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八年級上冊《第5章 透鏡及其應(yīng)用》2018年單元測試卷(7)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24分)
-
1.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用透明冰塊磨制成一個光學(xué)器件,卻可以取火。這塊用冰磨制成的光學(xué)器件相當于下面的( )
組卷:571引用:5難度:0.9 -
2.下列透鏡中,屬于凹透鏡的是( )
組卷:3889引用:62難度:0.9 -
3.“影”是生活中常見的光現(xiàn)象,如做光學(xué)游戲的“手影”,劇院放映的“電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時留下美好記憶的照片“攝影”等,下列的“影”與物理知識對應(yīng)關(guān)系錯誤的是( ?。?/h2>
組卷:351引用:60難度:0.9 -
4.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h2>
組卷:2241引用:49難度:0.9 -
5.讓一束平行光經(jīng)過一透鏡,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圖所示),小明用此透鏡做“探究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h2>
組卷:338引用:4難度:0.6 -
6.如圖所示的眼鏡( ?。?br />
組卷:1259引用:48難度:0.7
四、實驗探究題(共36分)
-
19.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1)小豪同學(xué)將蠟燭、凸透鏡、光屏隨意固定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后,沿光具座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始終得不到燭焰的像,原因可能是。
(2)重新調(diào)整后,將蠟燭、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如圖甲所示,移動光屏后得到燭焰清晰、完整的像,該像是倒立(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實像。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到光屏上的像,是因為發(fā)生了(選填“鏡面反射”或“漫反射”)。
(3)接下來保持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動,將凸透鏡向蠟燭方向移動,光屏上再次出現(xiàn)了一個倒立
(選填“放大”或“縮小”)的清晰實像,與這種成像原理一致的光學(xué)儀器是(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
(4)當光屏上出現(xiàn)蠟燭清晰的像時,如果用遮光板擋住透鏡的上半部分,我們觀察光屏?xí)r,將會在光屏上看到。
A.蠟燭像的下半部分 B.蠟燭像的上半部分
C.蠟燭完整的像,像的亮度變暗 D.蠟燭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變
(5)在圖甲中,小豪把自己的近視眼鏡放在凸透鏡和蠟燭之間,發(fā)現(xiàn)光屏上的像變得模糊不清,應(yīng)該向(填“靠近”或“遠離”)透鏡方向移動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6)某小組實驗時對圖甲中的裝置進行了改進,將蠟燭換成帶有“F”形的LED燈、光屏貼上方格紙,如圖乙所示,請寫出改進后其中一個優(yōu)點:。組卷:2434引用:24難度:0.5
五、綜合應(yīng)用題(共19分)
-
20.某小組同學(xué)用如圖甲的裝置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其中凸透鏡的焦距為15cm,他們進行實驗的同時,在坐標紙上記錄蠟燭與光屏上像的位置和大小,如圖乙(用帶箭頭的線段表示物或像,A'、B'分別表示蠟燭在A、B處時像的位置)
(1)從圖乙中可以看出,蠟燭在A,B位置時光屏上得到的都是倒立、的實像,生活中利用這個成像特點制成了(寫出一個即可);
(2)和其他小組交流后發(fā)現(xiàn),當蠟燭在距透鏡15-30cm之間時,像均成在透鏡另一側(cè)距透鏡30cm以外處,但是,當他們把蠟燭放在C位置時,在光具座上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像距;
(3)為了讓蠟燭在C位置的像成在光具座上的光屏上,他們采用了兩種做法:
做法一:保持蠟燭和透鏡的位置不變,更換凸透鏡,在光具座上移動光屏,光屏上又出現(xiàn)了清晰的像,這表明像距變了,由此推斷更換的凸透鏡會聚光的能力較強,此透鏡焦距15cm(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做法二:保持蠟燭和透鏡的位置不變,在蠟燭和透鏡之間再放置另外一個凸透鏡,在光具座上移動光屏,光屏上又出現(xiàn)了清晰的像,由此實驗聯(lián)系實際,遠視眼的晶狀體焦距較(選填“大”或“小”),將近處物體的像成在視網(wǎng)膜的方(選填“前”或“后”),故需配戴透鏡進行矯正。組卷:791引用:8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