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陜西省渭南市蒲城中學高一(下)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中國舊小說的第三人稱全知視角,是指敘述人并不進入作品,而是站在統(tǒng)攬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間萬事萬物無所不知曉、無所不能表現。如此,雖便于展現廣闊的生活場景,自由地刻畫、剖析人物,但失掉了文學聯系生活和讀者的最寶貴的東西:真情實感。
          魯迅對全知全能的外視角敘事的突破和改造,運用的是限制敘述原則。所謂限制敘述,是指敘事者所知道的和書中的人物一樣多,這就從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種居高臨下妄斷一切的專制態(tài)度,以有限的職能和平等態(tài)度建立起作者與讀者的新型關系,從而賦予作品以真誠性和逼真感。
          第一人稱小說在《吶喊》和《彷徨》中超過半數。第一人稱敘事的一種情況是內部第一人稱敘述,“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當事人,如《狂人日記》。魯迅在必須真實的體裁——日記中去虛構一個“迫害狂”的文學故事。當狂人成了小說的敘述者后,立刻把讀者引人到他自己觀察和體驗到的世界,他對世俗社會,歷史文化的“吃人”本質的認識,他的濃重的“罪感”意識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掙扎,在常人看來是語無倫次甚至荒唐的格調中顯示出驚人的真實性。以第一人稱敘述所沖淡和消解的文學故事的虛構性也許是《狂人日記》的最大藝術成功。
          第一人稱敘事的另一種情況是,“我”雖是故事的講述人,卻以旁觀者的身份出現。這可稱之為外部第一人稱敘述,如《孔乙己》?!犊滓壹骸分械摹拔摇敝皇窍毯嗑频甑囊粋€很不起眼的小伙計,他對周圍的世界和社會世相沒有多少明確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觀念,但孔乙己的窮酸、迂腐、落魄、善良和痛苦,以及這個世界對社會“苦人兒”的態(tài)度,都在他的帶有童真的眼光和心靈中被不動聲色朦朦朧朧地折射出來。讀者自然會伴隨著敘述人,開始以一種超然的、調侃的態(tài)度對待孔乙己,說不定還會“附和著笑”。最后隨著孔乙己的慘死而“我”的敘述口吻反倒越發(fā)輕松、平靜起來時,表層敘述與真正意義的矛盾沖突也達到了高潮。這種矛盾所產生的壓力和張力往往能產生比正面的、直接的引導更強烈的藝術效果。最終必然會使讀者從表面的“誤導”中走出來,發(fā)現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和矛盾,感受到社會的不平以及建立在不平和矛盾基礎上的人心的“冷漠”,從而以內省的態(tài)度思考自己與悲劇故事的關系和應負的道德責任。
          內部第一人稱敘述大多以充沛情感、激越語調和明確的思想傾向性構成直接作用于讀者的力量,外部第一人稱敘述則是借助敘述者的超然的或近乎“無言”的存在,把作家自身的心理經驗經由完全中立的敘述間接轉移到讀者的靈魂波動中。無論“內部”或“外部”,第一人稱“我”的“當事人”和“在場者”的身份,使小說這種虛構的形式具有了極大的藝術真實。
    (摘編自姜振昌《<吶喊><彷徨>》:中國小說敘事方式的深層嬗變》)(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舊小說的第三人稱視角以及外部第一人稱視角的優(yōu)點都是便于展現社會生活,自由刻畫人物形象,統(tǒng)攬全局。
    B.《狂人日記》虛構了一個“迫害狂”的形象,運用內部第一人稱視角向讀者敘述了一個他體驗到的“吃人”的世界。
    C.小說敘述者的敘述口吻越是輕松、平靜,就越能使矛盾沖突達到高潮,小說帶來的戲劇張力就越大。
    D.第一人稱敘述無論是“外部”還是“內部”都會使虛構的故事具有真實性,讓讀者受到觸動。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是在明確了概念的基礎上,通過舉例論證,論述了魯迅作品對中國舊小說的突破和改造。
    B.文章三四段,以《狂人日記》和《孔乙己》為例,論述了內部第一人稱敘述和外部第一人稱敘述的區(qū)別。
    C.文章重點論證了魯迅小說的藝術成就,即用第一人稱敘述賦予作品“真情實感”,消除了小說的虛構性。
    D.文章的開頭兩段和結尾部分對概念進行了具體闡釋,以突出第一人稱限制敘述在小說中的作用。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只有讓小說中的敘事者所知有限,才能充分調動讀者去體會文學故事所表現的社會現實。
    B.魯迅創(chuàng)作的小說,統(tǒng)統(tǒng)把敘述的任務交給“我”這個第一人稱,“我”實則是作者抨擊社會的代言人。
    C.《祝?!分胁捎玫氖峭獠康谝蝗朔Q敘述,是“我”對于祥林嫂悲劇的平淡敘述。作者是想用這份“冷漠”觸動讀者的內省和思考。
    D.以第三人稱視角敘事的小說非常常見,如《林黛玉進賈府》《智取生辰綱》《我的叔叔于勒》等,都是采用全知視角敘事。

