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必修下冊《整本書閱讀 紅樓夢》2021年同步練習卷(2)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在德國著名哲學家海德格爾看來,技術所到之處,無不構造著人與自然、人與人的某種新的關系。按照海德格爾的觀點,一種新技術出現(xiàn),有可能對結構造成影響。然而,當技術作為一種工具為人們所用時,情況會變得更加復雜。
人的行動無時不受到“結構”的制約,所謂結構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具有制約性的外部環(huán)境,例如應試教育可能形成一種制約人行動的“結構”。英國社會學家安東尼?吉登斯認為,結構與行動相互建構,結構對行動具有制約性和使動性。這種制約性和使動性表現(xiàn)為結構為行動提供操作空間以及邊界,并通過價值觀念對行動進行引導。
人們試圖應用技術變革結構,但結構也可能對行動進行制約和使動,馴服技術并把技術作為結構自身的強化。例如,在應試教育結構下,信息技術的應用未能沖破應試的束縛,反而在某種程度與應試共謀。人工智能作為一種革新性新技術,在給教育結構帶來沖擊的同時,也面臨著被結構馴服與同化的可能,成為更精致、更高效的應試技術。在這種前提下,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領域的發(fā)達,不過是為教育提供了一種更有效、更無孔不入的規(guī)訓技術。而一旦人工智能淪為應試的精致工具或規(guī)訓技術,人工智能變革教育的初衷就要落空。這也是人們寄希望于新技術變革教育的愿景一再落空的一個重要原因:新技術未能有效地抵制舊結構的誘惑,反而強化了舊結構。
(摘編自蒙石榮《人工智能+教育:技術變革教育的可能與限度》) 材料二:說“互聯(lián)網(wǎng)+”甚至能夠直接摧毀傳統(tǒng)守舊的教育生態(tài),并非聳人聽聞,“互聯(lián)網(wǎng)+”對教育的各方面影響是深至骨髓的。“互聯(lián)網(wǎng)+”讓教育從封閉走向開放。
“互聯(lián)網(wǎng)+”打破了權威對知識的壟斷,讓教育從封閉走向開放,人人能夠創(chuàng)造知識,人人能夠共享知識,人人也都能夠獲取和使用知識。在開放的大背景下,全球性的知識庫正在加速形成,優(yōu)質教育資源正得到極大程度的充實和豐富,這些資源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連接在一起,使得人們隨時、隨事、隨地都可以獲取他們想要的學習資源。知識獲取的效率大幅提高,獲取成本大幅降低,這也為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傳統(tǒng)的教育生態(tài)中,教師、教材是知識的權威來源,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教師因其擁有知識量的優(yōu)勢而獲得課堂控制權。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沖擊下,教師和學生的界限也不再涇渭分明。比如某中學已經(jīng)能夠做到“班班通、人人通”,學生獲取知識已變得非??旖荩@然師生間知識量的天平并不必然偏向教師。此時,教師必須調整自身定位,讓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和引導者。
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沖擊下,教育組織和非教育組織的界限已經(jīng)模糊不清,甚至有可能徹底消失。社會教育機構的靈活性正對學校發(fā)起強有力的沖擊。育人單位和用人單位也不再分工明確,而是逐漸組成教育共同體,共同促進教育協(xié)同進步。
從實質上看,“互聯(lián)網(wǎng)+”對教育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教育資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上。一方面,互聯(lián)網(wǎng)極大地放大了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作用和價值,從傳統(tǒng)的一個優(yōu)秀老師只能服務幾十個學生擴大到能服務幾千個甚至數(shù)萬個學生。另一方面,互聯(lián)網(wǎng)聯(lián)通一切的特性讓跨區(qū)域、跨行業(yè)、跨時間的合作研究成為可能,這也在很大程度上規(guī)避了低水平的重復,加速了研究水平的提升。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沖擊下,傳統(tǒng)的因地域、時間和師資力量導致的教育鴻溝將逐步被縮小甚至被填平。“互聯(lián)網(wǎng)+”加速教育的自我進化能力?!傲魉桓?,戶樞不蠹”,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系統(tǒng)的自我進化能力是其生存和發(fā)展的根本。傳統(tǒng)教育滯后于社會發(fā)展,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式落后、教學效率低下,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不能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求。這種自我進化能力低下的原因在于教育系統(tǒng)自身的封閉性。“互聯(lián)網(wǎng)+”敲開了教育原本封閉的大門,也就加速了教育的自我進化。人人都是教育的生產(chǎn)者,人人又都是教育的消費者,這種新型的教育生態(tài)必然會更加適應社會的發(fā)展。
(摘編自趙國慶《“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機遇、挑戰(zhàn)與應對》) 材料三: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扮演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學生學習的督促者和引導者。“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直接打破了傳統(tǒng)教育的時空限制,沒有了以往的約束和限制,各要素無須同時出現(xiàn)在同一空間內,教育儼然變成了另一種樣子。
