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西省呂梁市高考語文二模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近年來,諸多弘揚中華文化的優(yōu)質文藝作品次第涌現,《唐宮夜宴》《長安十二時辰》《風起洛陽》等蘊含了浪漫悠久的東方美學品格,《覺醒年代》《山海情》《功勛》等塑造了生動飽滿的英雄形象……這些彰顯了文化自信的影視藝術作品,有效助力了中國之美的傳播。
近期,動畫電影《雄獅少年》中“寬眼距、吊梢眼”的主角造型引發(fā)爭議,與此相類似的,某產品廣告中的“瞇瞇眼”造型以及部分攝影作品中的模特造型等,均被置于廣泛討論之中。一個文化群體的“美”到底由誰來定義,又應該如何定義?這一問題的出現,具有漫長的歷史淵源,而對其進行厘清,則具有現實的必要性、重要性。
很長時間以來,在世界文化格局中處于強勢一方的西方發(fā)達國家,對于包括中國在內的東方國家的文化的定義與描繪從未停止。這種定義和描繪卻常常帶有誤解甚至扭曲,是漠視這些國家的文化本體與歷史遭遇的結果。
從“傅滿洲”到“陳查理”,在以好萊塢電影為代表的西方流行媒介將東方人物形象塑造成“吊梢眼”的同時,衍生為一種“丑化”的印象、一種固定的偏見。在媒體強大的傳播能力下,泛化為西方社會對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國家的共同想象。在藝術、時尚、電影等領域的人物造型上,通過化妝、拉扯眼角等方式形成“吊梢眼”,似乎符合了西方刻板印象中的東方人形象。而對這一類造型的批評性看待,并非歧視現實中人們類似的樣貌,而是對這背后不平等的文化格局與機制的揭示。
中國形象、中國之美應該由誰來定義?它應該是怎樣的、可以是怎樣的?在當下世界傳播格局下,盡快加強自身文化傳播能力建設,不讓中國形象全由西方想象、判斷與決定,是破解這一問題的重要一環(huán)。而正確定義我們自己、有效傳播我們自己的前提,是真正認識我們自己。
中國的文化從業(yè)者,應加深對自身群體文化的了解,從歷時性和共時性的角度,深刻理解我們的文化本源、文化本體、文化構成與文化發(fā)展脈絡,真正擁有文化自覺意識,真切知曉我們美在何處,因何而美,為何而美,為誰而美。從《永不消逝的電波》《高山下的花環(huán)》等在中國電影各個階段涌現出的那些彰顯著人民性光芒的優(yōu)秀作品,到近年來《典籍里的中國》《故事里的中國》等塑造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弘揚了一部部璀璨的文化經典的電視綜藝,無不對中國文化中那些震撼人心的美進行了深刻挖掘,它們向世界呈現了一個有著歷史厚重感、文化縱深感的中國形象。
我們的審美觀和美學理念來自文化的傳承,五千年文明史給了我們文化自信的基礎。今天在中國越來越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時候,我們更應傳播真正的中國人之美。
與此同時,文化從業(yè)者還應提升傳播能力,尤其是跨文化傳播能力。在數字時代,跨文化、跨國界傳播更具技術上的便利。《遇見工匠》《偉大詩人杜甫》等一批國際傳播紀實作品,表達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塑造了可親可愛可敬的中國人形象,實現了在國際國內的有效傳播。
(摘編自陳杰《文化自信才能傳播真正的中國人文之美》)(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唐宮夜宴》等文藝作品弘揚中華文化,彰顯文化自信,助力傳播中國之美。
B.西方影視將東方人造型為“吊梢眼”,這形象成為西方人眼中固化的東方人形象。
C.我們并不歧視“瞇瞇眼”“吊梢眼”,但反對把這些當作中國人的共同特征。
D.美在何處、因何而美、為何而美、為誰而美,是我國文化從業(yè)者須知曉的問題。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一段通過評析《風起洛陽》《功勛》等作品,推出本文的中心論點,引出了下文。
B.文章舉《山海情》《遇見工匠》等例子,論證了優(yōu)秀文藝作品應傳播中國之美。
C.文章提到“中國之美”由誰來定義的問題,引出了相關論述,引發(fā)了讀者的思考。
D.文章運用“從未”“常?!薄八坪酢薄坝绕洹敝惖脑~語,使語意表達更加嚴密。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對中國文化的錯誤定義和描繪,導致西方人漠視中國的文化本體與歷史遭遇。
B.在數字時代,文化從業(yè)者要傳播中國之美,最重要的是提高跨文化傳播能力。
C.唯有真正認識我們自己,才能正確定義和有效傳播我們自己,向世界呈現美d 形象。
D.《偉大詩人杜甫》等紀實作品,比《覺醒年代》等影視作品,能更好地傳播中國之美。組卷:5引用:4難度:0.7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什么是陪伴式服務?在媒體語境中,包含陪跑健身、陪玩游戲、陪伴學習、陪伴聊天、哄睡叫醒等等。依照市場供需理論,有供應說明有需求。試問,當下社交網絡這般發(fā)達,這輩年輕人作為互聯網的原住民,為何如此需要“陪伴”?
