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安徽省淮南市東部地區(qū)九年級(上)第一次聯(lián)考化學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大題包括12小題,每小題1分,共12分,每小題的4個選項中只有1個符合題意。)
-
1.下列各組變化中,前者屬于物理變化,后者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h2>
組卷:25引用:3難度:0.9 -
2.環(huán)境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下列各項中,不屬于我國《環(huán)境空氣質(zhì)量標準》基本監(jiān)控項內(nèi)容( ?。?/h2>
組卷:22引用:2難度:0.9 -
3.下列圖示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h2>
組卷:29引用:3難度:0.8 -
4.若鑒別二氧化碳和氮氣,可采用下列哪種方案( ?。?/h2>
組卷:0引用:1難度:0.7 -
5.在擦玻璃時,人們時常向玻璃“哈氣”,再擦會使玻璃擦得更干凈,這說明與空氣相比,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 ?。?/h2>
組卷:81引用:28難度:0.9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包括5小題,共28分。)
-
16.如圖是“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shù)測定”實驗的改進裝置。主要操作是:在實際容積為150mL的集氣瓶里,先裝進50mL的水,再按圖連接好儀器,按下熱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點燃。(白磷40℃即燃燒,燃燒產(chǎn)物與紅磷相同且易與水反應(yīng)生成磷酸)
(1)該實驗中白磷需稍過量,目的是
(2)白磷從燃燒到熄滅、冷卻的過程中,集氣瓶內(nèi)水面的變化是
(3)該實驗還可推論出氮氣的性質(zhì)是:氮氣難溶于水,其化學性質(zhì)
(4)用上述實驗裝置測定的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與正常值有較明顯的偏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
(5)集氣瓶里預先裝進的50mL水,在實驗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有
A.加快集氣瓶內(nèi)氣體冷卻
B.液封導氣管末端以防氣體逸出
C.吸收五氧化二磷組卷:60引用:4難度:0.5 -
17.小麗同學欲通過實驗證明“二氧化錳是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這一命題。她設(shè)計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實驗: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jié)論或總結(jié) 結(jié)論 總結(jié) 實驗一 5mL 5%的過氧化氫溶液于試管中,伸入帶火星的木條 有氣泡產(chǎn)生,木條不復燃 過氧化氫分解產(chǎn)生氧氣,但是反應(yīng)比較 二氧化錳是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 實驗二 向盛水的試管中加入二氧化錳,伸入帶火星的木條 沒有明顯現(xiàn)象 實驗三 向盛有5%過氧化氫溶液的試管中加入二氧化錳, 二氧化錳能加快過氧化氫的分解
(2)上述實驗中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過氧化氫分解的文字表達式為
(3)在小麗的探究實驗中,“實驗一”和“實驗二”起的作用是
(4)小英同學認為僅有上述實驗還不能完全得出“二氧化錳是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的實驗總結(jié),她補充設(shè)計了兩個探究實驗,最終完成了對“命題”的實驗證明。
第一:實驗操作過程中將二氧化錳在實驗前和實驗后(烘干)進行兩次稱量,其目的是
第二:利用“實驗三”反應(yīng)后試管內(nèi)的剩余物繼續(xù)實驗,傾倒掉反應(yīng)后的液體,向剩余的固體中重新加入過氧化氫溶液,仍有大量氣泡產(chǎn)生,該補充實驗說明了組卷:14引用:1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