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云南省文山州硯山第三高級中學高一(下)月考語文試卷(2月份)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詩歌傳情達意有兩大基本手段,即音韻節(jié)奏和意象形象。詩的音韻節(jié)奏作用于人們的聽覺感受和內(nèi)在的節(jié)奏感受,而意象、形象則作用于人們的視覺、想象和知解力。要完美地鑒賞、理解一首詩,必須充分調(diào)動人們的這兩大類感覺能力。任何一類感覺能力的缺乏,都會導致對詩歌理解的障礙。
當我們僅專注于意象的顯現(xiàn)和內(nèi)涵時,往往就會對音韻節(jié)奏的表現(xiàn)作用“聽而不聞”,甚至把它當作一件可有可無的東西。尤其面對那些沒有什么意象,而主要訴諸音韻節(jié)奏的詩時,我們就會顯得木然無知,處于一種所謂的“失語”狀態(tài)。這種能力的缺乏還容易導致出現(xiàn)另一個毛病。由于對音韻節(jié)奏的感悟本是一種關系性的、整體性的感悟,這種能力的缺乏就會帶來對詩歌的整體感受、把握能力的缺失。于是就會出現(xiàn)這樣一種詩歌解讀現(xiàn)象,往往在一些局部(通常都是意象或所謂象征)大加穿鑿,大加發(fā)揮。在詩歌的理解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那種“闡釋過度”的毛病,就常常是由這一原因引起的。
與音韻節(jié)奏感悟能力缺乏的毛病相對,在詩歌理解中出現(xiàn)的另一個毛病就是對意象的領悟能力欠缺。一旦詩有一些稍深厚復雜的意象或象征,就感到不知所措。尤其是當一些詩主要并不依賴于音韻節(jié)奏而主要借助意象的新穎深厚以及意境來表現(xiàn)時,他們就基本失去了領悟詩歌的意旨及其巧妙之處的興趣。這樣一種對待詩歌的態(tài)度對于理解詩歌,尤其是理解新詩往往會造成很大的障礙。這樣對待詩,對待那些缺乏音韻節(jié)奏的詩,實則也是偏頗的。因為詩,本來就是音樂因素與造型藝術因素的混合物。它有時這個方面的因素重一點,有時那個方面的因素重一點,對詩而言都屬于正?,F(xiàn)象。當一首詩主要訴諸意象等因素時,我們就應當主要從意象、形象的角度去欣賞它,而不要再計較于它的音韻節(jié)奏是否優(yōu)美。
當然,我們也希望,詩能夠在音韻節(jié)奏和意象兩方面總是能和諧統(tǒng)一,但我們也要知道,詩作為一門混合型的藝術,它有時候的確能夠做到如此,但有時候的確會有所偏重。那么,我們欣賞詩,就應當具有兩副眼光,而且有時候要更多地用這一副眼光,有時候要更多地用另一副眼光。
(摘編自譚德晶《現(xiàn)代詩歌理論與技巧》 材料二:
綜觀20世紀中國新詩,從創(chuàng)作實踐到理論批評,從語言形式,表現(xiàn)手法到觀念題旨、藝術精神,繼承了中國古典詩歌的諸多優(yōu)良傳統(tǒng)。不過,這種繼承不是亦步亦趨的墨守成規(guī)的仿效,而是在橫向移植的外來參照之下的現(xiàn)代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
胡適的《嘗試集》作為白話新詩的發(fā)軔,其秉承古典詩歌的遺傳基因即至為明顯,胡適自己就承認,他的新詩“實在不過是一些刷洗過的舊詩”。胡適之后,白話詩人的創(chuàng)作或強或弱、或顯或隱、或多或少,都無法完全遠離古典詩歌傳統(tǒng)的一脈血緣。
古今詩歌意象、詩句之間,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來自李璟《攤破浣溪沙》詞句“丁香空結雨中愁”,卞之琳就說《雨巷》“讀起來好像舊詩名句‘丁香空結雨中愁’的現(xiàn)代白話版”。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再舴艋些/我的憂傷就滅頂”,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詞句“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古今詩歌作品之間,鄭愁予名篇《錯誤》的藝術構思,顯然借鑒了蘇軾《蝶戀花》下片中的無焦點沖突和戲劇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現(xiàn)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與《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同出機杼。
