)注了宋朝的名人軼事,請閱讀相關(guān)文言文,完成相應(yīng)學(xué)習任務(wù)。
熙寧①年,邊吏報北虜將入寇。上亟②遣人取兩河民車,以為戰(zhàn)備。自宰執(zhí)③以下言不便者墻進,俱不省。沈括侍筆立御座側(cè),上顧曰:“卿知籍④車之事乎?”括曰:“未知?!鄙显唬骸拔ㄜ嚳梢援敱碧??!崩ㄔ唬骸俺⒐眉鋽?shù)而未取,何傷?”上喜曰:“卿言有理。何論者之紛紛也?”括曰:“車戰(zhàn)之利,見于歷史。臣但未知一事,古人所謂輕車者,兵車也;今之民間錙車⑤,日不能行三十里,少濛雨雪,則跬步不進,故俗謂之太平車,恐兵間不可用耳?!鄙弦嫦苍唬骸盁o人如此作口者,朕當更思之。”明日,遂罷籍民車。
(選自《邵氏聞見后錄》,有刪改)[注釋]①熙寧:宋神宗趙頊(xū)的年號。②亟:表示急速。趕快。③宰執(zhí):宰相與執(zhí)政合稱,指宰相等執(zhí)掌國家政事的重臣。④籍:登記,登記名冊。⑤鐲車:古代有帷蓋的車子。既可載物,又可作臥車。
(1)選出下列加點字解釋不相同的一項 CC
A.唯車可以當北虜/唯聞女嘆息
B.臣但未知一事/但微頷之
C.古人所謂輕車者/爾安感輕吾射
(2)文言文中的稱謂非常豐富,請你給下列句中加點的稱謂選擇合適的選項。
①卿知籍車之事乎?
②臣但未知一事,古人所謂輕車者,兵車也。
③無人如此作口者,朕當更思之。
A.自稱
B.對他人的愛稱
C.對他人的敬稱。
(3)結(jié)合上下文,分析加點詞所表示的語氣。
①何論者之紛紛也?
②故俗謂之太平車,恐兵間不可用耳。
(4)根據(jù)“積累?運用”部分對“韻”的解讀,本文中你更欣賞哪個人物表現(xiàn)出來的精神,請結(jié)合內(nèi)容分析。
【答案】C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fù)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8/17 14:0:1組卷:41引用:1難度:0.3
相似題
-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發(fā)布:2025/1/2 23:0:3組卷:31引用:1難度:0.7 -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h2>
發(fā)布:2024/12/27 0:30:2組卷:51引用:4難度:0.8 -
3.文言文閱讀。
魚我所欲也
《孟子》
①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②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③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下列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C.一簞食,一豆羹 食之不能盡其才 D.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君子成人之美 A.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B.蹴爾而與之 聚室而謀曰 C.萬鐘于我何加焉 苛政猛于虎也 D.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武陵人捕魚為業(yè)
A.文章開頭用“魚”比喻“生”,用“熊掌”比喻“義”,通過類比,形象生動引出本文的中心論點——舍生取義。
B.文中第②段以“一簞食,一豆羹”為例,告訴我們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簞食,一豆羹”在生死關(guān)頭卻能考驗一個人的品德。
C.文章通過“不辨禮儀”接受“萬鐘”和“不受嗟來之食”的故事分別從正、反兩方面論證“舍生取義”的觀點,論證非常有力。
D.本文告訴我們“無論在什么情況下,人都應(yīng)該保持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關(guān)頭,也能經(jīng)受住考驗”的道理。
(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發(fā)布:2024/12/27 1:0:4組卷:14引用:3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