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年四川省攀枝花市高考語文三模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史書敘事之“事”的品格      在中國史學發(fā)展史上,如實直書是深刻影響史學品格的重要傳統(tǒng)之一,這里說的“實”就是事實,用今天的話來理解,可以稱為歷史事實。兩漢時人評論《史記》敘事之“善”時指出“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漢書?司馬遷傳》)這里說的“實錄”,可以理解為以事實為對象的歷史記載。自此以下,“實錄”在中國史學的話語體系中始終占據核心位置,而記事之準確、真實成為史學的品質所在。
          司馬遷、班固等人雖然沒有針對史書所記“事實”進行明確說明,但是在一些相關的表述中,可以見到兩漢時人對于“事實”的理解,司馬遷批評《莊子》中的《畏累虛》《亢桑子》等篇目,“皆空語無事實”(《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王充論《論衡?書解》篇以“《尚書》《春秋》采掇史記……書亦為本,經亦為末,末失事實,本得道質”,作為質疑六經之高地位的依據。荀悅改紀傳體《漢書》為編年體《漢紀》,他自稱其書“質之事實不誣,通之萬方而不泥”(《漢紀序》),他所說的“事實”,包括法式與鑒戒、廢亂與持平、兵略與政化、術藝與文章等各方面豐富的史事。這些情況表明,古代史家對于書寫“事實”具有共同的訴求,這種訴求不受史書體裁或其他因素的約束。
          古往今來,正直、優(yōu)秀的史家都提倡“直書其事”而排斥“曲筆阿時”。劉知幾和吳兢同為史官,兩人因在修實錄方面具有共同的直書情操而結下了深厚的學術友誼。劉知幾從史學批評角度寫了《直書》《曲筆》《忤時》(均見《史通》)等名篇,提倡秉筆直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留給后人理論性啟示;吳兢不畏權勢,斷然拒絕宰相張說提出修改實錄以飾已過的懇求,為“當今董狐”(《新唐書?吳兢傳》)。北宋史學批評家吳縝在《新唐書糾謬》一書中,對史書所記“事實”作出了明確定義,他說:“有是事而如是書,斯謂事實。”由此把前人關于史書采撰和書事的認識進一步凝練了。吳縝還討論了“事實”“褒貶”“文采”三者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并強調應當以“事得其實”為第一要義,而不能“徒以褒貶,文采為事”。明代李善長等人修撰元史,明確以“但據事直書,具文見意,使其善惡自見”(《元史》)為其凡例。
          在史學發(fā)展史上,由于立場不同而對同一個歷史人物形成兩種極端評價的事例不在少數,往往造成“立言之指,各有所借,章奏之文,互有是非”的情況,對此,顧炎武提倡“作史者兩收而并存之”,如此,則可以使后之君子“如執(zhí)鏡以照物”,事實也就得以留存于世。
          中國史書敘事有自身的體系和特征,這一古老而又厚重的史學傳統(tǒng)在三千余年的歷史檢驗中每每發(fā)出光彩。西方在近代以后的史學發(fā)展史上,也不乏有相近理念的提出而與中國史學遙相呼應。當下,公眾史學走進社會深層,人們高呼“人人都是自己的歷史學家”,從而為歷史研究和歷史撰述開辟了更廣闊的空間。與此同時,史學家仍要繼承和發(fā)揚古代史家博覽善擇的采撰傳統(tǒng),從人人所記的“歷史”中抽繹出那些能夠反映一定時期事物發(fā)展本質的“歷史事實”,對它們區(qū)分類例,撰述成篇,使后人得以尋其路徑觀察歷史借鑒歷史。
    (摘編自朱露川《文史知識》,2020年第5期)(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我國史學品質表現(xiàn)為記事準確、真實,這與“如實直書”的史學傳統(tǒng)有關聯(lián)。
    B.“實錄”以事實為對象記載歷史,自司馬遷以來,在中國史學中始終占據核心位置。
    C.“直書其事”是中國史學家共同提倡的史書敘事傳統(tǒng),這一傳統(tǒng)歷經檢驗而不衰。
    D.博覽善擇是我國史學家的采撰傳統(tǒng),因而人人所記的歷史是史學家撰述的內容。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二三段多處援引古代典籍,目的是論證古代優(yōu)秀史學家對“事實”的理解基本一致。
    B.文章列舉劉知幾、吳兢的事例,是為了論證他們有共同的情操和追求而結下了深厚的學術友誼。
    C.文章引用顧炎武的觀點,認為由此可以解決對同一歷史人物評價不同而造成的“各有所借”“互有是非”的問題。
