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章 大學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2022年同步練習卷(6),高中語文試卷" /> 十二章 大學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2022年同步練習卷(6)1.通假字。知者不惑“知”同  , 。組卷:6引用:2難度:0.9解析" />
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第5課 <論語>十二章 大學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2022年同步練習卷(6)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通假字

  • 1.通假字。
    者不惑“知”同
     
    ,
     
    。

    組卷:6引用:2難度:0.9

二、古今異義

  • 2.古今異義。
    (1)仁以為己任
    古義:
     
    。
    今義:認為。
    (2)《詩》可以
    古義:
     
    。
    今義:認為

    組卷:9引用:2難度:0.9

三、一詞多義

  • 3.一詞多義。
    (1)文:
    ①質勝文也野     形容詞,
     
    。
    ②飾以篆文         名詞,
     
    。
    ③文過飾非         動詞,
     

    (2)重:
    ①不亦重乎           形容詞,
     

    ②露重飛難進。(《在獄詠蟬》)       形容詞,
     
    。
    ③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離騷》)         動詞,
     
    。
    ④山重水復疑無路(《游山西村》)       動詞,
     
    。
    ⑤重用兵者強,輕用兵者弱(《荀子?議兵》)     副詞,
     

    (3)克:
    ①克己復禮              動詞,
     
    。
    ②克勤克儉              動詞,
     

    ③鄭伯克段于鄢(《左傳》)     動詞,
     

    (4)歸:
    ①天下歸仁焉     動詞,
     

    ②太祖起兵,勝宗年十八,來歸(《明史?唐勝宗傳》)     動詞,
     

    ③吾妻來歸(《項脊軒志》)     動詞,
     

    (5)焉:
    ①就有道而正焉       助詞,
     

    ②見賢而思齊焉       兼詞,
     
    。
    ③盤盤焉,囷囷焉     助詞,
     
    。

    組卷:2引用:2難度:0.8

四、詞類活用

  • 4.詞類活用。
    (1)就有道而        
     
    ,
     

    (2)聞道,死可矣  
     
     
    。
    (3)見不賢而自省也  
     
    ,
     

    (4)見賢思焉        
     
    ,
     

    (5)請斯語矣        
     
    ,
     

    (6)邇之父          
     
    ,
     
    。

    組卷:12引用:4難度:0.5

五、《論語》十二章

  • 5.默寫與高考。
    [1]《論語?學而》中“
     
    ,
     
    ”兩句強調了物質條件不應是君子追求的內容。
    [2]A.《論語》中“
     
    ,
     
    ”兩句從正面強調了好學的標準。
    B.《論語》中強調少說多做,并指出要從師矯正自己的句子是:“
     
    ,
     
    。”
    【1】君子,指有學問有修養(yǎng)、品德高尚的人。君子原本是國君之子的意思,根據(jù)古代宗法制度要求,國君之子要從小進行理想與人格規(guī)范教育,君子自然成為古人個人修養(yǎng)上的楷模。后來被引申。
    [3]孔子重視“仁”的思想,并把“仁”和禮聯(lián)系在一起,在《論語?八佾》中“
     
    ,
     
    ”就表達了相關認識。
    [4]孔子重視“仁”的思想,并把“仁”和樂聯(lián)系在一起,在《論語?八佾》中“
     
    ,
     
    ”就表達了相關認識。
    [5]孔子認為生命的意義在于懂得“道”,《論語??里仁》中的“
     
     
    ”兩句就表達了相關感慨。
    [6]A.對于君子和小人的區(qū)別,孔子做出了明確的闡釋,這兩句是:“
     
     
    ?!?br />B.孔子認為“義與利”是區(qū)分君子和小人的關鍵,這兩句是:“
     
    ,
     
    。”
    [7]A.《論語?里仁》中,孔子認為提升修養(yǎng)的重要辦法是:“
     
     
    ?!北砻骺鬃訉梃b與反思的重視。
    B.不同的人,就像自己人生的鏡子,會成為生命的參照,《論語?里仁》中的“
     
    ,
     
    ”兩句就表達了這種認識。
    [8]對于內在品質和禮樂修養(yǎng),孔子認為要相互協(xié)調、平衡,否則,“
     
    ,
     
    ”。
    [9]對于如何成為君子,孔子既強調內在品質,又強調禮樂修養(yǎng),這兩句是:“
     
    ,
     
    ?!?br />[10]A.青年是未來與希望,肩負著國家振興的重任,因此要有遠大的抱負、堅毅的品質,正如《論語?泰伯》中所說的“
     
     
    ”。
    [11]《論語?泰伯》中用反問的句式,強調讀書人應為人類造福的句子是:“
     
    ,
     
    ?!?br />[12]在《論語?泰伯》中的“
     
    ,
     
    ”兩句,孔子運用反問句,強調了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2】士: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間的階層,后統(tǒng)稱古代讀書人。
    [13]《論語?子罕》中孔子說,“
     
