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江西省景德鎮(zhèn)市高三(上)第一次質檢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7/21 8:0:9
一、選擇題(本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公元前538年,楚國令尹子木整頓田制和軍賦,創(chuàng)立了“量入修賦”的制度,即根據(jù)收入的多少征集軍賦。這從本質上反映出當時( ?。?/h2>
A.井田制度趨于瓦解 B.宗法觀念漸趨松弛 C.分封秩序陷入混亂 D.禮樂文化不復存在 組卷:17引用:10難度:0.9 -
2.大英博物館藏有一只漢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種工匠和七位監(jiān)督人員的名字。這反映了當時的官營手工業(yè)( ?。?/h2>
A.生產(chǎn)技術先進,面向市場 B.生產(chǎn)人員眾多,效率低下 C.生產(chǎn)專業(yè)細化,官府掌控 D.生產(chǎn)成本較低,官府出資 組卷:53引用:122難度:0.9 -
3.曹魏時期,曹丕命陳群選拔“德充才盛”、“有識鑒”之人擔任中正,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三條標準,選拔“俊秀之士”,一時間“儒雅并進”。由此可知當時( )
A.古代選官制度的標準不斷變化 B.古代選官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權 C.九品中正制被世家大族所操控 D.九品中正制選拔官員德才并舉 組卷:17引用:39難度:0.9 -
4.唐太宗對南朝后期競相模仿蕭子云書法的風氣表示不屑,認為其“僅得成書,無丈夫之氣”,只有王羲之的書法才“盡善盡美”,于是連西州(今吐魯番)幼童習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書帖。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地位的確立,是因為( )
A.皇帝好惡決定社會對藝術的評判 B.王羲之的藝術成就不可超越 C.藝術水平與時代選擇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響藝術評判標準 組卷:399引用:122難度:0.9 -
5.《文獻通考》載:“宋代設官之制,名號、品秩一切襲用唐舊?!嗜?、六曹、二十四司,互以他官典領,雖有正官,非別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劣诠偃耸谑苤畡e,則有官、有職、有差遣。”材料表明( ?。?/h2>
A.宋代完全沿襲了唐代官制 B.宋代實行官稱與職掌分離便于控制 C.三省六部制已不存在 D.宋代官制更完備,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組卷:6引用:3難度:0.7 -
6.宋熙寧年間(1068-1077年),全國興修水利工程10793處,其中兩浙路修建1980處。此外,還在東南沿海修筑了長達500余里的江北捍海堰和浙江捍海石塘、錢塘江工程等。這反映了( ?。?/h2>
A.連年暴雨導致嚴重澇災 B.水利政績成為擢升依據(jù) C.江南經(jīng)濟發(fā)展推動水利建設 D.人口大量增加需要新耕地 組卷:80引用:14難度:0.9 -
7.明清時期,松江因為技術創(chuàng)新,最早形成棉布產(chǎn)業(yè)基地。佛山因為掌握了先進的制鐵技術,雖然并沒有原材料和市場,還是成為了最大的制鐵業(yè)基地。類似還有景德鎮(zhèn)的制瓷業(yè)、溫州的皮革業(yè)、臺州的印刷業(yè)等。上述材料主要反映明清時期( )
A.手工業(yè)生產(chǎn)出現(xiàn)專業(yè)化和區(qū)域化 B.技術創(chuàng)新推動生產(chǎn)方式變化 C.手工業(yè)生產(chǎn)技術地方保護性較強 D.市場開拓促進經(jīng)濟結構調整 組卷:61引用:9難度:0.7 -
8.近代《青浦縣鄉(xiāng)土志》載:“自租界北辟,男以鬻販營生而奢華漸起,女以紗絲工作而禮教鮮存矣?!边@表明( )
A.千古變局催生救亡圖存 B.堅船利炮加劇民族危機 C.綱常禮教束縛婦女解放 D.工業(yè)文明沖擊傳統(tǒng)思想 組卷:4引用:8難度:0.7 -
9.《資政新篇》的“法法類”的新道德29項措施中,第一條和最后一條都是強調天王專制的權威,其權威來源于上帝教的信仰。中間的大量內容展現(xiàn)了洪仁玕理想中的以“柔遠人之法”為指導的“新天新地新世界”的圖景。這些措施( )
A.傳遞了適度改革的意愿 B.徹底否定了封建禮教 C.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體 D.廣泛傳播了西方思想 組卷:11引用:6難度:0.7
四、【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
-
28.材料: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脊髓灰質癥是當時威脅全球的疾病之一。美國的脊髓灰質炎病毒疫苗研究取得重大進展,喬納斯?索爾克的滅活疫苗成為第一個獲得美國政府批準的疫苗。阿爾伯特?薩賓認為,由減弱但仍具有活性的脊髓灰質炎病毒組成的疫苗將比滅活疫苗更有效,因為它可以產(chǎn)生終身免疫力。然而,他需要數(shù)百萬名受試者來記錄他的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在美國并沒有足夠的未接種疫苗的人進行測試。與此同時,在蘇聯(lián),脊髓灰質炎的發(fā)病率正在急劇上升。1956年1月,蘇聯(lián)派斯莫羅廷采夫、楚馬科夫等人前往美國與索爾克和薩賓等幾位美國科學家進行交流,同年6月,薩賓在美國國務院授權下,并經(jīng)過聯(lián)邦調查局的嚴格審查后,前往蘇聯(lián),與蘇聯(lián)研究人員在一起工作并倡導他的活病毒疫苗。1959年,楚馬科夫決定組織首次大規(guī)模臨床試驗,使用薩賓的弱化活毒株制成的口服脊髓灰質炎病毒疫苗(OPV),在全蘇的1000萬名兒童身上進行了試驗,結果證明了這種方式是成功的。幾年后蘇聯(lián)根除了脊髓灰質炎的威脅,蘇聯(lián)取得的成功推動了美國大規(guī)模的疫苗臨床試驗。今天,口服脊髓灰質炎疫苗正努力在全球根除這種疾病。
——摘編自孔維琴《冷戰(zhàn)時期美蘇疫苗合作及其當代啟示》(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美蘇疫苗合作的時代背景。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當時美蘇疫苗合作取得成功的原因。組卷:0引用:2難度:0.5
五、【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
2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馬端臨(1254-1323年),饒州樂平人。他“用心20余年”,于1307年著成348卷的中國典章制度通史專著——《文獻通考》。馬端臨在編撰《文獻通考》時,仿效《通典》體制而加以豐富擴大。全書雖通古今,但有關宋朝史實則占了一半以上?!段墨I通考》“本之經(jīng)史,而參之以歷代會要以及百家傳記之書”,宋代部分多取之于宋代四部國史及歷朝會要,形成了以“文”“獻”“注”三者結合的典志體史書的獨特編纂形式。在治史的指導思想及方法論上,馬端臨較前代學者有很大的進步。他注意對封建社會結構進行全面考察,如《文獻通考》將“食貨”部分擴充為八考27卷,并置于首位。其次特別注意歷史變革的階段,并對變革的各階段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摘編自房列曙、木華主編《中國文化史綱》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馬端臨能夠著成《文獻通考》的因素,并對《文獻通考》進行簡要評價。組卷:8引用:7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