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0年北京市石景山區(qū)高考生物一模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共30分)本部分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 1.人體內含有多種多樣的蛋白質,每種蛋白質(  )

    組卷:50引用:1難度:0.7
  • 2.最早被發(fā)現(xiàn)的細胞器是1769年科學家在草履蟲細胞內觀察到的顆粒樣結構--刺絲泡。當草履蟲受到外界刺激時,刺絲泡尖端的膜與細胞膜發(fā)生融合,隨后刺絲泡發(fā)射至體外抵御捕食者。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h2>

    組卷:35引用:3難度:0.7
  • 3.下列物質跨膜運輸?shù)膶嵗?,屬于主動運輸?shù)氖牵ā 。?/h2>

    組卷:45引用:3難度:0.7
  • 4.下列關于細胞呼吸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h2>

    組卷:56引用:2難度:0.7
  • 5.如圖為動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模式圖。下列相關描述正確的是( ?。?br />

    組卷:59引用:3難度:0.7
  • 6.在“DNA分子模型的搭建”中,為體現(xiàn)DNA分子的多樣性,在搭建過程中應采取的措施是( ?。?/h2>

    組卷:179引用:4難度:0.5
  • 7.在家雞中,顯性基因C是彩羽必需的,另一基因I為其抑制因子,白來航雞(CCII)和白溫多特雞(ccii)羽毛均為白色,而兩品種雜交F2代中出現(xiàn)了
    3
    16
    的彩色羽毛,以下推測不正確的是( ?。?/h2>

    組卷:65引用:2難度:0.6

二、(共70分)本部分共6道大題,共70分.

  • 20.類病斑突變體是一類在沒有外界病原菌侵染情況下,局部組織自發(fā)形成壞死斑的突變體,壞死斑的產(chǎn)生基本不影響植株生長,反而會增強植株對病原菌抗性。
    (1)將某野生型粳稻品種用甲基磺酸乙酯(EMS)
     
    獲得類病斑突變體,收獲突變體種子,在溫室內種植,隨著葉片發(fā)育逐漸出現(xiàn)病斑直至布滿葉片,收獲種子,連續(xù)多年種植,其葉片均產(chǎn)生類病斑,表明該類病斑表型可以
     
    。
    (2)突變體與野生型植株
     
    產(chǎn)生的F1植株表型均與生型一致,且F2中野生型和突變型植株的比例符合3:1.表明突變體的類病斑表型受常染色體上的
     
    控制。
    (3)對F2群體中148個隱性單株和
     
    進行序列分析,發(fā)現(xiàn)1號染色體上A基因的非模板鏈發(fā)生了單堿基突變,如圖1所示,據(jù)此推測突變體出現(xiàn)類病斑的原因是:
     
    。
    (可能用到的密碼子:AUG:起始密碼子;CAA:谷氨酰胺;GAA:谷氨酸;CUU:亮氨酸;UAA:終止密碼子;AUU:異亮氨酸)

    (4)進一步實驗發(fā)現(xiàn),與野生型相比,類病斑突變體對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的抗性均有所提高。提取細胞中的總RNA,在
     
    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然后以防御反應相關基因P1、P2、P3的特有序列作
     
    進行定量PCR,檢測這三種基因的表達量,結果如圖2所示。推測突變體抗性提高的原因是
     
    。

    組卷:54引用:2難度:0.5
  • 21.鴯鹋油提取自澳洲動物鴯鹋(一種當?shù)爻R婙B類)的背部脂肪,具有很多用途,如促進傷口愈合,緩解關節(jié)炎等,也常與一些抗菌成分混合制成抗菌藥物,近年來受到研究人員的關注。
    (1)隨著抗菌藥物被廣泛使用,病原菌的抗藥性基因頻率發(fā)生
     
    (填“定向”或“不定向”)改變,人們迫切希望發(fā)現(xiàn)新結構的抗菌化合物。
    (2)前期研究發(fā)現(xiàn)鴯鹋油的水溶性較差,所以不能在
     
    培養(yǎng)基上出現(xiàn)清晰的抑菌圈,故將鴯鹋油與乙醇和Tween 80(一種乳化劑)混合均勻制成乳液。為確定鴯鹋油的最小抑菌濃度(MIC),研究人員進行了以下實驗:
    ①將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沙門氏菌分別
     
    到LB培養(yǎng)基中,在37℃搖床條件下培養(yǎng)。搖床振蕩培養(yǎng)的原因是
     
    。
    ②一段時間后將上述培養(yǎng)基稀釋為一定濃度的菌懸液,加入不同稀釋濃度的鴯鹋油乳液并振蕩混勻,培養(yǎng)20h后測定菌體的存活狀況,結果如表。
    鴯鹋油濃度/% 菌體生長情況
    大腸桿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 沙門氏菌
    0 + + +
    0.00156 + + +
    0.00313 + + +
    0.00625 - + +
    0.0125 - - +
    0.025 - - +
    0.05 - - +
    注:“+”表示有菌生長;“-”表示無菌生長。
    上述結果顯示:
     

    (3)常見抗菌藥物青霉素的抗菌機理是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有人提出鴯鹋油可增大菌體細胞膜的通透性。已知多數(shù)細菌體內存在β-半乳糖苷酶,可催化乳糖水解生成
     
    和半乳糖,鄰硝基酚-β半乳糖苷(ONPG)是一種乳糖類似物,可進入菌體,被β-半乳糖苷酶水解為鄰硝基苯酚(一種黃色物質)。分光光度計可定量檢測溶液中某種物質的含量。
    為確定鴯鹋油能否增大菌體細胞膜通透性,請你根據(jù)上述原理寫出實驗思路。

    組卷:16引用:1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