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安陽市高考語文二模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張竹坡《批評第一奇書<金瓶梅>讀法》:“讀《金瓶》不可呆看,一呆看便錯了?!睆堉衿挛丛艨础督鹌棵贰?。金圣嘆之于《西廂記》《水滸傳》,脂硯齋之于《紅樓夢》,劉一明之于《西游記》,亦是如此。他們的“不呆看”呈示出一種不同于慣常的深度閱讀,不論是對于古典文學欣賞,還是對于現(xiàn)代文學欣賞,都頗具范式意義。
張竹坡《批評第一奇書<金瓶梅>讀法》:“讀《金瓶》必靜坐三月方可。否則眼光模糊,不能激射得到?!边@里的“靜”與尋常的“靜”不同。思想史上關于靜心的作用有種種闡述,如《莊子》謂心靈“靜則明,明則虛,虛則無為而無不為”,《荀子》謂“虛壹而靜”之心“大清明”。張竹坡主張的“靜”當根推于這些闡述,認為借助這種意義的“靜”能夠心眼敏銳。除了張竹坡的“靜”,還有金圣嘆《貫華堂第六才子書<西廂記>提出的《西廂記》“不得存一點塵于胸中”,這是要求閱讀過程中凈心無念。
用凈靜之心領會作品妙處,與金圣嘆、張竹坡等對于敘事作品妙處的理解密切相關。金圣嘆認為,精妙的作者“費卻無數(shù)筆墨,只為妙處,乃既至妙處,即筆墨都停。夫筆墨都停處,此正是我得意處”。既然“文章之妙,都在無字句處”,要領會其妙,就需要發(fā)現(xiàn)不著文字處。在金圣嘆的閱讀中,《水滸傳》的不著文字處隱藏在字句之間,為敘事的缺失處、斷裂處,發(fā)現(xiàn)的方法是一字一句地細讀。
第五十九回晁蓋執(zhí)意攻打曾頭市、宋江留守一節(jié),小說中寫道:“晁蓋引兵渡水去了。宋江回到山寨,密叫戴宗下山去打探消息?!苯鹗@在此句后評點道:“此語后無下落,非耐庵漏失,正故為此深文曲筆,以明曾市之敗,非宋江所不料,而絕不聞有救援之意,以深著其罪也。驟讀之,極似寫宋江之好;細讀之,始知正是寫宋江之罪?!卑l(fā)現(xiàn)宋江密叫戴宗打探消息之后再無下文,依靠字句細讀。按照常理,宋江既叫人打探消息,就應有關于是否打探到消息、宋江對于打探到的消息做何反應等后續(xù),然而,小說對此只字未提。金圣嘆認為,作者并非不提,而是無有可提,敘事缺失意謂宋江行動的缺失,金圣嘆由此窺見作品深藏之意。
脂硯齋也發(fā)現(xiàn)了《紅樓夢》的“無筆處”,感慨道:“越覺得云煙渺茫之中,無限丘壑在焉?!辈煌诮鹗@、張竹坡、脂硯齋通過字句細讀發(fā)現(xiàn)作品的不著筆墨處,古代戲曲小說評點中還有另一種深度閱讀法。劉一明《西游原旨讀法》認為,《西游記》的真意、妙理存于“無形無象處”,讀者“須要不著心猿意馬,幻身肉囊,當從無形無象處,辨別出個真實妙理來,才不是枉費工夫”。抵達“無形無象處”的方法與途徑,如任以治提出的《西廂記》讀法,當“別其心眼”。別其心眼的閱讀提請讀者之悟?!拔颉笔侵馐挛锏耐緩胶头椒ㄖ?。真性、妙理,唯“悟”方能通達,是古人廣泛認同并踐行的觀念。
慣常的深度閱讀專注于作品的“有”處,金圣嘆、張竹坡、脂硯齋、劉一明等提倡的深度閱讀則重視作品的“無”處,這無論對于為學還是為師均具有借鑒意義。根據(jù)他們的閱讀經(jīng)驗和主張,“無”處不是無所意謂、空蕩寥落、幽杳飄忽以致讀者無從發(fā)現(xiàn)、無法抵達的所在,而是能夠通過字句細讀抑或悟,游心于作品的“無”處,并由此神會作品的妙理、真意和妙技。
(摘編自田淑晶《“不可呆看”:深閱讀的古典范式》)(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呆看”的深度閱讀,無論是閱讀古典文學還是閱讀現(xiàn)代文學均可使用。
B.領會作品妙處需要凈靜之心,所以精妙的作者在行文至妙處時便筆墨都停。
C.“不著筆墨處”與“無形無象處”恰是文章的精妙處,需讀者細讀或“悟”方能體會。
D.作品的“無”處之精妙是建立在“有”處的,其絕非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主體部分從兩方面闡述不同于慣常的深度閱讀,環(huán)環(huán)相扣又層層遞進。
B.文章多處運用了類比論證,既使文章論據(jù)豐富,又增強了說理的形象性。
C.文章通過一些具體實例將關注“有”處之弊與關注“無”處之妙進行了對比。
D.文章第四段以《水滸傳》為例,旨在闡述“不著文字處”之妙及發(fā)現(xiàn)的方法。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竹坡所主張的“靜”與金圣嘆所主張的“凈”,其實都是心靈狀態(tài)。
B.文學作品中的“無形無象處”之妙與繪畫中的“虛而生美”異曲同工。
