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6課 敬業(yè)與樂業(yè)》2018年同步練習卷(3)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語言文字運用

  • 1.下列注音、字形全對的一組是(  )

    組卷:212引用:3難度:0.9
  • 2.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運用錯誤的一項是( ?。?/h2>

    組卷:233引用:12難度:0.9

二、課內(nèi)閱讀

  • 5.閱讀下列文字,回答文后問題。
          第一要敬業(yè)。敬字為古圣賢教人做人最簡易、直捷的法門,可惜被后來有些人說得太精微,倒變得不適實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說:“主一無適便是敬?!庇矛F(xiàn)在的話講,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業(yè)有什么可敬呢?為什么該敬呢?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一面也是為勞動而生活。人類既不是上帝特地制來充當消化面包的機器,自然該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認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為一件事的,其性質都是可敬。當大總統(tǒng)是一件事,拉黃包車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稱,從俗人眼里看來,有高下;事的性質,從學理上解剖起來,并沒有高下。只要當大總統(tǒng)的人,信得過我可以當大總統(tǒng)才去當,實實在在把總統(tǒng)當作一件正經(jīng)事來做;拉黃包車的人,信得過我可以拉黃包車才去拉,實實在在把拉車當作一件正經(jīng)事來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這叫做職業(yè)的神圣。凡職業(yè)沒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職業(yè)沒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們對于各種職業(yè),沒有什么分別揀擇。總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勞作的。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至于我該做哪一種勞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怎樣才能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呢?唯一的秘訣就是忠實,忠實從心理上發(fā)出來的便是敬。《莊子》記佝僂丈人承蜩的故事,說道:“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惟吾蜩冀之知?!狈沧鲆患?,便把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無論別的什么好處,到底不肯犧牲我現(xiàn)做的事來和他交換。我信得過我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家同一價值;我信得過我當挑糞的把馬桶收拾得干凈,和你們當軍人的打勝一支壓境的敵軍同一價值。大家同是替社會做事,你不必羨慕我,我不必羨慕你。怕的是我這件事做得不妥當,便對不起這一天里頭所吃的飯。所以我做這事的時候,絲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說:“坐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bdo class="mathjye-underline">一個人對于自己的職業(yè)不敬,從學理方面說,便褻瀆職業(yè)之神圣;從事實方面說,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結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業(yè)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莊子說:“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笨鬃诱f:“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蔽艺f的敬業(yè),不外這些道理。
    (1)選文作者的觀點是什么?
    (2)什么是“敬”?
    (3)為什么該敬業(yè)?
    (4)作者引用曾文正的名言屬于
     
    論證,其目的是什么?
    (5)怎樣理解畫線句子?請結合實例談談。
    (6)作者引用了莊子和孔子的名言,二者去掉一個好不好?為什么?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币勒兆髡哌@一標準來衡量,你能從身邊舉一個例子嗎?并加以短評。

    組卷:31引用:2難度:0.8

三、課外拓展閱讀

  • 6.課外美文探究
    為學做人
    梁啟超
       怎么樣才能不惑呢?最要緊是養(yǎng)成我們的判斷力。想要養(yǎng)成判斷力:第一步,最少須有相當?shù)某WR;進一步,對于自己要做的事須有專門知識;再進一步,還要有遇事能斷的智慧。如一個人連常識都沒有聽見打雷,說是雷公發(fā)威;看見月蝕,說是蝦蟆嘴。那么,一定鬧到什么事都沒有主意,碰著一點疑難問題,就靠求神問卜看相算命去解決。真所謂“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憐的人了。學校里小學中學所教,就是要人有了許多基本的常識,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但僅僅有這點常識還不夠。我們做人,總要各有一件專門職業(yè);這門職業(yè),也并不是我一人破天荒去做,從前已經(jīng)許多人做過。我們積了無數(shù)經(jīng)驗,發(fā)見出好些原理原則,這就是專門學識。我打算做這項職業(yè),就應該有這項專門學識。例如我想做民嗎:怎樣的改良土壤,怎樣的改良種子,怎樣的防御水旱病蟲等等,都是前人經(jīng)驗有的成為學識的。我們有了這種學識,應用他來處置這些事,自然會不惑;反是則惑了。做工做商等等都各各有他的專門學識,也是如此。我想做財政家嗎:何種租稅可以生出何樣結果,何種公債可以生出何樣結果等等,都是前人經(jīng)驗有的成為學識的。我們有了這種學識,應用他來處置這些事,自然會不惑,反是則惑了。教育家軍事家等等都各各有他的專門學識,也是如此。我們在高等以上校所求的知識,就是這一類。但專靠這種常識和學識就夠嗎?還不能。宇宙和人生是活的不是呆的;我們每日所碰見的事理是復雜的變化的不是單純的印板的。倘若我們只是學過這一件才懂這一件,那么,碰著一件沒有學過的事來到跟前,便手忙腳亂了。所以還要養(yǎng)成總體的智慧才能得有根本的判斷力。這種總體的智慧如何才能養(yǎng)成呢?第一件:要把我們向來粗浮的腦筋,著實磨練他,叫他變成細密而且踏實。那么,無論遇著如何繁難的事,我都可以徹頭徹尾想清楚他的條理,自然不至于惑了。第二件:要把我們向來昏濁的腦筋,著實將養(yǎng)他,叫他變成清明。那么,一件事理到跟前,我才能很從容很瑩澈的去判斷他,自然不至于惑了。以上所說常識學識和總體的智慧,都是智育的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選自梁啟超《人文心語錄》)
    (1)人怎么樣才能不惑呢?
    (2)作者在論述不惑需要專門知識時,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3)請為這段文字分開層次并概括每層的內(nèi)容。
    (4)請分析這段文字的語言特色。
    (5)“這種總體的智慧如何才能養(yǎng)成呢?”作者說了兩件,請你再給補充一件。

    組卷:133引用:4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