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12課 醉翁亭記》2023年同步練習(xí)卷
發(fā)布:2024/9/22 3:0:20
一、選擇題
-
1.加粗字讀音都正確的是( )
組卷:79引用:2難度:0.8 -
2.下列句中“于”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h2>
組卷:330引用:2難度:0.8
二、基礎(chǔ)知識
-
3.填空。
(1)《醉翁亭記》的作者是
(2)貫穿《醉翁亭記》全文的主線是一個“樂”字,圍繞這一主線,作者先介紹了“亭之概況”,接著描繪了“
(3)《醉翁亭記》在描寫“亭中宴”的過程中,描繪了四個場景圖,依次是:滁人游--組卷:129引用:3難度:0.8 -
4.填空。
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以神來之筆捕捉到了四時之景的詩情畫意,其中描寫春夏之景的句子是:組卷:117引用:2難度:0.9 -
5.請結(jié)合《醉翁亭記》和之前所學(xué)《岳陽樓記》,說說你對“記”這種文體特點的理解。
組卷:19引用:3難度:0.7
四、文言文閱讀
-
14.閱讀下面兩段選文,完成下列各題。
【甲】桃花源記(節(jié)選)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乙】醉翁亭記(節(jié)選)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甲文作者是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
(3)下列對選文內(nèi)容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描寫了桃花源中美好的生活環(huán)境,以及淳樸的社會風(fēng)尚。
B.【乙】文交代了滁州地理環(huán)境后,由遠及近,逐步推出主景醉翁亭。
C.【甲】文是作者被貶時的作品;【乙】文是作者被提拔擔任滁州太守時的作品。
D.【甲】【乙】兩文都是作者意外發(fā)現(xiàn)的美景,都展現(xiàn)了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會。
(4)【甲】【乙】兩段選文都提到的“樂”,含義是否相同?請具體分析。組卷:314引用:5難度:0.5 -
15.閱讀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題。
【甲】《醉翁亭記》第二段。
【乙】從玉泉院至青柯坪,東西皆石壁,澗水縈洄出。逾張超谷,壁乃峭。至青柯坪,西峰斗絕出,諸山忽若屏息,若童子之見嚴師,不知其氣之微也。西峰之奇在水簾洞,遠視見竇,下有丹石,瀑布冪①之。至蒼龍嶺,四匝峰巒映帶,秀不可狀。游者至此,如以片板浮顛②浪中,不復(fù)謀目矣。然其奇可直一死也。逾嶺路絕折身反度其險更甚。過五將軍樹,度橋至通天門,險乃盡。諸星曜平視,得人間之半。云臺直北,諸峰之在云臺下者,猶矗矗也。南上即落雁峰,千山環(huán)之。山皆奇峭,鋒鍔林林。東峰即玉女峰也。西峰最幽奧,石態(tài)生動,有石葉如蓮瓣,覆崖巔;其下有龜卻立,昂首如欲行,蓋葉上物也。
(選自袁宏道《華山后記》,有刪減)【注】①冪:覆蓋。②顛:顛簸的。
(1)下列句中畫線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求而不得者也 B.而樂亦無窮也 不亦樂乎 C.逾張超谷 不敢稍逾約 D.不復(fù)謀目矣 興復(fù)漢室
A.在乎山水之間也
B.楚人憐之
C.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D.天子之怒
(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②四匝峰巒映帶,秀不可狀。
(4)請用“/”給文中畫線語句斷句,限斷兩處。
逾嶺路絕折身反度其險更甚。
(5)【甲】【乙】兩文在內(nèi)容上都描寫了山中的景色,有什么不同之處?組卷:98引用:2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