知識可以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顯性知識可以通過傳授習得,而隱性知識往往被人們所忽略。如學習過程中需要塑造和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品格,包括誠信、責任心、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等?!盎ヂ?lián)網(wǎng)+教育”形態(tài)中一些隱性知識也有所體現(xiàn),但其真實性仍有待考量。傳統(tǒng)教育中,教師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在潛移默化中均會影響學生的一言一行,教師成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榜樣。但在“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中,進行情感教育和人文教育則比較困難。在線學習往往給學生營造出一種完全自學的極端情境,對學生的主動性要求很高,學習過程完全由學生把控。這種情境下教師喪失了基本的指引功能,只是單純地成為一個解疑的輸出者,成為人工智能時代數(shù)字設備的一分子,這不僅扭曲了教師教書育人的本質,更是與國家的教育目的背道而馳。由此可見,網(wǎng)絡世界始終有別于現(xiàn)實生活,學生要成為一個真實的社會人,仍需要多方面合力共同完成。
(摘編自張惠惠《未來已來:人工智能對教育育人的挑戰(zhàn)與應對》)(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海德格爾認為,當一種新技術作為工具出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中,這項技術有可能和結構產(chǎn)生雙向的影響。
B.新技術變革教育的初衷之所以落空,是因為人工智能的技術革新讓舊的應試教育結構變得更為頑固。
C.材料二是對材料一中“應用技術變革結構”一說的具體詮釋,和比于材料一,材料二顯然態(tài)度更為樂觀。
D.材料三認為教師的職能在“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的模式下被簡化,教師不再具有對學生的指引功能和傳授隱性知識的權力。
(2)根據(jù)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當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方式變得快捷,教師的知識優(yōu)勢必將受到?jīng)_擊,教師的定位也將從主導者變?yōu)橐龑д摺?br />B.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建設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社會環(huán)境成為可能,因為互聯(lián)網(wǎng)解決了知識獲取的成本和效率難題。
C.互聯(lián)網(wǎng)聯(lián)通一切的特性打破了師生的界限,消除了教育的區(qū)域化差異,讓教育公平不再是一句空話。
D.教師的本質是教書育人,所以哪怕互聯(lián)網(wǎng)給學生提供了足夠多的知識資源,教師對學生的人文教育、情感教育仍是必要的。
(3)下列說法中,不能夠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
A.248所貧困地區(qū)的中學通過直播,與西南地區(qū)最好的高中之一成都七中同步上課,讓當?shù)氐幕A教育實現(xiàn)了質的飛躍。
B.慕課形成了一種以改變學生上課時間、地點及上課方式為目的的課堂,以學生能力提升為核心,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C.杭州某中學安裝“天眼”系統(tǒng),智能分析學生上課時的面部微表情、手勢等,以此判定學生上課是否走神,學習是否高效。
D.北京某小學在語文課堂上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獲取更多關于蘇軾的知識并對其進行大數(shù)據(jù)分析,啟發(fā)學生研究蘇軾生平足跡。
(4)材料二在論證上有哪些特點?請簡要說明。
(5)某中學想要引進一套遠程同步教學系統(tǒng),使學生可以和省內名校學生共同上課,參與省重點中學的名師課堂。請結合材料,對該中學這套教學系統(tǒng)的使用提出合理建議。組卷:6引用:5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家(節(jié)選)
巴金 這一年除夕的前一天的下午,覺慧和覺民一起到覺新的事務所去。他們買了幾本新雜志,還買了一本翻譯小說《前夜》。
剛走到覺新的辦公室門口,就聽見里面撥算盤珠子的響聲,他們掀起門簾進去。
“你出來了?”覺新看見覺慧進來,抬頭看了他一眼,吃驚地問道。
“我這幾天都在外面,你還不曉得?”覺慧笑著回答。
“那么,爺爺曉得了怎么辦?”覺新現(xiàn)出了為難的樣子,但他仍舊埋下頭去撥算盤珠子。
“我管不了這許多,他曉得,我也不怕。”覺慧冷淡地說。覺新又抬頭看了覺慧一眼,把眉頭皺了皺,繼續(xù)撥算盤珠子。
“不要緊,爺爺哪兒記得這許多事情?我想他一定早忘記了。”覺民在旁邊解釋道,然后他在窗前的藤椅上坐下來。覺慧也拿著《前夜》坐在一把椅子上,隨意翻著書頁,口里念著:
“愛情是個偉大的詞,偉大的感覺……但是你所說的是什么樣的愛情呢?……照我的意思看來,所有的愛情,沒有什么區(qū)別。若是你愛戀……一心去愛戀。”
覺新和覺民都抬起頭帶著驚疑的眼光看了他兩眼,但是他并不覺得,依舊用同樣的調子念下去:
“我們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應當給自己把幸福爭過來!”
