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dāng)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部編版必修上冊《第8課 登高》2021年同步練習(xí)卷(3)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基本鞏固★

  • 1.古詩詞閱讀
    登高
    杜甫
    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①《登高》前兩聯(lián)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②宋代的羅大經(jīng)指出《登高》“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這聯(lián)詩含有八層意思,試分析。

    組卷:19引用:5難度:0.5
  • 2.閱讀杜甫《登高》,完成下面小題。
    登高
    杜甫
    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1)對這首詩的內(nèi)容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二句寫詩人登高所見所聞,“天”“風(fēng)”“沙”“渚”“猿嘯”“鳥飛”勾畫出一幅“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優(yōu)美畫面。
    B.三、四句寫詩人遠眺所見,仰望蕭蕭而落的樹葉,俯視滾滾而來的江水,在寫景的同時,深沉地抒發(fā)了自己的情懷。
    C.五、六句詩人把以上景物描寫蘊涵的感情明朗化了,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傾訴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思想感情。
    D.七、八句寫詩人備嘗艱難潦倒之苦,悲愁難以排遣,“無限悲涼之意,溢于言外”。
    (2)分析作者復(fù)雜感情的具體內(nèi)容。

    組卷:45引用:6難度:0.5
  • 3.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列小題。
    登高
    杜甫
    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1)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A.首聯(lián)寫詩人登高的見聞詩人對風(fēng)、天、猿嘯、渚、沙、鳥飛等具體的景物,進行了生動具體細致的刻畫。
    B.頷聯(lián)也是寫景,但手法與首聯(lián)不同,如果說首聯(lián)是一幅工筆畫的話,那么頷聯(lián)就是一幅寫意畫詩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蕭蕭的落木,滾滾的流水,加以渲染,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
    C.頷聯(lián)詩人點明詩旨詩人登高望遠,由無邊的落木,不盡的江水,聯(lián)想到自己漂泊萬里,暮年多病,抒發(fā)了怨天尤人的牢騷,這是孤獨者的慨嘆。
    D.杜甫是憂國憂民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對人生有大悲憫“艱難苦恨繁霜鬢”是他關(guān)于現(xiàn)實觀照的結(jié)果。
    (2)《登高》前四句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圖畫,熔鑄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組卷:66引用:12難度:0.5

二.★遷移延伸★

  • 9.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列各題。
    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
    陸游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悲歌擊筑,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云開。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yīng)待人來。
    (1)對這首詞分析不當(dāng)?shù)膬身検?
     

    A.上闋一二句寫登高興亭時的耳之所聞,目之所見,寫出了戰(zhàn)火未熄的時代背景。
    B.上闋三四句借用戰(zhàn)國高漸離和荊軻的典故,“憑高酹酒”給人以惋惜悲哀之感。
    C.上闋五句切“高興亭”之亭名,“悠”字似喜實悲,為后文的想象蓄勢。
    D.下闋用灞橋等借指古都長安,“應(yīng)待人來”暗示舊山河迫切等待著宋軍的收復(fù)。
    E.題目中,詩人登高遠望長安南山,一個“望”字把詩人愛國情懷和等待勝利在望的心情表達無疑。
    (2)賞析“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云開”一句。

    組卷:10引用:5難度:0.5
  • 10.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下列各題
    秋登蘭山寄張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fā)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歌。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dāng)載酒來,共醉重陽節(jié)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說法正確的兩項是
     

    A.這首詩是詩人寫給友人張五的,首聯(lián)“隱者自恰悅”就表現(xiàn)了作者對于張五隱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B.詩人登高而望,看北雁南飛,逐漸雁也看不見了,而又近黃昏時分,不禁有行將就木的破滅之感。
    C.詩中的時間接近黃昏,但作者看到“清秋”之中仍有清秀之景,由此從愁緒中走出,生發(fā)出興致。
    D.“何當(dāng)載酒來,共醉重陽節(jié)”,照應(yīng)開端數(shù)句。既明點出“秋”字,更表明了詩人對張五的思念。
    E.這首詩文字樸實,情感真摯,用極洗練嚴謹?shù)恼Z言,描繪了登高所見的清秋薄暮時分的景色。
    (2)有人評孟詩“語淡而味終不薄”,結(jié)合“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彼木?,說說這幾句詩是如何體現(xiàn)“言淺意深”的。

    組卷:25引用:4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