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浙江省溫州二十二中高一(上)入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代文閱讀(一)論述類實用類文本

  • 1.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各題。
          有人說到“經”,便有意無意地把它等同于“經典”,而提起“中國經典”,就轉換成“儒家經典”,這種觀念有些偏狹。中國經典絕不是儒家一家經典可以獨占的,也應當包括其他經典,就像中國傳統是“復數的”傳統一樣。
          首先,中國經典應當包括佛教經典,也應當包括道教經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實在是東方的中國與西方的歐洲在文化領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國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國的皇帝,不僅知道“王霸道雜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絕不只用一種武器。因此,回顧中國文化傳統時,僅僅關注儒家的思想和經典,恐怕是過于狹窄了。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當復雜的內容,有偏重“道德自覺”的孟子和偏重“禮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視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視心性理氣的新儒家。應當說,在古代中國,關注政治秩序和社會倫理的儒家,關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贖的佛教,關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到承擔著傳統中國的不同責任,共同構成中國復數的文化。其次,中國經典不必限于圣賢、宗教和學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廣泛些?比如歷史著作《史記》《資治通鑒》,比如文字學著作《說文解字》,甚至唐詩、宋詞、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經典并非天然就是經典,它們都經歷了從普通著述變成神圣經典的過程,這在學術史上叫“經典化”。沒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著經典的尺寸和樣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為它寫的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覺著充滿真理,又被反復解釋,有的還被“欽定”為必讀書,于是,就在歷史中漸漸成了被尊崇、被仰視的經典。因此,如今我們重新閱讀經典,又需要把它放回產生它的時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經典的價值和意義,也是層層積累的,對那些經典里傳達的思想,原則甚至知識,未必需要亦步亦趨“照辦不走樣”,倒是要審時度勢“活學活用”,要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轉化”。
          閱讀經典可以使人們了解從古至今“人類究竟面臨哪些重大問題”,但古代經典并不是不可違逆的圣經,畢竟歷史已經翻過了幾千年。因此,對于古代經典,既不必因為它承負著傳統而視其為累贅包袱,也不必因為它象征著傳統而視其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經典在中國是和我們的文化傳統緊緊相隨的巨大影子,你以為扔開了它,其實在社會風俗、日常行事和口耳相傳里面,它總會“借尸還魂”;第二,歷史上的經典只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庫,你不打開它,資源不會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會現實和生活環(huán)境,是刺激經典知識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經典中的什么資源被重新發(fā)掘出來,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背景”召喚什么樣的“歷史記憶”;第三,經典在今天,是需要重祈“解釋”的,只有經過解釋和引申,“舊經典”才能成為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繼續(xù)起作用的,呈現出與其他民族不同風格的“新經典”。
    (選自葛兆光《中國經典十種?序言》,有刪改)(1)下列關于“中國經典”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中國經典應當包括儒家、佛教、道教經典,而“三教合一”正是中國與歐洲在文化領域中最為不同的地方之一。
    B.中國經典一般意義上與“經”應該是一致的,但將其轉換成“儒家經典”的觀念在作者看來則有些偏狹。
    C.中國經典內容豐富,其中的儒、佛、道思想各有特色,共同構成中國多元的文化,并在古代中國發(fā)揮了重大作用。
    D.中國經典的認定,除了要考慮圣賢、宗教、學派的思想著作,還需考慮歷史、文字學名著以及唐詩、宋詞、元曲里的名著佳篇等。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在古代中國的政治世界中,封建統治者并不僅僅使用一種思想工具實行統治,比如,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身,用道教思想治心。
    B.儒家的思想內容比較復雜,偏重“道德自覺”的孟子和偏重“禮法治世”的荀子都關心社會倫理,而重視心性理氣的新儒家只關注政治秩序。
    C.能成為被人們尊崇和仰視的經典的,往往是那些被廣泛引用、被認為充滿真理、被一再解釋的優(yōu)秀著作,它們還曾被“欽定”為必讀書。
    D.經典與我們中國的文化傳統密切相關,其思想內容總是會留存在社會風俗、人們的日常行事和口耳相傳中,如影隨形,并不時地表現出來。
    (3)中國經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根據文意,說說作為傳統文化傳承者的我們,應當如何閱讀中國經典?

