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版必修4《4.11 尋覓社會的真諦》2021年同步練習卷(20)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單選題

  • 1.漫長的原始社會被人們稱為“蒙昧時代”“野蠻時代”,取而代之的奴隸社會則被認為邁入了文明時代的門檻。評價社會進步與否的主要依據(jù)是( ?。?/h2>

    組卷:16引用:22難度:0.6
  • 2.五四精神的核心內容是“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百年來,這一精神被無數(shù)愛國青年所傳承。2019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今天的愛國青年弘揚五四精神不僅是一種情懷,更表現(xiàn)為堅持理想,肩負使命,助力偉大中國夢的實現(xiàn)。這表明( ?。?br />①社會意識的發(fā)展具有歷史繼承性,五四精神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得到不斷豐富發(fā)展
    ②先進社會意識是促進社會發(fā)展的動力,五四精神推動著中國不斷走向繁榮強盛
    ③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在實踐中不斷創(chuàng)新的五四精神能決定中國的發(fā)展歷程
    ④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人們的價值選擇與國家發(fā)展的需要具有同步性

    組卷:0引用:2難度:0.5
  • 3.2020年2月21日,國務院發(fā)布推廣第三批支持創(chuàng)新相關改革舉措的通知,要求各地區(qū)、各部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不斷鞏固和深化在解決體制性障礙、機制性梗阻和開展政策性創(chuàng)新方面取得的改革成果,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真正把制度優(yōu)勢轉化為治理效能。這表明( ?。?br />①生產關系調整滿足生產力發(fā)展需要并能促進生產力的發(fā)展
    ②人民群眾在實踐過程中主要通過改革來解決社會基本矛盾
    ③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只有正確社會意識才能推動社會進步
    ④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必須適應經(jīng)濟基礎的發(fā)展需要

    組卷:31引用:13難度:0.6
  • 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體現(xiàn),是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我國之所以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是因為(  )

    組卷:100引用:10難度:0.3
  • 5.《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wěn)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對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制定民法典的歷史唯物主義的依據(jù)是(  )
    ①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促進作用
    ②上層建筑適合經(jīng)濟基礎發(fā)展的要求
    ③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的狀況
    ④解決社會基本矛盾推動社會的發(fā)展

    組卷:18引用:7難度:0.6

一、單選題

  • 15.大禹是夏王朝的奠基者,是我國炎黃以后的又一人文初祖,《尚書?五子之歌》載,大禹云“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予視天下愚夫愚婦一能勝予?!枧R犯民,懔乎若朽索之馭六馬,為人上者,奈何不敬”。大禹的這一思想樸素地表達出( ?。?/h2>

    組卷:9引用:3難度:0.6

二、非選擇題

  • 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開啟了我國公民權利保護的新時代。
    改革開放以來,民法通則、合同法、物權法等民事單行法律相繼出臺,加強了對民事權利的保護。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huán)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人民對自己的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等權利的保護要求更加迫切。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將編纂民法典作為重大立法任務,民法典立法大幕開啟。民法典編纂過程中,先后10次通過中國人大網(wǎng)公開征求意見,累計收到42.5萬人提出的102萬條意見和建議。
    民法典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和“保障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大到國家土地制度、產權制度,小到高空拋物、“套路貸”、霸座、手機APP收集信息、網(wǎng)絡虛擬財產等,幾乎所有民事權利保護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jù)。編撰和實施民法典,是中國法治健全完善、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標識,要讓民法典真正成為老百姓保護自身權益的法典,還需要讓民法典的規(guī)章與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日常生活,成為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規(guī)范。
    我國民法典的編纂和實施,始終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始終。結合材料,運用社會歷史主體的知識對此加以說明。

    組卷:21引用:6難度:0.2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