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新版必修2《第三單元》2019年單元測試卷(2)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各題。
          1990年9月,美國批準了世界上首個基因治療方案。從此,世界各國掀起了研究基因治療的熱潮。值得提出的是,無論哪一種基因治療目前都處于初期的臨床試驗階段,均沒有穩(wěn)定的療效和完全的安全性。可以說,在沒有完全解開人類基因組的運轉機制、充分了解基因機制和疾病的分子機理之前,進行基因治療是相當危險的。
          1999年9月,一位18歲的美國青年在接受基因治療時不幸死亡,成為被報道的首例死于基因治療的患者。2002年,法國包括一名3歲男孩在內(nèi)的11名兒童同時接受了基因治療,4月,這次試驗性的基因治療獲得成功,所有患兒狀況良好,而且表現(xiàn)出具有正常免疫力的跡象。但沒過多久,醫(yī)療專家查出這名3歲兒童突然在基因治療宣告成功后患上了某種類似白血病的癌癥,有關專家認為這是由基因治療引起的。這立刻引起各國的廣泛關注。在這次醫(yī)療試驗中,用于治療疾病的基因被包裹進經(jīng)修飾的逆轉錄酶病毒載體,然后再進入患者細胞中與DNA結合。雖這些病毒載體經(jīng)過處理,可以防止感染,但科學家還無法控制病毒載體在DNA上的插入位置。所以,長久以來就有人擔心,病毒載體會破壞重要的基因,導致“插入型突變”。如果被破壞的基因是負責調(diào)控細胞生長和分裂的,就會產(chǎn)生癌癥。但是,也有一些專家認為,用逆轉錄酶病毒載體的基因治療都是在近幾年進行的,所以并不能排除有些病人今后發(fā)生癌癥的可能。此前進行的多次基因治療中,也使用了逆轉錄酶病毒載體,所有的患者都沒有發(fā)生類似的問題。從長遠來看,因插入變異會不斷帶來治療風險,基因治療專家必須考慮是否應該放棄現(xiàn)有的逆轉錄酶病毒載體,而使用其他非插入型載體,如腺病毒、皰疹病毒等。但是,也可以通過改造逆轉酶病毒以減少插入變異的風險。一種比較可行的辦法就是給載體安上“自殺”基因。例如,在載體中加入一種對那些抗病毒藥物比較敏感的基因,當醫(yī)生發(fā)現(xiàn)在逆轉錄酶病毒的作用下正常細胞可能轉化為癌細胞時,就使用特定的抗病毒藥物,那些“自殺”基因在這些藥物的作用下讓病毒“自殺”,這樣就可將癌癥消滅在萌芽階段。
          盡管科學家在不斷嘗試更成熟的基因治療方法,但是目前的基因治療還必須使用一些不夠完善的技術。專家們指出,法國的這個醫(yī)療事件只是一個特例。在這次試驗治療中使用的逆轉錄酶病毒載體已經(jīng)使用了十幾年,只是最近才出現(xiàn)了不良反應。因此醫(yī)療專家們指出,不要因為個別的悲劇而排斥基因治療,其實基因治療的好處遠遠大于其弊端,它讓那些用傳統(tǒng)的醫(yī)療手段無法治愈的疾病患者看到了希望。與其遠離基因治療,不如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更加深入地認識風險,從而幫助醫(yī)生們在未來更好地預測和防止類似事件的發(fā)生。
    (1)下列對第一段中畫線句子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目前的基因治療是在不了解基因內(nèi)部機制和疾病分子機理的情況下進行的,也就沒有令人滿意的療效和安全性。
    B.人類目前對自身基因和有關疾病的研究成果,還不足以保證目前的基因治療能達到人們所預想的療效和安全性。
    C.基因治療是一項復雜的工程,現(xiàn)有的技術條件的限制,決定了它目前還停留在臨床試驗階段,手術風險相當高。
    D.人類對自身基因和相關疾病的研究,目前還沒有達到很理想的水平,所進行的基因治療也就難免存在較高危險。
    (2)下列對第二自然段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盡管存有爭論,但有關的專家還是堅持認為,正是治療過程中的人為技術操作不當,最終導致了法國基因試驗的失敗。
    B.由于科學家到目前為止,還不能將用于治療疾病的基因準確地插入逆轉錄酶病毒載體中,所以這起試驗并未取得成功。
    C.雖然還不能確定那位3歲男童的死因,但可以肯定的是,利用逆轉錄酶病毒載體插入DNA的基因治療辦法是行不通的。
    D.迄今為止,科學家還沒有找到控制經(jīng)過處理的病毒載體插入DNA的位置的有效方法,現(xiàn)階段基因治療的風險是很高的。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基因治療的研究和試驗已經(jīng)進行了十幾年,盡管其好處遠大于其弊端,但近年基因治療中出現(xiàn)的死亡個案,還是引起了科學家們的關注和反思。
    B.一旦插入DNA的逆轉錄酶病毒載體破壞了負責調(diào)控細胞生長和分裂的基因,就很有可能使正常細胞轉化為癌細胞,導致基因治療的失敗。
    C.專家們通過給逆轉錄酶病毒載體植入對抗病毒藥物比較敏感的基因,找到了避免因逆轉錄酶病毒載體插入變異而導致癌癥的比較可行的方法。
    D.目前的基因治療全都處于臨床試驗期,還必須使用一些有待完善的技術,若想取得穩(wěn)定的療效和完全的安全性,仍需要科學家們的不斷努力。

