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11課 短文二篇 記承天寺夜游》2021年同步練習(xí)卷(5)
發(fā)布:2024/12/10 10:0:2
一、情景默寫。
-
1.古詩文默寫。
(1)水何澹澹,
(3)同游美景,文字記錄過相遇的驚喜,更承載了志同道合的愉悅。舟至湖心亭,張岱偶遇賞雪之人,對方感慨:“
(4)思鄉(xiāng)、思親是游子心中化不開的一縷情愫。她可以是一封無法寄出的信件,“組卷:593引用:4難度:0.8
二、綜合性學(xué)習(xí)。
-
2.你們班學(xué)了《記承天寺夜游》后,決定開展一次“‘踩’訪蘇軾的足跡”的綜合性學(xué)習(xí)活動,請你完成以下任務(wù)。
(1)【連線蘇軾】下面列舉了我國的一些重點風(fēng)景名勝區(qū),都與蘇軾有關(guān)系。請仿照示例,選擇你最熟悉的兩個景點,寫出與之有關(guān)的詩文、傳說或故事名稱。
①赤壁 ?、谟乐?nbsp; ③承天寺 ④黃樓 ⑤杭州西湖
示例:承天寺——蘇軾: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2)【擬寫廣告】承天寺入圍“文化名人蘇軾十大旅游名片”的候選名單,請你根據(jù)課文中的描寫,擬一條廣告語以吸引游客。
(3)【巧聯(lián)妙對】有人根據(jù)本文意蘊,擬寫了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已給出,請你對出下聯(lián)。
上聯(lián):月色懂人心潛窗入戶
下聯(lián):組卷:40引用:2難度:0.7
三、課內(nèi)閱讀。
-
3.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題。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A.蓋竹柏影也 蓋以誘敵(《狼》) B.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但愿人長久(《水調(diào)歌頭》) C.相與步于中庭 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出師表》) D.月色入戶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A.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B.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C.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D.念無與/為樂者
(3)將下面這句話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4)梁衡在《秋月冬雪兩軸畫》中說,《記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國古典文學(xué)寶庫中的兩軸精品?!队洺刑焖乱褂巍窂娬{(diào)“閑”,《湖心亭看雪》著重“癡”?!伴e”字,表現(xiàn)蘇軾組卷:3引用:1難度:0.5 -
4.閱讀下文回答以下各題。
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下列加點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
A.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無聊的人)
B.念無與為樂者(考慮、想到)
C.懷民亦未寢(睡覺)
D.相與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A.念無與為樂者 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B.鳶飛戾天者 念無以為樂者 C.無他,但手熟爾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D.月色入戶 木蘭當(dāng)戶織
A.運用比喻描寫月色,獨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謂如詩如畫,一個寧靜淡雅的境界,真讓人心醉神迷。
B.這篇短文,真實地記錄了作者當(dāng)時生活的一個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貶謫中的那種凄涼、孤寂的特殊心境。
C.這篇隨筆性的小品,敘事簡潔,寫景如繪,而抒情則寓于敘事、寫景之中。敘事、寫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寫人:寫人又突出一點“閑”。
D.本文語言簡潔、準(zhǔn)確、形象,作者觀察事物細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間最敏感的特征,以極其少的文字,包羅較多的內(nèi)容,凝練含蓄。
(4)把畫線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
②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組卷:39引用:2難度:0.6 -
5.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解釋下列加點的文言字詞。
①念無與為樂者
②相與步于中庭
③懷民亦未寢
④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2)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②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3)請你指出文中語句:“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钡拿鑼懠记珊捅磉_效果。
(4)文中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復(fù)雜的,請你指出作品中包含作者的哪些情感?組卷:19引用:3難度:0.6 -
6.閱讀下面語段,回答下列各題。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解釋下列句中畫線的詞語。
①念無與為樂者
②相與步于中庭
(2)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句子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3)“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边@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組卷:12引用:3難度:0.5 -
7.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月色入戶 (
②念無與為樂者(
③懷民亦未寢(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②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3)下列對文章的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A.開頭一句作者點明時間,“月色入戶”是“欣然起行”的原因。
B.“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表現(xiàn)了朋友之間友誼深厚,情懷相投。
C.“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貶謫的悲涼和對人生的感慨。
D.本文集敘事、寫景、抒情于一體,重在寫景與抒情。組卷:3引用:1難度:0.5 -
8.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1)下列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解衣欲睡 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 B.相與步于中庭 五十步笑百步 C.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 D.念無與為樂者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A.何夜無月 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 B.相與步于中庭 于我如浮云 C.念無與為樂者 卿今者才略,非復(fù)吳下阿蒙 D.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惟手熟耳