當代青年人對游戲、學習、健身、聊天等等日常生活場景個性要求十足。即便社交網絡相對發(fā)達,也難以從其中找到契合精神需求的“朋友”。加之日常生活場景高度細分,身邊的朋友不一定玩同款游戲,不一定考同門科目,不一定善于健身運動。部分青年人若想在朋友圈中找可陪伴的人,顯得極其困難。
2021年11月份中國青年報面向高校大學生展開的一場調查中,有80.22%受訪大學生表示自己存在輕微“社恐”。青年人社交需求不斷擴大,社交圈相對受擠壓,在網上尋求陪伴式服務,就成了一種緩解生活壓力的“解方”。與陪伴式服務類似,寵物經濟、社交游戲興起恐怕也源于青年人對孤獨感的焦慮。
(摘編自嚴奇《當關注陪伴式服務背后的“孤獨”》)材料二:
陪跑健身、陪玩游戲、陪伴學習……不少年輕人喜歡上了陪伴式服務。不過,在滿足心理需求的同時,這類服務往往因為缺少嚴格的標準和規(guī)范,容易出現糾紛和問題。近日,中國青年報對1535名受訪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對于陪伴式服務容易遇到的問題,56.3%的受訪青年認為是打造的完美人設與實際情況不符,51.4%的受訪青年認為是用固定話術和套路應付服務對象,50.8%的受訪青年認為是變相斂財。其他方面還有:遭遇“甜蜜陷阱”(49.5%),服務內容難界定,難以有效維權(29.1%)等。
據《北京日報》報道,在陪伴服務經濟領域,除了缺人才,還存在缺規(guī)范、缺標準問題,甚至存在灰色地帶,需要不斷完善產業(yè)發(fā)展和相關法律法規(guī)。
(摘編自孫山、顧鑫鳳《陪跑、陪玩、陪學……近六成受訪青年體驗過陪伴式服務》)材料三:
陪伴式服務缺規(guī)范、缺標準,難免會混淆“虛擬陪伴”和“現實情感”的界限,難免會有人借著“陪伴師”的職業(yè)身份從事斂財等違法活動。畢竟有關部門既沒有將其納入監(jiān)管和規(guī)范操作,有關法規(guī)也沒有給陪伴師一個“合法身份”,這種陪伴式服務自然就會野蠻生長。這個行業(yè)也必然存在多種隱患或潛在風險。
讓陪伴式服務走出“灰色地帶”,需要多方發(fā)力、多管齊下。一方面,有關部門有必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指導有關方面明晰服務標準、規(guī)范服務內容和種類,督促平合壓實管理責任,加強對服務提供方資質的審核把關,并對違規(guī)服務行為及時進行懲處,引導陪伴式服務行業(yè)走向規(guī)范化。另一方面,職業(yè)陪伴師必須具有相應知識儲備和職業(yè)技能,尤其是面向老人、孩子的陪伴服務,具有較高的專業(yè)門檻,更需要行業(yè)和平臺嚴控從業(yè)人員。
同時,對使用陪伴式服務的人來說,也要注意隱私保護,警惕個人信息泄露,避免陷入“消費陷阱”、遭遇“甜蜜陷阱”,情感得不到撫慰不說,反而還平添許多煩惱。
(摘編自付彪《讓陪伴式服務走出“灰色地帶”》)(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發(fā)達的社交網絡沒有讓青年人都在朋友圈中找到可陪伴的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日常生活場景高度細分,身邊朋友不合乎陪伴的要求。
B.超過56%的受訪青年在其獲得的陪伴式服務中遇到了人設與實際不符的情況,這說明陪伴式服務缺規(guī)范、缺標準的問題目前比較嚴重。