    組卷:3引用:2難度:0.8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人民日報全新改版、全彩印刷,做大做強報網(wǎng)端微十多種載體,覆蓋用戶7.86億人次;新華社發(fā)布媒體人工智能平臺“媒體大腦”,推出“AI合成新聞主播”,創(chuàng)建“媒體創(chuàng)意工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整合優(yōu)勢資源,集聚350多家媒體機構形成矩陣,打造全國廣電“聯(lián)合艦隊”……觀察今日之傳播場域,媒體融合方興未艾,人們眼中曾經(jīng)“很傳統(tǒng)”的主流媒體,正以加速變革不斷贏得更多注意力資源。
          只有在物理變化的基礎上,努力激發(fā)化學反應,創(chuàng)造更多可能性,推進“融合+”,主流媒體才能真正贏得受眾。眾聲喧嘩的全媒體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但主流媒體手握的是“金話筒”。把握時代大勢,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堅定不移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媒體融合的大手筆正等待我們?nèi)?chuàng)造。
    (摘編自李浩燃《勇立潮頭,推進全媒體時代“融合+”》,人民日報2019年01月28日)
          材料二:
          2018年4月2日,人民網(wǎng)發(fā)布2017年中國媒體融合傳播指數(shù)報告。報告對全國296份中央、省級、省會城市及計劃單列市的主要報紙、301個中央及省級廣播頻率、37家擁有上星衛(wèi)視的電視臺的融合傳播情況進行考察,分析了2017年媒體融合傳播的總體水平和特點。
    表1報紙、廣播頻率、電視融合/網(wǎng)絡傳播力TOP10
    報紙 廣播頻率 電視臺
    1 人民日報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 中央電視臺
    2 環(huán)球時報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環(huán)球資訊廣播 浙江電視臺
    3 參考消息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音樂之聲 湖南電視臺
    4 光明日報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勁曲調(diào)頻 江蘇電視臺
    5 人民日報海外版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jīng)濟之聲 北京電視臺
    6 中國青年報 江蘇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廣播 上海電視臺
    7 華商報 江蘇人民廣播電臺交通廣播 廣東電視臺
    8 經(jīng)濟日報 河南廣播電視臺交通廣播 湖北電視臺
    9 浙江日報 浙江人民廣播電臺交通之聲 山東電視臺
    10 廣州日報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鄉(xiāng)村之聲 河北電視臺
    表2傳統(tǒng)媒體渠道拓展情況
    微博 微信 入駐聚合新聞APP 入駐音頻/視頻APP 自建APP(含集團)
    報紙
    (N=296)
    97% 98% 94% - 87.5%
    廣播頻率(N=296) 94% 77% 47% 99% 96.7%
    電視臺(N=296) 97% 95% 95% 100% 97%
    (摘編自《2017媒體融合傳播指數(shù)報告發(fā)布》2018年4月2日人民網(wǎng))
          材料三:
          媒體融合發(fā)展與融合傳播技術的發(fā)展密切相關。近年來,我國信息技術發(fā)展突飛猛進,許多數(shù)字技術與不同媒體融合后,帶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與融合成果。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等技術,被運用到全媒體采編平臺之中,移動直播、H5應用等技術在采編制作環(huán)節(jié)普遍采用,VR(虛擬現(xiàn)實)、AR(增強現(xiàn)實)等技術從無到有。這些技術進步為媒體融合發(fā)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新技術也為融合發(fā)展的傳播效果評估提供了便利條件。融合發(fā)展的效果如何,包括內(nèi)容傳播效果和項目建設效果是否達到了與受眾進行信息交流的目的,都要進行準確的反饋與評估。應以傳播效果評估為重要環(huán)節(jié),倒逼融合發(fā)展不斷深化。
          盡管同國外媒體相比,我國媒體融合發(fā)展走在前列、處于“第一方陣”,尤其是主流媒體在新技術應用方面毫不遜色甚至更勝一籌,但在內(nèi)容生產(chǎn)上還要進一步努力,補齊短板,進一步贏得融合發(fā)展優(yōu)勢。融合發(fā)展必須堅持內(nèi)容為王,以內(nèi)容優(yōu)勢贏得發(fā)展優(yōu)勢。內(nèi)容是滿足受眾需求的“第一指標”’技術與渠道都是為了方便內(nèi)容到達受眾。
    (摘編自崔士鑫《我國媒體融合發(fā)展走在世界前列處于“第一方陣”》)
          材料四:
          從多媒體,到全媒體,再到融媒體,媒體融合理念不斷精進,業(yè)內(nèi)對融合路徑已有共識。不過,痛點顯而易見。媒體內(nèi)容生產(chǎn)折射出的仍是媒體中心主義思維,對用戶思維的考量不足。對于用戶而言,媒體融合的意義,在于可以使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獲得全面、多維度的信息,把身邊黑暗的地方看得更清楚,而非誰提供的信息最多、誰玩出多少花樣。
          當用戶思維滲入媒體融合的每一根神經(jīng),產(chǎn)品意識就會自覺生成,媒體的信息生產(chǎn)與發(fā)布,將不再依靠慣例、感覺。只有到了這個階段,媒體形式的融合、生產(chǎn)流程的再塑才具有實質(zhì)意義。
    (摘編自卞德明《媒體融合別丟了用戶思維》,《人民日報》2017年3月16日)
    (1)下列對材料中“融媒體時代”的相關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融媒體時代意味著對傳統(tǒng)的全面突破,人工智能是打造有影響力平臺的主要路徑。
    B.相對而言,沿海經(jīng)濟發(fā)達省份在融媒體時代表現(xiàn)更突出,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優(yōu)勢。
    C.我國已搶占融媒體時代的先機,突飛猛進的信息技術有力滿足了受眾交流的需求。
    D.融媒體時代要采用多樣信息傳輸方式,豐富信息內(nèi)容,準確把握用戶的心理訴求。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主流媒體在做大做強報網(wǎng)端微十多種載體,應用人工智能平臺,充分整合優(yōu)勢資源等下工夫,目的是贏取更多注意力資源。
    B.《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等,在傳播力上形成了極明顯優(yōu)勢,這與其在媒體融合上的積極探索有關。
    C.同國外媒體相比,我國媒體融合發(fā)展能夠走在前列,很大程度上在于我國突飛猛進的信息技術帶動了融合媒體技術的發(fā)展。
    D.媒體融合的應有之義,絕不是現(xiàn)有媒體形式及信息生產(chǎn)流程的整合,更應是媒體的生產(chǎn)內(nèi)容對用戶需求和用戶思維的融合。
    (3)結合上述材料,針對我國媒體融合現(xiàn)狀提出未來發(fā)展的建議。

