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福建省龍巖市連城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2/4 5:30:2

一、現(xiàn)代文閱讀(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

  • 1.閱讀,回答問題。
    材料一:
          風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也是古今文人托物言志的重要意象。在我國古詩詞中,“東風”一詞出現(xiàn)的頻率遠高于其他幾個方向的風。這主要是由于東風意指春風,具有美好寓意,也與我國東臨大海的地理位置和季風性氣候關(guān)系密切。因此,在漢語的文化語境中,東風基本等同于春風。
          文學作品中的“東風”是拉開春天序幕的使者。與春天相伴而生的“東風”,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帶來的是生機與希望。李白“東風隨春歸,發(fā)我枝上花”,表達了對美好未來的向往。此外,“東風”因其季節(jié)性與時效性的特點,常被比喻為成就大事的關(guān)鍵因素或重要時機。
          然而,古代詩詞中,“東風”所到之處并非一概意味著春和景明,其“破壞力”也不容小覷。尤其對于愛花之人,眼見一夜東風后的滿地落紅,感傷與無奈之情油然而生,如“東風歇,香塵滿院花如雪”就表達了作者對“東風”的幽怨之情。更甚者,“東風”會帶來一種飽受摧殘的境遇。
          我國農(nóng)諺說:“春雨貴如油。”初春時節(jié),來自我國東南沿海的東(南)風一般會帶來豐沛的雨水,對靠天吃飯的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十分有利,因此是古人所企盼的。人們對“東風”的企盼從全國各地農(nóng)諺對于“東風”與降水的關(guān)聯(lián)描述中可見一斑:“春東風,雨祖宗”(江蘇)、“四季東風是雨娘”(湖南)、“一日東風三日雨,三日東風一場空”(廣西)。這些農(nóng)諺也反映出先人對于農(nóng)時重要性的認識,有一定的科學意義。
    “東風”還是一味中藥。東風草具有清熱明目等功效?!皷|風”也是一種菜名。晉左思《吳都賦》中也有“東風”菜的相關(guān)記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東風”一詞有了新的時代含義。1958年元旦創(chuàng)刊的光明日報《東風》副刊,名字就取自毛澤東“東風壓倒西風”的著名論斷。1992年,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深圳特區(qū)報》發(fā)表的新聞通訊,就引用唐朝詩人李賀詩句“東方風來滿眼春”作為標題。
          東風,是最能勾起中國人無限想象的自然物象之一?!皷|風夜放花千樹”里有中國人獨特的浪漫情愫;“等閑識得東風面”中有中國人樸素而深刻的哲思;“東方風來滿眼春”則標舉著中國人引領(lǐng)風氣的文化自信。
    (摘編自蔣坎帥《如何“識得東風面”——談?wù)劇皷|風”的文化內(nèi)涵》)材料二:
          林黛玉藝術(shù)形象研究特別是對其悲劇命運認識的過于政治化,使人們對黛玉詩詞活動中的幾個相關(guān)材料沒有引起足夠的注意,因此未能全面認識曹雪芹對林黛玉的情感和態(tài)度。
          這些材料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時黛玉抽的那支詩簽:“只見上面畫著一枝芙蓉,題著‘風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舊詩,道是:莫怨東風當自嗟?!卑础皷|風”一詞有時在詩詞戲曲中指代家長,“自嗟”有自我埋怨之意,這就表明曹雪芹對林黛玉既十分同情又婉轉(zhuǎn)地批評她不該埋怨“東風”,應當對自己進行一些反省。
    “東風”在《紅樓夢》中并非只有這一處喻指家長,還有幾處也頗值得注意,其中最集中的要算七十回詠柳絮詞那節(jié),而且黛玉和寶兩人的詞中都涉及了“東風”,而態(tài)度卻大不一樣。黛玉的《唐多令》:“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這里的“嫁”從柳絮而言尚可與“婚嫁”相通,實際上就是“交給”或“托付”之意;而喻人則顯然不能喻指“婚嫁”,因為黛玉并未嫁給寶玉。所以這里的“東風”就是指“春”。這首詞表現(xiàn)了黛玉對于賈府家長們的不滿:林家將黛玉交給你們,但你們對我的終身大事沒有做好安排。
