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蘇省南京市高考語文二模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
1.閱讀回答問題。
材料一:
城市中的荒野是工業(yè)文明桎梏下的野性遺漏,是由金屬與玻璃構建的寂寥城市的凄美回眸和慰藉。好奇與探索的天性讓人類文明在發(fā)展的道路上一往無前:從非洲草原走向亞洲叢林、歐洲凍原、美洲荒漠……于是,粗糙的礦石被打磨成光滑的玉器,黏土變作了潔白的瓷具,燧石的火星燒去了原野的荒蕪,殖民地中的野花經(jīng)過培育成為了貴族花園中的奇葩,自由流淌的溪流被改造為光滑的河渠,沼澤被開墾為田園和城鎮(zhèn)……這是一條逐漸背離荒野的文明之路,城市、農(nóng)田和園林在化石能源和機械力的推動下,不斷取代原生的自然;自然的野性被日益馴化。“光滑”“精致”“高雅”和“溫順”等漸漸成為當代文明的重要特征?,F(xiàn)代城市是當前最高層次文明的載體和象征,卻已被演繹為用塑料、金屬和玻璃搭建的宮殿——光鮮亮麗,不著塵埃,野草和昆蟲失去容身之所,自然和野性只存在于電子屏幕和聲光電的感官刺激之中。失去野性的人類,正如豢養(yǎng)在拉斯維加斯五星級酒店玻璃房中的老虎,寂寥而萎靡。于是,野性和荒野被重新提起。
城市荒野之于人類文明和城市化,恰如困獸囚籠中的一棵綠樹、一叢野草或一條溪流。從發(fā)生學意義上講,部分城市荒野作為原生自然的遺存斑塊或廊道得以在城市中幸存,如殘存的濕地(哈爾濱群力濕地公園等);此外更多的是掙脫了文明約束的次生自然,如在荒廢的灰色基礎設施中恣意繁衍的自然(紐約高線公園的前身等)。城市荒野并不局限于荒野景觀,還包含保留了野性的、不受人工干預的自然過程和生物——從自由流淌的徑流、未被改造的土壤和棲息其中的微生物、自由繁衍的鄉(xiāng)土植物,到從水泥地中掙扎而出的野草和排水溝石壁上頑強生長的灌叢、隨季節(jié)而生長凋落的樹葉、能夠感知天時的雞鳴和蛙聲……
從生態(tài)學意義上講,城市荒野作為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依照自然規(guī)律做功,并以其自身邏輯建立起深邃的秩序,是保障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健康和可持續(xù)性的要素。它為人類社會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諸如凈化空氣和水、調節(jié)城市微氣候、維持鄉(xiāng)土生物多樣性等。
從文化和心理學意義上講,城市荒野的審美啟智功能讓人類探索未知的天性得以釋放——這正是推動文明進步的原動力。于我看來,東西方哲人的深邃思考和智慧大多來源于荒野:如釋迦牟尼的菩提樹、穆罕默德的希拉山洞、王陽明的龍場山洞,以及梭羅的瓦爾登湖等。生態(tài)心理學認為,人與自然的日益分離將有損人類健康,而人類的健康源于地球的健康,療愈人類身心疾病有賴于人與自然關系的修復,以及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修復。景觀感知的相關研究表明,景觀的復雜性和可探索性決定了自然環(huán)境的美感。相較而言,園藝化的景觀(如修剪整齊的草坪)顯得索然無味——它們縱然代表著文明進步、能令人獲得須臾的喜悅和激動,卻喚不起人類的探索欲望和沖動,也難以傳達詩情畫意的美感。
(摘編自俞孔堅《城市荒野:另一種文明》)材料二:
把災害轉嫁給異地,是現(xiàn)代水利工程的起點和終點:諸如防洪大堤和異地排水,都是把洪水排到下游或對岸,或把干旱和水短缺的禍害轉嫁給無辜的弱勢地區(qū)和群體。海綿的哲學是就地調節(jié)水旱,而不轉嫁異地。它啟示我們用適應的智慧,就地化解矛盾。中國古代的生存智慧是將水作為財,就地蓄留、消化旱澇問題,遍布中國大地上的陂塘系統(tǒng)、三角洲的?;~塘都是典型的大地海綿系統(tǒng)。這種“海綿”景觀既是古代先民適應旱澇的智慧,更是地緣社會和鄰里關系和諧共生關系的體現(xiàn),是幾千年以生命為代價換來的經(jīng)驗和智慧在大地上的烙印。
哈爾濱國家濕地公園(哈爾濱群力雨洪公園)吸取了中國農(nóng)業(yè)文明中的基塘技術,用簡單的填挖土方工程,營造了一處城市中心的綠色海綿,用10%的城市用地,來解決城市的雨澇問題。
