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13課 詩詞三首》2021年同步練習卷(1)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基礎練習】
-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185引用:3難度:0.9 -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金樽清酒斗十千
(2)玉盤珍羞直萬錢
(3)多歧路,今安在
(4)長風破浪會有時
(5)直掛云帆濟滄海
(6)暫憑杯酒長精神
(7)何事長向別時圓
(8)千里共嬋娟組卷:34引用:2難度:0.8
三、【古詩文課文拓展】
-
7.閱讀古詩,完成問題。
【甲】登飛英塔
[元]趙孟
梯飆直上幾百尺,俯視層空鳥背過。
千里湖山秋色凈,萬家煙火夕陽多。
魚龍袞袞危舟楫,鴻雁冥冥避網羅。
誰種山中千樹橘,側身東望洞庭波。【乙】明月樓
[唐]楊漢公
吳興城闕水云中,畫舫青簾處處通。
溪上玉樓樓上月,清光合作水晶宮。【丙】莫干山
[清]周慶云
參差樓閣起高崗,半為煙遮半樹藏。
百道泉源飛瀑布,四周山色蘸幽篁。
“詩和遠方本應走在一起”,“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也可以很好地融合。本次研學是跟隨上面三首詩歌作者的腳步,請同學們根據本次收獲,完成下面的研學任務卡。“跟著詩人游湖州”研學任務卡 這次研學我們去的地方有哪些? 飛英塔 明月樓 莫干山 (1)你記得研學路上遇到的那些風景嗎?參照示例,請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出來。(任選《明月樓》《莫干山》其中一首) 示例:登臨飛英塔的百尺高樓,俯瞰云中飛鳥,眺望秋日里浩瀚太湖,傍晚看夕陽西下,萬家燈火。眺望太湖水面漁舟穿行,鴻雁蹁躚,漫山樹木茂盛,金桔燦然,洞庭水煙波浩渺。 (2)研學歸來,再讀詩歌,你對詩歌的表現手法是否有了更深的感悟呢? 請從三首詩歌中任選一首,結合詩歌內容,品析該詩的表現手法。 【小貼士】古詩詞的表現手法一般可分為三類:①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②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對偶、夸張等;③描寫手法:襯托、虛實結合、先抑后揚、對比、動靜結合等。 組卷:20引用:1難度:0.3 -
8.閱讀文言文,完成問題。
豁然堂記
[明]徐 渭
越中山之大者,若禹穴、香爐、蛾眉、秦望之屬,以十數,而小者至不可計。至于湖,則總之稱鑒湖,而支流之別出者,益不可勝計矣。郡城隍祠,在臥龍山之臂,其西有堂,當湖山環(huán)會處。近俯雉堞①,遠問②村落。煙云雪月之變,倏忽于昏旦。數十百里間巨麗纖華無不畢集人衿帶上。于是登斯堂,不問其人,即有外感中攻,抑郁無聊之事,每一流矚,煩慮頓消。獨規(guī)制無法,四蒙以壁,西面鑿一牖③,僅容兩軀??椭髯貣|,而既背湖山,起座一觀,還則隨失。是為坐斥④曠明,而自取晦塞。予病⑤其然,悉取西南牖之,直留辟東一面,令客座東而西向,倚幾以臨即湖山,終席不去。而后向之所云諸景,若舍塞而就曠,卻晦而即明。工既訖,擬其名,以為莫“豁然”宜。
既名矣,復思其義曰:“嗟乎,人之心一耳。當其為私所障時,僅僅知我有七尺軀,即同室之親,痛癢當前,而盲然若一無所見者,不猶向之湖山,雖近在目前,而蒙以辟者耶?及其所障既撤,即四海之疏,痛癢未必當吾前也,而燦然若無一而不嬰⑥于吾之見者,不猶今之湖山雖遠在百里,而通以牖者耶?由此觀之,其豁與不豁,一間耳。”
(選自《徐渭集》)【注釋】①雉堞(zhì dié):泛指城墻。②問:同“聞”,聽到。③牖(yǒu ):窗戶。④斥:放棄。⑤?。翰粷M。⑥嬰:縈繞、羈絆。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益不可勝計矣
②予病其然
③倚幾以臨即湖山
④及其所障既撤
(2)用“/”為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
數十百里間巨麗纖華無不畢集人衿帶上。
(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
工既訖,擬其名,以為莫“豁然”宜。
(4)解釋句子“煙云雪月之變,倏忽于昏旦”中“倏忽”一詞的意思。你初中階段還學過哪些文言詞與“倏忽”意思相同?請你寫出這個詞所在的句子。
(5)作者由改建“豁然堂”而引發(fā)了感悟,你認為其中蘊含了怎樣的哲理?請你用自己的話概括。組卷:23引用:1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