A.文中“起”“至”“尋”“步”等詞,精約簡潔,把作者夜游的過程交代得清楚明了?!八臁薄耙唷倍至髀冻鲎髡吲c張懷民相知的喜悅。
B.“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兩句,以動襯靜,以高度凝練的筆墨寫出了院中積水清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月下美景。
C.本文把作者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復(fù)雜的思想感情都濃縮在了“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一句中。
D.本文雖然僅80余字,但綜合運用了不同的表達方式。如一篇短小的日記,有時間、地點、人物,先敘事,再寫景,最后以議論點題。
(4)把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②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組卷:8引用:1難度:0.5 -
9.閱讀下文,完成問題。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①月色入戶 ②念無與為樂者 ③相與步于中庭 ④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3)“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睆摹伴e人”一詞你體會到作者怎樣微妙而復(fù)雜的感情?
(4)文中加點的“遂”和“但”很值得品味,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對其賞析。組卷:22引用:3難度:0.4 -
10.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下面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解衣欲睡 夕日欲頹 B.念無與為樂者 此樂何極 C.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 D.庭下如積水空明 以傷先帝之明 A.蓋竹柏影也 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B.欣然起行 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C.相與步于中庭 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D.念無與為樂者 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A.文章以寥寥數(shù)語描繪了月夜小景,傳達了作者復(fù)雜微妙的心境,語言凝練而又意味深長。
B.文章第①②句敘事,交代了夜游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敘述自然流暢。
C.文章第②③句中“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與張懷民相知的喜悅。
D.作者描繪庭中景物極富特色:寫月突出其明,寫影突出其形,寫水突出其清。
(4)把畫線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②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組卷:17引用:1難度:0.5 -
11.閱讀《記承天寺夜游》選段,回答下列問題。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1)請用“/”符號給劃線句子斷句。
念 無 與 為 樂 者 遂 至 承 天 寺 尋 張 懷 民 懷 民 亦 未 寢 相 與 步 于 中 庭。
(2)說說下面兩個句子在寫景方面的異同。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
②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組卷:3引用:1難度:0.9
四、對比閱讀。
-
3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乙)湖心亭看雪
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br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
①念無與為樂者:
②相與步于中庭:
③是日更定矣:
④上下一白:
(2)選出下列加點詞含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 B.湖中焉得有此人 三人行,必有我?guī)?bdo class="mathjye-underpoint">焉 C.念無與樂者 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D.相與步于中庭 戰(zhàn)于長勺
①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②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4)(乙)文畫線句子運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曠簡約、潔白靜謐的雪夜之景。請自選角度賞析(甲)文畫線句子的寫景之妙。
(5)梁衡在《秋月冬雪兩軸畫》中說,《記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國古典文學(xué)寶庫中的兩軸精品。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為上下聯(lián),請從兩文中分別選取一個字,兩個字合起來作為這副對聯(lián)的橫批,并闡釋一下理由。組卷:7引用:1難度:0.6 -
35.閱讀甲乙兩則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①矣,余拏②一小舟,擁毳衣③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④,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⑤更⑥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⑦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張岱《湖心亭看雪》
【注】①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點左右。②拏:通“橈”,撐(船)。③毳衣:細毛皮衣。④沆碭:白氣彌漫的樣子。⑤焉得:哪能。⑥更:還。⑦白:古人罰酒時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
(1)解釋下列加點詞。
①念無與為樂者
②蓋竹柏影也
③是日更定矣
④及下船
(2)下列句子節(jié)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相與步/于中庭
B.庭下如/積水/空明
C.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D.一童子燒/酒爐正沸
(3)句子翻譯。
①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②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4)甲文賞月夜美景,乙文看西湖夜雪。同為夜中賞景,兩文中流露出的情感有何不同?請結(jié)合文本分析。組卷:16引用:3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