哈爾濱群力雨洪公園占地34公頃,位于哈爾濱群力新區(qū),新區(qū)占地27平方公里,公園處于低洼平原地帶,而當?shù)氐哪杲涤炅拷?00毫米,集中在夏季,所以雨澇是一大問題。設計的核心策略是借鑒三角洲地帶悠久的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中的基塘技術:即通過簡單的挖方和填方,來解決低洼地的積水問題,形成了洼地與高崗地相結合的“海綿”系統(tǒng)。高地種植旱生果木,而洼地養(yǎng)魚和種植濕生植被,從而形成豐產(chǎn)的三角洲農(nóng)業(yè)景觀。這一技術在群力雨洪公園中經(jīng)過提煉,得到了應用。設計者沿場地四周,通過挖填方的平衡技術,創(chuàng)造出一系列深淺不一的水坑和高低不一的土丘,成為一條藍綠相間的“海綿”帶,收集城市雨水,使其經(jīng)過濾、沉淀和凈化后進入核心區(qū)的低洼濕地。水泡中為鄉(xiāng)土水生和濕生植物群落,山丘上密植具有東北特色的白樺林,再通過高架棧橋連接山丘。在此整體格局基礎上,建立步道網(wǎng)絡,穿越于丘陵和泡狀濕地之間,水泡中設臨水平臺,丘陵上有觀光亭塔之類,創(chuàng)造出豐富多樣的體驗空間。
建成后的雨洪公園,不但為防止城市澇災做出了貢獻,同時也為新區(qū)居民提供優(yōu)美的游憩場所和多種生態(tài)體驗。能夠吸收雨洪的城市綠色海綿目前已被列為國家城市濕地,成為一個國際海綿城市的典范。
(摘編自俞孔堅等《海綿城市的三大關鍵策略:消納、減速與適應》)(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詞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野性遺漏”是在指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束縛和限制下殘存的原生自然,以及掙脫了文明約束而形成的次生自然。
B.“宮殿”是現(xiàn)代人運用塑料、玻璃、鋼鐵等材料搭建的高樓大廈,它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最高層次文明的載體和象征。
C.“烙印”是勞動人民為了化解旱澇問題,運用經(jīng)驗和智慧在大地上改造的如陂塘系統(tǒng)、桑基魚塘等“海綿”景觀。
D.“綠色海綿”在文中指的是位于哈爾濱群力新區(qū),通過挖填方等技術形成的洼地與高崗相結合的解決澇災的雨洪公園。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列舉釋迦牟尼的菩提樹、穆罕默德的希拉山洞等,是為了說明東西方哲人的智慧、人類的進步均來源于荒野。
B.材料二第一段先指出現(xiàn)代水利工程的缺點,再明確海綿哲學的特點和啟示,最后以古代海綿景觀印證并對其評價。
C.兩則材料都運用比較手法,將城市荒野、“海綿”景觀與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下的工程進行比較,肯定了前者的重要意義。
D.兩則材料語言風格各異,材料一運用比喻等修辭,語言形象生動富有文采;材料二列舉數(shù)字加以說明,語言準確而嚴謹。
(3)下列選項,不符合材料二建設理念的一項是
A.哈尼族人在大山里開挖干渠水溝,收集雨水,解決了梯田稻作的用水問題。
B.黃河下游泥沙沉積,河床抬升,人們加固大堤來治理水患,形成了地上河。
C.湖州先民通過堤圍改造,蓄水成塘,水塘養(yǎng)魚,塘邊植桑,形成農(nóng)業(yè)景觀。
D.沈陽采用雨污分流解決雨澇,處理水中污物,雨水峰值削減后再補給河流。
(4)兩則材料都提到哈爾濱群力濕地公園,請分析其不同的作用。
(5)某城市有一個大型廢棄工廠,這里雜草叢生,蛙鳴鳥叫,陰天雨水橫流,晴天塵土飛揚。城市規(guī)劃部門想將其改造成為一處城市景觀,請結合兩則材料提供幾點建議。組卷:27引用:2難度:0.5 -
2.閱讀回答問題。
四世同堂(節(jié)選)
老舍 瑞宣立了一會兒,剛要轉身回去,一位和尚輕輕地走過來。和尚看左右無人,從袖口中掏出一張小紙,遞給了瑞宣,然后打了個問訊,轉身走去。
瑞宣趕緊走進院內,轉過了影壁才敢看手中的紙條。一眼,他看明白紙條上的字是老三瑞全的筆跡。他看了三遍,才認明白那些字:“下午二時,中山公園后門見面,千萬!”