    D.文章的論證思路是從史學家對“事實”的理解和重視到對“直書其事”的提倡和堅守,從概念到實踐,從歷史到當下。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充、荀悅等人對于書寫歷史“事實”有共同的訴求,這種訴求不受史書體裁及其他因素的制約。
    B.史學發(fā)展史上,史學家對如何記錄歷史事實不斷豐富和完善,形成了中國古老而又厚重的史學傳統(tǒng)。
    C.北宋吳鎮(zhèn)主張把“事實”放在第一位,否定“褒貶”與“文采”的作用,進一步豐富了前人的認識。
    D.后人可以從記錄的能反映一定時期事物發(fā)展本質的“歷史事實”中尋得路徑,來觀察歷史、借鑒歷史。

    組卷:10難度:0.6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據權威機構預測,到2023年數字經濟產值將占到全球GDP的62%,全球將進入數字經濟時代,數字經濟已經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tài),成為轉型升級驅動力,同時也成為全球新一輪產業(yè)競爭的制高點。數字經濟作為引領未來的新經濟形態(tài),正逐步滲透蔓延至各行各業(yè),目前數字經濟在其他產業(yè)領域的應用帶來的效率增長和產出增加已成為推動經濟發(fā)展的主引擎。
    (摘編自《云計算--推動數字經濟深入發(fā)展的重要引擎》,光明網,2021年3月16日)材料二:
          在數字經濟發(fā)展中,工業(yè)互聯(lián)網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對促進互聯(lián)網與實體經濟融合,培育新動能、把握新機遇、開辟新局面具有重要意義。作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yè)經濟深度融合的產物,工業(yè)互聯(lián)網集關鍵基礎設施、全新產業(yè)生態(tài)和新型應用模式于一身,體現(xiàn)了互聯(lián)網從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拓展的變革力量,是實現(xiàn)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促進產業(yè)轉型升級、發(fā)展數字經濟的重要著力點。
          平臺是工業(yè)互聯(lián)網生態(tài)的關鍵,我國工業(yè)互聯(lián)網已經形成了“平臺+”生態(tài)體系,跨行業(yè)跨領域工業(yè)互聯(lián)網平臺獲得各方高度認可,特色型行業(yè)和區(qū)域性平臺快速發(fā)展,專業(yè)型平臺不斷涌現(xiàn)。工業(yè)互聯(lián)網平臺解決方案在石化、鋼鐵、高端裝備等30多個國民經濟重要行業(yè)實現(xiàn)深度應用,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fā)展的新引擎。據測算,2020年我國工業(yè)互聯(lián)網產業(yè)經濟增加值規(guī)模約為3.1萬億元。
          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9.89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滲透到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數字中國建設的戰(zhàn)略意義更加凸顯。
    (摘編自《工業(yè)互聯(lián)網助力數字中國建設》,《人民日報》2021年2月18日)材料三:
          數字技術讓不少大企業(yè)享受到“數字紅利”。富士康打造的燈塔工廠因數字技術的使用,生產效率提升30%,庫存周期降低15%……然而,中小微企業(yè)的數字化進度和程度明顯落后于大型企業(yè),絕大部分都還沒能享受到“數字紅利”。
          周桐宇建議,降低數字服務門檻和成本,加快中小微企業(yè)數字化轉型。能對前沿數字技術進行有效整合,提供一整套包括數字化管理、數字化營銷、智能金融服務在內的解決方案,將可以有效降低中小微企業(yè)的數字化門檻和成本。
          陳增敬呼吁,數字經濟時代來臨,數據關乎國家安全。要防范數據外流,加快制定數據法律,明確所有權、使用權、管理權、存儲權、交易權、定價權、監(jiān)管權等內容。同時,也要防范數據壟斷,尤其是大型平臺公司擁有更多的數據資源,從而形成事實上的壟斷優(yōu)勢,在平臺公司搜集數據時應遵循授權和最小必要原則;要建立數據安全體系,包括數據采集、傳輸、存儲、計算、可視化等各環(huán)節(jié)的權限和加解密,應加強我國密碼算法基礎研究,建立中國算法庫,形成中國數字理論體系。
