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安徽省合肥市肥東二中高二(下)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樹立和堅持正確史料觀念
張秋升 當前,新史料源源不斷地被發(fā)現,史料范圍在逐漸擴展,人們獲取史料的途徑、方式和速度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進步。不過,史料終究要由人來處理,歷史研究者的史料觀念直接影響著史料處理和學術研究水平。當前,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歷史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提高研究水平和創(chuàng)新能力,亟須樹立和堅持正確的史料觀念。
既要重視出土文獻,也要重視傳世文獻。自王國維的“二重證據法”在學術上取得巨大成功后,學術界越來越重視地下出土文獻,再加上考古學的興起與發(fā)展,一些人形成了出土文獻更能反映歷史真實的認知。實際上,出土文獻也是人寫的,同樣存在造偽的可能。相比傳世文獻,出土文獻的優(yōu)勢主要在于沒有經過世間流傳帶來的失真。但也應看到,傳世文獻在世間流傳既有可能導致失真,也有可能經過歷代史家的考證去除原來之偽。還應看到,出土文獻自己不會說話,需要史家的解讀,同樣無法避開主觀因素。因此,不能簡單地認為出土文獻比傳世文獻更能反映歷史真實,必須處理好出土文獻和傳世文獻的關系。
既要重視史料范圍的擴展,也要重視史料深度的挖掘。隨著史學研究新領域新視角的拓展、史學新理論新方法的運用,原來不被人們關注的遺存進入了史料的范圍,如圖片、音像、口述資料等。隨著史料范圍的擴展,可以利用的史料越來越多,但有的歷史研究者對一些基本史料的利用還處于“淺嘗輒止”狀態(tài),缺乏深入挖掘。史家與史料的關系是一種反復對話的關系,隨著時間的推移、研究問題的不同、史家認識角度的轉換和認識水平的提高,對同一史料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從中勾稽出來的歷史信息也是不同的,一些基本史料是歷史信息取之不竭的源泉,也是某一研究領域的基本支撐。
既要重視直接史料,也要重視間接史料。直接史料又被稱為第一手史料或原始史料,間接史料也被稱為第二手史料或轉手史料。很多人認為,直接史料價值高,間接史料價值低,因而高度重視直接史料,對間接史料相對重視不夠。重視直接史料固然沒錯,輕視間接史料則不可取。直接史料的稀少是史家難以擺脫的困境,此其一。其二,直接史料也未必符合歷史真實?;貞涗浺话惚徽J為是直接史料或第一手史料,但回憶者的立場及其記憶能力會影響史料的真實性;被采訪者受采訪者影響,也可能導致失真。可見,直接史料和間接史料都應得到重視。
既要重視運用數據庫、互聯(lián)網搜集史料,也要重視閱讀原始文本史料。人們?yōu)榱吮M快獲取相關史料,常常圍繞自己的選題擬定關鍵詞查找史料。但這也帶來了新問題:通過數據庫和互聯(lián)網得到的史料是“查找”出來的,而不是“閱讀”出來的,“查找”出來的史料往往會因為缺失史料存在的背景而使研究者不了解史料的語境,難以真正理解史料中蘊含的歷史信息,容易造成對史料的誤讀。對于互聯(lián)網時代史料的搜集與運用,比較合理的做法是:第一,閱讀原著,掌握本專業(yè)和相關研究領域的基本史料,了解史料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第二、閱讀原著要上下貫通、左右相連,大體判定基本史料的價值;第三,加強理論修養(yǎng),強化問題意識,從多角度審視史料;第四,將查找自數據庫和互聯(lián)網的史料與來自原始文本的基本史料對勘,反復比較、確立聯(lián)系,恰當地擺放到各自的位置;第五,將查找自數據庫和互聯(lián)網的史料引入文章時,努力做到史論水乳交融、渾然一體。
(摘編自《人民日報》2019年11月04日09版)(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國維的“二重證據法”在學術上取得了巨大成功,這就使得一些人據此形成了出土文獻更能反映歷史真實的認知。
B.出土文獻自己不會說話,同樣需要史家的解讀,既要解讀就無法避開主觀因素,這些解讀難免會出現一些失誤。
C.史家與史料是一種反復對話的關系,一些基本史料的利用還比較浮淺,需要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