古今詩人之間,像郭沫若詩歌的豪情氣勢與李白詩歌,艾青詩歌的深沉悲郁與杜甫詩歌,戴望舒、何其芳詩歌的辭色情調(diào)與晚唐溫李詩詞,卞之琳詩歌的煉字琢句與南宋姜、吳雅詞等;古今詩體之間,像胡適之體的淺白與元白體的淺俗,俞平伯、嚴陣、流沙河詩歌的語言節(jié)奏與古代詞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辭賦體詩歌與古代辭賦歌行,白話小詩的體式與古代絕句小令等;古今詩歌流派之間,像新邊塞詩的激昂豪邁、地域特色顯明,與盛唐邊塞詩的激情悲壯、異域風光獨特等;古今詩歌主題之間,像社會政治主題,愛國主題,愛情主題,時間生命主題,歷史主題,自然主題,鄉(xiāng)愁主題等;古今詩歌形式手法之間,像構句分節(jié)押韻,意象化,比興象征,構思立意,意境營造與氛圍渲染,敘事性和戲劇化,互文與用典等;其間均有著千絲萬縷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開展扎實有效的古今詩歌傳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詩歌研究者擴大視野,完善知識結構,形成關于中國詩歌史發(fā)展演變的整體觀,理清20世紀新詩的詩學背景和詩藝淵源,從而對古典詩歌的現(xiàn)代價值和現(xiàn)代新詩的藝術成就,作出較為準確的評估;并以輝煌燦爛的古典詩藝為參照,剖析新詩藝術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詩的藝術水準;促使古典詩藝的現(xiàn)代性轉(zhuǎn)化;它還有望在中國詩學領域拓展出一片邊緣交叉的新墾地,形成一個新的分支學科;而在廣泛的意義上,它更有益于培養(yǎng)現(xiàn)代學人豐富的審美趣味、弘通的歷史視野和對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傳統(tǒng)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的能力。
(摘編自楊景龍《古典詩歌的現(xiàn)代傳承》)(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的音韻節(jié)奏作用于人們的聽覺、內(nèi)在的節(jié)奏感受,詩的意象、形象作用于人們的視覺、想象和知解力,二者都有助于理解詩歌。
B.只關注意象的顯現(xiàn)和內(nèi)涵會讓我們處于一種“失語”狀態(tài),出現(xiàn)對詩歌過度解讀的毛病,同時失去了領悟詩歌意旨及其巧妙之處的興趣。
C.中國新詩對古典詩歌的繼承不是墨守成規(guī)式仿效,古今詩歌在作品之間、詩歌體裁之間以及詩人之間等,都有著千絲萬縷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D.胡適的《嘗試集》發(fā)軔之后,白話詩人的創(chuàng)作在詩歌風格、遣詞造句、詩歌主題、詩歌體式等方面,都體現(xiàn)出古典詩歌傳統(tǒng)的一脈血緣。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詩是音樂因素與造型藝術因素的混合物,當一首詩中的意象較多時,說明其缺乏音樂節(jié)奏之美,在鑒賞時對音韻節(jié)奏無需關注。
B.作為一門混合型藝術的詩,其在音韻節(jié)奏和意象兩方面總是能和諧統(tǒng)一,我們欣賞詩,就應當具有兩副眼光。
C.只要實現(xiàn)在橫向移植的外來參照下的現(xiàn)代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中國新詩就能繼承古典詩歌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實現(xiàn)對古典詩歌的現(xiàn)代傳承。
D.我們研究古今詩歌的傳承,對評估古典詩歌的現(xiàn)代價值和現(xiàn)代新詩的藝術成就、提升新詩的藝術水準等方面,具有深遠意義。
(3)下列選項中不能作為材料一論據(jù)的一項是
A.“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边@首詩優(yōu)美的語言節(jié)奏如舒緩的音樂旋律,踏歌而來,雖只有“云彩”這一個意象,但讀之如飲佳釀。
B.李商隱的詩愛用偏僻意象與典故,容易引起讀者的誤解或過度解讀,如《海上謠》中“劉郎舊香炷”的“香柱”,隱射漢武帝晚年求仙問道之事,富有象征暗示色彩。
C.鄭愁予《錯誤》中的“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一句,用“東風”“柳絮”營造氛圍,“不來”“不飛”讀起來如低吟淺唱,達到了音韻節(jié)奏與意象的和諧統(tǒng)一。
D.艾青在《我愛這土地》中發(fā)出“死了”以后連“羽毛”也要“腐爛在土地里面”的呼號,表達刻骨銘心、至死不渝的愛國主義感情,“土地”在詩中具有多重象征意義。
