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2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2023年單元測試卷(四)
發(fā)布:2024/8/9 8:0:9
一、選擇題
-
1.燃放煙花爆竹是我國的傳統(tǒng)習俗,如圖是2019年春節(jié)期間我市某地PM2.5含量隨時間變化趨勢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 />
組卷:120引用:5難度:0.8 -
2.某同學誤將少量高錳酸鉀當成二氧化錳加入氯酸鉀中進行加熱制取氧氣,部分物質質量隨時間變化如圖所示,下列關于該過程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h2>
組卷:55引用:10難度:0.5 -
3.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下列有關空氣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h2>
組卷:1059引用:77難度:0.7 -
4.下列關于氧氣的說法正確的是( ?。?/h2>
組卷:64引用:6難度:0.8 -
5.下列各組物質中,前者屬于純凈物,后者屬于混合物的是( )
組卷:27引用:4難度:0.9 -
6.區(qū)別空氣、氧氣和二氧化碳三種氣體的最好用( ?。?/h2>
組卷:9引用:2難度:0.7 -
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
組卷:1146引用:63難度:0.5
五、科學探究題
-
21.某興趣小組開展“測定密閉容器中某種氣體的體積分數(shù)”的探究實驗。
【實驗1】按圖1所示裝置,用紅磷燃燒的方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
【實驗2】按圖2所示裝置,在集氣瓶內壁用水均勻涂附鐵粉除氧劑(其中輔助成分不干擾實驗),利用鐵銹蝕原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
(1)實驗1中,紅磷熄滅后,集氣瓶冷卻至室溫,打開K,水能倒吸入集氣瓶的原因是
(2)為提高實驗的準確性,以上兩個實驗都需要注意的事項是
(3)實驗過程中,連接數(shù)字傳感器,測得實驗1、實驗2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分別如圖3、圖4所示。依據圖3、圖4信息,
(4)結合你學習經驗,若要尋找紅磷或鐵粉除氧劑的替代物。用圖1或圖2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該替代物應滿足的條件是組卷:62引用:7難度:0.6 -
22.甲、乙、丙三同學在學完了第二單元后,對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非常感興趣,想探究能否用其他物質來代替紅磷完成該實驗。他們選取了紅磷、鐵絲、硫粉、木炭、鎂條(鎂是一種金屬)等進行如下探究:
(1)甲同學首先認為不能用鐵絲代替紅磷,他的理由是
(2)乙同學認為也不能用硫粉、木炭代替紅磷。他的理由是
(3)小蘭用如圖1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冷卻后水能進入集氣瓶中的原因是,其原因可能是15
(4)對于鎂條三同學憑已有的知識無法判斷,于是他們進行了如下探究:他們用如圖2所示裝置和光亮的鎂條進行實驗,將鎂條點燃后迅速放入集氣瓶中燃燒,觀察到鎂條發(fā)出耀眼的白光,有白色粉末狀物質產生,冷卻后打開止水夾,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大于集氣瓶容積的(實驗過程中所有操作都是正確的)。為了讓實驗取得成功,同學們進行實驗時的第一步操作是25
(5)如果鎂條只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則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約是其容積的,現(xiàn)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大于其容積的15,根據空氣的組成可推出減少的氣體中有氮氣。25
問題:氮氣為什么減少呢?
假設一:氮氣與瓶內其他物質反應而減少。
假設二:
通過以上實驗你認為能否用鎂條代替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
(6)如圖3所示,關閉止水夾a、b、c,使過量的紅磷和木炭分別在盛有空氣的等容積的A、B兩瓶中同時燃燒,燃燒停止并冷卻至室溫。
①若只打開止水夾a、c,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②若只打開止水夾b、c,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③若同時打開止水夾a、b、c,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組卷:55引用:4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