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7章 燃料及其應用》2019年單元測試卷(甘肅省武威市河西成功學校)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
-
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h2>
A.化學反應過程中都會發(fā)生放熱現(xiàn)象 B.在化學反應中只有燃燒反應才能放出熱量 C.化學反應伴隨著能量變化 D.人類利用的能量都是通過化學反應獲得的 組卷:1158引用:92難度:0.9 -
2.學習科學知識可以用來辨別“真”、“偽”,通過分析下列敘述屬于“真”的是( )
A.綠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學物質的食品 B.為延長打泡的使用壽命,可在燈泡中充入氮氣 C.進入久未開啟的菜窖之前,必須做燈火試驗,是因為二氧化碳有毒 D.有人稱自己有特異功能,能將普通的銅、鋁轉變成黃金 組卷:36引用:9難度:0.9 -
3.目前,許多燒烤店都改用機制炭作燃料,引燃機制炭可以使用固體酒精,蓋滅機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酒精的燃燒是為了升高溫度 B.炭灰可以隔絕空氣而使機制炭熄滅 C.酒精的燃燒會升高機制炭的著火點 D.機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與空氣的接觸面積 組卷:930引用:39難度:0.9 -
4.車用乙醇汽油是由乙醇與汽油按1:9的比例混合而成,下列有關推廣使用乙醇汽油的說法正確的是( ?。?/h2>
A.可大大降低油料價格 B.有助于減輕大氣污染,改善大氣環(huán)境 C.乙醇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能源 D.有助于促進糧食轉化,提高農(nóng)民收入 組卷:159引用:3難度:0.9 -
5.2016年4月22日是第47個世界地球日,主題是“節(jié)約利用資源,倡導綠色生活”,下列做法符合這一主題的是( ?。?/h2>
A.用焚燒秸稈的灰燼給莊稼補充鉀肥 B.自帶布袋去農(nóng)貿(mào)市場,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C.大量砍伐樹木,代替煤作燃料 D.鼓勵燃煤發(fā)電,實現(xiàn)區(qū)域電力互惠互享 組卷:7引用:2難度:0.9 -
6.2017年6月1日,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xié)定》,引起國際社會強烈反響,使能源和環(huán)境問題再次成為熱點。下列觀點或做法完全正確的是( ?。?
A.保護空氣 B.愛護水資源 a.禁燃煙花爆竹-降低PM2.5
b.CO2增多-酸雨
c.SO2排放-溫室效應a.用淘米水澆花-節(jié)約用水
b.活性炭-除自來水異味
c.污水處理-防止水污染C.垃圾處理 D.能源利用 a.焚燒垃圾-減少“白色污染”,環(huán)保
b.回收廢電池-保護土壤
c.禁燒秸稈-減輕霧霾a.發(fā)現(xiàn)大量可燃冰-無能源危機
b.太陽能路燈-節(jié)能環(huán)保
c.車用乙醇汽油-無尾氣污染A.A B.B C.C D.D 組卷:174引用:19難度:0.7 -
7.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環(huán)境日,2017年我國環(huán)境保護部確立環(huán)境日主題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旨在動員引導社會各界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自覺踐行綠色生活,共同建設美麗中國。下列做法不符合這一主題的是( ?。?/h2>
A.大力開發(fā)和利用清潔能源 B.使用填埋法處理不能降解的生活垃圾 C.不斷改進汽車尾氣凈化技術 D.自行車代替汽車出行 組卷:40引用:4難度:0.7
二、填空題
-
22.“對比實驗”是化學學習中行之有效的思維方法。某化學學習小組的同學在學完相關的化學知識后,走進實驗室做了如下實驗,請你參與并回答下列問題。
A.燃燒的條件 B.鐵釘生銹的條件 C.證明CO2與NaOH反應 D.分子運動的現(xiàn)象
(1)通過實驗A,可以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
(2)對于實驗B,一段時間后觀察到試管①中的鐵釘明顯銹蝕,由此得出:
鐵生銹的主要條件是鐵與水和
(3)實驗C是利用體積相同并充滿CO2的軟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進行實驗,根據(jù)塑料瓶變癟的程度證明CO2與NaOH溶液中的溶質確實發(fā)生了反應,這一反應的化學方程為
(4)實驗D的燒杯②中呈現(xiàn)的現(xiàn)象能說明分子是不斷運動的。當燒杯①中液體是濃氨水時燒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無色變?yōu)?!--BA-->組卷:56引用:3難度:0.5 -
23.某興趣小組對“蠟燭燃燒的產(chǎn)物”進行探究。
【查閱資料】蠟燭的主要成分是石蠟,石蠟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
【作出猜想】蠟燭燃燒的產(chǎn)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實驗驗證】
(1)用干冷的小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觀察到
(2)用涂有飽和石灰水的小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石灰水變渾濁,證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小明提出質疑:石灰水變渾濁不一定是生成了碳酸鈣,還可能是飽和石灰水受熱后
同學們又用圖1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1分鐘后,提起錐形瓶,翻轉后注入20mL飽和石灰水,加塞、振蕩,觀察到石灰水變渾濁,確定有二氧化碳生成。
實驗中小明觀察到一個意外現(xiàn)象:錐形瓶內(nèi)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質。
【交流討論】經(jīng)分析,同學們一致認為黑色物質是石蠟不充分燃燒生成的
為驗證一氧化碳,他們設計了如圖2所示的實驗。
【實驗驗證】
(1)實驗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團棉花,其目的是
(2)將a端插入蠟燭的焰心。
(3)用酒精燈加熱b端的糊狀物,一段時間后,觀察到黑色物質變成紅色,證明蠟燭不充分燃燒有一氧化碳生成。
(4)為防止玻璃管中的紅色物質又被氧化變成黑色,接下來的操作是:
【拓展應用】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燒會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質,浪費資源,且污染空氣。為使其充分燃燒,應采取的措施是組卷:440引用:15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