D.直接史料雖然可信度較高,但史家難以擺脫直接史料稀少的困境。而且,直接史料也未必真符合歷史的真實。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整體來看,本文采取總分的行文結構,緊扣論點從四個方面平行展開論述,層次非常清晰,論證有力。
B.在首段,作者指出新史料不斷被發(fā)現的現狀,點出史料終究要由人來處理的事實,然后提出了中心論點。
C.作者主要采用作對比和舉例子的論證方法,有力地論證了既要重視直接史料,也要重視間接史料的觀點。
D.在最后一段,作者先指出運用數據庫、從互聯(lián)網上搜集史料存在的弊端,然后提出了比較合理的對策。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出土文獻雖比傳世文獻更能反映歷史真實,但因其也是人寫的,同樣存在造偽行為,仍需仔細甄別。
B.目前,可利用的史料越來越多,史料范圍的擴展可彌補史家對基本史料的利用“淺嘗輒止”的不足。
C.史家高度重視直接史料,而對間接史料重視不夠,主要是因為直接史料價值高,間接史料價值低。
D.直接史料價值雖高,但也未必符合歷史真實,同樣需要仔細甄別,如此直接史料的意義才能真正顯現。組卷:4引用:2難度:0.6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社會治理》記者:我國脫貧攻堅取得重大勝利,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出臺了哪些關鍵性扶貧政策?
章文光(國務院扶貧項目檢查負責人):貧困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生存與發(fā)展,我國扶貧工作在不同歷史階段制定了符合國情的政策措施,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扶貧開發(fā)道路。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扶貧開發(fā)工作,把扶貧事業(yè)擺到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先后就扶貧開發(fā)工作出臺了一系列方針政策。這一系列政策涉及扶貧開發(fā)的重點任務、制度保障、體制建設、實施路徑等,并構成一個有機聯(lián)系的政策體系,是對以往扶貧開發(fā)戰(zhàn)略的豐富和發(fā)展。中國之所以能夠在扶貧領域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制定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和脫貧攻堅戰(zhàn)略。此外,全國各地要按照“中國的脫貧標準”精準發(fā)力補短板,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黨的十八大以來,每年中央一號文件幾乎都對扶貧工作進行了部署。整個“十三五”時期間,我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規(guī)模推進脫貧攻堅,每年就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召開重要會議,針對不同階段面臨的不同問題,部署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力度之大、規(guī)模之廣、成效之顯著,前所未有。
《社會治理》記者:脫貧攻堅的重大勝利,徹底改變了貧困地區(qū)的面貌,改善了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了群眾生活質量。您認為貧困地區(qū)的人民群眾得到的最大實惠是什么?