一股熱氣在他的身體內直往上沖,他激動得連手也顫抖起來,他不能夠再念下去,便把書固上,端起茶碗大大地喝了幾口。
陳劍云從外面走了進來:“覺慧,你剛才在說什么?”
“我在讀書。”覺慧答道,又翻開書再念,“宇宙里有生有死……愛情里也有死有生。”
“這是什么意思?”劍云低聲說,沒人回答他。一種莫名的恐怖在這小小的房間里飛翔,漸漸地壓下來。“這樣的社會,才有這樣的人生!”覺慧覺得沉悶難受,憤憤不平地說,“這種生活簡直是在浪費青春,浪費生命!”這種思想近來不斷地折磨他。他無意間遇見了覺新的茫然的眼光,連忙掉過頭去,又看見劍云的憂郁的,忍受的表情。他轉眼去看覺民,覺民埋著頭在看書。屋子里是死一般的靜寂。他覺得什么東西在咬他的心。他不能忍受地叫起來:“為什么你們都不說話?……你們,你們都該受詛咒!”眾人驚訝地望著他,不知道他為什么大叫。
“為什么要詛咒我們?”覺民闔了書溫和地問,“我們跟你一樣,都在這個大家庭里面討生活?!?br />“就是因為這個緣故!”覺慧依舊憤恨地說,“你們總是忍受,你們一點也不反抗。你們口里說反對舊家庭,實際上你們卻擁護舊家庭。你們的思想是新的,行為卻是舊的。你們沒有膽量……你們是矛盾的,都是矛盾的!”
“三弟,平靜點,你這樣吵又有什么好處?做事情總要慢慢地來,”覺民依舊溫和地說,“你一個人又能夠做什么?我們的痛苦不見得就比你的少?!?br /> 覺慧掉過頭,又遇見覺新憂郁的眼光,好像在責備他似的。他埋下頭去,過了一會兒,他的聲音又響了:“我們不是奢侈家,不是貴族。也不是命運和自然的愛子,我們只是勞動者。穿起我們自己的皮制的圍裙,在自己的黑暗的工廠里,做自己的工作。在我們這黯淡的生活里,也有我們自己的驕傲,自己的幸福!”“三弟,請你不要念了。”覺新痛苦地哀求道。
“為什么?難道你沒有幸福,就連別人說把幸福爭過來的話也不敢聽嗎?”覺慧對他的大哥不客氣地說,他很不滿意大哥那種日趨妥協(xié)的生活方式。
“唉,你不了解我,你的環(huán)境跟我的不同?!庇X新推開算盤,嘆口氣說,“你說得對,我的確怕聽見人提起幸福,因為我已經(jīng)沒有得到幸福的希望了。我也做過美妙的夢,可是我的幸福早就給人剝奪了,我并不怪別人,我是自愿地把擔子從爹的肩膀上接過來的。我的痛苦你們不會了解……我還記得爹病中告訴我的一段話:‘我的病恐怕不會好了,我把繼母同弟妹交給你,你好好地替我看顧他們。你的性情我是知道的,你不會使我失望?!瘡拇艘院螅颐肯氲降脑?,就忍不住要流淚,同時我也覺得我除了犧牲外,再也沒有別的路。我愿意做一個犧牲者。然而就是這樣我也對不起爹,因為我又把你們大姐失掉了……”覺新愈說下去,心里愈難過,眼淚落下來。覺慧的眼淚快要流出來了,但是他極力忍住。他看見劍云拿著手帕在揩眼睛,覺民用雜志遮住了臉。
覺新又繼續(xù)說:
“媽嫁到我們家,一直到死,并沒有享過福。她那樣愛我,期望我,我究竟拿什么來報答她呢?為了媽,就是犧牲一切我也甘愿。只要使弟妹們長大,替爹媽爭口氣,我一生的志愿也就實現(xiàn)了……”覺新說到這里便摸出手帕揩臉上的淚痕。
覺慧讓眼淚流了下來,但他馬上又止住了淚。他心里想:“過去的事就讓它埋葬了罷!為什么還要挖開過去的墳墓?”但是他卻不能不為他的亡故的父母悲傷。
“三弟,你剛才念的話很不錯。我不是奢侈家,不是命運和自然的愛子。我只是一個勞動者?!庇X新漸漸地安靜下來,他望著覺慧凄涼地笑了笑說,“然而我卻是一個沒有自己的幸福的勞動者,我——”他剛說了一個“我”字,忽然聽見窗外的咳嗽聲,便現(xiàn)出驚惶的神情,改變了語調低聲對覺慧說:“爺爺來了,怎么辦?”
