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遼寧省五校高一(上)期末生物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1—10每小題1分,11-25每小題1分,共40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
1.改善腦營養(yǎng)的保健食物是國際生命科學的一個重要課題,下列屬于補腦增智的大量元素是( ?。?/h2>
A.Zn B.Cu C.Ca D.Fe 組卷:4引用:2難度:0.9 -
2.下列關于細胞中的脂肪和糖類的敘述正確的是( ?。?/h2>
A.植物脂肪大多含飽和脂肪酸,在室溫時呈液態(tài) B.等質量的脂肪中氫含量低于糖類,氧含量高于糖類 C.不同脂質的分子結構差異不大,通常都不溶于水,易溶于脂溶性有機溶劑 D.在一定條件下,細胞中的糖類可以大量轉化為脂肪,但脂肪不能大量轉化為糖類 組卷:4引用:2難度:0.7 -
3.下列關于DNA和RNA的敘述,正確的是( )
A.DNA和RNA分子的徹底水解產(chǎn)物都是磷酸、五碳糖、含氮堿基 B.小麥的核酸中含有5種堿基、2種核苷酸、2種五碳糖 C.真核細胞中的DNA存在于細胞核與細胞質中,RNA只存在于細胞質中 D.遺傳信息只能儲存在DNA中,不能儲存在RNA中 組卷:41引用:4難度:0.8 -
4.“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這種說法的依據(jù)是( ?。?/h2>
A.糖類是生物體內(nèi)的主要能源物質,又稱“碳水化合物” B.蛋白質、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中都含有C元素 C.脂質、糖類及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中的碳元素含量均最高 D.組成一些重要生物大分子的單體均以碳鏈為基本骨架 組卷:22引用:2難度:0.7 -
5.蛋白質是重要的營養(yǎng)物質,下列有關蛋白質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在人的消化道內(nèi),蛋白質可以徹底水解為氨基酸而被人體吸收和利用 B.組成生物體蛋白質的各種氨基酸之間的區(qū)別在于R基的不同 C.肽鏈能盤曲、折疊,形成具有一定空間結構的蛋白質分子 D.煮熟肉類中的蛋白質發(fā)生變性,是因為高溫破壞了蛋白質中的肽鍵 組卷:17引用:3難度:0.8 -
6.關于酶與ATP的敘述正確的是( ?。?/h2>
A.某種酶經(jīng)蛋白酶處理后活性不變,推斷其組成成分中含有脫氧核糖 B.酶的催化效率無論在什么條件下總是高于無機催化劑 C.酶形成需要消耗ATP,ATP的形成也需要酶的催化 D.酶應在最適溫度和最適pH條件下保存 組卷:17引用:3難度:0.6 -
7.下列關于“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h2>
A.該實驗中共進行了三次觀察,第一次觀察是確定細胞是否發(fā)生質壁分離 B.該實驗中共進行了兩次處理,第一次處理滴加的液體為清水,第二次滴加的液體為質量濃度為0.3g/mL的蔗糖溶液 C.質壁分離后在細胞壁和細胞膜之間不存在任何物質 D.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的細胞壁和細胞液不屬于原生質層 組卷:5引用:2難度:0.6 -
8.研究發(fā)現(xiàn),有些蛋白質在游離的核糖體上合成一段肽鏈后,肽鏈會與核糖體一起轉移到粗面內(nèi)質網(wǎng)上繼續(xù)合成,并且邊合成邊轉移到內(nèi)質網(wǎng)腔內(nèi)進行加工、折疊。以上事實可以得出( ?。?/h2>
A.該肽鏈一部分肽鍵在內(nèi)質網(wǎng)腔內(nèi)形成 B.該肽鏈以囊泡的形式進入內(nèi)質網(wǎng)腔內(nèi) C.細胞內(nèi)肽鏈的合成均以上述方式進行 D.蛋白質空間結構的形成與內(nèi)質網(wǎng)有關 組卷:6引用:1難度:0.8 -
9.下列關于生物科學史的敘述,錯誤的是( ?。?/h2>