他跑進屋中,一下子躺在了床上。第一個來到心中的念頭是:“我叫老三逃出去的!”
他想:老三必定在外面做過了驚天動地的事,所以才被派來做最危險的工作。哈,他教老三逃出去的,老三的成功也間接地應當是他自己的成功!好,無論怎么說吧,有這么一個弟弟就夠給自己贖罪的了。過了一會兒,他不那么高興了。假若老三問他:“父親呢?”他怎么回答?他自己留在家里是為盡孝。可是,他既沒保住父親的命,也沒能給父親報仇!他出了汗,他沒臉去見老三!
不,老三是明白人。對的,老三必定會原諒大哥的。瑞宣慘笑了一下。
他想去告訴母親,祖父,和鄰居們:“我們祁家的英雄回來了!”可是,他沒有動。他必須替自家的英雄嚴守秘密。這個,使他難過,又使他高興。
他開開屋門,看看日影。影子告訴他,還沒到正午。他不知道怎么迷迷糊糊地走出街門。走了半天,他才明白過來,時間還太早。他依然走得很快,好像已管束不住自己的腳。
天氣相當?shù)睦?,冷得干松痛快。窮破的北平借著陽光,至少是在瑞宣心里,顯出一種窮而驕傲的神色。
遠遠的,他看見了禁城的紅墻,與七十二條脊的黃瓦角樓。他看了看表,才一點鐘。他決定先進到公園里去。
公園里沒有什么游人。他找了一條長凳,坐下。
好容易到了兩點鐘,他向公園后門走去。還沒走到,迎面來了個青年,穿著件扯天扯地的長棉袍。他沒想到那能是老三。
老三撲過來?!肮黄诙?!瑞大哥!”老三的聲音很高,似乎是為教全公園的人都能聽到。
瑞宣這才看明白了老三,他的眼淚要奪眶而出??墒侨鹑珱]給大哥留落淚的機會。一手扯著大哥的臂,他大聲地說:“來,再溜一趟吧!老哥兒倆老沒見了,大嫂倒好?”瑞宣曉得老三是在作戲,可是,他幾乎有點要恨老三能這么控制住感情去作戲。
瑞宣試著找老三的臉,可是老三的臉故意地向一旁扭著點。這,教瑞宣明白過來:老三是故意把臉躲開,因為弟兄若面對了面,連老三也恐怕要落淚的。老三不但有膽子,也知道怎么小心。老三學會了本事,老三已不是祁家四世同堂的一環(huán),而是獨當一面的一個新中國人。
“我們坐一坐吧?”瑞宣好容易想起這么句話來。兄弟坐在了一棵老柏的下面。
瑞宣想把四年來的積郁一下子傾吐出來??墒牵f不出話來。身旁的老三,已不是他的弟弟,而是一種象征著什么的力量。那個力量,像光似的,今天發(fā)射,而也許在明天,明年,或下一世紀,方能教什么地方得到光明。他沒法對這樣的一種力,一種光,訴說他自己心中的委屈,正像螢火不敢在陽光下飛動那樣。
老三說了話:“大哥,你怎么辦呢?”
“嗯?”瑞宣似乎沒聽明白。
“我說,你怎么辦呢?你失了業(yè),不是嗎?”
“?。?!”瑞宣連連地點頭。在他心里,他以為老三一開口必定首先問到祖父與家人,他沒想到老三卻張口就問他的失業(yè)。
“大哥!”瑞全放低了聲音:“我不能在這里久坐!快告訴我,你教書去好不好?”
“上哪兒去教書?”瑞宣以為老三是教他到北平外邊去教書。他愿意去。一旦他離開北平,他想,他自己便離老三的世界更近了一點。
“在這里!”
“在這里?”瑞宣想起來一片話:“這四年里,我完全不食周粟!我可是保持住了個人的清白!現(xiàn)在,我去教書,不論我的心地多么清白,別人也不會原諒我,教我一輩子也洗刷不清自己。”
“教我去教書也行,除非……”
“除非怎樣?”
“除非你給我證明文件,證明我的工作是工作,不是附逆投降!”
老三楞了一會兒才說:“我沒有給任何人證明文件的權,大哥!”沒等大哥回話,他趕緊往下說:“我得告訴你,當教員,當我所要的教員,有危險!我需要明知冒險而還敢給學生們打氣的教員。我看哪,大哥,我明白你,你自己明白你,就夠了,用不著多考慮別的?!?br /> 瑞宣沒敢說什么。
“還有,大哥,太平洋上的戰(zhàn)爭開始,我也許得多往鄉(xiāng)下跑,去探聽軍事消息。我不能把我所擔任的宣傳工作交給你,因為太危險;可是你至少可以寫點文章。假若你到學校里去,跟青年們接近,你自然可以得到寫作的資料。你看怎樣?”瑞宣的腦子里像舞臺上開了幕,有了燈光,鮮明的布景,與演員。他自己也是演員之一。他找到了自己在戰(zhàn)爭中的地位。
啊,老三教他去冒險,去保護學生,去寫文章!好吧,既是老三要求他去這么做,他便和老三成為一體!
