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粵版八年級上冊《3.3 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2023年同步練習(xí)卷(4)
發(fā)布:2024/8/26 3:0:8
一、選擇題
-
1.如圖乙所示,是小安同學(xué)自制的潛望鏡,利用它能在隱蔽處觀察到外面的情況,用它正對如圖甲所示的光源“F”,則觀察到的像是( ?。?/h2>
組卷:2397引用:18難度:0.7 -
2.如圖所示,在中國象棋棋盤正中央豎立一塊垂直于棋盤的平面鏡,棋子“象”由甲位置移到乙位置,則平面鏡中“象”的移動是( ?。?/h2>
組卷:31引用:10難度:0.8 -
3.在《資治通鑒》中記載“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會用磨光的銅面作為鏡子,觀察自己的像。那么人在銅鏡中所成的像是( ?。?/h2>
組卷:219引用:12難度:0.7 -
4.轎車的前擋風(fēng)玻璃是傾斜安裝的,這樣可以避免行車時駕駛員視線受到干擾。轎車沿平直公路行駛,車內(nèi)物體在前擋風(fēng)玻璃中所成的像( )
組卷:2032引用:15難度:0.6 -
5.小明身高為1.5m,站立在平面鏡前2m處,他以0.1m/s的速度遠離平面鏡,2s后,他的像到他的距離和像的大小變化描述正確的是( ?。?/h2>
組卷:768引用:7難度:0.4 -
6.如圖所示,平面鏡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長6cm的鉛筆平放在地面上且與平面鏡垂直,筆尖離平面鏡10cm,現(xiàn)鉛筆以2cm/s的速度垂直平面鏡向它勻速靠近,則( ?。?/h2>
組卷:2500引用:23難度:0.8
四、實驗探究題
-
17.某同學(xué)為了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的關(guān)系”,所用的實驗器材有:單面鍍膜的玻璃板、支架、兩個相同的跳棋、白紙和刻度尺。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1)在白紙上畫一條直線,將玻璃板豎直立在白紙上,使玻璃板 (“有膜”或“無膜”)那一面的下邊線與直線重合。
(2)用鍍膜玻璃板和跳棋做實驗,實驗環(huán)境有:①幾乎無光的實驗室,②有陽光的實驗室,在 (選填“①”或“②”)中進行實驗效果好。
(3)在同樣的實驗環(huán)境下,用鍍膜玻璃板實驗比用普通玻璃板實驗成像更清楚,主要原因是:。
(4)在白紙上沿跳棋A和B的邊緣畫圈,測出物距u和像距v的值如下表:實驗次數(shù) 1 2 3 物距u/cm 3.39 5.11 6.39 像距v/cm 5.22 6.51
②該同學(xué)發(fā)現(xiàn)三次實驗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原因是:(只有一個正確選項,將正確選項的字母填在橫線上)
A.刻度尺測量像距時存在誤差 B.玻璃板有一定厚度
C.物和像的標(biāo)記點不對應(yīng) D.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組卷:1872引用:11難度:0.6
五、解答題
-
18.如圖所示,小軍要從A處走到河岸取水然后送到B處,他先沿垂直于河岸的方向到D點取水,再沿直線DB到B處。為了找到一條最短路線(即從A到河岸和從河岸到B的總路程最短),可以將MN看成一個平面鏡,從A點作出一條光線經(jīng)MN反射后恰能通過B點,請證明入射點O即為最短路線的取水點。
組卷:5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