覺慧稍微現(xiàn)出吃驚的樣子,但是馬上又安靜了。他淡淡地說:“有什么要緊?他又不會吃人?!?br />(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屋子里是死一般的靜寂”使覺慧不能忍受而叫喊起來,這種“靜寂”既是對當時屋中氛圍的描寫,也是對舊時代家庭死寂的寫照。
B.從“仍舊埋下頭去撥算盤珠子”“繼續(xù)撥算盤珠子”到“推開算盤”,這一細節(jié)變化反映出覺慧的話對覺新內心的觸動。
C.“激動得連手也顫抖起來”“把書闔上”“端起茶碗大大地喝了幾口”等動作描寫,傳神地寫出了人物內心的波動。
D.面對覺慧憤憤不平的責問,覺新、覺民二人的反應十分的不同,覺新表現(xiàn)得十分痛苦,而覺民始終表現(xiàn)“溫和”,因為這件事情與覺民無關。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點的理解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段就“出場”的翻譯小說《前夜》,是文中重要的物象,覺慧朗讀該作品的舉動不僅揭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也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
B.本文貫穿著尖銳的矛盾沖突和濃烈的抒情色彩,細膩的心理描寫和多樣的抒情手法的交替使用,極具有藝術感染力。
C.本文善于運用人物對話來展開故事,如面對覺慧的責問,覺新的自我表述透露了他日趨妥協(xié)的原因,主要是來自父母的壓力。
D.本文描寫了舊時代高家?guī)讉€兄弟的家庭生活畫面,譴責了舊勢力對新生生命的壓制,歌頌青年一代的初步覺醒,有很強的時代感。
(3)小說中覺新、覺民與覺慧三兄弟的性格各不相同,請概括出三人不同的形象特征。
(4)巴金文學思想的核心之一是“真”,請分析本文中“真”的體現(xiàn)。組卷:9引用:4難度:0.4
二、古代詩文閱讀(一)文言文閱讀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李壁字季章。父燾,典國史。壁少英悟,日誦萬余言,屬辭精博。孝宗嘗問燾:“卿諸子孰可用?”燾以壁對。召試,為正字。寧宗即位,徙著作佐郎。時韓侂胄專國,建議恢復。用師意方銳,錢象祖以沮兵議忤侂胄得罪貶。壁言:“進取之機,當重發(fā)而必至,毋輕出而茍沮?!眮腚幸獠粦1诙攘Σ荒芑兀巳胱啵骸白郧貦u首倡和議,使父兄百世之仇不復開于臣子之口。愚以為宜亟貶秦檜,示天下以仇恥必復之志,則君臣上下奮勵振作,拯潰民于殘虐,湔祖宗之宿憤。在今日舉而措之,無難矣?!笔枳啵貦u坐追王爵。議者謂壁言雖公,特以迎合侂胄用兵之私而已。金遣使來,微示欲和意。丘崈以聞,壁貽崈書,俾遣小使致書金帥求成。金帥報書以用兵首謀指侂胄,侂胄大恚,不復以和為意。壁言:“事勢未集,亦權宜就和。茍利社稷,固難執(zhí)一?!?/bdo>侂胄不聽用兵之意益急壁方與共政或勸其速去毋與侂胄分禍壁曰嘻國病矣我去誰適謀此侂胄被誅,御史葉時論壁反復詭譎,削三秩,謫居撫州。越四年,復除知遂寧府,未至,而潰兵張福入益昌,戕王人,至遂寧,壁傳檄諭之,福等讀檄泣下,約解甲降。會官軍至挑賊,賊忿,盡燔其城。顧府治曰:“李公旦夕來居,此其勿毀?!北隈Y書大將張威,使調兵士來戰(zhàn)。威夜遣人叩門,言曰:“賊壘堅不可破,將選死士,梯而登,以火攻之。”壁曰:“審爾,必多殺士卒,盍先斷賊汲路與糧道,使不得食,即自成擒矣?!币蚤L圍法授之,威用其謀,賊遂平。壁嘉定十五年六月卒,謚文懿。壁嗜學如饑渴,群經(jīng)百氏搜抉靡遺,于典章制度尤綜練。為文雋逸,所著有《雁湖集》一百卷、《涓塵錄》三卷等。
(選自《宋史?李壁傳》,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畫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侂胄不聽用兵之意/益急/壁方與共政/或勸其速去/毋與侂胄分禍/壁曰/嘻/國病矣/我去誰適謀此/
B.侂胄不聽/用兵之意益急/壁方與共政/或勸其速去/毋與侂胄分禍/壁曰/嘻/國病矣/我去誰適謀此/
C.侂胄不聽用兵之意/益急/壁方與共政或勸其/速去/毋與侂胄分禍/壁曰/嘻/國病矣/我去誰適謀此/
D.侂胄不聽/用兵之意益急/壁方與共政或勸其/速去/毋與侂胄分禍/壁曰/嘻/國病矣/我去誰適謀此/
