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dāng)前位置: 章節(jié)挑題

請展開查看知識點列表

>
<
人教部編版: 九年級上
教材版本
人教部編版 人教部編版(2024) 人教部編版(五四制) 人教部編版(五四制)(2024)
年級
七年級上 七年級下 八年級上 八年級下 九年級上 九年級下
更多>>
更新中
分層作業(yè) 助力雙減 夯實基礎(chǔ) 人教部編版
瀏覽次數(shù):1546 更新:2025年02月06日
已完結(jié)
開學(xué)模擬 溫故知新 夯實基礎(chǔ) 穩(wěn)步提升
瀏覽次數(shù):296 更新:2025年02月06日
  • 821.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h2>

    發(fā)布:2024/11/3 8:30:2組卷:255引用:4難度:0.9
  • 822.艾青詩歌的藝術(shù)特性還有一個要素就是“憂郁”,我們叫它“艾青式的憂郁”。如何看待這種憂郁?

    發(fā)布:2024/11/3 8:1:21組卷:153引用:3難度:0.8
  • 823.填寫在橫線上的語句,排列最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ā 。?br />      _____,_____._____,_____。演變過程中,漢字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yōu)楣P畫,象形變?yōu)橄笳?,?fù)雜變?yōu)楹唵危辉谠熳衷瓌t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的例外,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jié)。
    ①現(xiàn)存最早的原始文字是上古時代的石刻字符
    ②至少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
    ③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④可識的成熟漢字系統(tǒng)是商代的甲骨文

    發(fā)布:2024/11/3 8:1:21組卷:462引用:26難度:0.8
  • 824.閱讀《從容淡定是一種境界和修養(yǎng)》,完成下列各題。
    從容淡定是一種境界和修養(yǎng)    從容淡定是一種境界和修養(yǎng)。
          從容淡定是一種境界。蘇軾政治失意,兄弟分離,正是豁達的情懷讓他將所有的抑郁惆悵融化在了清風(fēng)明月之中,從而獲得了心靈的自由與解放。從容淡定,能讓我們在困境中超然忘我,使我們的精神得到升華,讓我們的人生綻放出燦爛的光芒。
          從容淡定是一種修養(yǎng)。莊子說:“平易恬淡,則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襲。”從容淡定,表現(xiàn)為“八風(fēng)吹不動”。所謂八風(fēng)就是利、衰、毀、譽、稱、譏、苦、樂?!鞍孙L(fēng)吹不動”意思是說:無論順境還是逆境,稱贊還是誹謗,都能泰然處之。
          怎樣才能做到從容淡定?中華民族的先賢志士為我們做出了詮釋。正因為有遠大的理想,諸葛亮才能做到淡泊寧靜;正因為有豁達的胸襟,范仲淹才能做到寵辱不驚;正因為有深厚的愛國情懷,文天祥才能從容面對生死。
          做到從容淡定,還需要有專注的精神。面對軍閥混戰(zhàn),社會變革,新舊文化激烈交鋒的現(xiàn)實,著名學(xué)者胡適先生說:“這個世界亂紛紛,先把自己鑄煉成器。”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的做的。他排除干擾,從容淡定,潛心治學(xué),在文學(xué)、哲學(xué)、史學(xué)、考據(jù)學(xué)等諸多領(lǐng)域均有建樹,使自己成為一位文化巨匠。
    (選文有改動)(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2)請指出下列句子所運用的論證方法。(一個括號只能填寫一種論證方法。)
    ①蘇軾政治失意,兄弟分離,正是豁達的情懷讓他將所有的抑郁惆悵融化在了清風(fēng)明月之中,從而獲得了心靈的自由與解放。
     

    ②莊子說:“平易恬淡,則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襲。”
     

    (3)文中畫線句子的含義是什么?
    (4)作者認為怎樣才能做到從容淡定?