    (摘編自《統(tǒng)籌發(fā)展與安全,數字經濟才能走得更遠》,《科技日報》2021年3月10日)材料四:
          聯(lián)合國貿易和發(fā)展會議數據顯示,2019全球數字服務貿易(出口)規(guī)模達到31925.9億美元,逆勢增長3.75%,占全球貿易比重上升至12.9%。2020年疫情暴發(fā)后,數字貿易發(fā)展進程進一步加速,預計2021年數字貿易仍將在世界經濟復蘇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圍繞其展開的博弈也將影響未來各國經濟復蘇和增長前景。
          目前,世界主要大國圍繞人工智能、云計算、5G、大數據等前沿技術已經展開了激烈競爭。只有率先掌握了先進數字技術的國家,才能在數字貿易領域的激烈競爭中掌握先發(fā)優(yōu)勢。
          數字貿易競爭及其規(guī)則博弈走向,對未來世界經貿產業(yè)格局將產生廣泛而深遠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講,數字貿易是我國贏得未來數字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手段,更是制度型開放和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突破口。我國應服務于建設數字中國的戰(zhàn)略部署,全面推進相關制度建設和頂層設計,明確數字貿易政策及對外談判立場,積極參與國際數字貿易規(guī)則制定與經貿談判,努力突破美歐可能形成的“規(guī)則合圍”壓力,強化規(guī)則主導權。
    (摘編自《數字貿易:經濟復蘇新動力,大國博弈新前沿》,《經濟參考報》,2021年3月16日)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tài),正逐步滲透蔓延至各行各業(yè),成為我國經濟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B.我國網民規(guī)模龐大,社會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程度高,這是數字中國建設必不可少的前提。
    C.數據安全關系重大,政府要加快制定數據法律,防止數據外流;也要防范各大平臺公司數據壟斷。
    D.數字貿易是我國贏得數字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手段,我國提出建設數字中國的戰(zhàn)略部署也與此相關。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據預測,2023年數字經濟產值將占到全球GDP的62%,這標志全球進入數字化經濟時代。
    B.工業(yè)互聯(lián)網平臺解決方案在國民經濟重要行業(yè)實現(xiàn)深度應用,將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fā)展。
    C.因數字服務門檻和成本較高,絕大部分中小微企業(yè)無法享受數字技術帶來的紅利。
    D.前沿技術競爭激烈,只有率先掌握了先進數字技術,才能在數字經濟發(fā)展中獲得先發(fā)優(yōu)勢。
    (3)2021年我國要在數字貿易競爭中獲得優(yōu)勢,需要從哪些方面著手?請結合材料概括說明。

    組卷:5引用:3難度:0.6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守林人司馬順
    李曉東
          在樟源嶺的深山幽谷間,自古以來就隱居著一些奇人異士。司馬順算是其中一個。
          明崇禎十七年,天生異象,瘟疫橫行。那日凌晨,大雪紛飛,天寒地凍,司馬順毅然離家出走,上了樟源嶺,成為守林人。從此,他整天戴著面具,與草木為伴,同鳥獸為鄰。
          每天從早到晚,司馬順都在山林間轉悠。看到山間朝夕相伴的花草樹木,他就像看到親人一樣,心里格外踏實。因為在這個世界上,他已經沒有一個親人了。
          司馬順命惡,多年前就交上霉運,親人相繼離他而去。先是妻子得了不治之癥,司馬順花光家當,也未能治好她的病。妻子臨終前,凄然地笑著說:“順哥,你要好好培養(yǎng)林仔,考取功名,謀份好差事。”司馬順含淚點頭。
          這年秋天,林仔高中舉人。總算時來運轉,司馬順的心情格外好??墒牵f萬沒想到,林仔回家才幾天,就染上重病,不治身亡。司馬順的眼淚都哭干了。他跪在石馬村前的禾場上,對天哭喊:“老天爺啊,我司馬順到底做錯了什么?您就沖我來吧!”