章文光:貧困地區(qū)人民群眾得到的最根本實惠是“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收入達標、不愁吃不愁穿、衛(wèi)生醫(yī)療、義務教育、住房保障,這些在現實中都已經實現。云南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qū),飲水問題可能比住房問題更嚴重,這些地區(qū)千年來靠天吃水,儲備雨水飲用,缺水、衛(wèi)生問題非常嚴峻。國家投入很多資源,包括大量的資金、技術的創(chuàng)新,把潔凈的飲用水泵引到山上,千年來沒有解決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現在已經全部解決,群眾從中得到的實惠不言而喻。貧困地區(qū)人民群眾還得到了“溢出性實惠”。從某種角度上看精準扶貧可以理解為財富的再分配,在再分配過程中會產生“溢出效應”。比如在精準扶貧過程中實現的移風易俗,人民群眾就得到了很多實惠。致貧原因是多方面的,因婚、因喪也是致貧原因,在農村流傳著“一個媳婦半條命”“一場喪事兩頭空”的說法,尤其是在民族地區(qū),婚喪嫁娶請客吃飯連續(xù)幾天,就吃空了吃窮了,還因此借外債,從而導致貧困。在精準扶貧過程中,通過組織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活動等舉措,實現了移風易俗,現在因婚喪致貧的家庭已經很少。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貧困地區(qū)人民群眾在精準扶貧政策執(zhí)行過程得到了額外的、溢出性實惠。
(選自訪談《中國脫貧攻堅的偉大成就和未來展望》,2021年1月《社會治理》)材料二:
2020年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后,中國將有1億左右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提前十年實現聯(lián)合國203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的減貧目標,書寫了世界反貧困史上的偉大傳奇。
首先,脫貧攻堅戰(zhàn)為全球減貧事業(yè)作出了中國貢獻,為發(fā)展中國家政府開展減貧樹立了“標桿”。從減貧速度看,中國明顯快于全球。在中國精準扶貧的實踐中,政府是貧困識別、貧困干預、貧困退出以及脫貧成效評估等減貧全過程的主導性主體。在脫貧攻堅戰(zhàn)中,中國政府加大財政專項投入,通過“中央統(tǒng)籌、省負總責、市(地)縣抓落實”多層級政府間合力協(xié)作制度安排提升政府扶貧整體效能,激發(fā)并形成扶貧合力,不斷完善政府、市場、社會互動以及專項扶貧、行業(yè)扶貧、社會扶貧聯(lián)動的大扶貧格局,凝聚擺脫貧困的強大動力。中國政府發(fā)揮減貧主導作用為全球應對經濟增長帶動減貧普遍弱化的挑戰(zhàn)樹立了典范。
其次,中國精準扶貧方略的成功實踐,為解決貧困治理一系列世界難題提供了中國方案。按照精準扶貧方略的頂層設計,中國逐步形成和完善了自上而下(指標規(guī)??刂?、分級負責、逐級分解)與自下而上(村民民主評議)相結合的精準識別機制,對國際減貧瞄準方法的完善具有積極意義。圍繞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四個問題構建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落實的工作機制,為解決一系列貧困治理難題提供了方法。此外,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不僅彰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優(yōu)勢和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yōu)勢,也強調要發(fā)揮脫貧主體的能動性,“智”“志”雙扶,從而激發(fā)脫貧內生動力。其中包含的內源式扶貧、合力扶貧、制度扶貧等理論及實踐,對于為國際貧困治理理論創(chuàng)新提供了借鑒,對于推動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加快擺脫貧困的進程具有重要作用。聯(lián)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曾高度肯定中國的減貧方略,他指出,“精準減貧方略是幫助最貧困人口、實現203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宏偉目標的唯一途徑。中國已實現數億人脫貧,中國的經驗可以為其他發(fā)展中國家提供有益借鑒”。
