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天津市紅橋區(qū)高考生物二模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滿分48分)
-
1.核孔結構復雜,至少由50種蛋白質構成,稱為核孔復合體,是核內(nèi)外物質轉運的通道。大分子物質憑借自身的核定位信號和核輸出信號與核孔復合體蛋白質(主要是中央運輸?shù)鞍祝┥系氖荏w結合而實現(xiàn)“主動轉運”過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h2>
組卷:59引用:4難度:0.8 -
2.杜甫作為中國古代詩歌的集大成者,他的《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六中”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描繪了百姓人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場景。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h2>
組卷:67引用:6難度:0.7 -
3.下列相關實驗中涉及“分離”的敘述錯誤的是( ?。?/h2>
組卷:41引用:4難度:0.7 -
4.某研究者對新生兒感染的細菌進行了耐藥性實驗,結果顯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藥性。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h2>
組卷:29引用:1難度:0.7 -
5.如圖為果酒與果醋發(fā)酵的裝置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h2>
組卷:31引用:2難度:0.7
二、非選擇題(共5小題,滿分52分)
-
16.在連續(xù)多年過度放牧干擾下,內(nèi)蒙古高原以羊草、克氏針茅為主的典型草場發(fā)生退化,冷蒿種群不斷擴展,逐漸形成冷蒿草原。
(1)群落中的冷蒿與羊草、克氏針茅間存在
(2)有研究表明冷蒿可向環(huán)境釋放具有化感作用的代謝產(chǎn)物,影響周圍植物的正常生長。研究者利用不同濃度的冷蒿莖葉水浸提液處理3種伴生植物幼苗,實驗結果見圖。據(jù)圖分析,冷蒿釋放的化感物質對糙隱子草和克氏針茅幼苗根生長的影響分別為
(3)綿羊對牧草的喜食程度依次為:糙隱子草>羊草>冷蒿>克氏針茅。但在持續(xù)過度放牧(綿羊)干擾下,克氏針茅在群落中的優(yōu)勢地位被冷蒿替代,糙隱子草成為冷蒿的主要伴生物種。綜合上述研究,對此現(xiàn)象的解釋是:冷蒿通過無性繁殖抵抗放牧干擾,通過釋放的化感物質組卷:24引用:1難度:0.8 -
17.玉米具有易種植、遺傳背景清晰等特點,是遺傳學家常用的實驗材料。
(1)研究者利用一種紫色籽粒玉米品系與無色籽粒玉米品系進行雜交實驗,實驗過程及結果如圖1所示,F(xiàn)2代籽粒出現(xiàn)紫色、紫斑、無色三種性狀。據(jù)此推測,籽粒顏色的遺傳符合
(2)為研究紫斑性狀出現(xiàn)的原因研究者進行了系列實驗。
①利用F2代紫斑籽粒玉米進行測交實驗,發(fā)現(xiàn)后代中超過10%的玉米籽粒顏色為紫色,推斷該現(xiàn)象不可能是由于發(fā)生了基因突變,原因是
②針對紫斑性狀的這種“不穩(wěn)定性”,有學者提出決定玉米籽粒顏色的基因(A/a)中存在一種移動因子,可以插入到基因中,也可以從基因中切離,該因子的移動受到另一對等位基因(B/b)控制。因此花斑性狀產(chǎn)生的原因是玉米發(fā)育過程中進行
③研究者發(fā)現(xiàn)上述測交實驗中恢復為紫色籽粒的玉米中,又出現(xiàn)了一些籽粒無色、凹陷、非蠟質的新表型(圖2a),經(jīng)研究,決定籽粒顏色、性狀、蠟質的基因均位于 9 號染色體上(圖2b)。由此,研究者提出切離的移動因子可能會插入其他位置,并從其他位置切離導致染色體斷裂。該過程中,由移動因子引發(fā)的變異類型為
(3)根據(jù)該推測,請在圖2b中畫出移動因子插入、切離的位置。組卷:17引用: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