          有意思的是,寶釵《臨江仙》的“東風”卻完全是另一種作用與評價:“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边@里的“春”也和“東風”一樣,都是喻指那種可以決定“柳絮”們命運的力量。曹雪芹在這里寫出了她在潛意識中對現(xiàn)在這種處境的滿意,而且禁不住流露出希望能借助外界的這一主導力量使自己夢想成真。曹雪芹也暗示,在對待黛玉和寶鋼這兩個少女的態(tài)度方面,賈府老一輩還是公平的:“卷得均勻”。
          這次詠柳絮的詩詞活動中薛寶琴的《西江月》也有“東風”二字:“三春事業(yè)付東風,明月梅花一夢?!睆难毲俦救藖碚f,這里的“東風”是就事論事。但我以為曹雪芹可能暗示賈府的三位小姐(“三春”)的終身大事都由老一輩(“東風”)來作主,命運都十分不幸。所以這次詩詞活動中的“東風”的含義是統(tǒng)一的。
          看來林黛玉意識或潛意識中總是將“東風”這個意象作為一種能主宰花草命運的力量來表現(xiàn)的,而她自稱是“草木之人”,所以在她的詩詞中就常以“東風”這個意象來喻指賈府長輩,表達自己的希望、失望、煩悶以及悲愁。七十回《桃花行》中“風”當然也是指“東風”,一共是五處。當然不能每一處都對號入座式地將“東風”翻譯成“長輩”,那樣詩味就全消失了。我認為,這些東風意象的興、比作用有所不同,其中第十五句的“憑欄人向東風泣”一句頗可玩味。林黛玉在這里表現(xiàn)了對某種能操縱他人命運的力量的期盼和尋求理解的心情,因此這個“東風”象征賈府長輩的意義比較明顯。
    “東風”喻指賈府長輩還可以從探春的判詞和燈謎中得到印證。探春判詞中有“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兩句,這里的“夢”無論是探春夢家人,還是家人夢她,皆可通?!皷|風”當指家人,首先是指長輩。
          當然,也不可將《紅樓夢》中的所有“東風”都一一坐實,還是應當從實際的語言環(huán)境出發(fā)作具體分析。比如五十回蘆雪庵邢岫煙的《詠紅梅花》詩“桃花芳菲杏未紅,沖寒先已笑東風”,就看不出喻指家長之意。
    (節(jié)選自周思源《莫怨東風當自嗟——林黛玉形象研究的一個盲點》)(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風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也是古今文人托物言志的關(guān)鍵意象,在漢語的文化語境中,東風基本等于春風。
    B.在古詩詞中,與春天相伴而生的“東風”大多數(shù)情況下帶來了生機與希望,但也會帶來不能輕視的“破壞力”。
    C.材料二中黛玉的《唐多令》和寶釵的《臨江仙》里“東風”都有“賈府長輩”之意,但是黛釵對其態(tài)度并不相同。
    D.材料二曹雪芹借《西江月》中“東風”一詞,可能暗示了“三春”命運十分不幸,終身大事都由“東風”來作主。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
     

    A.材料一中古人對東風的期盼,可以從東風與降水的相關(guān)農(nóng)諺里看出,這有一定的科學意義。
    B.從材料一中可以看出,隨著時代的變遷,“東風”一詞的內(nèi)涵也與時俱進,不斷被賦予新的含義。
    C.材料二中曹雪芹借詩簽中“莫怨東風空自嗟”委婉表示希望林黛玉不要一味埋怨賈府家長,也應自省。
    D.材料一中作者引用詩句闡述“東風”的豐富內(nèi)涵;材料二中作者則著力闡釋“東風”所喻指的“家長”之意。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第二段觀點的一項是
     

    A.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陸游《釵頭鳳?紅酥手》)
    B.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杜牧《金谷園》)
    C.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赤壁》)
    D.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
    (4)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特點。
    (5)《紅樓夢》十七至十八回中,賈寶玉在大觀園題詠的《怡紅快綠》里有“對立東風里,主人應解憐”的詩句,而此處“東風”指的是“主人”即貴妃元春,并非“賈府長輩”。這說明了什么?請聯(lián)系材料二,談?wù)勀愕恼J識以及受到的啟發(fā)。

    組卷:4引用:3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碑  匠  崖
    張  港
    “那個……那啥,你問碑匠崖呀?那你算是問對人了,這我知道。在早呀,這兒不叫碑匠崖,叫白砬子。”
    “砬子?”