A.細胞通過分裂產(chǎn)生新細胞暗示著每個細胞都凝聚著漫長的進化史 B.阿爾農(nóng)發(fā)現(xiàn)在光照下葉綠體合成ATP的過程總與水的光解相伴隨 C.薩姆納從用丙酮作溶劑的刀豆種子提取液中提取出脲酶,用多種方法證明其是RNA D.丹尼利和戴維森研究了細胞膜的張力,推測細胞膜除含脂質外,可能還附有蛋白質 組卷:21引用:2難度:0.8 -
10.下列有關細胞核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h2>
A.真核細胞的細胞核中存在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 B.對真核細胞來說,失去了細胞核就失去了分裂能力 C.傘藻的嫁接實驗不能充分證明細胞核控制傘藻傘帽的形狀 D.變形蟲去核后代謝會漸漸停止,是因為細胞核是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 組卷:29引用:4難度:0.8 -
11.支原體肺炎是一種常見的傳染病,其病原體是一種稱為肺炎支原體的單細胞生物,如圖為支原體結構模式圖,據(jù)圖分析,以下推測正確的是( )
A.肺炎支原體與人體細胞結構有很大差異,不具有結構的統(tǒng)一性 B.在培養(yǎng)皿中培養(yǎng)的肺炎支原體群體構成了一個群落 C.青霉素類抗生素可以破壞細菌細胞壁結構,是治療支原體肺炎的有效藥物 D.肺炎支原體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 組卷:181引用:11難度:0.6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3道題,共45分)
-
32.現(xiàn)有兩種淀粉酶A與B,某生物興趣小組為探究不同溫度條件下這兩種淀粉酶的活性,設計如下實驗。
實驗原理:溫度等條件可以影響酶的活性;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麥芽糖;用分光光度計測量溶液的吸光度時,物質含量越多,其吸光度越大,因此可測出物質的相對含量。
實驗材料:一定濃度的淀粉溶液、相同濃度的淀粉酶A和淀粉酶B溶液、水浴缸、溫度計等。
實驗過程如表所示:步驟 組別 1 2 3 4 5 6 7 8 Ⅰ.設置水浴缸溫度/℃ 20 30 40 50 20 30 40 50 Ⅱ.取8支試管各加入等量淀粉溶液(mL),分別保溫5min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Ⅲ.另取8支試管各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分別保溫5min 酶A 酶A 酶A 酶A 酶B 酶B 酶B 酶B Ⅳ.將相同溫度兩個試管中的淀粉溶液與淀粉酶溶液混合搖勻,保溫5min
(1)細胞中酶的作用機理是
(2)該實驗的自變量是
(3)根據(jù)實驗結果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酶A在20℃條件時活性較高
B.酶A的活性一定小于酶B的活性
C.酶B在40℃條件時活性較高
D.大于50℃條件時,酶A完全失活
(4)此實驗用分光光度計檢測底物淀粉的剩余量來表示酶的活性,能不能用斐林試劑檢測生成物麥芽糖的含量來表示酶的活性?
(5)若要進一步探究酶B的最適溫度,實驗設計的主要思路應是在組卷:121引用:6難度:0.3 -
33.圖甲表示植物葉肉細胞中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相關過程字母表示有關物質,數(shù)字表示相關過程。圖乙是小球藻(一種單細胞綠藻)凈光合速率與光質、CO2濃度的關系(不考慮光質對呼吸作用的影響),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中字母B、F分別表示
(2)為過程④提供能量的物質是
(3)依據(jù)圖乙曲線,當小球藻處于黃光、CO2濃度為300μL?L-1時,細胞內(nèi)合成ATP的場所是
(4)據(jù)圖乙所示實驗結果,為提高溫室作物的產(chǎn)量,你的建議是組卷:25引用: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