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年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qū)中考化學二模試卷

發(fā)布:2024/5/6 8:0:9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 1.通常狀況下,顏色呈紫紅色的固體是( ?。?/h2>

    組卷:59引用:2難度:0.7
  • 2.下列物質(zhì)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質(zhì)決定的是(  )

    組卷:30引用:2難度:0.9
  • 3.下列物質(zhì)不屬于溶液的是( ?。?/h2>

    組卷:35引用:3難度:0.8
  • 4.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

    組卷:29引用:5難度:0.7
  • 5.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產(chǎn)國和出口國,鈥是稀土的一種,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如圖,下列有關鈥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組卷:79引用:8難度:0.9
  • 6.下列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強的是(  )

    組卷:58引用:3難度:0.6
  • 7.化學與我們的生活關系密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br />①回收廢舊金屬有利于節(jié)約資源
    ②減少燃煤發(fā)電,有利于治理霧霾
    ③禁止使用化肥農(nóng)藥有利于保護水資源
    ④用聚氯乙烯塑料包裝食品有利于節(jié)約紙張

    組卷:33引用:2難度:0.8

四、(本題包括2小題,共14分)

  • 20.A—I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zhì),且分別由H、C、O、Na、Cl、Ca、Cu中的一種或幾種元素組成,其中A、C、G含有一種相同的金屬元素,A和G為常用的干燥劑,E中含有兩種元素且質(zhì)量比為4:1,F(xiàn)是人體胃液中幫助消化的酸。圖中“—”表示兩端的物質(zhì)間能發(fā)生化學反應,“→”表示物質(zhì)間存在轉(zhuǎn)化關系,部分反應物、生成物或反應條件已略去。
    (1)寫出化學式:C
     
    ;D
     
    。
    (2)寫出E→B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寫出I和G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組卷:138引用:2難度:0.3

五、(本題包括1小題,共14分)

  • 21.我國承諾在2030年實現(xiàn)“碳達峰”,到2060年實現(xiàn)“碳中和”,體現(xiàn)了中國對解決氣候問題的大國擔當。某學習小組的同學對二氧化碳的制備、吸收和釋放作了以下探究。
    【二氧化碳的制備】
    (1)裝置H可用于實驗室制CO2,此裝置在操作上的優(yōu)點是可控制加入液體速率,得到平穩(wěn)氣流。在裝置A—G中選擇
     
    (填字母序號)可組裝成與裝置H具有相同優(yōu)點的裝置(組裝一套即可)。

    (2)用足量的大理石與10%的稀鹽酸制取4.4g二氧化碳,至少需要該稀鹽酸的質(zhì)量是多少?(在答題紙上寫出計算過程)
    【二氧化碳的吸收】
    學習小組的同學用圖1裝置探究水、飽和石灰水(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0.165%)、0.165%的氫氧化鈉稀溶液,40%的氫氧化鈉濃溶液對250mLCO2的吸收情況。在4個各盛有250mLCO2氣體的燒瓶上連接壓強傳感器,待瓶內(nèi)氣壓平穩(wěn)后分別迅速注入60mL上述四種不同液體,記錄數(shù)據(jù)如表。(稀溶液的密度近似為1g/cm3

    液體 反應前壓強(kPa) 反應后壓強(kPa)
    102.45 98.5
    0.165%的飽和石灰水 101.66 90.13
    0.165%的氫氧化鈉稀溶液 102.24 90.08
    40%的氫氧化鈉濃溶液 102.85 4.87
    (3)四種液體中吸收二氧化碳效果最好的是
     
    。
    (4)注入飽和石灰水的燒瓶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5)在實驗室里,檢驗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而吸收二氧化碳常用較濃的氫氧化鈉溶液,理由是
     

    【二氧化碳的釋放】
    學習小組的同學通過圖2裝置,在溫度為20℃,壓強為101kPa下,模擬了二氧化碳被吸收和釋放的過程,用壓強傳感器測得裝置內(nèi)壓強的變化如圖3。
    具體操作如下:
    i.在三頸瓶內(nèi)收集滿二氧化碳氣體,將盛有足量氫氧化鈉溶液的注射器和盛有足量稀鹽酸的注射器固定在三頸瓶上,并安裝壓強傳感器。
    ii.關閉彈簧夾2,打開彈簧夾1,將氫氧化鈉溶液全部注入三頸瓶中,充分反應直至壓強不再改變?yōu)橹埂?br />iii.關閉彈簧夾1,打開彈簧夾2,將稀鹽酸全部快速壓進三頸瓶中,再關閉彈簧夾2,充分反應直至壓強不再改變。
    iv.打開兩個彈簧夾,將兩個注射器的活塞都拉回原位,再關閉兩個彈簧夾,繼續(xù)測量壓強變化。
    (6)寫出⑤—⑥段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任寫一個)。
    (7)⑥—⑦段壓強大于起始值的可能原因是
     
    。
    (8)最終裝置內(nèi)壓強低于起始值的可能原因
     
    (填字母序號)。
    A.裝置漏氣
    B.水吸收了部分CO2
    C.部分CO2與氫氧化鈉反應

    組卷:214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