    組卷:0引用:4難度:0.5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給后花園點燈
    董橋
          香港陰雨,臺北晴朗。飛到臺北,公事包上的水漬還沒有全干。心中有點感傷,也有點文縐縐。公事包不重,記憶的背囊卻越背越重,沉甸甸的;二十多年前的波羅面包、綠豆湯、西瓜、排骨菜飯、牛肉干、長壽牌香煙、大一國文、英文散文選、三民主義、籃球、烏梅酒、《文星》雜志、《在春風里》、黑領帶、咔嘰褲原來都給二十多年烈陽風霜又曬又吹又烤的,全成了干巴巴的標本了,現(xiàn)在竟紛紛幻起來,眨眼間復活的復活,還原的還原,再版的再版,把中年風濕的背脊壓得隱隱酸痛;止痛片止不住這樣的舒服的酸痛。
          感傷的文學,文縐縐的鄉(xiāng)愁。薄暮中漫步敦化的南路附近的長街短巷,深深庭院變成摘星的高樓,但是,瓊瑤的窗外依稀辨認出瓊瑤的窗里;于右任的行草舞出“為萬世開太平”的線裝文化;金里描紅的風鈴搖晃出唐詩宋詞元曲;仿古紅木書柜上的一盆幽蘭錯錯落落勾出墨色太新的箋譜。臺北是中國文學的后花園:商業(yè)大廈里電腦鍵盤的噼啪聲掩不住中文系荷塘殘葉叢中的蛙鳴;裕隆汽車的廢氣噴不死滿樹癡情的知了。
          鄭愁予詩中的詩人于右任死了,鄭愁予卻在武昌街化作童話里的老人……就在這樣古典的氣氛里,林文月的十六歲兒子問媽媽說:“這個暑假,我想讀《唐詩三百首》好不好?”媽媽打著哈欠說:“當然好啊,但是千萬別存心讀完?!薄芭??”“因為那樣子會把興致變成了負擔?!蹦莻€深夜,兒子還問媽媽說:“你覺得進入理工的世界再檢修人文,跟從事人文研究再兼修理工,哪一種可能性較大?”媽媽說:“研究理工而兼及人文的可能性是比較大?!薄澳欠N心情應該是感傷的”,讀來“卻反而覺得非常非常溫暖”,像林文月到溫州街巷子里薄暮的書房中看臺靜農(nóng)先生那樣溫馨:“那里,臺先生也剛失去了一位多年知交。我沒有多說話,靜靜聽他回憶他和亡友在大陸及臺北的一些瑣細往事。仿佛還記得他把桌面的花生皮撥開,畫出北平故居的圖形給我看。冬陽吝嗇,天很快就暗下來。臺先生把桌燈點亮,又同我談了一些話。后來,我說要回家,他也沒有留我,卻走下玄關送我到門口,并看我發(fā)動引擎開車子走。我慢速開出溫州街巷口,右轉彎到和平東路與新生南路的交叉處,正趕上紅燈,便剎車等候信號燈指示,一時無所事事,淚水竟控制不住地突然沿著雙頰流下來?!?br />      不會懷舊的社會注定沉悶、墮落。沒有文化鄉(xiāng)愁的心注定是一口枯井。經(jīng)濟起飛科技發(fā)達縱然不是皇帝的新衣,到底只能御寒?!疤旌湫浔。漳阂行拗瘛钡木辰邕€是應該試試去領會的。聰明人太多,世間自然沒有“信”之可言了。方瑜說:“有小偷光顧臺大教授宿舍,教授們燈下開會商量對策,議論半天最后達成協(xié)議。不久,宿舍大門口掛起書法秀麗的一塊告示:閑人莫進!”多么無奈的諷刺!多么有力的抗議!經(jīng)濟、科技的大堂固然是中國人必須努力建造的圣殿,可是,在這座大堂的后面,還應該經(jīng)營出一處后花園;讓臺靜農(nóng)先生抽煙、喝酒、寫字、著述、聊天的后花園。
          鬼節(jié)那天,計程車司機說:“該到基隆去看。那兒最熱鬧,善男信女在水上放紙厝,有好多燈!”燈是傳下來了,暖暖的最相思,最懷舊,像紅豆,點在后花園里也好看。注:①紙厝,用于寄托哀思或消災解厄的金銀紙屋。
    (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有很多的引用、故事,但并非枯燥的堆砌和“掉書袋”,他們是作者的情感寄托,有著真切的生活內(nèi)容。
    B.作者對于現(xiàn)在被忽略甚至被輕視的民族文化格外懷戀,因此他對當今社會追求經(jīng)濟發(fā)展和科技繁榮是持批判態(tài)度的。
    C.作者的敘述抒情細致風趣,筆端總帶情感。詞語的活用、疊用,比喻的巧妙,顯示了董橋散文的特殊風韻。
    D.本文最為突出的情感內(nèi)容,就是作者濃厚的“文化感傷”或者說“文化懷舊情緒”。
    (2)結合全文,分析劃線句的“燈”和“后花園”分別指什么?這個結尾有什么好處?
    (3)本文在選材上有什么特點?