    發(fā)布:2024/11/3 8:1:21組卷:114引用:5難度:0.5
  • 825.下列句子中,標(biāo)點符號使用錯誤的一項是(  )

    發(fā)布:2024/11/3 7:30:1組卷:270引用:7難度:0.7
  • 826.停下來,做個發(fā)現(xiàn)者
    張勇
          ①李斌先生在文中談到,大學(xué)時的老師來北京出差,邀請三兩門生去喝茶。老師親自沏茶、斟茶,并傳授洗杯、聞杯、品茶的技巧。臨走時老師特別叮囑:“只有學(xué)會停頓,才能發(fā)現(xiàn)不同的自己,工作再忙再累,也要給自己留出一點品茶靜思的時間?!?br />      ②忙是一種節(jié)奏,是一種標(biāo)志,也是一種生活?,F(xiàn)在社會,何人不忙?何事不忙?生活的逼迫,學(xué)習(xí)的壓力,夢想的追求,常常讓我們行色匆匆,不肯停下前進的腳步。于是,在努力拼搏的過程中我們有時候會感到無力,彷徨,孤單……與其在苦難的泥潭中掙扎,不如停下來。
          ③立陶宛有一種叫做“螺旋樹”的松樹,這種樹在幼年時,長勢過快,一味地瘋長,頂端的幼芽就顯得柔弱,經(jīng)不起一點風(fēng)吹雨打。每當(dāng)刮風(fēng)下雨,這些脆弱的幼芽往往是不堪一擊,幾乎全被毀掉。頂芽被毀后,螺旋樹就生長出許多側(cè)芽來頂替,這樣一來就漸漸地長成了彎彎扭扭的螺旋樹。
          ④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做,這樣才能為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沒有人可以精力無限、奔騰不息,忙碌周期與休憩周期相結(jié)合才能讓生命充滿精彩。適度的停頓猶如登山過程中的休整,是從勝利走向勝利、從激昂邁向激昂的必經(jīng)階段。就像電影鏡頭,長短鏡頭結(jié)合在一起,才會形成繽紛多彩的畫面節(jié)奏;______。
          ⑤古人在驛道旁建造亭子,讓人們暫時停下疲累的腳步,正是為了讓人們更好地趕路,讓人們在“?!敝醒a充體力,增添力量,讓人們把后面的路走得更輕松,走得更快捷。“?!笔菫榱烁玫刈撸@是中國古人智慧在“亭”中的形象體現(xiàn)。
          ⑥“明月松間照”,照一片嫻靜淡泊寄寓我無所棲息的靈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細浪淘洗我勞累庸碌之身軀。仁者愛山,智者樂水,面對山之厚重,水之浩淼,難道你就不會有些許所感所悟么?那些洗凈鉛華,浮躁的心靈同樣可以清麗脫俗,攝人心魂,過去的,就讓他過去吧,現(xiàn)在你,需要整裝待發(fā),重新起航。不偶爾停一下,你如何能“直掛云帆濟滄?!蹦??不偶爾停一下,你又怎能成為生活的主人,美的發(fā)現(xiàn)者、欣賞者。
    (選自《做人與處世》,有刪改)(1)通讀全文,說說作者認為“偶爾停下來”會有哪些收獲。
    (2)選出下面對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A.當(dāng)我們行到水窮處時,與其在苦難的泥潭中掙扎,不如停下來,坐看云卷云舒。
    B.舉螺旋樹的例子是從正面論證人如果急于求成,不懂得適當(dāng)?shù)耐nD就會根基不穩(wěn),以承受生活的重壓。
    C.只有學(xué)會勞逸結(jié)合,在停中補充體力,才能為今后的行路增添力量。中國的“亭”形象地詮釋了這一智慧。
    D.我們要學(xué)會放慢腳步,傾聽內(nèi)心的聲音,盡情領(lǐng)略生活的美好。
    (3)請在第④段橫線上補寫一個運用比喻論證的句子。

    發(fā)布:2024/11/3 5:30:4組卷:105引用:2難度:0.7
  • 827.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h2>