    “砬子就是陡立高聳的大石頭,石頭山。”
    “昨叫的碑匠屋呢?”
    “說這話呀,那是小鬼子進東北的第十二個年頭。俺們這兒呀,來了抗聯(lián)五團。抗聯(lián)打仗厲害,這不奇,奇的是啥呢?奇的是五團有個碑匠。我說大記者,你經(jīng)多見廣,你聽說過部隊有碑匠的嗎?”
    “碑匠,就是石匠唄?!?br />“不不不,那可不對。碑匠是碑匠,石匠是石匠,兩碼事兒。石匠打個碾子鏨個磨,摳個馬槽子啥的。碑匠可不是。碑匠,頭一樣得力氣大,能把大石頭翻得來倒得去。二是識文斷字,跟你們記者一樣,是識字分子。不識字咋刻字?三是能攀山,為得塊好石料,什么懸崖絕壁都得上去?!?br />“你問部隊要碑匠干啥?那用處可大了。打仗哪能不死人有人犧牲了,碑匠就打個石碑,記下姓名。五團有大事,碑匠也鏨出文字,埋地下留給后人。”
    “沒有碑可鏨時,碑匠就騎上馬,跑出幾十里,刻塊石頭,再跑回來。這可熱鬧了!日本鬼子大隊人馬沖那一塊石頭去了。你說咋的,石頭上的字是‘中國人一齊打日本’。末了的字是‘五團’。團長說:‘一個碑匠,頂?shù)靡恢ш犖?,調(diào)得日本兵滿山瞎跑?!?br />“啥?他叫啥名呀?別打岔,你聽我說呀。”
    “有這么一天呀,碑匠正琢磨事兒,團長、政委走來了,二人爭吵得厲害。碑匠聽明白了。啥事呢?上邊下了令,要打下白石鎮(zhèn)。白石鎮(zhèn)石頭墻,日本兵多,不扔百八十條人命是拿不下來的,可軍令如山。怎么打?他們爭的是這個?!?br />“第二天一早,碑匠不見了。有人想起,昨晚吃飯就沒見這人。”
    “團長到碑匠的窩棚,見立柱上刻著白茬字:天黑打白石鎮(zhèn),必勝?!?br />“啥意思呢?不管啥意思,備馬備槍,打白石鎮(zhèn)?!?br />“水往東西流,話分兩頭說。撂下五團說碑匠。這頭呢,碑匠爬上白砬子頂上,用大繩把自己順下。就揮大錘,使大釬,刻出兩個大字,一個字有一鋪炕大?!?br />“白砬子下就是俺們屯。人人抬頭仰臉看新鮮,慢慢看明白了,倆字:抗日?!?br />“嚯——這家伙,厲害,抗日抗上了白石砬子。”
    “‘抗日’倆大字刻得了,大繩上吊著的碑匠沖屯里反復喊‘全來瞧全來看——打走日本王八蛋——’”
    “人人抿嘴笑,相互囑咐著:‘可不能讓日本人知道?!?br />“白石壁上的碑匠,一邊把字往深處擴,一邊唱上了二人轉(zhuǎn)‘劉為大來關(guān)某我為二呀,涿州范陽你是老三哪……’”
    “這么折騰,日本人能不知道嗎日本兵用迫擊炮,照白砬子就是猛轟,可是,炮彈上去,打個出溜兒滑就掉地上了,碰子上只留個白點兒?!?br />“炮彈打得火星子亂迸,碑匠照樣擴字,還唱:‘想當年大哥無食他把草鞋賣呀哈——二哥我身擔著且腐盤——’”
    “炮這么打,人還有個活命有敢看的說,人肉一塊一塊往下掉,掉了大腿掉胳膊。不說了,不說了?!籽卤诔闪思t崖壁?!?br />“別哭呀丫頭。你一哭,我不好往下講了。”