    組卷:3引用:2難度:0.7

(二)文學類文本

  • 2.文學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題。
    職業(yè)
    汪曾祺
          文林街一年四季,從早到晚,有各種吆喝叫賣的聲音。街上的居民鋪戶、大人小孩,和這些叫賣的人自己,都聽得很熟了。
    “有舊衣爛衫找來賣!”
          我一輩子也沒有聽見過這么脆的嗓子,就像一個牙口極好的人咬著一個脆蘿卜似的。這是一個中年的女人,專收舊衣爛衫。她這一聲真能喝得千門萬戶開,聲音很高,拉得很長,一口氣。
          有時有苗族的少女賣楊梅、賣玉麥粑粑。
    “賣楊梅--!”
    “玉麥粑粑--!”
          她們都是苗家打扮,戴一個繡花小帽子,頭發(fā)梳得光光的,衣服干干凈凈的,都長得很秀氣。她們賣的楊梅很大,顏色紅得發(fā)黑,叫做“火炭梅”,放在竹籃里,下面襯著新鮮的綠葉。玉麥粑粑是嫩玉米磨制成的粑粑,下一點鹽,蒸熟,包在玉米的嫩皮里,味道清香清香的。這些苗族女孩子把山里的夏天和初秋帶到了昆明的街頭了。
          在這些耳熟的叫賣聲中,還有一種,是:
    “椒鹽餅子西洋糕!”
          椒鹽餅子,名副其實:發(fā)面餅,里面和了一點椒鹽,一邊稍厚,一邊稍薄,形狀像一把老式的木梳,是在鐺上烙出來的,有一點油性,顏色黃黃的。西洋糕即發(fā)糕,米面蒸成,狀如蓮蓬,大小亦如之,有一點淡淡的甜味。這東西和西洋可以說是毫無瓜葛,不知道何以命名曰“西洋糕”。這兩種食品都不怎么誘人。淡而無味,虛泡不實。買椒鹽餅子的多半是老頭,他們穿著土布衣裳,喝著大葉清茶,抽金堂葉子煙,一邊嚼著這種古式的點心,自得其樂。西洋糕則多是老太太叫住,買給她的小孫子吃。這玩意好消化,不傷人,下肚沒多少東西。當然也有其他的人買了充饑,比如拉車的,趕馬的,在茶館里打揚琴說書的瞎子……
          賣椒鹽餅子西洋糕的是一個孩子。他斜挎著一個腰圓形的扁淺木盆,餅子和糕分別放在木盆兩側,上面蓋一層白布,白布上放一餅一糕作為幌子,從早到晚,穿街過巷,吆喝著:
    “椒鹽餅子西洋糕!”
          這孩子也就是十一二歲,如果上學,該是小學五六年級。但是他沒有上過學。我從側面約略知道這孩子的身世。非常簡單。他是個孤兒,父親死得早,母親給人家洗衣服。他還有個外婆,在大西門外擺一個茶攤賣茶,賣葵花子,他外婆還會給人刮痧、放血、拔罐子,這也能得一點錢。他長大了,得自己掙飯吃。母親托人求了糕點鋪的楊老板,他就做了糕點鋪的小伙計。晚上發(fā)面,天一亮就起來燒火,幫師傅蒸糕、打餅,白天挎著木盆去賣。
    “椒鹽餅子西洋糕!”
          這孩子是個小大人!他非常盡職,毫不貪玩。遇有唱花燈的、耍猴的、耍木腦殼戲的,他從不擠進人群去看,只是找一個有蔭涼、引人注意的地方站著,高聲吆喝:
    “椒鹽餅子西洋糕!”
          每天下午,在華山西路、逼死坡前要過龍云的馬。這些馬每天由馬夫牽到郊外去遛,放了青,飲了水,再牽回來。他每天都是這時經過逼死坡(據說這是明建文帝被逼死的地方),他很愛看這些馬。黑馬、青馬、棗紅馬。有一匹白馬,真是一條龍,高腿狹面,長腰秀頸,雪白雪白。它總不好好走路。馬夫拽著它的嚼子,它的釘了蹄鐵的馬蹄踏在石板上,郭答郭答。他站在路邊看不厭,但是他沒有忘記吆喝:
    “椒鹽餅子西洋糕!”
          餅子和糕賣給誰呢?賣給這些馬嗎?
          他吆喝得很好聽,有腔有調。放了學的孩子,也覺得他吆喝得好聽,愛學他。但是他們把字眼改了,變成了:“捏著鼻子吹洋號!”
          昆明人讀“餅”字不走鼻音,“餅子”和“鼻子”很相近。他在前面吆喝,孩子們在他身后摹仿:
    “捏著鼻子吹洋號!”
          這又不含什么惡意,他并不發(fā)急生氣,愛學就學吧。這些上學的孩子比賣糕餅的孩子要小兩三歲,他們大都吃過他的椒鹽餅子西洋糕。他們長大了,還會想起這個“捏著鼻子吹洋號”,儼然這就是賣糕餅的小大人的名字。
          這一天,上午十一點鐘光景,我在一條巷子里看見他在前面走。這是一條很長的、僻靜的巷子。穿過這條巷子,便是城墻,往左一拐,不遠就是大西門了。我知道今天是他外婆的生日,他是上外婆家吃飯去的。他跟楊老板請了幾個小時的假,把賣剩的糕餅交回到柜上,才去。雖然只是背影,但看得出他新剃了頭,換了一身干凈衣裳。我第一次看到這孩子沒有挎著淺盆,散著手走著,覺得很新鮮。他高高興興、大搖大擺地走著。忽然回過頭來看看。他看到巷子里沒有人,忽然大聲地、清清楚楚地吆喝了一聲:
    “捏著鼻子吹洋號!……”
    (本文有刪節(jié))(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用不少筆墨描述中年女人和苗族少女,既表現了頗具特色的當地生活風俗,也為后文賣糕餅孩子的出場作了鋪墊。
    B.主人公是一個早孤、失學,但懂事盡職的孩子,“餅子和糕賣給誰呢?賣給這些馬嗎?”形象地寫出了糕餅難賣的困境。
    C.小說中有多處對不同行業(yè)的敘寫,詳略不一,而重點寫一個過早就業(yè)的孩子,使得“職業(yè)”這一標題的內涵更為深遠。
    D.結尾出人意料,卻很貼合人物的年齡和身份,是孩子天性的流露,具有真實感,因此又在情理之中,引人回味與思索。
    (2)文中反復出現吆喝叫賣聲,有何用意?請簡要賞析。
    (3)關于這篇小說,作者曾說寫出了“人世多苦辛”,也有人認為寫出了“人生的溫暖”。請結合具體內容談談你對以上兩種不同說法的理解。

