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學年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高一(下)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1/12 9:0:2
一、現(xiàn)代文閱讀(共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美麗《詩經》
《詩經》是一個謎,它有太多的秘密沒有揭開。可是,它實在太美了,使我們在殫精竭慮不勝疲憊的解謎失敗之后,仍然對它戀戀不舍。
《詩經》與我們的距離主要體現(xiàn)在我們對它的無知上。我可以稍微武斷一點地說,有關《詩經》的現(xiàn)有“學術成果”大多數(shù)是出于推斷與猜測。對很多問題我們都各持見解而互不相讓。即便有些問題看來已被“公認”,但那也正是全體的無能為力。我舉幾個例子。
正如大凡神圣人物總有一個神秘出身一樣,《詩經》的出身也頗撲朔迷離。為了解答這個問題,便有了“采詩說”和“獻詩說”。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詩”之說,且都說得極有詩意。但仔細推敲他們的說法,卻并無任何歷史根據。司馬遷就沒有這種說法,《左傳》中也無這種說法。但我們卻又無力駁斥班固和何休,因為他們的說法雖然缺乏證據,卻是一個合理的推斷。更重要的是,否定這個說法,我們并不能提供一個更合理的說法。
與國風“采詩”說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來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獻詩”。這種說法也只有《國語》“召公諫厲王”中的一個孤證,且這“公卿至于列士獻詩”之“詩”是否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問題。況且,就一些尖銳的諷刺之作看,像《小雅?十月之交》中對皇父等七個用事大臣的點名揭批,大約也不是“獻詩”的好材料。
《詩經》的搜集固然是一個問題,然而集中起來的詩,要把它按一定的規(guī)則編排成書,又是哪些人?最后畢其功的人是誰?司馬遷說此人是孔子,這當然是最好的人選,但司馬遷并沒說明他這么說的證據。這個說法也受到后人的質疑。
就《詩經》本身,它的作者是一個更大的問題,但學術界已不把它當作問題,大家一致得過且過了??箲?zhàn)前,朱東潤先生在武漢大學《文哲季刊》上對“國風是民歌”的說法提出理據充分的質疑,卻不見有什么反響。1981年朱先生又出版《詩三百篇探故》,仍沒見什么回應。我私下認為這種尷尬其實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過且過。
上述種種學術疑問并不影響我們對《詩經》的欣賞和喜愛。正如一位絕世佳人,她吸引我們的是她的美麗和風韻,而不是她的身份和背景。
據《世說新語》載,東晉謝安曾問子弟《詩經》中何句最佳。他的侄子謝玄答:“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边@是《小雅?采薇》末章的幾句,確實很美,但如果謝太傅問我,我一定回答《陳風?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憂受兮,勞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月亮出來明晃晃啊,那個美人真漂亮啊。步履款款身苗條啊,我的心兒撲撲跳啊。)
我曾用“天堂的三個元素”來評述這首詩。美是一種沒有峭壁的高度,她不壓迫我們,但仍讓我們仰望;她不刺戮我們,但我們仍然受傷。她如此接近我們,卻又如此遠離我們;如此垂顧我們,卻又如此棄絕我們。這個美麗的女子,是月夜的一部分,或者說,月夜是她的一部分,她與月已經構成了圓滿,我們已無緣參與其間,但她如皎月瀉輝般輻射出來的美,還是灼傷了我們的心。對這澄澈圓融的境界,我們能介入其中的,不,能奉獻與之的,也只是這顆怦然而動的心……明月、美人和我們的心,是這首詩的三個主要意象。要知道,自然、美人和我們:天堂只要這三個元素就夠了。
《詩經》305首,美麗的詩篇觸目皆是,我只是舉了一例?!对娊洝樊吘故恰霸姟?,我們要把它當“詩”來讀。只有這樣,才能挽救被學者們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詩歌的清譽。
(1)作者認為,“有關《詩經》的現(xiàn)有‘學術成果’大多數(shù)是出于推斷與猜測”。下列不屬于其依據的一項是
A.班固和何休提出了《詩經》起源的“采詩說”,但司馬遷和《左傳》都沒有提到。
B.關于《詩經》,司馬遷雖然說到孔子是《詩經》的主編者,但沒有提供依據。
C.我們想駁斥班固和何休的觀點,但是我們并不能提供一個更為合理的說法。
D.雖然學術界對《詩經》各抒己見,但這不影響我們對《詩經》的欣賞和喜愛。
(2)文中用了比較多的筆墨寫《陳風?月出》,對其作用的表述最正確的一項是
A.是為了解說作者對詩歌的評價標準,美麗的詩篇必須符合“天堂的三個元素”。
B.是為了說明《小雅?采薇》末章的幾句不是《詩經》中最美的,《詩經》最美的詩篇應該是《陳風?月出》。
C. 是為了說明《詩經》的美麗,《詩經》畢竟是“詩”,我們要把它當“詩”來讀。
D. 是為了說明對《詩經》的學術研究無關緊要,不影響我們對《詩經》的欣賞和喜愛。
(3)根據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與國風“采詩說”相配合的是“獻詩說”,但這種說法只有《國語》中的一個孤證。
B.學術界對《詩經》的種種學術疑問得過且過,是因為這種疑問不影響我們喜愛《詩經》。
C.朱東潤先生對“國風是民歌”的說法曾提出過理據充分的質疑,但學術界少有反響。