(4)材料一與材料二在論證方法和論證語言上有何不同之處?請簡要說明。
(5)請結合材料,談一談我們應該如何提升對現(xiàn)代詩歌的鑒賞力?組卷:17引用:8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最后一首詩
李修文 那年冬天,我在一座小縣城中的醫(yī)院里陪護病人,隨著春節(jié)越來越臨近,寒意日漸加深,大霧每一天都彌漫不止,這天早晨,待我在病房里揉著眼睛醒來,卻聽說同病房里的一個大姐放棄治療,離開醫(yī)院尋死去了。那大姐,原本是附近礦山里的出納,因為早已無礦可采,她也就下崗了多年,雖說得了治不好的病,住在醫(yī)院里也沒有什么人來看她,但是,一天天的,她還是連說帶笑的樣子,許多時候,她都算得上潑辣。然而,即便如此,當我看過她留在病房中給一個可能前來的人寫下的信,我也幾乎可以肯定,她是真的出門尋死了。
果然,從此我再也沒有見過她,奇怪的是,直到我離開那小縣城,也沒有什么人來接受她最后留下的那封信,我還記得,那封信,一直放在簡陋病房里的電視柜上,病房里的人們閑來無事之時,總喜歡打開信封,抽出信紙來把玩說笑一會兒,時間長了,那封信便也越來越油膩和殘破了,但是,好多年過去了,那封信,我卻總也無法忘懷它,信的一開始,那大姐便說:我去死了,你可能會來,也可能不會來,我就只當你會來,反正,這是我最后一次寫信給你了。緊接著,她回憶了她和收信的男人一起度過的童年和少年,再往后,她對當初錯過他連說了三個對不起,可是,一下子又掉到了她剛剛回憶完的童年和少年里無法自拔,不可自抑地,她寫起了當年跟那男人小時候一起在水庫里劃船的往事。寫完了,她抄了一首詞,李清照的《武陵春》,這才又說:你可能會來,也可能不會來,但我只當你會來,反正,這是我最后一次寫信給你了。那大姐也許并不知道,被她在信里抄下的《武陵春》,其實也是李清照一輩子里寫下的最后一首詩詞: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所謂“掃處即生”,說的便是“風住塵香花已盡”這樣的句子,掃除之處,又生新意,其意,大致相當于佛家所說的“緣盡之處,即是緣起之門”,然而,這不盡機緣,于李清照而言卻是巨大的損耗——作此詩時,為了躲避金人的驅(qū)殺,李清照和眾多北人一起南逃,先至杭州,再至金華,而丈夫趙明誠早已亡故,再看眼前,日復一日的哀鴻遍野仍在繼續(xù)。前一年,李清照驟生大病,身旁的弟弟已經(jīng)開始四處湊錢為她準備棺木,然而,她還是活了下來,那“掃處即生”的機緣亦隨之而來:仍是為了活命與避難,她嫁給了當?shù)厝藦埲曛?,婚后未久,卻發(fā)現(xiàn)張汝舟之所以收留她,為的只是將趙明誠遺留金石據(jù)為己有,按照當時律法,若是女子向官衙提出離異之訟,婚約就算被判無效,女方仍要身陷牢獄之災,盡管如此,李清照依舊向官衙提出了離異訴狀,一如她在給友人的求救信中所寫:“猥以桑榆之晚景,配茲駔儈之下材?!?br /> 這一首《武陵春》,梁啟超說其是感憤時事之作,明人葉文莊卻緊緊抓住李清照再嫁而不放,直斥她:“李公不幸而有此女,趙公不幸而有此婦?!笨墒牵覅s只看見了一己之身的無力,無力舉措,無力抗辯,唯一能夠與這無力相匹配的,不是發(fā)足狂奔,也不是低頭認罪,而是漫長的、損耗了全部氣血的凝望——對,這個李清照,是寫下過“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和“輕解羅裳,獨上蘭舟”的李清照,所以,此處的字字句句,其實是蘭舟在凝望舴艋舟,是好日子凝望壞日子,說到底,就是那藕花深處的少女在凝望著亂世中的孀婦。春天也好,雙溪也罷,請你們?nèi)甲屛挥谶@一場漫長的、損耗了全部氣血的凝望吧:現(xiàn)在,這世上有兩個李清照,一個看著另外一個,可是,現(xiàn)在的她們,既不打算順從對方,也不再想要說服對方。
去年冬天,也是臨近春節(jié)的時候,在從南京前往蘇州的高鐵上,我曾經(jīng)接到過一條手機短信,回復過去之后才知道,當年,在河北小縣城的醫(yī)院里,那個放棄了治療跑出醫(yī)院去尋死的大姐,她留下的最后一封信,正是寫給了給我發(fā)來短信的男人。天知道他是怎么找到我的呢?無論怎樣,他還是找到了我,還說看過我的書,有一個問題,他一直想問我:盡管他一直都沒能找到那大姐的遺體,但他的確早已去那小醫(yī)院里取回了她留給自己的信,現(xiàn)在,好幾年過去之后,他想為她修一座衣冠冢,以此來好好安葬她,他還想在她的墓碑上刻下幾句話,所以,他想問問我,那大姐的墓碑上,到底應該刻下哪幾句話才好呢?問題來得太突然,一時之間,我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他。不過,沒過多久,我所乘坐的高鐵疾馳著經(jīng)過了一條并不寬闊的河流,晦暗的天光下,河流上的幾艘機動船緩慢地向前行駛著,卻近乎停滯,遠遠的,一座工廠的圍墻外,倒是有幾棵梅樹被大風摧折,梅花們便紛紛跌落,再被大風席卷著奔入了河水,一下子,我想起了那大姐最后的一封信,如遭電擊一般,我片刻不停,給遠在河北的男人發(fā)去了短信,我對他說,那大姐的墓碑上應該刻下的話,其實也是她最后留給他的那幾句話:你可能會來,也可能不會來,但我只當你會來。對,就是這幾句:你可能會來,也可能不會來,但我只當你會來。