C.文學批評對文學創(chuàng)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較之于文學創(chuàng)作也更為重要。
D.韓愈在《師說》中對“授之書而習其句讀”的態(tài)度,亦可作為本文論據(jù)。組卷:5引用:2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材料一: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也稱大科學裝置,是指為提升探索未知世界、發(fā)現(xiàn)自然規(guī)律、實現(xiàn)科技變革的能力,由國家統(tǒng)籌布局,依托高水平創(chuàng)新主體建設,面向社會開放共享的大型復雜科學研究裝置或系統(tǒng),是為高水平研究活動提供長期運行服務、具有較大國際影響力的國家公共設施。按照不同的用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一般分為以下三類:
第一類是專用設施,這是為特定學科領域的重大科學技術目標而建設的研究裝置。如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等。專用設施有明確具體的科學目標,追求國際基礎科學研究的最前沿,依托設施開展的研究內容、科學用戶群體也比較特定、集中。
第二類是公共實驗平臺,這類設施主要為多學科領域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提供支撐性平臺。這類裝置為多個領域的不特定大量用戶提供實驗平臺和測試手段,為相關基礎科學研究及其應用提供關鍵支撐,追求滿足用戶需求,服務全面完整。
第三類是公益基礎設施,主要為經(jīng)濟建設、國家安全和社會發(fā)展提供基礎數(shù)據(jù)和信息服務,屬于非營利性、社會公益性設施,追求滿足國家和公眾需求。
(摘編自《王貽芳院士: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現(xiàn)狀和未來發(fā)展》)材料二: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發(fā)揮著策源地作用?;A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不少設施為此立下汗馬功勞。面對快速射電暴起源這一天體物理領域前沿問題,我國科研工作者利用“慧眼”衛(wèi)星精準定位了快速射電暴對應的X射線天體,還利用“中國天眼”第一次捕捉到了快速射電暴多樣化的偏振信息,揭示其來源和輻射機制。東方超環(huán)實現(xiàn)了1056秒的長脈沖高參數(shù)等離子體選行,這是目前世界上托卡馬克裝置高溫等離子體運行的最長時間。
面向經(jīng)濟主戰(zhàn)場和人民生命健康,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的新引擎。比如醫(yī)療領域,重離子研究設施一展身手。重離子進入人體后,有一個奇妙功能——按照重離子的能量停留在某一深度。科研工作者設想利用這一特性,可以殺死體內癌細胞而對正常細胞幾乎沒有傷害。
(摘編自王貽芳、彭良強《助建科技創(chuàng)新高地的大國重器》)材料三:
《瞭望》: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如何推動科技創(chuàng)新的?
趙紅衛(wèi):我國已取得的科技成就多數(shù)與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有關,世界范圍內亦是如此。世界范圍內來說,40%左右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依托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獲得成果。
《瞭望》:如何更好地推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
趙紅衛(wèi):可以吸引企業(yè)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比如,有發(fā)達國家企業(yè)與國家實驗室合作,大型設備的所有權由實驗室掌握,企業(yè)有使用權。我國也可以借鑒此類做法,吸引民營企業(yè)參與。同時,國家亦可鼓勵地方政府投入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建設。
《瞭望》:打造全球創(chuàng)新高地,我們面臨哪些新挑戰(zhàn)?