D.我們只有把《詩經》當“詩”來讀,才能挽救被學者們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詩歌的清譽。組卷:16引用:3難度:0.9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鄭鮮之,字道子,滎陽開封人。初為桓偉輔國主簿。宋武帝起義兵,累遷御史中丞。性剛直,甚得司直之體。外甥劉毅權重當時朝野莫不歸附鮮之盡心武帝獨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以與毅舅甥,制不相糾,使治書侍御史丘洹奏彈毅輒宥傳詔羅道盛。時新制,長吏以父母疾去官,禁錮三年。山陰令父疾去職,鮮之因此上議曰:“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義疾理,莫此為大。謂宜從舊,于義為允。”從之。帝少事戎旅,不涉經學,及為宰相,頗慕風流,時或談論,人皆依違不敢難,鮮之難必切至,未嘗寬假。與帝言,要須帝理屈,然后臵之。帝有時慚恧變色,感其輸情,時人謂為“格佞”。十二年,武帝北伐。以為右長史。及入咸陽,帝遍視阿房、未央故地,凄愴動容。前至渭濱,帝嘆曰:“此地寧復有呂望邪?”鮮之曰:“昔葉公好龍而真龍見,燕昭市骨而駿足至。明公以旰食待士,豈患海內無人?”及踐阼,遷太常、都官尚書。時傅亮、謝晦位遇日隆,范泰嘗眾中讓誚鮮之曰:“卿與傅、謝,俱從圣主有功關、洛,卿乃居僚首,今日答颯,去人遼遠,何不肖之甚!”鮮之熟視不對。鮮之為人通率,而隱厚篤實,贍恤親故。游行命駕,或不知所適,隨御者所之。尤為武帝所狎。上曾內殿宴飲,朝貴畢至,唯不召鮮之。坐定,謂群臣曰:“鄭鮮之必當自來?!倍矶鈫⑸袝嶕r之詣神獸門求啟事,帝大笑引入。景平中,徐、傅當權。出為豫章太守。時王弘為江州刺史,竊謂人曰:“鄭公德素,先朝所禮,方于前代,鐘元常、王景興之流。今徐、傅出以為郡,抑當有以。”元嘉三年,弘入為相,舉鮮之為尚書右仆射。四年卒。
(節(jié)選自《南史?鄭鮮之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外甥劉毅權重/當時朝野/莫不歸附/鮮之盡心武帝/獨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
B. 外甥劉毅權重當時/朝野莫不歸附鮮之/盡心武帝/獨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
C.外甥劉毅權重當時/朝野莫不歸附/鮮之盡心/武帝獨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
D.外甥劉毅權重當時/朝野莫不歸附/鮮之盡心武帝/獨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武帝是皇帝謚號,“武”是褒揚皇帝生前德行之詞,有“威武睿智”之意。
B.呂望即姜子牙,他與文王相遇渭濱,其祖先因功封于呂地,后來代指輔佐國君的賢才。
C.尚書原指掌管文書及群臣章奏的官;南北朝時期,事實上為最高行政長官。
D.年號是皇帝用來紀年的名號,也可以用作表示年份,如景平、元嘉、貞觀等。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鄭鮮之性格剛直,極盡官責。他的外甥劉毅權重當時,擅自赦免人;按制度規(guī)定,鮮之不能彈劾劉毅,他便讓治書侍御史丘洹奏表彈劾劉毅。
B.鄭鮮之敢于犯顏,直論是非。與皇帝交談,他總是駁難,一定要讓皇帝理屈詞窮,才肯罷休;皇帝有時感到慚愧,但還是感激他能誠心相待。
C.鄭鮮之被人譏誚,不作分辯。范泰當眾譏諷他雖功勞不下傅亮、謝晦,而地位和恩遇遠不及傅、謝;他狠狠的瞪了范泰一眼,并沒有回應。
D.鄭鮮之道德純樸,受人敬仰。景平年間,他出任豫章太守一職。雖被調離京城,但他的德行與才干還是得到了有識之士的認可。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帝少事戎旅,不涉經學,及為宰相,頗慕風流。
②昔葉公好龍而真龍見,燕昭市骨而駿足至。明公以旰食待士,豈患海內無人?組卷:5引用:1難度:0.9 -
3.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問題。
瑞鷓鴣
辛棄疾
期思①溪上日千回,樟木橋邊酒數(shù)杯。人影不隨流水去,醉顏重帶少年來。
疏蟬響澀林逾靜,冷蝶飛輕菊半開。不是長卿終慢世②,只緣多病又非才。
【注】①期思:地名,在今江西省上饒市。罷官后的辛棄疾長期閑居并終老于此。②長卿慢世:漢代辭賦大家司馬相如字長卿。慢世:傲世,以傲慢的態(tài)度對待世事。
(1)這首詞描寫了作者罷官后怎樣的生活?請簡要分析。
(2)下闋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緒?是怎樣表達的?請簡要分析。組卷:26引用:8難度:0.5
四.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10.仿照下面的示例,以“幸?!睘樵掝},續(xù)寫兩句話。
幸福是攜一輪明月徜徉于夜空下,讓蕪雜的心靈在澄澈的月光中純凈。組卷:6引用:1難度:0.3
五、作文(60分)
-
1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珍品是珍貴的物品,一般指極其寶貴之物。長城、曾侯乙編鐘是承載了中華文明的珍品,圓明園、盧溝橋則是記載民族屈辱史的珍品。有人把古玩古董視為珍品,有人把世界頂級品牌奢侈品作為珍品,有人把山珍海味視為珍品,也有人敞帚自珍,還有人談起往事如數(shù)家珍……。
請以“珍品”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記敘文。
要求:明確立意;文體特征鮮明;不要套作,不得抄襲。組卷:14引用:3難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