          不過,老天爺并不稀罕司馬順的賤命。他的身體硬朗得很,一年到頭也不會生一次病,哪怕是感冒發(fā)燒。相反,倒是他家的牛、豬、狗、雞、鴨連遭厄運。先是他家的大水牛病死了,然后是大肥豬瘟了,接著愛犬金毛也死了,再后來雞鴨也一只只病亡。司馬順家中唯一的活物,就是他本人了。孤苦無依的司馬順,常在鄰居面前訴苦,說不知前世作過什么孽,才遭此報應。鄰居安慰他說:“不要太傷心,烏云終究遮不住太陽!”
          可是,烏云并沒有散盡。災難開始蔓延到鄰居家了。先是鄰居長生的妻子突然染病,不久便去世了;接著是水生的母親暴病而亡,然后是樂平家的豬發(fā)瘟、狗猝死。也不知是誰說了啥風涼話,從此,村民都躲著司馬順,見到他,老遠就轉身走開,惟恐沾上霉氣。司馬順成了村里的不祥物。他細思極恐,懷疑自己就是“毒王”,身上攜帶了一種致命“病毒”。他不敢再在村里待下去了。
          不久后,司馬順悄悄離開了石馬村,戴著面具遠走他鄉(xiāng)。他總算在樟源嶺找到一份看山守林的差事。
          看山護林,對司馬順來說,再合適不過了。莽莽蒼蒼的林海間,好多天也見不到一個人影,他再也不用擔心會把“病毒”傳給他人。寂寞的時候,他會癡癡地望著一棵棵樹木,有時還會上下?lián)崦鴺渖?,自言自語地說著瘋話。樹木無言,倒是林中的鳥兒不時地叫喚幾聲,仿佛在跟他對話。他擔心把“病毒”傳給鳥兒,便大聲吆喝起來,把鳥兒趕跑。當然,他心情好時,還會給樹木修剪枝條,會砍掉山路上的雜草和灌木,將崎嶇的山路拓寬。沒有人知道司馬順做過哪些好事。當然,司馬順也從不在乎這些。
          在司馬順的守護下,樟源嶺林場從未出現(xiàn)盜伐事件,更未出過森林火災。
          山中日月短,轉眼就是數年。司馬順沒有別的嗜好,唯獨喜歡采摘老茶樹上的新芽,炒制成“雀舌”。沒事時,他便獨自臨窗品茗。他的心情慢慢好起來,看來霉運結束了。
          就在司馬順暗自慶幸時,這年隆冬持續(xù)多日的雨雪天氣,給林場帶來了一場特大冰災。
          這天清早,一打開房門,司馬順就驚呆了,只見外面大雪紛飛,攪動乾坤。在凜冽的白光中,他看到了大片倒伏的竹林,爆裂開軀干,露出白白的胸膛。他還看到一棵棵斷了頭的樹,慘然地兀立著。一切都慘不忍睹。
          司馬順失聲痛哭。他認定霉運又開始纏住自己了,想必是身上的致命“病毒”泄漏了吧。為了避免給林場帶來更大的災難,他決定辭掉守林的差事。
          場主再三挽留,說這同他無關,別的地方也出現(xiàn)了冰災。
          但司馬順不聽,他哽咽著說:“您不知道,我是個命惡的人。冰災只是林場霉運的開始。如果我再待下去,說不定會帶來更大的不幸!”