他心中一亮,臉上浮出笑容:“老三,我都聽你的就是了!你說怎辦就怎辦!”
他以為老三必定會夸贊他??墒牵先龥]有任何表示,而只匆匆地立起來:“好,聽我的信兒吧!我不敢在這兒坐久了。再見,大哥!”
老三向公園前面走去。
瑞宣眼看著老三的背影,他心中感到空虛。哼,老三沒有任何表示!
過了一會兒,他慘笑了一下,立起來?!袄先兞?,變得大了!哼,瑞宣,你又不是個小孩子,還需要老三說幾句好聽的話鼓勵你?”
他又向公園前門兒打了一眼。老三已經(jīng)不見了?!熬瓦@樣吧!”他告訴自己:“說不定,我會跟老三一樣有用的!”
(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接到老三派人送來的紙條,瑞宣“看了三遍”才認明白那些字的內容,這個細節(jié)表現(xiàn)了瑞宣緊張、激動的心情。
B.“天氣相當?shù)睦洌涞酶伤赏纯臁边@句話突顯了北平的天氣特征,也表現(xiàn)出瑞宣即將見到老三時的舒暢、驕傲的感受。
C.瑞宣正直有氣節(jié),在老三的開導下,最終克服了優(yōu)柔寡斷的性格弱點,爽快地接受建議去保護學生,去寫文章。
D.作者綜合運用全知視角和限制視角敘事,既展現(xiàn)了瑞宣的內心世界,又通過瑞宣的視角表現(xiàn)老三的革命者形象。
(2)關于文中瑞宣跑進屋中到出門前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瑞宣感到自豪,他覺得老三能成為英雄與當初自己讓他出逃的決定有很大關聯(lián)。
B.瑞宣因沒保住父親的命和沒能報仇而深深自責,這為后文去冒險抗爭做了鋪墊。
C.“慘笑了一下”,這表明瑞宣意識到指望老三能原諒自己的想法是一廂情愿的。
D.瑞宣為不能向親人與鄰居宣揚自家英雄而感到難過,為自己能嚴守秘密而高興。
(3)本文中的對話描寫具有鮮明的話劇特征,請具體分析。
(4)在瑞宣身上體現(xiàn)了老舍對傳統(tǒng)家族倫理思想的理解與反思,請結合本文和《鄉(xiāng)土中國》相關內容加以分析。組卷:55引用:8難度:0.5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7.閱讀回答問題。
主持人:我們能不能專注于思想,少在那些技術性工作中浪費時間呢?
哲學家:你做技術性工作時要是覺得純粹是在浪費時間,那你無法從事學術工作,就像一算棋就感到枯燥的人,絕對不會成為一個專業(yè)棋手。該算的地方你不算,能算清的地方你算不清,恐怕你也很難培養(yǎng)出正確的感覺。超人一等的感覺是隨著訓練一道培養(yǎng)起來的。
主持人:① ?
哲學家:“技術”這個詞也不是壞詞。維特根斯坦經(jīng)常用反感的口吻說到哲學和哲學家,可是同時他的著作幾乎都是以“哲學”命名的。這樣以雙重方式看待哲學,我想不是他們的個人感受,而是哲學本身的性質使然。哲學一端接著我們的基本感受和領會,另一端接著形式化的邏輯框架,生命之謎和邏輯疑難互為表里。
主持人:② ?
哲學家:我想狹義的哲學不是必需的。是否一定要產(chǎn)生哲學這種高級形態(tài)的精神形式?我覺得,那就像一座漂亮的宮殿,印第安人沒有故宮,可是他們照樣生活。高級文化形態(tài),它沒有的時候并不必然有,但一旦有了之后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只是一個裝飾。每個民族都要關心自己的基本概念的意義,哲學對人類歷史的影響,更是無法估量的。
(1)請根據(jù)哲學家的回答,補寫空缺處主持人提出的問題。
(2)請用一個條件句,概括哲學家回答第一個問題的觀點。
(3)請以主持人的身份,面向青年學生,為上述訪談內容,寫一段不少于100字的總結語。組卷:21引用:4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交響樂氣勢磅礴,激蕩人心。它一般由數(shù)十種樂器共同演奏,每種樂器均有獨特的表現(xiàn)方法和演奏特點,各種樂器的音色、力度等還需要調和。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15引用:4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