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dāng)前位置: 章節(jié)挑題

請展開查看知識點列表

>
<
人教部編版: 選擇性必修上冊
教材版本
人教部編版 人教新版 蘇教新版 魯人新版 粵教新版 語文新版 北師大新版 華師大版
年級
必修上冊 必修下冊 選擇性必修上冊 選擇性必修中冊 選擇性必修下冊
更多>>
已完結(jié)
分階訓(xùn)練 循序漸進 單元測試 穩(wěn)步提升
瀏覽次數(shù):16 更新:2025年02月12日
已完結(jié)
開學(xué)模擬 溫故知新 夯實基礎(chǔ) 穩(wěn)步提升
瀏覽次數(shù):78 更新:2025年02月10日
  • 2571.如何理解《老子》第三十三章中的“知人”“知足”“強行”?

    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0引用:1難度:0.7
  • 2572.閱讀下面甲、乙兩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堅不能自舉也;剖之為瓢,則瓠落無容。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莊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吐勚?,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shù)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笨偷弥哉f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zhàn),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五石之瓠》)      莊子行于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可用?!鼻f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br />      夫子出于山,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殺雁烹之。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曰:“殺不能鳴者。”
          明日,弟子問于莊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莊子笑曰:“周將處夫材與不材之間。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則不然無譽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一上一下,以和為量,浮游乎萬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則胡可得而累邪!此神農(nóng)、黃帝之法則也。若夫萬物之情,人倫之傳則不然:合則離,成則毀,廉則挫,尊則議,有為則虧,賢則謀,不肖則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之,唯道德之鄉(xiāng)乎!”
    (節(jié)選自《莊子?山木》有刪改)(1)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則不然無譽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
    B.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則不然/無譽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
    C.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則不然/無譽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
    D.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則不然無譽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之成而實五石 樹:種植
    B.宋人有善為不手之藥者 龜:同“皸”,皮膚凍裂
    C.于故人之家 舍:寄宿
    D.弟子 志:志向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剖之為瓢 不材得終其天年
    B.聚族謀曰 命豎子殺雁烹之
    C.則瓠落無 可用
    D.堅不能自舉也 唯道德之鄉(xiāng)乎
    (4)下列句子是賓語前置的一項是
     

    A.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
    B.請買其方百金
    C.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
    D.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
    (5)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惠子使用比喻的手法,用瓠大無用形容莊子的理論雖然宏達,但實際上卻毫無用處,對莊子的學(xué)說加以否定。
    B.本文借助“不龜手之藥”的寓言故事告訴我們,同樣的東西在不同的地方價值不一樣。
    C.山中大木因“不材”得以保全,而雁不能鳴卻被殺,莊子看來只有處于“材”與“不材”之間,才能免于累。
    D.莊子認為,人生最高的境界應(yīng)該是超脫于世俗生活之外,徹底擺脫現(xiàn)實社會的羈絆,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自由。
    (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
    ②物物而不物于物,則胡可得而累邪!

    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24引用:4難度:0.5
  • 2573.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列小題。
    六幺令?天中節(jié)
    蘇軾
          虎符纏臂,佳節(jié)又端午。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龍舟爭渡,助威吶喊,憑吊祭江誦君賦。
          感嘆懷王昏聵,悲戚秦吞楚。異客垂涕淫淫,鬢白知幾許?朝夕新亭對泣,淚竭陵陽處。汩羅江渚,湘累已逝,惟有萬千斷腸句。
    (注]①天中節(jié)即端午節(jié)。②新亭對泣,語出《世說新語?言語》:“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中坐而嘆曰:‘風(fēng)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③陵陽,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最后到了陵陽。
    (1)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詞的上片通過描寫“虎符纏臂”“門插艾蒲”“放飛紙鳶”“飲酒食粽”“龍舟競菠”“誦賦祭吊”幾個場面寫出端午節(jié)的盛況。
    B.詞中運用“新亭對泣”的典故準確貼切,是因為屈原當(dāng)時流放在外、痛心國難的心情與晉時渡江避難的中原人士非常相似。
    C.本詞詠今嘆古,“借古而啟今”。上片極力描摹端午諸種盛況,下片感懷屈原人生經(jīng)歷。本詞的寫作重點在上片。
    D.詞中有景,景中寓境。上片一幅幅生動的民俗風(fēng)景畫撲面而來,景境如畫;下片一幕幕滄桑的歷史再現(xiàn)眼前,一唱三嘆。
    (2)一般認為,詞中的“異客”是指屈原你是否同意這種解讀?請結(jié)合詩句說明你的理由。

    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0引用:1難度:0.6
  • 2574.對《詩經(jīng)?秦風(fēng)?無衣》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h2>

    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11引用:2難度:0.7
  • 2575.請試著從邏輯的角度分析下文中該學(xué)生問題中遺漏的隱含前提。
    初唐詩人王梵志寫過一首《古來服丹石》詩:“古來服丹石,相次入黃泉。萬寶不贖命,千金不買年。有生即有死,何后復(fù)何先。人人總巴活,注著上頭天。”分析作者是如何批駁求仙服藥妄想長生的社會風(fēng)氣的。