(摘編自黃承偉《中國新時代脫貧攻堅的歷史意義與世界貢獻》,2020年7月)(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我國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扶貧開發(fā)之路,這與我們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制定了符合國情的扶貧政策與措施是分不開的。
B.我國制定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和脫貧攻堅戰(zhàn)略,并依照“中國脫貧的標準”精準發(fā)力補短板,因此,脫貧是必然的。
C.激發(fā)脫貧內生動力,一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優(yōu)勢和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勢,二要發(fā)揮脫貧主體的能動性。
D.中國的貧攻堅戰(zhàn)為全球減貧事業(yè)作出了中國貢獻,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同時也獲得了全球人民的高度肯定。
(2)根據材料一,下列選項不屬于“溢出性實惠”的一項是
A.扶貧干部在“重男輕女”嚴重的工作村公開選賢舉能,選拔了有才能的女干部做村主任。
B.扶貧干部大力鼓勵村民種植“土家莓茶”,并幫助村民網上賣茶,讓不少家庭實現了脫貧。
C.因脫貧需要,扶貧隊在碗米溪村開發(fā)集體經濟,這一舉措讓村民有了前所未有的凝聚力。
D.涼水村的村民田老八總在村子里散布不利團結的信論,后因扶貧工作隊的幫助而被感化。
(3)中國的脫貧攻堅經驗能給世界提供“中國方案”,你認為材料中哪些脫貧方案可以給其他發(fā)展中國家提供有益的借鑒?組卷:4引用:3難度:0.7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3.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鄰居們
老 舍 明先生對不識字的太太放縱兒女,和鄰居吵鬧,辭退仆人這些事,給她一些自由,以為是為明家露臉。明先生的頭抬得很高。他有在洋人那里賺錢的職業(yè),他求不著別人,所以用不著客氣。他永遠不看書,因為書籍不能供給他什么。可是,他究竟還有點不滿意。他清清楚楚的看見自己身里有個黑點,象水晶里包著的一個小物件。可是他沒法去掉它,它長在他的心里。
鄰居是對兒姓楊的小夫婦,明先生看不起他們,總以為教書的人是窮酸,沒出息的。尤其叫他恨惡楊先生的是楊太太很好看。他看不起教書的,可是女教書的——設若長得夠樣兒——多少得另眼看待一點。楊窮酸居然有這夠樣的太太,比起他自己的要好上十幾倍,他不能不恨。
明先生的小孩偷了楊家的葡萄。界墻很矮,孩子們不斷的過去偷花草。對此,楊先生始終不愿說什么,他似乎想到明家夫婦要是受過教育,自然會自動過來道歉,可明家始終沒來。楊太太決定找明太太去。
楊太太很客氣:“明太太吧?我姓楊。”
明太太準知道楊太太是干什么來的,而且從心里頭厭惡她:“啊,我早知道。”
楊太太所受的教育使她紅了臉,而想不出再說什么??墒撬仨氄f點什么?!皼]什么,小孩們,沒多大關系,拿了點葡萄?!?br />“是嗎?”明太太的音調是音樂的:“小孩們都愛葡萄,好玩。我并不許他們吃,拿著玩?!?br />“我們的葡萄,”楊太太的臉漸漸白起來,“不容易,三年才結果!”
“我說的也是你們的葡萄呀,酸的;我只許他們拿著玩。你們的葡萄泄氣,才結那么一點!”
“小孩呀,”楊太太想起教育的理論,“都淘氣。不過,楊先生和我都愛花草。”
“明先生和我也愛花草?!?br />“假如你們的花草被別人家的孩子偷去呢?”
“誰敢呢?”
“你們的孩子偷了別人家的呢?”
“偷了你們的,是不是?你們頂好搬家呀,別在這兒住哇。我們的孩子就是愛拿葡萄玩。”
楊太太沒法再說什么了,嘴唇哆嗦著回了家。作為最新式中國人的楊先生不便于當面交涉,客客氣氣的寫封信吧,只求明先生囑咐孩子們不要再來糟?;ú荨?br /> 信是楊家仆人送過去的,被明太太窩回去了。
下午,老媽子拿進一封信來。楊先生接過一看,門牌寫對了,可是給明先生的。他忽然想到扣下這封信,可是馬上覺得那不是好人應干的事。告訴老媽子把信送到鄰家去。
“拿回去吧,我們不看這個!”
“給明先生的!”老媽子說。
“是呀,我們先生沒那么大工夫看你們的信!”
“是送錯了的,不是我們的!”