    組卷:10引用:5難度:0.5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9.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
    每處不超過12個字。
          應該看到,朱光潛“人生藝術化”的美學意蘊是深廣的。在這個命題里,他既匯聚了西方尼采的化現(xiàn)實苦難以求在“美的外貌中得到補償”的靜觀理論,同時又融合了中國傳統(tǒng)的儒道兩家的精神。
     
    ①,是因為在陶淵明身上把儒道釋的精神圓融貫通一氣,達到“打破了現(xiàn)在界限,也打破了切身利害相關的小天地界限。他的世界中人與物以及人與我的分別都已化除,只是一團和氣,普運周流,人我物在一體同仁的狀態(tài)中各徜徉自得;如莊子所說的‘魚相忘于江湖’.他
     
    ②,使外物的生命更活躍,情趣更豐富;同時也吸收外物的生命與情趣來擴展自己的胸襟氣韻。
     
    ③,有如佛家所說的‘千燈相照,互映增輝’”。

    組卷:3引用:4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1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他說,青年要順利成長成才,就像幼苗需要精心培育,該培土時就要培土,該澆水時就要澆水,該施肥時就要施肥,該打藥時就要打藥,該整枝時就要整枝。
    作為青年的你如何理解這個比喻你認為培土澆水、施肥打藥整枝這五個方面中哪一個最重要?請根據(jù)你認為最重要的這一個方面結合自己的實際,談一談你對青年成長成才的認識。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題目;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范圍行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襲;不少于800字。

    組卷:6引用:3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