趙紅衛(wèi):目前,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有部分技術指標處于國際領先地位,部分分系統(tǒng)、某個方向或設備性能等領先的較多,全面領先、領跑的相對較少。
(摘編自《中國科學院院士趙紅衛(wèi):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造福人類》)(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容的梳理,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大科學裝置研究裝置或系統(tǒng)國家公共設施性質面向社會開放共享具有較大國際影響力某些特征
B.專用設施特定、集中研究內容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設施代表
C.公共實驗平臺基礎領域中的理論研究服務對象滿足用戶需求服務全面完整追求
D.公益基礎設施基礎數(shù)據(jù)、信息提供非營利性社會公益性屬性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公共實驗平臺和公益基礎設施這兩類大科學裝置與專用設施相比,其立足于公眾,所服務的領域相對較廣,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也相對較大。
B.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事實證明,而對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正是推動重大科技創(chuàng)新的利器。
C.我國利用“慧眼”衛(wèi)星捕捉到了快速射電器多樣化的偏振信息,為進一步研究快速射電暴起源問題奠定了基礎。
D.在世界范圍內,四成左右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依托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獲得成果;在我國,重大科技成果主要集中在經(jīng)濟領域與醫(yī)療領域。
(3)請根據(jù)材料簡要概括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發(fā)揮的作用和存在的不足。組卷:3引用:2難度:0.6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文章太守
夏堅勇 來到揚州,聽到了歐陽修吟誦《朝中措》的聲音,那聲音凝固在平山堂前的石碑上。平山堂是歐陽修任揚州太守時所建,但這首詞卻是他離任多年后在開封寫的,當時他已經(jīng)升任翰林學士、憶及當年在揚州的外放生涯、卻相當留戀、特別是詞中的“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鐘”幾句,很有點洋洋自得的意味。在和自然山水的秋波對接中,他超越了時空,也超越了自我,成了一座城市的代表性詩人。
慶歷六年九月,歐陽修出任滁州知州,他自然是很失意的。官船沿汴水入淮河迤邐而行,兩岸柳黃霜白,滿眼秋色,長空中傳來幾聲雁鳴,凄清而悠長,一種莫名的惆悵感襲上他的心頭。遷徙之路本來就是孤獨而荒涼的,偏又逢上這蕭索的秋景。他走進了滁州西南的瑯琊山,山光水色中流出了中國散文史上的燦爛名篇《醉翁亭記》。這是一篇賞心悅目的游記,更是一曲心靈的詠嘆和吟唱。500多字的散文以10個“樂”字一以賞之,那令現(xiàn)代人讀來頗有點拗口的“之樂”“而樂”“其樂”和“之樂其樂”中,似乎透出作者壓抑不住的朗笑。其實作者的內心深潛著巨大的悲愁,究竟是山壑林泉之美暫時掩蓋了他心靈深處的痛苦,還是原生態(tài)的自然山水升華了他的人生境界,使他以一種更為高遠曠達的眼光來審視生命呢?似乎很難說清楚。反正《醉翁亭記》誕生了,誕生在一個失意官僚的踉蹌醉步之下,誕生在夕陽和山影的多情顧盼之中,誕生在心靈的困頓和再生之后。它那搖曳多姿的情韻,不僅讓無數(shù)后人為之心折,而且當時就產生了轟動效應。
對于絕大多數(shù)的文人士大夫來說,在他們身上,兼濟天下的使命感常常消磨在壯志難酬的扼腕之中。他們的一生總是在“憂”字上作文章,一個夢魘般的“憂”字,成了中國文人千古不絕的浩嘆。從屈原到后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士大夫,幾乎概莫能外??纯淬枇_江畔那幽怨的足跡吧,徘徊復徘徊,凝聚著的正是“政治失戀”的巨大痛苦。這就難怪另一位“文章太守”范仲淹發(fā)出“進亦憂,退亦憂”的感慨,并把這歸結為一種“古仁人之心”。生死以之的憂悲意識,構成了中國文人普遍而獨特的精神圖譜,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從來就不曾真正瀟灑過。
長慶二年,白居易外任于杭州。一般認為,這位香山居士是很會享受的,所謂“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是他生活的一大樂趣。但這只是太守生活的一個側面。十一月的大寒天,太守在官邸里圍爐擁裘時,想到的卻是老百姓連粗布襖褲都穿不上身的困窘,兩種生活境遇的反差,使他陷入深深的愧疚之中。只要看看白居易寫過的另外一些詩篇,如《觀刈麥》《杜陵叟》《賣炭翁》等,就可以知道這并非詩人無病呻吟的矯情,而是發(fā)自心靈深處的人道主義呼喚。
慶歷八年二月,歐陽修由滁州調任揚州,第二年正月遷知潁州,時間不到一年。史料中沒有留下多少他在揚州的政績,只有一座平山堂。歐陽修走了,從煙柳繁華的揚州走向潁州小城,回望古城的二分明月和平山堂的煙雨樓臺,一直糾纏著中國文人的那個“憂”字又浮上心頭。