    組卷:3難度:0.6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是指突然發(fā)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yè)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它具有如下一些特點:一是突發(fā)性。突發(fā)性指事件的時間、地點、方式、程度等情況,都難以準確把握;對事件起因、規(guī)模、事態(tài)變化等,也不能事先確定。二是復雜性,主要指造成原因復雜。有自然因素造成的,如地震、臺風等自然災害引發(fā)的公共衛(wèi)生事件;有人為因素造成的,如戰(zhàn)爭引發(fā)的公共衛(wèi)生事件。三是傳播的廣泛性,某些傳染病可能毫無國界地廣泛傳播。
    (摘編自《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構成要素和主要特征探討》)      材料二:作為非典疫情最為嚴重的地區(qū),當時的中國在疫情防治中暴露出諸多問題。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對疫情隱瞞不報。另一方面,當時國內比較缺乏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相關制度、應急設施。對于非典一類的新發(fā)傳染病,彼時并無任何應急預案作為指導依據。而且,許多醫(yī)院沒有足夠的隔離設施,交叉感染嚴重。這些都使得疫情難以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
    SARS之后,政府加大了對公共衛(wèi)生應急體系建設的決。心和行動。政策方面,2003年國家公布施行《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急條例》,此后又出臺了一家列“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急預案”,從國家到鄉(xiāng)鎮(zhèn)逐步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急預案。醫(yī)療救治方面,各地加強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醫(yī)療救治體系建設,包括設立專門的傳染病醫(yī)院,擴大醫(yī)療救治隊伍等。此外,中央還主導建立了一套信息通報體系,保證疫情信息快速透明地傳播。這一系列建設使我國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能力明顯提升。
    (摘編自《非典十六年之后,中國的防疫體系都有哪些進展?》)      材料三:2009年,全球爆發(fā)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國政府對此高度重視。迅速組織聯防聯控,并堅持公開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使公眾能夠了解疫情,做好防控。此外,政府還聯合科研機構進行疫苗的研發(fā)和生產,僅87天,就研制生產出全球首支獲得生產批號的H1N1甲流疫苗。
          2014年,西非爆發(fā)埃博拉疫情,中國政府積極應援非洲,同時采取國內疫情防范措施,取得了“零感染,零輸入”的可喜成績。這次疫情抗擊還成為我國首次在衛(wèi)生應急領域走出國門的成功案例。
          事實上,自非典后,我國的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處理機制已多次經受住考驗,并在實戰(zhàn)中不斷完善。國家衛(wèi)計委衛(wèi)生應急辦主任許樹強曾表示,中國經過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埃博拉疫情等重要階段的洗禮,應急能力已大大提升,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摘編自《抗擊甲流:中國在行動》)      材料四:新冠肺炎疫情洶涌襲來,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驗。面對疫情,黨中央總攬全局,對抗擊疫情作出指示,指明方向。各級黨委政府按照中央決策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全面加強防疫工作,把落實工作抓實抓細。此外,在疫情面前,我國還堅持防控工作全國一盤棋,聯防聯控,“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創(chuàng)造了十天十夜建成火神山醫(yī)院的奇跡。
          我國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防控了疫情芟延,國際社會對此普遍給予肯定。世衛(wèi)組織總干事譚德塞表示,“中方行動快速有力,速度之快、規(guī)模之大,世所罕見,我們對此表示高度贊賞?!?br />(摘編自《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的信心來自哪里》)(1)下列對于“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通常突然發(fā)生,人們事先難以準確把握某次事件發(fā)生的時間、方式、成因等情況,因此在應對時就往往會束手無策。
