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陜西省西安市鐵一中學高三(上)月考歷史試卷(9月份)

發(fā)布:2024/7/25 8:0:9

一、選擇題(共32小題,每小題1.5分,計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公元前六世紀末,魯國的三位國相掌控國家大勢,其家城墻超出周朝的規(guī)格,魯定公帶軍隊去“墮三都”,但沒成功。晉獻公時為保太子位,不許群公子住國內(nèi),晉國沒有了“公族”,而代替公族的卿族興起。此后大權(quán)長期為卿族掌握,晉后來被趙、韓、魏三家所分。這兩件事一定程度上( ?。?/h2>

    組卷:12引用:14難度:0.5
  • 2.秦統(tǒng)一時,秦始皇收六國冠服賜予近臣御史、侍中或郎中使用,不同職事承擔者使用不同服。這表明了當時( ?。?/h2>

    組卷:13引用:6難度:0.6
  • 3.武則天臨朝稱制期間,宰相中科舉出身的只有韋思謙等四人。但到武則天稱帝期間,僅明經(jīng)、進士出身者就激增到二十人,占這個時期宰相總數(shù)的一半左右。這種變化說明了(  )

    組卷:21引用:8難度:0.8
  • 4.嘉慶七年(1802),戶部侍郎兼管錢局二品大員周興岱任江西主考時,卻以南書房行走(即在南書房當值的官員)的身份擅發(fā)告示,收受賄賂。這反映當時(  )

    組卷:224引用:29難度:0.6
  • 5.據(jù)《漢書》記述,西漢中后期地方家庭常以土地和資產(chǎn)分給親戚、貧窮鄰居、村民,還建立起對本地名山、神靈祭拜的控制權(quán)。國家對其管理難度也逐漸加大。據(jù)此可知,西漢中后期(  )

    組卷:3引用:8難度:0.6
  • 菁優(yōu)網(wǎng)6.如圖是中國古代一面銅鏡背面的局部,圖飾為葡萄,它的制作朝代應當是( ?。?/h2>

    組卷:204引用:8難度:0.9
  • 7.18世紀,荷蘭的銀行給商戶貸款利率為3%,英國為4%-5%,而同期中國錢莊、票號的利率平均為39.2%。據(jù)此可知( ?。?/h2>

    組卷:10引用:3難度:0.5
  • 8.元朝時,大規(guī)模的漕糧海運前所未有,海外貿(mào)易繁榮,泉州還被譽為“世界第一大港”。這反映出當時( ?。?/h2>

    組卷:194引用:13難度:0.9
  • 9.墨家提出“不黨父兄,不偏富貴,不嬖顏色,賢者舉而尚之”的思想;名家鄧析子提出“無厚”主張,他說“君有三累……惟親所信”;法家韓非子說“能去私行公法者,則兵強而敵弱?!睋?jù)此可知,戰(zhàn)國時期( ?。?/h2>

    組卷:31引用:11難度:0.8
  • 10.下列選項中史實與結(jié)論之間邏輯關(guān)系正確的是( ?。?br />
    史實 結(jié)論
    A 公元前403年,趙烈侯進行改革,“選練舉賢,任官使能”“節(jié)財儉用,察度功德” 社會變革促進了儒家思想傳播
    B 賈思勰主張“凡人家營田,須量己力,寧可少好不可多惡”,強調(diào)“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 有效地抑制了世家大族的土地兼并
    C 朱熹認為“未有天地之先,畢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無此理,便亦無天地” 科學地揭示了自然界的奧秘
    D 郭守敬奉元世祖之命修訂新歷,進行實測,提出“歷之本在于測驗,而測驗之器莫先儀表” 為制定精確的歷法奠定了基礎(chǔ)

    組卷:18引用:4難度:0.7
  • 11.公元前4世紀50年代的雅典與公元前5世紀50年代的雅典形成了凄慘的對照:反映公民狀況晴雨表的戲劇主題,從對城邦集體生活的批判模仿轉(zhuǎn)變?yōu)橹粚λ饺松畹臒酥箫埡汪~的價格上感興趣。年輕人傳統(tǒng)的信仰被摧毀,同時又沒有什么可以取代傳統(tǒng)成為他們的精神支柱。材料中的雅典人精神生活的變化說明了雅典( ?。?/h2>

    組卷:19引用:6難度:0.6
  • 12.早期羅馬實行習慣法,貴族享有法律解釋權(quán)。公元前5世紀中期,平民通過斗爭迫使貴族同意成立由平民和貴族聯(lián)合組成的“十人委員會”,制定了《十二銅表法》。該法的制定(  )

    組卷:200引用:37難度:0.5

二、非選擇題(33題20分,34題12分,35題10分,36題10分)

  • 35.南學與北學
    ??南北朝時期,儒學有南學與北學之分。“南北所治,章句好尚,互有不同”。南方儒士大多濡染玄風,注重探尋玄學義理;北學嚴守漢儒傳統(tǒng),注重名物訓詁。
    ??南、北儒士研習經(jīng)書,偏重不同的注本(對儒家經(jīng)典的注釋本)。以《左傳》為例,南朝流行“杜預注本”,北朝流行“服虔注本”。然而,南梁崔靈恩常引用“服虔注本”來詰難“杜預注本”,引領(lǐng)論辯之風。北魏有名儒“兼讀杜、服,隱括(修訂)兩家,異同悉舉”。這一時期,南北政權(quán)常互派使節(jié),他們也往往借機相互考校儒學。
    ??隋滅陳后,將大量士人遷至北方。隋煬帝大舉征召儒生,“使相與講論得失于東都(洛陽)之下”,勝出者多為南方儒士。其后他們大多在北方活動和授徒。唐初,“四方儒士,多抱負典籍,云會京師”。唐太宗下詔統(tǒng)一五經(jīng)文本和注釋。孔穎達兼采南北,撰成《五經(jīng)正義》,高宗時頒行全國,成為官方經(jīng)學定本。
    (1)指出南北朝時期南學與北學分立的時代背景。
    (2)概述南北朝至隋唐時期儒學走向統(tǒng)一的過程及意義。

    組卷:66引用:6難度:0.5
  • 3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敦煌位于今天甘肅省的西部,是內(nèi)地通往西域的門戶。從漢代經(jīng)魏晉南北朝,到隋唐五代,通過陸上絲綢之路,中外交往頻繁,敦煌因此匯聚了東西方的多種文化。規(guī)模宏大的莫高窟石窟中保存的精美壁畫、雕塑,融匯了中國、印度、中亞乃至希臘文明等多種元素。1899年,在敦煌石窟中發(fā)現(xiàn)了大批寫本殘卷。這批珍貴文書被聞訊而來的英、法、俄、日等國的所謂“探險家”劫走,僅有小部分留存于國內(nèi)。文獻時間跨度從晉到宋,唐朝的最多,總數(shù)在四萬件以上,被稱為敦煌文書。其內(nèi)容以佛經(jīng)為主,也有大量的儒家經(jīng)典、官私文書以及道教、摩尼教、基督教的經(jīng)典。除了漢文文獻外,還有絲綢之路上許多民族所使用語言文字寫成的文獻,如藏文、梵文、于闐文、粟特文等文獻。敦煌文書、敦煌石窟以及相關(guān)考古發(fā)現(xiàn),吸引了世界各國的學者,在20世紀形成了一門世界性的學問--敦煌學。
    --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等(1)根據(jù)材料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敦煌學所依靠的資料。
    (2)根據(jù)材料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指出敦煌學成為一門世界性學問的原因。

    組卷:1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