    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2引用:1難度:0.7
  • 2576.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后面的問題。
    蒹 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1)簡要說說本詩所要表達的主題是什么?
    (2)這首詩歌中運用了很多景物描寫,這些景物描寫在詩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詩歌中運用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充分表達了詩人細膩的思想感情,請從詩中找出一處,反復(fù)朗讀,并體會其作用。

    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4引用:1難度:0.7
  • 2577.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
    平陵寓居再逢寒食
    朱灣
    幾回江上泣途窮,每遇良辰嘆轉(zhuǎn)蓬。
    火燧知從新節(jié)變,灰心還與故人同
    莫聽黃鳥愁啼處,自有花開久客中。
    貧病固應(yīng)無撓事,但將懷抱醉春風(fēng)。
    【注】①朱灣:生卒年均不詳,大歷年間進士。性浪漫,好琴酒,放縱山水,不應(yīng)征辟。②火燧:古有鉆燧改火之俗。因季節(jié)變換改用不同的燧木以取火。③灰心:《莊子?齊物論》有“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之語。故人:古人,此指介子推。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由標題不難看出,詩人在外漂泊已久,這是他在平陵寓所度過的第二個寒食節(jié)。
    B.首聯(lián)用詞巧妙,“幾回”“每遇”“泣”“嘆”數(shù)詞,寫盡久旅的滄桑與凄苦。
    C.頸聯(lián)寫詩人告誡自己關(guān)注客居之地鳥語花香的春日美景,表明其心境開始轉(zhuǎn)變。
    D.尾聯(lián)直抒胸臆,困頓之中本不應(yīng)再讓憂煩縈心,只需放開胸懷陶醉于春風(fēng)之中。
    (2)頷聯(lián)“灰心”一詞巧妙而雋永,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

    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4引用:4難度:0.6
  • 2578.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dāng)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zé)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愿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dāng)隕首,死當(dāng)結(jié)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以聞。
    (1)對于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等到
    B.詔書切峻,責(zé)臣 逋:逃脫
    C.本圖宦達,不名節(jié) 矜:矜持
    D.臣之辛苦 辛苦:辛酸悲苦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種,多用于臣向君表白心跡,陳請謝賀;還有一種作用,就是向敵對一方發(fā)的宣戰(zhàn)書,稱作“戰(zhàn)表”。
    B.“東宮”,指太子。古時除正房外,東為大?;蕦m也是如此,皇上居正殿,太子地位僅次于皇上,應(yīng)居?xùn)|宮,所以把東宮作為太子的代稱。
    C.“秀才”是漢代以來選拔人才的一種察舉科目。這里是優(yōu)秀人才的意思,與后代科舉的“秀才”含意不同。
    D.“牧伯”,古代稱州縣的最高長官,起源極早。傳說舜時置天下為十二州,設(shè)立州牧,一稱州伯,牧在這里是管理的意思,本來指掌畜牧的官員或官署。
    (3)下列對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密在晉朝之前很少做官,但是他借口本來就希圖官職顯達,并不想自命清高,顯示了他無意以名譽節(jié)操來炫耀。
    B.李密自陳近況,述說了祖母已是風(fēng)燭殘年,兩人不得不相依為命的深厚感情,強調(diào)他和祖母之間的拳拳親情。
    C.李密強調(diào)報答祖母的日子短暫,但回報陛下的時間還有很多,希望自己能像烏鳥一樣,求得奉養(yǎng)祖母到最后。
    D.李密希望自己將來能不惜性命為國出力,用結(jié)草銜環(huán)的典故來委婉含蓄地表達自己在祖母去世后的報恩心理。
    (4)將文言文中的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臣欲奉詔奔馳,則以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②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0引用:1難度:0.6
  • 2579.理解下列語句。
          等他駛進小港,露臺飯店的燈光已經(jīng)熄滅,他知道大家都上床歇息了。先前的微風(fēng)越刮越大,此時已經(jīng)非常強勁。不過,海港里靜悄悄的,他駕船來到巖石下面的一小片沙石灘。沒人幫忙,他只好一個人把船盡可能往上拖,隨后跨出來,把小船緊緊地系在一塊巖石上。
          他取下桅桿,卷起船帆捆好,然后扛著桅桿開始往岸上爬。這會兒他才知道自己有多么累。他停下來站了一會兒,回頭望望,借著街燈反射的光亮,他看見那條魚的大尾巴直豎著,好長一段拖在船尾后面。他看到魚的脊骨裸露出來,呈一條白線,腦袋漆黑一團,伸出長長的嘴,頭尾之間卻光禿禿的,什么也沒有。《老人與?!?/h2>

    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0引用:2難度:0.6
  • 2580.判斷下列定義的正誤,并說明理由。
    (1)生產(chǎn)關(guān)系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guān)系。
    (2)天文學(xué)就是研究太陽系的科學(xué)。
    (3)“什么是原因?”
    “原因就是產(chǎn)生結(jié)果的現(xiàn)象?!?br />“那么,什么又是結(jié)果?”
    “結(jié)果不就是原因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嗎?”

    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2引用:2難度:0.7
login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