          場主不信,執(zhí)意要挽留。
          只見司馬順不停地搖著頭,拄著拐杖,一步一滑地下山了。
          多年后,有人在樟源嶺上看到一座孤獨的墳墓,墓碑正面寫著:司馬順之墓。背面寫著:生護樟源林,死佑樟源人。
    (摘編自《小小說選刊》,2021年3月)(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司馬順把山間朝夕相伴的花草樹木當作親人,是因為他沒有親人,內心孤獨,照顧林間花草成了他生活的全部,也是他的精神寄托。
    B.文章插敘司馬順親人相繼離他而去、鄰居家人遭厄運的情節(jié),是為下文他離開石馬村做鋪墊;司馬順因此產生了自己命惡的迷信心理。
    C.文章以第三人稱客觀冷靜地講述故事,在不疾不徐地講述中道盡司馬順的一生,敘事節(jié)奏舒緩,這形成了小說平實的風格,情節(jié)平緩無波。
    D.場主再三挽留司馬順,告訴他別處也發(fā)生冰災,這個細節(jié)揭示了場主真心認為林場發(fā)生的災害與司馬順無關,并認可了他的護林精神。
    (2)文章開頭說“在樟源嶺的深山幽谷間,自古以來就隱居著一些奇人異士。司馬順算是其中一個”,司馬順的“奇異”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結合作品具體分析。
    (3)有人認為本文最后一段贅余,應該刪去,你的看法呢?請表明你的觀點并闡明理由。

    組卷:6引用:1難度:0.6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9.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字。
          2021年2月22日,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樣本首次公開亮相,公開展示的圖片顯示,將嫦娥五號月壤顆粒放大數十倍后,可以發(fā)現(xiàn)含有褐色、黃色等顏色的“玻璃”以及橄欖石、斜長石、輝石等成分。①
     
    ,包括礦物、有機物、微生物、水、氧氣與氮氣等,與地球土壤不同,月壤則不含水,而由固態(tài)的巖石和礦物的碎片組成。②
     
    ,讓不少人心生疑惑:月球上的玻璃質是哪里來的?是怎么形成的?自然界的玻璃與我們平日了解的人造玻璃成分一樣嗎?其實,月壤中發(fā)現(xiàn)玻璃質并不奇怪。據介紹,此次月球采樣中發(fā)現(xiàn)月壤含有的較為豐富的玻璃質,可能來自火山噴發(fā)、撞擊熔融和高能粒子照射。其中,來自火山巖區(qū)的月壤,其玻璃質成分可多達50%以上。由于成分不同,③
     
    ,有透明、白色、黃色、褐色、綠色、黑色等。

    組卷:5引用:1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1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材料一: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中國共產黨成立。參加會議的13位代表的平均年齡是28歲,他們當中30歲以下的有9位,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共有58人,其中35人是19世紀的“90后”,5人是20世紀的“00后”。后來改變國家面貌的中國共產黨,最初就是由這么一群敢作敢為的年輕人建立的。
          材料二: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說:“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門檻大大降低,作為網絡時代的“原住民”,“00后”可謂生逢其時,或許只是出于興趣和愛好,便把各種創(chuàng)意變成現(xiàn)實,甚至發(fā)展成為個人事業(yè)?!?br />      材料三:習近平說:“新時代屬于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chuàng)者、建設者。”他還說:“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每個人都了不起?!?br />      學校即將為高三的學生舉辦成人禮活動,校園文學社將增發(fā)“成人禮特刊”,為此面向全體高三學生征集優(yōu)秀文稿,請你綜合上述三則材料的內容及含意,結合自己對未來的思考寫一篇征文。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自選體裁(詩歌、戲劇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17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