    B.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成因復雜,地震、臺風等自然災害,戰(zhàn)爭等人為因素都可能引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從而對公眾健康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
    C.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影響范圍廣,某些傳染病毒可能會無國界擴散,這需要各國共同應對,國際合作抗擊埃博拉疫情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D.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時,應堅持公開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這有利于把握該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規(guī)模、事態(tài)發(fā)展等信息,做好防控。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應對非典時,我國存在著部分地方政府瞞報疫情信息、缺乏新型傳染病應急預案和應急設施等問題,這使得疫情難以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
    B.2009年我國采取了一系列積極有力的防控措施抗擊甲型H1N1流感疫情,還成功研制生產了H1N1甲流疫苗,取得了抗擊疫情的勝利。
    C.正是因為經歷了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非洲埃博拉疫情三個重要階段的洗禮,我國的應急能力才能夠大大提升,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D.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我國有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贊賞,這體現出國際社會對我國疫情防的肯定,也側面顯示出我國防控疫情能力的提升。
    (3)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樣一次重大的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我國為什么能快速有效地進行防?請結合材料概括并分析。

    組卷:22引用:39難度:0.7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當玫瑰花開的時候
    [智利]佩?普拉多
          老園丁培育出許多品種優(yōu)良的玫瑰花。他像蜜蜂似地把花粉從這朵花送到那朵花,在各個不同種類的玫瑰花中進行人工授粉。就這樣,他培育出了很多的新品種。這些新品種成了他心愛的寶貝,也引起了那些不肯像蜜蜂那樣辛勤勞動的人的妒忌。
          他從來沒有摘過一朵花送人。因為這一點,他落得了一個自私、討人厭的名聲。
          有一位美貌的夫人曾來拜訪過他。這位夫人離開的時候同樣也是兩手空空,沒有帶走一朵花,只是嘴里重復嘟噥著園丁對她說的話。從那時起,人們除了說他自私、討人厭之外,又把他看成了瘋子,誰也不再去理睬他了。
    “夫人,您真美呀!”園丁對那位美貌的夫人說,“我真樂意把我花園里的花全部奉獻給您呀!但是,盡管我年歲已這么大了,我依舊不知道怎樣采摘下來的玫瑰花,才能算是一朵完整而有生命的玫瑰花。您在笑我吧?哦!您不要笑話我,我請您不要笑話我?!?br />      老園丁把這位漂亮的夫人帶到了玫瑰花園里,那里盛開著一種奇妙的玫瑰花,艷紅的花朵好像是一顆鮮紅的心被拋棄在蒺藜之中。
    “夫人,您看,”園丁一邊用他那熟練的布滿老繭的手撫摩著花朵,一邊說。
    “我一直觀察著玫瑰開花的全部過程。那些紅色的花瓣從花萼里長出來,仿佛是一堆小小的篝火噴吐出的紅通通的火苗。難道把火苗從篝火中取出來,還能繼續(xù)保持它那熊熊燃燒的火焰嗎?
    “花萼細嫩,慢慢地從長長的花莖上長了出來,而花朵則出落在花枝上。誰也無法確切地把它們截然分開——長到何時為止算是花萼,又從何時開始算作花朵?我還觀察到當玫瑰樹根往下伸展開來的時候,枝干就慢慢地變成白色,而它的根因地下滲出的水的作用,又同泥土緊緊地結合起來了。
    “結果我連一朵玫瑰花該從哪兒開始算起都不知道,那我怎么能把它摘下來送給他人?要是硬把它摘下來贈送給別人,那么,夫人,您知道嗎,一種斷殘的東西其生命是十分短暫的。
    “每年到了10月,那含苞待放的玫瑰花蕾綻開了。我竭力想知道玫瑰是在什么地方開始開花的。我從來也不敢說:‘我的玫瑰樹開花了?!铱偸沁@樣歡呼著:‘大地開花了,妙極啦!’
