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寧夏銀川六中九年級(上)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1-20每小題1分,21-30每小題1分,共4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 1.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的建造工程是目前國內規(guī)模最大,技術最復雜,施工難度最大的項目。在施工過程中涉及下列項目,其中不屬于化學學科研究領域的是( ?。?/h2>

    組卷:19引用:2難度:0.6
  • 2.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關于化學、物質、人類活動和環(huán)境問題的認識,合理的是(  )

    組卷:515引用:48難度:0.7
  • 3.下列實驗操作符合操作規(guī)范的是(  )

    組卷:0引用:1難度:0.8
  • 4.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是( ?。?/h2>

    組卷:106引用:2難度:0.8
  • 5.下列性質中,屬于物質化學性質的是(  )

    組卷:76引用:8難度:0.9
  • 6.在我國古代的許多發(fā)明中不屬于化學發(fā)明的是( ?。?/h2>

    組卷:77引用:12難度:0.9
  • 7.空氣是人類生產活動的重要資源。下列生活生產中用到的氣體不是來自空氣的是( ?。?/h2>

    組卷:1225引用:53難度:0.7
  • 8.小明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人體呼出的氣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比吸入的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的探究實驗.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如圖所示,那么小明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

    組卷:905引用:25難度:0.7
  • 9.下列有關空氣的說法錯誤的是( ?。?/h2>

    組卷:13引用:1難度:0.7
  • 10.某同學在用量筒量取蒸餾水時,俯視量筒液面讀數(shù)為40毫升,倒出部分蒸餾水后,仰視量筒液面讀數(shù)為35毫升。則該同學倒出的蒸餾水的實際體積( ?。?/h2>

    組卷:422引用:6難度:0.7
  • 11.走進實驗室,我們學會了科學探究的最基本的操作,以下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h2>

    組卷:17引用:1難度:0.5
  • 12.目前,我國重點城市的空氣質量日報的監(jiān)測項目不包括( ?。?/h2>

    組卷:17引用:8難度:0.7

四。實驗探究(共20分)

  • 37.許多物質燃燒都伴隨發(fā)光放熱的現(xiàn)象,王剛同學認為有發(fā)光放熱現(xiàn)象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王剛小組的同學對此展開了探究。
    【提出問題】有發(fā)光放熱現(xiàn)象的變化都是化學變化嗎?
    【猜想與假設】猜想1:都是化學變化;猜想2:不一定都是化學變化。
    【實驗與分析】同學們設計了下列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
    (1)將干冷的燒杯罩在蠟燭燃燒火焰上,觀察到;
    a.燒杯內壁出現(xiàn)
     
    。
    b.手摸燒杯壁有
     
    感覺。
    (2)將燒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觀察到
     
    。
    分析:蠟燭燃燒產生的新物質是
     
    ,蠟燭燃燒為
     
    變化。
    (3)觀察白熾燈(燈絲為鎢絲):
    通電前 通電中 通電后
    燈絲為銀白色固體 發(fā)出白光,手摸燈感覺發(fā)燙 燈絲為銀白色固體
    分析:通電前后,鎢絲本身沒有發(fā)生變化,燈泡通電發(fā)光、放熱屬于
     
    變化。

    組卷:57引用:1難度:0.7
  • 38.某同學設計了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實驗裝置如圖1。該同學的實驗步驟如下:
    ①將圖中的集氣瓶液面以上分為5等份,并做好標記。
    ②將導管上的彈簧夾夾緊,點燃紅磷,并立即伸入集氣瓶內,塞緊橡皮塞。
    ③充分反應后,打開彈簧夾。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前應檢查裝置的
     

    (2)步驟②的現(xiàn)象是
     
    ;步驟③打彈簧夾后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由此可得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約為
     
    ,寫出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
    (3)由該實驗可推出氮氣
     
    (填“易”或“難”)溶于水和其化學性質
     
    (填“活潑”或“不活潑”)結論。
    (4)實驗中最終氣體減少的體積常常小于拉瓦錫測定的
    1
    5
    ,從裝置和操作的失誤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
     
    。
    (5)不能用木炭和鐵絲代替紅磷測定空氣成分的原因分別為
     
    ,
     

    (6)有同學對上述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如圖2,這樣改進后的優(yōu)點
     
    。

    組卷:8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