    發(fā)布:2024/11/3 5:0:2組卷:173引用:5難度:0.9
  • 828.選出下列對作家作品的解讀不正確的一項( ?。?/h2>

    發(fā)布:2024/11/3 1:0:1組卷:638引用:6難度:0.7
  • 829.生命是棵長滿可能的樹
    劉根生
          ①研究者觀察花樣滑冰運動員訓(xùn)練發(fā)現(xiàn),相同情況下,普通運動員喜歡練習(xí)已掌握動作,頂尖運動員更喜歡練習(xí)未掌握動作。是停留在“舒適區(qū)”鞏固技能,還是在困難中超越自我?選擇,影響著結(jié)局。生命猶如一棵長滿可能的樹;走出舒適區(qū)、挑戰(zhàn)“不可能”,人生才能抵達更高的境界。
          ②走出舒適區(qū),必須勇于“再出發(fā)”。時年花甲的王澤山院士放下過往成就的包袱,苦苦實驗二十載,解決了火炸藥領(lǐng)域世界性難題,第三次走上國家科技獎領(lǐng)獎臺;周有光50歲前是經(jīng)濟學(xué)教授,50歲后主持擬定我國《漢語拼音方案》,100歲還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不為已有功名所累,變頂點為新起點,生命之樹自然會掛滿累累果實。
          ③走出舒適區(qū),意味著敢于“求極限”。模擬太空失重條件訓(xùn)練,航天員若感到身體不適,可隨時按下警報器終止,但中國航天員從未發(fā)出過警報。在模擬失重的水槽里,景海鵬一泡就是三四個小時,吃飯時連筷子都拿不動。古人云: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使人痛苦者,往往蘊藏著促人強大的因子。
          ④走出舒適區(qū),有時候需要“討苦吃”。楊善洲說,如果說共產(chǎn)黨人有職業(yè)病,這個病就是自討苦吃。從云南保山地委書記位置上卸任后,他毅然扎進大亮山植樹造林,把荒山禿嶺變成了綠洲;廣東湛江市政協(xié)原主席陳光保離休后,荷著鋤頭進山開荒,造福一方百姓。這般自討苦吃,體現(xiàn)了心念蒼生、以苦為樂,更以實績彰顯了行動的力量。
          ⑤哲人有言,有些人過了30歲就“死”了,因為之后的歲月里全在模仿自己,機械地重復(fù)習(xí)慣之事。模仿自己,就是待在舒適區(qū)的慣性使然。比如用新瓶裝舊酒,反復(fù)顯擺曾經(jīng)的成果,如同照了相洗了很多張照片,底片卻還是一張;比如習(xí)慣于守成、放棄了創(chuàng)新,在踟躕不前中被他人超越;比如陷入工作怪圈,忙忙碌碌裝樣子,有難度的不愿干,沒有先例的不敢干。不日新者必日退,模仿自己,難免會在舒適中“過早地死亡”。
          ⑥非洲有種蝙蝠,能把毛驢殺死。開始時,它會用舌尖輕輕地舔舐毛驢腳踝,接著再咬個小口吸血,毛驢渾然不覺;一只只蝙蝠接力,毛驢終于轟然倒地。安逸享樂,會讓人停留于表面的舒適區(qū)。這種舒適背后,隱藏著致命的陷阱。摒棄守成心態(tài)、抵制“舒適”吞噬,一個人才能在進取中不斷贏得新優(yōu)勢,內(nèi)心也方有長久的安寧。
          ⑦一個人之所以偉大,首先是因為他的目標(biāo)偉大。高遠的目標(biāo),寄托著理想和信仰,能激勵精神、催人奮進。高原之上有高峰,目標(biāo)遠大者從不滿足于某個特定高度,他們常常自覺選擇離開舒適區(qū),艱難踏上新征程。面對生命這顆長滿可能性的大樹,只要肯努力,向上向善總有無限的拓展空間。
    (選自《人民日報》2017-04-18,有刪改)(1)從全文來看,作者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2)簡要分析第③段的論證思路。
    (3)指出第⑤段運用的一種論證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發(fā)布:2024/11/2 20:30:5組卷:221引用:9難度:0.5
  • 830.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次日早起五更,在府里把擔(dān)仗都擺在廳前。老都管和兩個虞候又將一小擔(dān)財帛,共十一擔(dān),揀了十一個壯健的廂禁軍,都做腳夫打扮。楊志和謝都管,兩個虞候監(jiān)押著,一行共是十五人,離了梁府,出得北京城門,取大路投東京進發(fā)。此時正是五月半天氣,雖是晴明得好,知識酷熱難行。那十一個廂禁軍,擔(dān)子又重,無有一個稍輕。天氣熱了,行不得,見著林子便要去歇息。楊志趕著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輕則痛罵,重則藤條便打,逼趕要行。兩個虞候雖只背些包裹行李,也氣喘了行不上。那十一個廂禁軍雨汗通流,都嘆氣吹噓。
    (節(jié)選自《水滸傳》,有刪節(jié))(1)請根據(jù)小說前文情節(jié),說出梁中書派楊志押送生辰綱的目的。
    (2)節(jié)選文段反映出楊志怎樣的性格特點?
    (3)節(jié)選文段多次描寫天氣炎熱有何作用?

    發(fā)布:2024/11/2 15:30:1組卷:423引用:4難度:0.6
login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