    “怎么打炮,‘抗日’兩個字還在。你想想,有這么倆大字明晃晃立著,日本鬼子哪受得了?鎮(zhèn)里的日本兵全調(diào)來了,一齊開槍,子彈一打一個白點兒,跟碑匠的鏨子似的。子彈打光了,算是看不出字了?!?br />“再說五團這邊。老鄉(xiāng)跑來報告石崖刻字的事,團長心痛得一腳踢翻一塊大石頭,就掏槍喊人要給碑匠報仇。政委說:‘碑匠這是引出鎮(zhèn)里的鬼子,讓咱們打空城,拿下白石鎮(zhèn)。’”
    “后來?后來那還用說?拿下了白石鎮(zhèn)唄。子彈、炮彈全打石頭砬子了。沒子彈的日本兵,那還扛收拾?!?br />“完了?沒完。沒過多長時間,你說咋的,白碰子上又出字了比上回的‘抗日’還大。這回刻的是‘消滅小日本’。”
    “打哈爾濱來了日本工兵,吊繩子打上炮眼,一炮一炮,炸掉了‘消滅’和‘小’?!毡尽瘋z字不敢炸了——炸‘日本’,那不成了自己炸自己?”
    “還沒完。過了些日子,‘日本’倆字上頭,又刻出字來,成了‘打倒日本’?!叭毡救诉€是得炸呀,這回連‘日本’倆字一塊堆兒炸個利索?!?br />“人人傳說,‘日本’都炸了,小鬼子要完蛋了。真的,沒過多長時間,日本鬼子投降了?!?br />“你問碑匠叫啥名呀?讓我咋說呢?頭一個,后來知道是姓耿,名就不知道了。第二個是誰,都不知道,第三個就更不知道了。反正是中國人,沒留下姓名呀,你就記這事吧?!?br />“沒完,沒完,還有事?我說呀,你們記者說話頂用,跟大領(lǐng)導說說,這碑匠崖,老這么光著板兒也不中呀,還得刻上字呀還得刻上字呀……”
    (1)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本中老人說,碑匠與石匠并不相同,原因在于碑匠能識文斷字,一個碑匠,頂?shù)蒙弦恢ш犖?,調(diào)得日本兵滿山瞎跑。
    B.文本中團長、政委之所以爭吵,是因為白石鎮(zhèn)石頭墻,日本兵又多,會造成大量的傷亡,又不得不打,卻不知怎么打。
    C.文本中團長到碑匠的窩棚見立柱上刻著白茬字,當即決定備馬備槍攻打白石鎮(zhèn),這說明團長對碑匠的信任。
    D.文本中碑匠懸吊在石崖上,唱著二人轉(zhuǎn),刻著抗日口號,目的就是為了吸引日本兵,為大部隊攻打白石鎮(zhèn)贏得時間。
    (2)下列對文本藝術(shù)特點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別哭呀丫頭”這處描寫,一方面說明老人故事講述得很生動,另一方面也說明在這場戰(zhàn)斗中碑匠犧牲的慘烈。
    B.小說主要寫了抗聯(lián)隊伍中特殊的戰(zhàn)士——碑匠。他們身上展現(xiàn)的高貴的品質(zhì),對生活在當下的我們?nèi)杂袉l(fā)意義。
    C.小說中碑匠并未正面出場,而是借助老人的講述,運用了側(cè)面描寫的方式,讓讀者認識到碑匠鮮活的形象特征。
    D.文中老人在講述白石鎮(zhèn)情節(jié)時,采用平敘方式詳細敘述五團如何打下白石鎮(zhèn),意在表明作戰(zhàn)的艱難。
    (3)怎樣評價小說中多次出現(xiàn)的在石碑和石崖上“鏨字”或“想要刻字”的行為?