    組卷:15引用:3難度:0.6

三、語言文字運用(13分)

  • 7.請將下面這篇新聞文字進行壓縮,要求保留關鍵信息,句子簡潔流暢,不超過85字。
          近日,教育部印發(fā)的《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從今年秋季開學起,勞動課將正式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
          義務教育勞動課程以豐富開放的勞動項目為載體,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
          勞動課程設置為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三大板塊,推薦了10個任務群。根據不同學段,各任務群的內容要求也不一樣。如烹飪與營養(yǎng)任務群,新課標建議1~2年級學生可在教室開展削水果皮、泡茶等活動,了解水果、飲品的營養(yǎng)價值,學習后能參與簡單的家庭烹飪勞動。5~6年級學生要會用簡單的烹飪方法制作兩三道家常菜,參與從擇菜、洗菜到燒菜、裝盤的完整過程,能根據家人需求設計一頓餐食的營養(yǎng)食譜。
          新課標提出,學??山Y合實際,在不同學段自主選擇確定任務群學習數量。

    組卷:29引用:7難度:0.6

四、作文

  • 8.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作。
          朱光潛《談人生與我》一文曾提到兩種人生觀,一種是“觀戲人生”,一種是“演戲人生”。朱光潛主張選擇觀戲人生,用靜穆觀照人生的精神,體現了“超世觀世”的人生觀;而魯迅認為,“國難當頭,風沙撲面,虎狼成群”,大丈夫當持“匹夫”之責,怎可以講“靜穆”“超脫”?
          比較這兩種人生觀,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看法。
          要求: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不得抄襲、套作,不少于800字。

    組卷:3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