(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題目“最后一首詩”,既指李清照的《武陵春》,也可指大姐在信中留下的文字:“你可能會來,也可能不會來,但我只當你會來?!?br />B.文章開篇故事切入自然,作者用樸實細膩的文字簡單地交代了大姐的經(jīng)歷,重點以“那封信”展現(xiàn)出了大姐的人生際遇。
C.文章以佛家禪語“緣盡之處,即是緣起之門”引出李清照的人生轉(zhuǎn)變,也暗含著她在國破家亡中以佛學來紓解苦痛的人生選擇。
D.作者看到梅樹被大風摧折,梅花跌落入河流的場景,引出了下文作者關于墓志銘的回復,同時拓寬了生命主題的語義空間。
(2)下列對本文語言表達藝術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以李清照的《武陵春》為線索,實現(xiàn)了由大姐故事到李清照故事的過渡,語言順暢自然,寫作內(nèi)容跨度大,但沒有突兀之感。
B.作者通過《武陵春》來講述李清照的故事時,詩文典故信手拈來,語言豐贍俊美又含蓄有致,起到了言簡意賅、辭近旨遠的效果。
C.文章寫“你可能會來,也可能不會來,但我只當你會來”時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既有突出強調(diào)的作用,又富有節(jié)奏感和韻律美。
D.文章敘寫那大姐的故事時,人物形象立體豐滿,故事性強,運用首尾呼應等技巧,散文在敘事時呈現(xiàn)出了一種“小說化”的傾向。
(3)通讀全文,“漫長的、損耗了全部氣血的凝望”中的“凝望”你如何理解?
(4)本文講述大姐故事時插入了李清照的故事,這種敘述方式有哪些好處?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組卷:14引用:3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種草”還是“種韭菜”?廣告植入值得管一管。
時下,隨著“種草”社交平臺以及短視頻平臺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習慣在消費之前,通過平臺搜索別人的分享筆記,或是通過短視頻博主的分享,了解產(chǎn)品的好壞,防止上當受騙。然而有媒體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部分平臺“素人博主”悄悄提供植入“軟廣告”的內(nèi)容,正在讓“種草平臺”成為“韭菜平臺”, ①。
種草也好,測評也好,本質(zhì)上是從消費者的視角來為產(chǎn)品提供更為客觀、全面的信息,因此, ②。這種建立在信任基礎上的行為,成為連接產(chǎn)品和消費者的一種新方式,本該成為各方“皆大歡喜”的良性循環(huán)。然而當越來越多品牌方安排素人博主發(fā)軟廣告,營造“有大量普通人在使用”的虛假氛圍;當越來越多的博主瞄準不菲的推廣費,在筆記內(nèi)容、視頻作品中夾帶私貨,令人真假難辨;更有甚者,由于一些博主沒有專業(yè)能力對產(chǎn)品功效進行甄別,這讓一些“三無商家”見縫插針,過分渲染,夸大功效,誘導消費者。凡此種種,不僅污染了互聯(lián)網(wǎng)生態(tài), ③。
(1)下列句子中引號和文中畫橫線的引號,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笔囚斞赶壬男袆訉懻铡?br />B.“精兵簡政”這一條意見,就是黨外人士李鼎銘先生提出來的。
C.“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地掛過去,叫做“發(fā)揚國光”。
D.他在學校念書的時候就能言善辯,同學們都稱呼他為“辯論家”。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組卷:4引用:4難度:0.5
四、寫作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高中時代,我們會面臨重要的選擇,比如文理分科,選擇什么大學,未來從事什么職業(yè)等。請你給友人寫一封信,談談自己的選擇及理由。
要求:說真話,抒真情。以理服人,以情動人。要有作文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組卷:7引用:4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