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年云南省昆明市五華區(qū)中考化學一模試卷

發(fā)布:2024/5/24 8:0:9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多選、錯選或不選均不得分)

  • 1.為預防火災危害,加油站應張貼的圖標是( ?。?/h2>

    組卷:6引用:1難度:0.8
  • 2.對物質(zhì)進行分類學習,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質(zhì)屬于純凈物的是( ?。?/h2>

    組卷:44引用:1難度:0.9
  • 3.制作下列物品的材料,不屬于有機合成材料的是( ?。?/h2>

    組卷:4引用:1難度:0.6
  • 4.鉬能維持心肌的能量代謝,對心肌有保護作用,豆類是鉬含量較高的一類食物,這里的“鉬”指的是( ?。?/h2>

    組卷:48引用:1難度:0.9
  • 5.昆明是全國文明城市之一,我們應該保護好昆明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h2>

    組卷:2引用:1難度:0.5
  • 6.將少量下列生活中常見的物質(zhì)分別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h2>

    組卷:26引用:8難度:0.9
  • 7.下列食物中,富含糖類的是( ?。?/h2>

    組卷:2引用:1難度:0.7
  • 8.生活中一些常見物質(zhì)的近似pH如下,其中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的物質(zhì)是( ?。?/h2>

    組卷:13引用:1難度:0.7
  • 9.用如圖所示的操作熄滅酒精燈,其滅火的主要原理是( ?。?/h2>

    組卷:16引用:1難度:0.5

三、實險題(本大題共2個小題,化學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5分)

  • 26.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設(shè)計了以下實驗,探究教材實驗6-2中“碳還原氧化銅”的最佳實驗方法。
    【實驗原理】(1)寫出教材實驗6-2中碳和氧化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實驗探究】實驗Ⅰ:取質(zhì)量比為1:13的木炭粉和氧化銅混合物進行實驗,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對實驗效果進行評分(評分越高,效果越好)。
    裝置序號 A B
    裝置    
    實驗現(xiàn)象 黑色固體中有極少量紅色固體 出現(xiàn)紅熱現(xiàn)象,黑色固體中有少量紅色固體
    實驗效果評分 3.5 4.1
    (2)通過實驗Ⅰ可得出的結(jié)論是裝置
     
    (填“A”或“B”)實驗效果較好。
    實驗Ⅱ: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查閱資料后提出了猜想:木炭粉和氧化銅的質(zhì)量比、木炭的顆粒大小會影響實驗效果。于是用實驗Ⅰ中效果較好的裝置再次進行了實驗,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對實驗效果進行評分。
    實驗組 第一組 第二組
    實驗序號
    木炭粉和氧化銅的質(zhì)量比 1:10 1:11 X:Y 1:13 1:10 1:11 1:12 1:13
    木炭顆粒 極細 極細 極細 極細
    實驗效果評分 6.3 6.9 5.1 3.8 7.8 9.2 6.8 4.0
    (3)實驗③中X:Y=
     

    【實驗結(jié)論】(4)通過實驗組合
     
    (填標號)可得到結(jié)論:木炭粉和氧化銅質(zhì)量比為1:11時效果最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⑦⑧
    C。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
    【拓展延伸】(5)碳還原氧化銅得到的銅中可能含有氧化亞銅,氧化亞銅為紅色固體,能與稀硫酸反應:Cu2O+H2SO4═CuSO4+H2O+Cu。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yōu)轵炞C反應所得紅色固體中是否含有氧化亞銅,取一定量紅色固體樣品,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觀察到
     
    (填寫實驗現(xiàn)象),說明所得紅色固體中含有氧化亞銅。

    組卷:20引用:1難度:0.5

四、計算題(共1個小題,共6分)

  • 27.實驗小組同學為測定某硫酸銅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取該硫酸銅溶液50g,向其中滴加足量氫氧化鈉溶液充分反應。將所得沉淀過濾、洗滌、干燥后,稱量沉淀質(zhì)量為4.9g。計算該硫酸銅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
    【溫馨提示:CuSO4+2NaOH═Na2SO4+Cu(OH)2↓】

    組卷:6引用:1難度:0.4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