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年山東省實驗中學西校區(qū)高考生物模擬試卷(1月份)

發(fā)布:2024/11/11 4:30:2

一、選擇題:

  • 1.究竟病毒起源于細胞,還是細胞起源于病毒,是科學界一直爭論的問題。內源性起源假說認為,病毒起源于正常細胞的核酸片段“逃逸”。下列不支持該觀點的證據是(  )

    組卷:44引用:7難度:0.6
  • 2.金礦桿菌發(fā)現于一座金礦地下2.8km充滿水的裂溝中,裂溝處沒有光線和氧氣,水溫高達60℃。這種細菌體內的碳元素來自于二氧化碳,氮元素來自于周圍的巖石。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h2>

    組卷:36引用:5難度:0.6
  • 3.小鼠頜下腺中存在一種表皮生長因子EGF,它是由52個氨基酸組成的單鏈,其中含有6個二硫鍵(形成一個二硫鍵會脫去2個H)。EGF與靶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后,激發(fā)了細胞內的信號傳遞過程,從而促進了細胞增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h2>

    組卷:57引用:5難度:0.7
  • 4.核孔是一組蛋白質以特定的方式排布形成的結構,被稱為核孔復合物,它是細胞質與細胞核內物質輸送活動的看護者。如圖所示,該復合物由一個核心腳手架組成,其具有選擇性的輸送機制由大量貼在該腳手架內面的蛋白組成,稱為中央運輸蛋白。據此分析正確的是( ?。?/h2>

    組卷:51難度:0.7
  • 5.人體內β-淀粉樣蛋白在腦脊液積累可誘發(fā)老年癡呆,其合成離不開內質網等細胞器。內質網對細胞損傷因素(如缺氧)極為敏感,當細胞受到損傷因素作用時,內質網腔內出現錯誤折疊蛋白和未折疊蛋白聚集等現象,稱為內質網應激(ERS)。內質網功能持續(xù)紊亂,并最終啟動該細胞的凋亡程序。腫瘤細胞有ERS保護機制,可促進未折疊蛋白的正常折疊、加速錯誤折疊蛋白降解。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18引用:5難度:0.7
  • 6.最新研究發(fā)現,在人類腫瘤細胞中含有大量如“甜甜圈”般的獨立于染色體外的環(huán)狀DNA(ecDNA)。在人類健康的細胞中幾乎看不到ecDNA的痕跡,而在將近一半的人類癌細胞中可以觀察到它,且其上普遍帶有癌基因。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h2>

    組卷:17引用:6難度:0.7
  • 7.如圖是某植物細胞中Ca2+跨膜運輸系統(tǒng)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21難度:0.7
  • 8.過氧化物酶體是真核細胞中的一種細胞器,其內可發(fā)生RH2+O2
    R+H2O2反應,對細胞內的氧水平有很大的影響。如圖為線粒體和過氧化物酶體中相關生化反應速率在不同O2濃度下的變化曲線。據圖分析錯誤的是( ?。?/h2>

    組卷:41難度:0.7
  • 9.蚜蟲是一種能進行光合作用的昆蟲,其體內能合成類胡蘿卜素吸收光能,再將能量傳送給相關的組織細胞以制造有機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

    組卷:23引用:4難度:0.7

三、非選擇題

  • 28.為研究果蠅致死基因(Sxl基因)對小鼠的影響,研究人員通過基因工程培育出含Sxl基因的多個品系雜合小鼠。
    (1)為獲得轉基因小鼠,首先將目的基因通過
     
    法導入多個不同的
     
    中,培育形成多個不同小鼠品系??蒲腥藛T發(fā)現除S品系轉基因雜合小鼠表現為發(fā)育異常外,其他品系都表現正常,測定
     
    ,發(fā)現均無顯著差異,因此推測S品系小鼠發(fā)育異常不是由Sxl基因表達的蛋白質導致的。
    (2)為研究S品系小鼠發(fā)育異常的原因,科研人員通過測序發(fā)現Sxl基因插入到小鼠細胞的5號染色體上(位置關系如圖1所示)。

    檢測野生型小鼠和S品系小鼠細胞中P1基因和DCK基因的轉錄情況,結果如圖2所示:

    圖2結果顯示,與野生型小鼠相比,S品系小鼠中P1基因轉錄量
     
    ,DCK基因轉錄量
     
    。由此說明
     

    (3)進一步研究發(fā)現P1基因轉錄出的RNA不能翻譯出蛋白質。已知M-s基因和M-l基因表達的蛋白質對生長發(fā)育起重要調節(jié)作用,為探究P1基因的作用機制,研究人員分別將P1基因、M-s基因和M-l基因導入不表達這3個基因的小鼠細胞中。在導入后的16h和32h,分別檢測M-s基因和M-l基因的mRNA,結果如圖3所示。在只導入M-s基因或M-l基因的情況下,只在
     
    h檢測到雜交帶。實驗結果說明P1基因轉錄出的RNA的作用是
     


    (4)該系列實驗說明,導入Sxl基因引起S品系小鼠發(fā)育異常的原因是
     

    組卷:73引用:3難度:0.6
  • 29.三系雜交稻是我國研究應用最早的雜交水稻,由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三種水稻培育而成。不育系(代號A)的花粉不育,這種雄性不育由細胞質基因(ms)控制,自然界中水稻除極少數外,不存在修復這種不育性的核基因。保持系(代號B)能保持不育系的細胞質雄性不育性,其細胞質基因(Ms)正常可育,能夠自交結實?;謴拖担ù朢)含有能恢復細胞質雄性不育性的核基因--恢復基因(Rf),與不育系雜交產生的三系雜交稻正??捎揖哂须s種優(yōu)勢,即A×R→F1,因為F2的育性、農藝性狀等會發(fā)生分離,所以F1種植后不再使用,需每年利用不育系育種。

    (1)三系雜交中不育系的基因型可表示為ms(rfrf),保持系的基因型為
     
    ,恢復系的基因型為
     
    。在農田種植中,不育系與保持系間行種植并單行收獲的原因是
     
    。
    (2)選取基因型為
     
    的親本組合雜交,能夠使雄性不育系產生的子代全部恢復育性。
    (3)在三系雜交育種中,選育恢復系非常關鍵。研究人員發(fā)現了幾株性狀優(yōu)良且純度高的水稻植株(代號D),但不能直接作為恢復系。若用基因導入的方法獲得理想的恢復系,請簡要寫出實驗思路及預期結果。

    組卷:61引用:4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