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浙江省舟山市沈家門一中八年級(下)月考科學試卷(6月份)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題有15小題,第1-10小題,每小題3分,第11-15小題,每小題3分,共50分。請選出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 1.科學研究中,人們通過一定的科學方法,建立一個適當?shù)哪P蛠泶婧头从晨陀^對象,并通過研究這個模型來揭示客觀對象的形態(tài)、特征和本質。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br />

    組卷:100引用:3難度:0.6
  • 2.如圖,小敏用條形磁鐵使鐵釘豎直靜止在空中,細線緊繃且質量不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

    組卷:90引用:4難度:0.5
  • 3.在實驗室制取和收集氣體的四種裝置中,下列用法不正確的是(  )

    組卷:58引用:6難度:0.5
  • 4.陽臺種植滿足了一些城市白領的田園夢。小科在陽臺上種植的番茄進入掛果期,下列相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h2>

    組卷:71引用:3難度:0.5
  • 5.對于圖中所示的四幅圖,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br />

    組卷:81引用:4難度:0.5
  • 6.我國生產(chǎn)的新冠疫苗屬于滅活疫苗。滅活疫苗是指先對病毒或細菌培養(yǎng),然后用加熱或化學方法將其殺死,但保留相應抗原的免疫原性。生產(chǎn)滅活疫苗時常用到甲醛的水溶液來殺死細菌病毒。下列有關甲醛(HCHO)的說法正確的是( ?。?/h2>

    組卷:2引用:1難度:0.5
  • 7.變壓吸附法的原理是利用分子篩吸附氮氣和氧氣能力的差異將二者進行分離。在吸附塔中,通過加壓與減壓的交替循環(huán),可以使分子篩重復使用。部分過程的示意圖如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組卷:58引用:1難度:0.7
  • 8.在杭州市余杭區(qū)仁和街道新橋村有一棵千年樹齡的古銀杏樹,它的“樹心”已經(jīng)朽爛,變成了一棵“空心樹”。可是,這棵古樹在當?shù)卣痛迕竦谋Wo下還是枝繁葉茂、生命力旺盛。由此推斷,朽爛掉的“樹心”是這棵樹的( ?。?/h2>

    組卷:158引用:6難度:0.5
  • 9.磁共振成像是一種較新的醫(yī)學成像技術,它采用強靜磁場和變化磁場使人體組織成像。若攜帶金屬物做磁共振成像,強靜磁場會吸引鐵質物品,變化磁場會使攜帶的金屬中產(chǎn)生感應電流,從而使金屬發(fā)熱面灼傷病人,重則危及生命。上述說明中,有涉及到的知識是( ?。?/h2>

    組卷:23引用:2難度:0.5
  • 10.含有雜質的某硝酸銨樣品,經(jīng)測定其含氮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40%,則其所含有的雜質一定有( ?。?/h2>

    組卷:78引用:2難度:0.5
  • 11.圖中甲是在有光照條件下驗證氧氣是否由綠色植物釋放出來的裝置;乙和丙是另2個裝置,通常可作為甲的對照實驗的裝置是( ?。?br />

    組卷:44引用:4難度:0.5

四、分析計算題(本題有6小題,第30、31題各6分,第32、33小題各8分,第34題10分,第35題12分,共50分)

  • 34.2021年,馬延和研究團隊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國際上首次在實驗室實現(xiàn)了從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涉及60余步代謝反應以及復雜的生理調控;而馬延和團隊的人工合成淀粉技術只需11步,其技術路線如圖所示;綠色植物(以玉米為例)光合作用和使用馬延和團隊的人工合成淀粉技術合成等量淀粉的對比如表所示?;卮饐栴}:

    玉米淀粉 人工合成淀粉
    能量轉化效率 2% 7%
    生產(chǎn)條件與方式 陽光、灌溉、施肥施藥、收割 全天候車間生產(chǎn)
    生產(chǎn)周期 4-6個月 1-2天
    占地面積 5畝地 1米3反應器
    (1)馬延和團隊的人工合成淀粉技術可分為以下兩個階段:
    階段1:從x能→電能→氫能→甲醇:
    階段2:以甲醇為原料通過“C1→Cy→C6→淀粉”的策略,多步酶催化合成淀粉。
    據(jù)圖分析,在階段1中,x能為
     
    能,利用氫能合成甲醇的反應物為
     
    ;在階段2中,Cy為甘油酮(C3H4O3),則y的值為
     
    (填寫數(shù)字)。
    (2)馬延和團隊的人工合成淀粉過程與綠色植物光合作用過程均需多種
     
    作為催化劑。淀粉屬于糖類物質,對人體的重要作用是
     
    。
    (3)馬延和團隊的人工合成淀粉技術雖處于實驗室階段,但對解決糧食危機和減少碳排放有著重大意義。據(jù)表分析,該技術相較于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在解決糧食危機問題上的優(yōu)勢是
     
    。(寫出2點)

    組卷:109引用:2難度:0.5
  • 35.我市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許多貧困戶因大棚蔬菜種植而脫貧。番茄是常見的大棚種植蔬菜,因為它富含維生素,很受人們青睞。兩年前,某校的生物老師為幫助貧困戶盡快增產(chǎn),組織引導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進行科學實驗,探究番茄的生命活動規(guī)律。圖甲是他們總結的番茄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圖乙是一段時間內二氧化碳濃度和光照強度對大棚內番茄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曲線。請回答下列問題:

    (1)番茄的一生中,發(fā)育的起點是
     

    (2)圖甲中C在結構層次上屬于
     
    。
    (3)圖甲中的2是由3(花)結構中的
     
    發(fā)育而來的。2中含有的有機物主要是由1通過
     
    合成的,并通過葉脈和4中的篩管運輸來的。
    (4)圖甲中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番茄植物體的
     
    。
    (5)分析圖乙可知,對大棚中的番茄采取
     
    兩項措施可以提高產(chǎn)量。
    (6)該興趣小組的同學還發(fā)現(xiàn)溫度與番茄生長有密切的關系。他們將番茄放在特定的實驗裝置中,連續(xù)12小時光照,再連續(xù)12小時黑暗。實驗結果如表(“mg/h”表示“毫克/小時”):
    溫度(℃)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mg/h) 1.75 2.50 3.15 3.85 3.50 3.00
    黑暗下釋放二氧化碳(mg/h) 0.75 1.10 1.60 2.25 3.00 3.50
    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得出,溫度控制在
     
    ℃時,番茄積累的有機物最多。
    因此,他們根據(jù)上述的探究結果,為大棚種植戶提出了合理的增產(chǎn)建議。

    組卷:7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