    “在年輕的時候,我很有錢,身體壯實,人長得漂亮,而且心地善良,為人忠厚。那時曾有四個女人愛我。
    “第一個女人愛我的錢財。在那個女人手里,我的財產很快地被揮霍完了。
    “第二個女人愛我健壯的體格,她要我同她的敵人去搏斗,去戰(zhàn)勝他們??墒遣痪?,我的精力就隨著她的愛情一起枯竭了。
    “第三個女人愛我英俊的容貌。她對我傾吐了許許多多情意纏綿的奉承話。我英俊的容貌隨著我的青春一起消逝了,那個女人對我的愛情也就完結了。
    “第四個女人愛我忠厚善良。她利用我這一點來為她自己謀取利益,最后我終于看出了她的虛偽,就把她拋棄了。
    “在那個時候,夫人,我就像是一株玫瑰樹上的四朵玫瑰花,四個女人,每人摘去了一朵。但是,如果說一株玫瑰樹可以迎送100個春天的話,那么一朵玫瑰花只能有一個春天。我那幾朵可憐的玫瑰花,就是因此而永遠地凋零了。
    “自此以后,從來沒有人在我的花園里拿走過一朵花。我對所有到我這花園的人說:‘你什么時候才能不熱衷于那些分割開來的、殘缺不全的東西呢?假如你真能把每件事物的底細明確地分清楚,假如你真能弄清玫瑰長到何時算作花萼,又從何時開始算作花朵的話,那么,你就到那玫瑰開花的地方去采摘吧!”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前三段敘述了人們對老園丁的妒忌與討厭,表現了人們對老園丁的不理解,為下文表現老園丁獨特、深刻的人生感悟作了鋪墊。
    B.作者運用了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等描寫方法以及比喻、反問等修辭手法,使小說人物形象生動、主旨深刻。
    C.老人把玫瑰開花的過程比作篝火噴吐出火苗,生動形象地說明了采摘玫瑰就如同將火苗從篝火中取出來,會斷送玫瑰的生命與美麗這一道理。
    D.老園丁的感情生活之所以沒有圓滿的結局,是因為四個女人都只愛他的外表,不愛他的本質,就像人們只是愛玫瑰花外表的美麗一樣。
    (2)小說以“當玫瑰花開的時候”為題有何作用?
    (3)這篇小說蘊含著豐富的哲理,請結合文本談幾點你的理解。

    組卷:12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1分)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科普的對象幾乎是所有人,從幼童到老年人,涵蓋各種專業(yè)、職業(yè)人群,比常規(guī)教育的覆蓋面要廣得多。然而,科普①      ,只能是常規(guī)教育的補充。那么“科普什么”就很重要了。大部分人接受科普的目的是獲取那些學校沒教或者是前沿的科學知識,但只有知識和結論還不夠。
          科普活動本質上更像是一種“通信”,通信的效果只能以接收方接收到的有效信息量來評估。發(fā)送得再多、再深刻、再精確,②      ,通信就失敗了,科普就沒有效果。怎么做科普效果才好呢?我們總結了九個字:抓熱點、接地氣、講故事。“抓熱點”就是用熱點主題吸引公眾參加,“接地氣”就是要消除與公眾的距離和障礙,“講故事”才能夠始終留住公眾的注意力。
          那么誰來做科普呢?有三個群體:第一個群體是做科學新聞報道的媒體人;第二個群體是科普專業(yè)工作者:第三個群體是科技工作者,主要是指正在從事科學研究的職業(yè)科學家。這三個群體③       ,揚長避短才是正道。
    (1)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2)分別用一句話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過12個字。

    組卷:8引用:8難度:0.9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氣者,人之根本也?!弊鋈俗鍪?,都應該有那么一股子氣。這股氣有不同表現形式,如大氣、才氣、勇氣、骨氣等??v觀歷史長河,那些經得住歲月沖刷的,往往是“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那些能讓后人啟迪思維、浸潤心靈的,大多是清正風氣、嘉言懿行。從“三過家門而不入”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從“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到“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能在現場就不在會場”……種種凜然意氣、凌云志氣、沖天豪氣,長存于人們的記憶中,為一代代人標定了精神坐標。
          你最欣賞哪股氣?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組卷:5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