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福建省福州一中高一(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語文積累
-
1.下列各項詞語字音字形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h2>
組卷:3引用:1難度:0.9 -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成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br />①全國道德模范龔全珍老人,建國初隨丈夫甘其昌將軍回到江西老家,當時農村條件極為艱苦,她卻 ,在鄉(xiāng)村教師崗位上幾十年如一日地堅守著。
②有的黨員入黨以后,就將黨章 ,沒有再翻看過;有的黨組織搞學習教育活動,參考材料里竟然沒有黨章……長此以往,一些黨員不知黨章是什么,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③今年財政部的23號文明確對地方政府及國有企業(yè)“明股實債”行為進行限制,這一滅“實債”以求“真效”的舉措,或將使部分有效益的民營企業(yè) ,迎來發(fā)展新機遇。組卷:2難度:0.6 -
3.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h2>
組卷:13引用:1難度:0.6 -
4.對下列各句加點詞活用情況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
①下江陵,順流而東也 ②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③侶魚蝦而友麋鹿 ④西望夏口,東望武昌 組卷:276引用:15難度:0.9 -
5.下列各組中加點的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h2>
組卷:2引用:1難度:0.8
三、
-
15.閱讀散文,回答各題。
三 峽(節(jié)選)
余秋雨 ①我想,白帝城本來就熔鑄著兩種聲音、兩番神貌:李白與劉備,詩情與戰(zhàn)火,豪邁與沉郁,對自然美的朝覲與對山河主宰權的爭逐。它高高地矗立在群山之上,它腳下,是為這兩個主題日夜爭辯著的滔滔江流。
②華夏河山,可以是尸橫遍野的疆場,也可以是車來船往的樂土;可以一任封建權勢者們把生命之火燃亮和熄滅,也可以庇佑詩人們的生命偉力縱橫馳騁??蓱z的白帝城多么勞累,清晨,剛剛送走了李白們的輕舟,夜晚,還得迎接劉備們的馬蹄。只是,時間一長,這片山河對詩人們的庇佑力日漸減弱,他們的船楫時時擱淺,他們的衣帶經常熏焦,他們由高邁走向苦吟,由苦吟走向無聲。中國,還留下幾個詩人?
③幸好還留存了一些詩句,留存了一些記憶。幸好有那么多中國人還記得,有那么一個早晨,有那么一位詩人,在白帝城下悄然登舟。也說不清有多大的事由,也沒有舉行過歡送儀式,卻終于被記住千年,而且還要被記下去,直至地老天荒。這里透露了一個民族的饑渴;他們本來應該擁有更多這樣平靜的早晨。
④在李白的時代,中華民族還不太沉悶,這么些詩人在這塊土地上來來去去,并不像今天那樣覺得是件怪事。他們的身上并不帶有政務和商情,只帶著一雙銳眼、一腔詩情,在山水間周旋,與大地結親。寫出了一排排毫無實用價值的詩句,在朋友間傳觀吟唱,已是心滿意足。他們很把這種行端當作一件正事,為之而不怕風餐露宿,長途苦旅。結果,站在盛唐的中心地位的,不是帝王,不是貴妃,不是將軍,而是這些詩人。余光中《尋李白》詩云:“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边@幾句,我一直看成是當代中國詩壇的罕見絕唱。
⑤李白時代的詩人,既摯戀著四川的風土文物,又向往著下江的開闊文明,長江于是成了他們生命的便道,不必下太大的決心就解纜問槳。腳在何處,故鄉(xiāng)就在何處,水在哪里,道路就在哪里。他們知道,長江行途的最險處無疑是三峽,但更知道,那里又是最湍急的詩的河床。他們的船太小,不能不時行時歇,一到白帝城,便振一振精神,準備著一次生命對自然的強力沖撞。只能請那些在黃卷青燈間搔首苦吟的人們不要寫詩了,那模樣本不屬于詩人。詩人在三峽的小木船上,剛剛告別白帝城。
……
⑥船外,王昭君的家鄉(xiāng)過去了。也許是這里的激流把這位女子的心扉沖開了,顧盼生風,絕世艷麗,卻放著宮女不做,甘心遠嫁給草原匈奴,終逝他鄉(xiāng)。她的驚人行動,使中國歷史也疏通了一條三峽般的險峻通道。
⑦船外,屈原故里過去了。也許是這里的奇峰交給他一副傲骨,這位比李白還老的瘋詩人太不安分,長劍佩腰,滿腦奇想,縱橫中原,問天索地,最終投身汨羅江,一時把那里的江水,也攪起了三峽的波濤。
⑧看來,從三峽出發(fā)的人,無論是男是女,都是怪異的。都會卷起一點旋渦,發(fā)起一些沖撞。他們都有點叛逆性,而且都叛逆得瑰麗而驚人。他們都不以家鄉(xiāng)為終點,就像三峽的水拼著全力流注四方。
(1)下列對選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①段中“兩個主題”分別是指用沉郁的詩情表達對自然美的朝覲,以喧囂的戰(zhàn)火爭奪對山河的主宰權。
B.第②段以“輕舟”代指詩人們浪漫的詩情,以“馬蹄”代指劉備們的戰(zhàn)火。蔓延的戰(zhàn)火,讓詩人們的詩情慢慢凋零。
C.長江是詩人們生命的便道,最為艱險的三峽,則激蕩著詩人們內心的情感。
D.穿行三峽,可以感知昭君遠嫁匈奴草原的驚人之舉,可以了解屈原攪起三峽波濤的傲骨奇風。
(2)作者為什么說“結果,站在盛唐的中心地位的,不是帝王,不是貴妃,不是將軍,而是這些詩人”?
(3)“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的主要特點,請談談選文是如何體現這一點的?組卷:4引用:1難度:0.1
七、寫作
-
16.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2018年12月,江蘇常州一場關于學生懲戒制度的聽證會,讓教育懲戒的老話題再次回到公眾視野。一邊是“嚴師出高徒”的傳統(tǒng)觀念,一邊是“體罰或變相體罰”的極端個案,何去何從,一直是教育過程中面臨的現實難題。2018年12月13日的《人民日報》“大家談”欄目特別就此事提出討論,有人認為“懲戒教育勢在必行”,也有人認為愛的教育才是根本,“懲戒教育大可不必”。
請從“懲戒教育勢在必行”與“懲戒教育大可不必”中選擇一個作為題目,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認識。
要求:選定題目,明確文體,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1引用: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