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年江西省撫州市金溪一中中考化學臨門一腳試卷

發(fā)布:2024/7/31 8:0:9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包括10小題,每小題有四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請將符合題意的選項代號填涂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上。1~5題每小題1分,6~10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 1.今年以來,南昌頻上熱搜,古都南昌躋身“新晉網(wǎng)紅城市”下列城市活動中一定有化學變化的是( ?。?/h2>

    組卷:76引用:5難度:0.9
  • 2.昭通正在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和衛(wèi)生城市。城區(qū)通常在適當位置都放置有四類垃圾箱,標識如圖。下列垃圾應投放到可回收物垃圾箱內的是( ?。?br />

    組卷:11引用:5難度:0.5
  • 3.下列物質的性質與其用途不匹配的是( ?。?/h2>

    組卷:38引用:7難度:0.7
  • 4.下列有關金屬的說法正確的是( ?。?/h2>

    組卷:233引用:12難度:0.7
  • 5.實驗操作是實踐探究的基礎。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h2>

    組卷:495引用:21難度:0.7
  • 6.若用小球表示原子,則分子模型可用于表示( ?。?/h2>

    組卷:676引用:12難度:0.6

四、實驗與探究題(本大題包括2小題,共16分)

  • 19.連續(xù)降雨后,一些房屋外墻面表層疏松脫落,同學們很好奇,請教老師后得知這是墻壁受潮泛堿了。在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對墻壁泛堿的原因、脫落固體的成分、預防泛堿的方法進行了如下探究。
    任務一:查找墻壁泛堿的原因
    【查閱資料】砌磚一般采用混合砂漿,它是由水泥、石灰膏[主要成分為Ca(OH)2]、砂子拌制而成的。上述材料加水攪拌后發(fā)生了一系列復雜的反應,生成Na2SO4、K2SO4等物質。下雨時,這些物質溶于水滲出墻面,待氣溫回升,水分子
     
    后,就留下了白霜狀物質,使墻壁表層變得疏松,甚至脫落,即泛堿現(xiàn)象。
    任務二:探究脫落固體的成分
    同學們將適量脫落的固體物質放入燒杯中,加入適量蒸餾水,用玻璃棒充分攪拌溶解后,過濾,得到濾渣和無色濾液,并進行了如下實驗:
    實驗步驟 現(xiàn)象 結論
    步驟1:取少量無色濾液于試管中,先滴加
     
    ,再滴加足量稀鹽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存在
    SO
    2
    -
    4
    ,不存在
    CO
    2
    -
    3
    步驟2:另取少量無色濾液于試管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 溶液變紅 溶液中存在
     
    (填離子符號)
    【反思與評價】
    (1)向步驟2中加入
     
    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結論。
    (2)根據(jù)混合砂漿的成分,同學們一致認為墻壁脫落的固體中還含有一種鈣鹽,理由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任務三:討論預防泛堿的方法
    通過討論,同學們得出預防墻壁泛堿的方法是
     
    (寫一種)。

    組卷:16引用:2難度:0.5

五、綜合計算題(本大題包括1小題,共10分)

  • 20.某化學社團欲測定某造紙廠排放廢水中含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進行如下項目化學習。
    【任務清單1】配制稀鹽酸。
    (1)取10g36.5%的濃鹽酸,加水稀釋成1000g的稀鹽酸,所得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
     
    。
    【任務清單2】廢水中含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
    取20g待測NaOH溶液于燒杯中,將上述稀鹽酸滴入,通過數(shù)字化傳感器同時測定滴入燒杯內鹽酸的體積和燒杯內溶液的pH,得到如圖所示曲線。
    (2)寫出a點對應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粒子有Na+、Cl-、H2O、
     
    (用符號表示)。
    (3)當NaOH溶液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時,共消耗稀鹽酸的質量為
     
    g。
    (4)計算20gNaOH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多少?(寫出計算過程)
    【任務清單3】廢水綠色排放處理。
    (5)為避免造紙廠排放廢水污染環(huán)境,排放前應對廢水進行中和處理,需加入的物質是
     
    。

    組卷:37引用:3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