一般來說,那些被稱為文章太守的人物在調任州郡之前,都在中央做過官,而且已經(jīng)有了相當大的文名。京城的文化圈子很熱鬧,大家總認為那里是步入文壇,再由此進入政界的捷徑。但總的說來,那是一個貴族化的文化圈子?,F(xiàn)在,有幾位高手從那個圈子里走出來,走進了遠離京城的山野鄉(xiāng)風之中。他們聽到了民眾的歌聲,歌聲抑揚而俚俗,直往人的心里去。
這里沒有僻字險韻、奇崛幽深,也沒有精警詭譎、獄麗凄清,有的只是纏綿深宛的情致、行云流水般的清新和那段野性的穿透力。劉禹錫外放到夔州時,就深深地被這種“四方之歌”陶醉過,且看這位大詩人是何等欣喜:“聆其音,中黃鐘之羽,卒章激訐如吳聲。雖傖佇不可分,而含思宛轉,有《淇奧》之艷?!甭牭枚嗔耍约旱脑婏L也自覺不自覺地發(fā)生了變化、文人詩和民歌在這里找到了流溢著生活質感的契合點,一股不同于京城貴族文化圈內的新的詩風悄然崛起。
歐陽修先后知滁州、揚州、潁州、亳州、青州、蔡州,他晚年寫了不少“思潁詩”,詩中體現(xiàn)出一種歷盡滄桑后的悲慨和解悟,“富貴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不論是繁華宴賞還是治平功業(yè)都已成為過去,在晚年的孤寂中以靜觀平和的心態(tài)去反思,當會悟出好多人生意味的,這是“太守情結”中相當?shù)湫偷男膽B(tài)。但不管怎么說,生活給了他一次機遇,讓他從喧鬧的京城走向了山村水郭和尋常巷陌,從逼仄的文學圈子走向了更廣闊的社會空間,接納了鄉(xiāng)野的呼喚和民眾的歌哭。當初離開京城的時候,不是苦凄凄的很委屈嗎?現(xiàn)在看來,那實在是一次幸運的放逐和人生的大造化。
(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由“聽到了歐舊修吟誦《朝中措》的聲音”起筆,進而引出寫作話題“文章太守”,然后聯(lián)想與話題相關的諸多形象,可謂形散神聚。
B.文章融敘事、議論、抒情為一體,敘事讓讀者了解到了“文章太守”的故事,抒情讓文章感情充沛,而議論又讓文章具有一定的理性色彩。
C.文章多處引用相關詩文,引用手法的使用在充實文章內容的同時,又增強了文章的文化底蘊,同時也有利于展現(xiàn)人物形象的特點。
D.文章主體部分以時間先后順序并主要通過自然環(huán)境烘托來刻畫歐陽修曠達的形象,此形象特點與《赤壁賦》中“蘇子”的形象有相似之處。
(2)請從修辭與句式的角度賞析文中畫線句子。
(3)“窮而后工”在中國文化領域中十分常見,請結合文本對其加以分析,并談談其給予你的啟示。組卷:6引用:3難度:0.5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一輛單車,三五好友,騎行穿過城市與大自然。無論是悠閑打卡碧瓦朱亮的古建筑,還是激情挑戰(zhàn)坡多地除的“川藏線”,無論是在城郊綠道感受清風拂畫,還是在洱海湖畔欣賞美好風光……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騎行隊伍。騎行與騎車通行的最大辯別是什么?騎行是一種由將人、運動器械和大自然三者相互融合組成的運動方式,其本質為運動,而騎車通行的本質則為出行方式。
作為一項有氧運動,規(guī)律的騎行對健康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就研究結果看,騎行① 。具體而言,騎行對治療肥胖、胰島素抵抗、心肺功能下降都有幫助,比如能提高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減少內臟脂肪,而這對我們心血管系統(tǒng)非常重要,因為肥胖、胰島素抵抗都是心血管系統(tǒng)重要的危險因素。但值得注意的是,騎行② 。建議每次騎行時間控制在30分鐘~60分鐘,遮度維持在15千米/時~20千米/時,頻率一般為一周4次—5次。此外,騎行過程中還應注意環(huán)境和季節(jié)的影響。比如:空氣狀況不佳、PM2.5濃度偏高時,騎行的健身效果會大打折扣;夏天騎行因身體流失水分較多極易出現(xiàn)胸悶胸痛、氣短頭暈、惡心嘔吐等癥狀,所以在夏季騎行,③ 。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2)某研學營計劃舉行一次集體騎行活動,請你結合材料為本次活動擬寫兩條標語。要求:表達貼切,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手法,每條不超過30個字。
(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缮倭吭鰟h詞語,不得改變原意。組卷:14引用:2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坐標中國”系列主題片發(fā)布以來,片中的一些坐標讓人深深震撼:雪城天路坐標天山之上,貫通南北疆的幸福路;港珠澳大橋坐標伶仃洋里,將大灣區(qū)一體聯(lián)結;中國石油雙湖加油站坐標世界屋脊之上,成為雪域高原上的牧民“燈塔”;錦屏地下實驗室坐標地下2400米處,將宇宙來信帶回地球;世界最小銑刀坐標一粒米上,可刻出56個漢字……
在奮楫揚帆的新時代新征程中,中國的每一次精準坐標,都凝聚起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偉力。國家有坐標,青年也要有自己的坐標,請結合上述材料并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與自身實際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受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10引用:3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