C.從年齡段看,體驗過陪伴式服務的人,00后最多,90后次之,80后最少,其陪伴式服務又以游戲陪玩和陪跑陪健身這兩種最多。
D.陪伴式服務行業(yè)正在發(fā)展,借“陪伴師”身份行不法之事的現象很可能屢屢出現,有關部門把這種服務納入監(jiān)管范圍勢在必行。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當代青年人都對日常生活場景個性要求十足,再加上他們存在的輕微“社恐”,以及對孤獨感的焦慮,促生了陪伴式服務。
B.隨著時間推移,陪伴式服務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應該一改過去的失誤而變得規(guī)范而完善,專業(yè)化程度和準入門檻也應越來越高。
C.關于陪伴式服務的發(fā)展期待,“明確服務內容和規(guī)范”的比例最高,“提升隱私信息保護”的比例最低,這說明后者不如前者重要。
D.要想讓陪伴式服務真正走出“灰色地帶”,有關部門、相關平臺、職業(yè)陪伴師等多個方面應該共同發(fā)力,負起應有責任。
(3)后兩則材料表達的側重點各是什么?它們之間有怎樣的關系?請簡要說明。組卷:1難度:0.2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大地啊!母親”不是詩人創(chuàng)造的①
茹志鵑 老壽走進屋子,又走出來,走出來又走進去,他睡不著??!走到第八次的時候,星星已經淡下去了,雞叫了第一遍。
老壽佇立在屋前的棗樹下,聽著那炒豆似的機槍,大炮也轟轟地連成了串;天上的照明彈,一掛就是一大溜。千里淮海平原,匯集了百萬大軍②,把敵人搓成一球一球地圍了起來。捷報,捷報,又一個捷報。這樣的大戰(zhàn),真是百世難遇??!遠道來的糧車,像一道道流不完的長流水,成日成夜吱扭吱扭地往前送。千里之外的老百姓,都在為淮海大戰(zhàn)貢獻力量,可是咱呢?……老壽想到這里,心里像開了的鍋,身上那件三層新的棉襖,燒得他前胸后背盡冒汗。
雞啼二遍的時候,副區(qū)長老甘來了。他剛一進門,老壽都不敢認他了。才幾天沒見,他瘦落了形,眼窩塌下去了,腮幫子凹下去了,一臉黑茬茬的絡腮胡子,圍著一張干裂的嘴,裂開的血口子都發(fā)了黑。他一進門,就背靠著炕沿,坐倒在蒲墊上,說:“老壽,快幫我通知黨團員、積極分子,馬上來開個會。還有……你有沒有熱水,給我一碗?!?br />“有!有!”老壽連連應著,走出門去,伸手就在屋檐上,使勁拽了兩把屋草,進來就填進灶膛里,點著了火。老壽在鍋里添了水,又敲了四個雞蛋,一邊忙一邊說道:“老甘哪,遇見啥困難了,你開口嘛!”
“啥困難?柴草!老壽,解放軍打這樣的大仗,糧食不用咱籌劃,咱連個柴草都供不上,像話嗎?”老甘說著,一邊使勁地用手搓著臉,胡茬子搓得刷刷響。“土地廟拆了,土改前的那些小破屋也拆了,還有啥??。 ?br /> 是啊,還有啥呢?老壽的老伴剛去世,她心愛的小木柜子上次也支援了前線。
“別著急,咱再合計合計。”老壽把一碗滾熱的湯雞蛋端到老甘面前的矮桌上,就急急出門去通知人了。
等到老韓和其他黨團員、積極分子十多個人跟著老壽走到屋里,只見老甘背靠著炕,雙手搭在匣子槍上,頭歪到肩膀上睡得正香,桌上那碗湯雞蛋已經冰涼了。
大伙兒躡著腳,悄悄地圍著那個睡著了的人,蹲下來,坐下來,開了一個啞巴會,議題是明白的:柴草。大家你看著我,我看著你,誰也沒有說一句話,可是大家都被緊急地動員了起來:柴草!