    ,
     
    ”,如果停下來,這是自己停止的,運用比喻,形象表達做事功虧一簣在于自我的道理。
    [14]《論語?子罕》中孔子說,“
     
    ,
     
    ”,如果停下來,這是自己停止的,運用比喻,形象表達做事要不斷前進的道理。
    [15]《論語?子罕》中,“
     
    ,
     
    ,
     
    ,三句,強調了知、仁、勇三種品格對人生的重要意義。
    [16]《論語?顏淵》中,面對顏淵如何達到“仁”的發(fā)問,孔子講明約束自己,遵守禮儀就會做到“仁”,接著強調:“
     
     
    ?!?br />[17]《論語?顏淵》中,孔子用反問句強調達到“仁”,只能靠自己的主張,這兩句是:“
     
    ,
     
    ?”
    [18]孔子認為,達到“仁”,重在“克己復禮”,其具體的做法是:“
     
    ,
     
    ,
     
     
    。”
    [19]面對孔子如何做到“仁”的回答,顏淵表示:“
     
    ,
     
    ?!北憩F(xiàn)了他對“仁”的向往與追求。
    [20]《論語?衛(wèi)靈公》中“
     
    ,
     
    ”兩句,表達了不要將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強加給別人的觀點。
    [21]《論語?陽貨》中“
     
    ,
     
    ,
     
    ,
     
    ”四句,運用排比句式,概括《詩經(jīng)》的作用。
    [22]孔子認為研讀《詩經(jīng)》對于忠孝的道德修養(yǎng)有積極意義的句子是:“
     
     
    。”
    [23]孔子認為研讀《詩經(jīng)》,可以“
     
    ”側面反映出《詩經(jīng)》中對大自然多有描繪。

    組卷:78引用:1難度:0.4

六、通假字

  • 6.通假字。
    在親民
    “親”通
     
    ,
     

    組卷:11引用:4難度:0.9

七、古今異義

  • 7.古今異義。
    (1)欲齊其家者,先修其
    古義:
     
    。
    今義:身體
    (2)是皆以修身為本
    古義:
     

    今義:“一”的大寫。

    組卷:10引用:3難度:0.8

八、一詞多義

  • 8.一詞多義。
    (1)誠:
    ①知至而后意誠。形容詞,
     
    。
    ②臣誠知不如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副詞,
     
    。
    ③楚誠能絕齊,秦愿獻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賈生列傳》)    連詞,
     
    。
    (2)物:
    ①物有本末,事有終始。名詞,
     
    。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名詞,
     

    (3)道:
    ①大學之道。名詞,
     
    。
    ②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名詞,
     
    。
    ③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陳涉世家》)    名詞,
     
    。
    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孫丑下》)    名詞,
     

    (4)修:
    ①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動詞,
     
    。
    ②乃重修岳陽樓。(《岳陽樓記》)     動詞,
     
    。
    ③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諸葛亮傳》)  動詞,
     
    。
    ④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蘭亭集序》)     形容詞,
     
    。

    組卷:13引用:3難度:0.8

九、詞類活用

  • 9.詞類活用。
    (1)大學之道,在明德     
     
    ,
     
    。
    (2)欲治其國者,先其家  
     
    ,
     
    。
    (3)欲修其身者,先其心  
     
     
    。
    (4)欲正其心者,先其意  
     
    ,
     

    組卷:9引用:2難度:0.7

二十、任務二:探索爭鳴

  • 28.在儒家,“不忍人之心”是一種近乎本能的人性情感,你是否同意?為什么?

    組卷:0引用:1難度:0.5

二十一.任務三:拓展閱讀,完成后面問題。

  • 29.閱讀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題。
    養(yǎng)吾浩然之氣“敢問夫子惡乎長?”
          曰:“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敢問何謂浩然之氣?”
          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 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注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何謂知言?”
          曰:“诐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生于其心,害于其政;發(fā)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復起,必從吾言矣?!?br />【注釋】①這一段系節(jié)選公孫丑與孟子的對話。問這句話的是公孫丑。②浩然:盛大而流動的樣子。③慊:快,痛快。④告于:名不詳,可能曾受教于墨子。⑤正:止。“而勿正”即”“而勿止”。⑥閔:擔心,憂愁。⑦揠:拔。⑧芒芒然,疲倦的樣子。 ⑨其人,指他家里的人,⑩病,疲倦,勞累,?耘,除草。?诐(bì)辭:偏頗的言辭。?淫辭:夸張、過分的言辭。?遁辭:躲閃的言辭。
    (1)何謂“浩然之氣”?
    (2)如何善養(yǎng)浩然之氣?
    (3)孟子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4)為什么孟子談浩然正氣,要先提到“知言”這個主題呢?

    組卷:0引用:2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