“送錯了的?”明太太翻了翻眼,馬上有了主意:“叫你們先生給收著吧。當是我看不出來呢,不用打算詐我!”啪的一聲,門關上了。
怎么處置這封信呢?私藏別人的信件?拆開看看?是不光明的。想來想去,楊先生決定給外加一個信封,改上門牌號數,扔在郵筒里。第二天早晨,夫婦忙著去上學,忘了那封信。
下學回來,剛要吃飯,聽見明家鬧起來了。飯后,楊家的老媽子知道了消息:明先生打太太是為一封信,要緊的信。楊先生想必定就是他所存著的那封信了。既是要緊的信,為什么不掛號,而且馬馬虎虎寫錯了門牌呢?混蛋應受懲罰。他想起那些葡萄來……第二天早晨把那封送錯的信和勸告明家管束孩子的信一齊發(fā)了,他不希望明先生悔過,只教明混蛋看看讀書人是怎樣的客氣與和藹,是君子就夠了。
明先生見著了寫信的人,知道了信的內容:他和一個朋友借著外國人的光兒私運了一些貨物,被那個洋人曉得了。所以他擔心,命令太太去索要那封信。明太太寧肯挨打也不肯去,這太難堪了,就誣說楊家不給。明先生的氣不打一處來,就憑個窮酸教書的敢跟我斗氣。哼!他向孩子們發(fā)了命令。
郵差下午四點多送來了信。明先生看完,心中說不出是難受還是痛快。痛快的是,他看明白了那封寫錯了門牌的信,楊先生沒有拆開;難過的是另一封,使他更討厭那個窮酸,他覺得只有窮酸才能那樣客氣,客氣得討厭。
路上,楊先生滿心痛快:既然把那封信送回了原主,而且客氣的勸告了鄰居,這必能感動了明先生。
一進家門,他愣了,院中的花草好似垃圾箱忽然瘋了,一院子滿是破爛兒。他知道這是誰作的。怎么辦呢?他想要冷靜的找主意,可冷靜不了,他的那點野蠻的血沸騰起來。扯下衣服,撿起兩三塊半大的磚頭,隔著墻向明家的窗子扔了去。聽著玻璃的碎裂,他心里痛快。他似乎忽然由文明人變成野蠻人,覺出自己的力量與膽氣,象赤裸裸的洗澡時那樣舒服,無拘無束的領略著一點新的生活味道。他等著明先生來找他打架。
明先生不想過來,因為他覺得楊先生不那么討厭了??粗扑椴A?,雖不高興,可也不十分不舒服。他開始想到囑告孩子們不要再去偷花??梢幌肫饤钐植荒懿缓迼钕壬?;可是恨與討厭,他現在覺出來,是不十分相同的?!昂蕖庇心敲匆稽c佩服的氣味在里頭。
第二天是星期日,楊先生在院中收拾花草,明先生在屋里修補窗戶。世界上仿佛很平安,人類似乎有了相互的了解。
(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葡萄事件”和“信件事件”在因果上不關聯(lián),但帶動了兩家人情緒的發(fā)展,人物個性得到充分展現,構成頗具喜劇色彩的情節(jié)。
B.明先生認為楊先生窮酸,楊先生認為明先生混蛋,他們各自猜測著對方,自覺優(yōu)越,作者從有限視角來敘述,讓讀者覺得分外可笑,同時也很可悲。
C.小說通過心理、神態(tài)、語言、動作等描寫,塑造了明太太自私、霸道、蠻不講理、嫉妒心強而又自作聰明,市儈兼潑婦的形象。
D.小人物、小事件、小篇幅,合乎老舍短篇小說“集中”“緊湊”的要求,最精巧的是人與事的配合,時合時分地推動著小說的發(fā)展。
(2)楊先生在“葡萄”和“信件”兩件事中發(fā)生了心理變化,請據此分析其形象特征。
(3)老舍是文化型的偉大的小說家,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現北京的市民社會,小說情節(jié)出人意料,結尾耐人尋味。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小說的主旨。組卷:10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1小題,11分)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很多人熱衷于喝湯,認為喝湯更有營養(yǎng)更補身體。①
對于那些高尿酸和痛風患者來說,并不是說,湯就再也不能喝了。這些人群往往需要控制攝入嘌呤的總量,嘌呤含量較高的肉湯類最好少吃或不吃。尤其要注意不要喝有營養(yǎng)的但含嘌呤較高的濃肉湯,如羊肉湯、魚肉湯。最好選擇喝蔬菜湯,比如番茄湯,富含營養(yǎng)且清淡,可以幫助人體補充水分,沖淡身體中尿酸的成分,幫助人體加速排出尿酸。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2)簡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內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關系的句子,表達簡潔流暢,不超過55個字。組卷:0引用:1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2021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號召全黨“大力發(fā)揚紅色傳統(tǒng),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隨后,“賡續(xù)”一詞便迅速活躍于各大主流媒體。
“賡續(xù)”既強調持續(xù)不斷,也強調在延續(xù)的基礎上有新的收獲,相比“繼續(xù)”一詞,它承載著更多厚重的內涵。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賡續(xù)“這個詞語給予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與思考呢?請結合材料內容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認識和態(tài)度。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組卷:4引用:3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