(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著作佐郎,官名。三國時魏始置,屬秘書省,掌編撰國史,至唐代主管著作局,掌撰擬文字。
B.傳檄,指傳布檄文。檄文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曉諭、聲討等的文書。文中指曉諭的文告。
C.謚文懿,“謚”即謚號,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加給的帶有褒貶意義的稱號,“文懿”是帶有褒揚意義的謚號。
D.群經(jīng),總稱所有的經(jīng)部書籍,常指儒家經(jīng)典;百氏,指諸子百家。其中“諸子百家”是對先秦時期各學術派別的總稱。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壁聰穎好學,著作頗豐。他年少時每天誦讀一萬多字,所寫的文章精深博大;嗜學如饑似渴,涉獵廣泛,撰有多部著作。
B.李壁初得賞識,后遭貶官。他被皇帝召見面試后即擔任正字一職,后又調任著作佐郎;后來被降職三級,謫居撫州。
C.李壁處事靈活,善于言辭。李壁勸說皇上追貶秦檜,想借此事振奮人心;給作亂的逃兵張福等人傳布微文,使其感動投降。
D.李壁精于謀略,平定賊兵。平定賊兵的過程中,他調兵遣將,反對火攻,最后采取斷賊汲路與糧道的長圍之法,將賊兵平定。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時韓侂胄專國,建議恢復。用師意方銳,錢象祖以沮兵議忤侂胄得罪貶。
②事勢未集,亦權宜就和。茍利社稷,固難執(zhí)一。
(5)御史葉時為什么認為李壁“反復詭譎”?請簡要說明。組卷:35引用:3難度:0.4
三、語言文字運用
-
8.請對下面這段新聞報道的文字進行壓縮。要求保留關鍵信息,句子簡潔流暢,不超過60個字。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大學獲悉,6月14日,2019年度“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揭曉,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tǒng)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王中林斬獲這一世界性的大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科學家。據(jù)了解,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以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名字命名,象征著國際科學界的崇高榮譽。世界科學獎評選委員會對王中林的科學成就給予高度評價,認為他在納米發(fā)電機和自供能系統(tǒng)研究方面做出了影響深遠的開創(chuàng)性貢獻,使人類從環(huán)境和生物系統(tǒng)中獲取能量這一全新的技術成為現(xiàn)實,并認為這一技術“有望在不久的將來改變世界”。組卷:116引用:28難度:0.6
四、寫作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授予鐘南山“共和國勛章”,授予張伯禮、張定宇、陳薇“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8時35分,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集體乘坐禮賓車從住地出發(fā),由國賓護衛(wèi)隊護衛(wèi)前往人民大會堂。人民大會堂北門外,高擎紅旗的禮兵分列道路兩側,肩槍禮兵在臺階上莊嚴佇立,青少年熱情歡呼致意。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沿著紅毯拾級而上,進入人民大會堂……
請結合材料內容,以“這才是我們應該追的星”為主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演講稿,體現(xiàn)你的認識與思考。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組卷:19引用:2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