    (4)小說的藝術(shù)就是講故事的藝術(shù),請簡要分析本文在講述故事上有何特點及其作用。

    組卷:7引用:8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自古以來,中國人的飲食習俗都  ①“冬至餃子夏至面”“雨前香椿嫩如絲”“立秋啃秋瓜”等民間俗語皆是對節(jié)氣飲食文化的提煉,直至今日仍不過時,因此,我圍繞不同節(jié)氣的特色美食,創(chuàng)作了《二十四節(jié)氣吃什么》系列插畫,讓人們在了解“吃什么”的同時,對節(jié)氣背后的歷史淵源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對我而言,色彩是十分重要的表現(xiàn)元素。我注重在大自然中取色,  ②。如插畫《春分》描繪了大面積的粉色櫻花,并點綴鵝黃色和嫩綠色,直觀地呈現(xiàn)出春意盎然的景象。夏季以綠色系為主。但從《立夏》到《大暑》,又呈現(xiàn)出由淺綠到深綠的微妙變化。
          在人們的慣常思維中,春天的場景大多是暖色系,  ③,但在進行插畫創(chuàng)作時,卻可以打破常規(guī),注重情緒的表達。插畫《立冬?貓》,雖然窗外寒風陣陣,但家中的暖黃色壁紙、冒著熱氣的紅色水杯,一只睡得香甜的橘色小貓,營造出暖意十足的空間基調(diào),這未嘗不是一種對節(jié)氣面貌的真實記錄。
          四季交替,節(jié)氣輪轉(zhuǎn),每時每刻都可以化作斑斕的色彩,留在畫作中,更印在我們的記憶里。
    (1)請給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2)下列句中的“我們”與文中加點的“我們”的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我們似乎應該研究一下,古代的詩人們都在什么場合才用“木”字呢?(林庚《說“木葉”》)
    B.這番話不免啰唆,但是我們原在咬文嚼字,非這樣錙銖必較不可。(朱光潛《咬文嚼字》)
    C.他那種垂頭喪氣,和他那蒼白小臉上的眼鏡,降服了我們。(契訶夫《裝在套子里的人》)
    D.每逢這類人講到中國文藝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們不可輕信。(錢鍾書《談中國詩》)
    (3)“冬至餃子夏至面”“雨前香椿嫩如絲”等諺語在文中有什么表達作用與效果?請簡要分析。

    組卷:5引用:3難度:0.4

四、寫作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錢鍾書先生被稱為有著“照相機式”的記憶力,精通六門外語、學貫中西,在文、史、哲等多個領(lǐng)域都有著深入的研究和豐碩的成果。他說過:“越是聰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楊振寧先生在粒子物理學、統(tǒng)計力學和凝聚態(tài)物理等領(lǐng)域都作出了里程碑性貢獻;35歲時即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在很多場合題詞時,最喜歡題“寧拙毋巧,寧樸毋華”八個字。
          錢鍾書先生和楊振寧先生分別是人文科學領(lǐng)域和自然科學領(lǐng)域天賦極高的“天才”,但他們都強調(diào)“笨”“拙”“樸”,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
          請結(jié)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10引用:9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