最后,大家看著老甘睡沉了的臉,相互示意一下堅決的眼色,點點頭,散了會。
老壽送大伙兒走出屋去,沒再進來。他站在屋前的棗樹下發(fā)起愣來。這棗樹不大,可是結的小甜棗,可真沒說的。土改時,老伴對分進的這三間草屋倒不怎樣特別喜歡,可是對屋前這七棵棗樹,喜得幾宿都沒合上眼,頭年打下的棗,她只給正要去參軍的兒子鐵栓嘗了幾顆,其余全部都送到了部隊,慰勞了解放軍。
“鐵栓娘,還是你想得好??!”老壽在心里跟老伴合計著,“可不,你平就想到了慰勞解放軍?!?br /> 雞叫三遍,晨曦初露的時候,老壽已脫了棉襖,掄起斧子,“哼”的一聲,向棗樹砍了下去,樹不大,老壽哼了三下,樹就倒了,枝梢上還帶著幾顆紅透了的棗子。起早的孩子們歡叫著,一哄而上。老壽卻笑得眼睛彎彎的,打量這棵樹,捆捆扎扎,不過擔把光景,七棵樹,不過七擔柴。
“少是少了點兒,總比沒有的強?!崩蠅巯胫?,又“哼”的一聲,向第二棵棗樹改了下去。當他砍到第五棵的時候,他的膀子叫人從后面抱住了。回頭一看,是老甘,再一看,周圍站著的,不盡是孩子,村里的一些爺們也站在那里,默默地看著。老壽笑著說:“這地里的東西嘛!去了還能再長。去了棗樹種梨樹,咱拿棗兒換梨吃。那梨又水靈又甜,比棗強多了?!?br /> 老甘緊緊捏著老壽的膀子,眼里轉著淚花,說:“將來我們點燈不用油,耕地不用牛,當然也有各種各樣的果園。不過現在,你還是留兩棵給孩子們解解饞吧!”說話時,那些參加啞巴會的,也有沒有參加的,挑的挑,扛的扛,都來了。大木柜,石榴樹,舊水車,洋槐樹,一個老大爺帶了兩個孩子,抬來了一副板,老大爺擠到老甘面前說:“咱沒樹,我有副壽材板,可行?”
老甘沒有說話,他環(huán)顧著大家,又仔細地看著一件件的東西,最后說道:“老少爺們,革命的衣食父母,你們對革命的貢獻,黨是不會忘記的?!?br /> 這個不算大的村落里,一天放倒了二百多棵樹,于是村子成了赤膊村。老甘含著兩眶熱淚,從這個小小的赤膊村里,運走了一千擔硬柴。
第二年的春天,當百萬雄師飛渡長江的時候,老壽為村里果園培育的梨樹苗苗,已有筷子長了。當村里有人來看望苗苗的時候,老壽最高興了,眉毛一聳一聳地說:“桃三梨四,大伙兒算算看,再過四年,老甘說的那種鐵牛,咱不牽它三五條回來才有鬼呢!”說著就坐在苗圃邊的田埂上,抱著膝蓋,樂得直搖晃身子。
【注】①節(jié)選自《剪輯錯了的故事(四)》,“‘大地?。∧赣H’不是詩人創(chuàng)造的”是節(jié)選部分的標題。②匯集了百萬大軍:1948年11月6日到1949年1月10日,國民黨八十萬軍隊,共產黨六十萬軍隊,在淮海地區(qū)進行了大決戰(zhàn),史稱“淮海戰(zhàn)役”。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把敵人搓成一球一球地圍了起來”是老壽對解放軍把國民黨軍隊分割圍殲的勢態(tài)的理解,這句話生動形象,“搓”字寫出了解放軍的強大有力。
B.小說對老甘的描寫采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其肖像描寫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凸顯了他為革命工作不顧苦累、日夜操勞的工作作風。
C.小說對老壽的老伴描寫雖然不多,卻刻畫得相當生動:她不愛草屋愛棗樹,把頭年打下的棗的絕大部分慰勞了解放軍,深刻表現了人民對解放軍的擁護。
D.梨樹在小說中代表著老壽及村民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盼,老壽為村里果園培育的梨樹苗苗“已有筷子長了”預示著幸福美好的生活即將實現。
(2)請從結構和表達效果兩方面具體分析第一自然段的妙處。
(3)小說題目中的“大地??!母親”有怎樣的含義?為什么說它“不是詩人創(chuàng)造的”?組卷:77引用:4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1分)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人們都認為,適當飲酒可以舒筋活血,起到御寒的作用,這是什么原因呢?人在飲酒后,會感到全身溫暖、發(fā)熱,但有這種感覺,是因為酒中的乙醇經過消化道進入血液后,一方面使人體皮膚的毛細血管擴張,血液流動起來,讓熱量加快散發(fā)到體表,因而使人感到溫暖發(fā)熱;另一方面乙醇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有麻醉作用,會降低對寒冷的感覺。
專家提醒,飲酒御寒是人們的一種錯誤認識,非但起不到保暖效果,①
(1)材料第一段中有三處不合邏輯的情況,請指出并作簡要解說。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組卷:6引用:3難度:0.6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春秋時期,齊景公在紀國故地游玩的時候,有人獻上一個金壺,此為紀國國君的遺物。齊景公打開后,發(fā)現壺中有一封丹書,丹書的大致意思是:不要耗盡百姓的財力,不要重用品格低劣的人。齊景公說:“紀國有這樣的治國箴言,怎么會滅亡呢?”晏子說:“君子聽到好的建議,就會及時采納,反思言行,并努力去實施。紀國國君卻把它裝在金壺里,不予踐行,等待他的不是亡國還能是什么呢?”
以上材料具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思考與感悟。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6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